登陆注册
5622300000010

第10章 物我两忘得清净——道家教你学修身(1)

人生在世,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扰乱耳目,令我们日日不得闲。要想在这错综复杂的世界寻得自己的一片清静之地,就要学会修身,唯有忘记身外物,忘记自己,所有的烦扰才会彻底消散。

1.博大仁爱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心胸越来越狭窄。人们总是为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去斤斤计较;为一件事,一句话与人发生争吵,甚至耿耿于怀;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了成绩,总感觉功劳是自己的,失败了就会找借口,或者把责任推给他人;缺少仁爱之心,不喜欢帮助别人,但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又埋怨别人不够热情。

殊不知,这种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做法不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还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法国文学大师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有一颗博大仁爱之心。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

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亲自率领,杀奔樊城而来。诸葛亮认为曹军势大,而刘备兵微将寡,樊城池浅城薄,难以抵挡,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水,往襄阳退去。

刘备不忍心抛弃跟随自己多时的百姓,就派人在城中贴上告示:“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城中百姓看了告示,都表示宁死也要跟随刘备。于是,刘备命关羽在江边整顿船只。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

刘备在船上看到此情景,心中特别悲恸,不禁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完,就要投江自尽。幸好跟随在他左右的人急忙将他抱住,周围的人见到此状,无不痛哭。

等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时,发现还有很多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刘备急忙命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他不顾个人安危,一直等到百姓将要渡完的时候,方才上马离去。

携民渡江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刘备的博大仁爱,并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恸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正是因为刘备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所以才赢得了众多英雄及百姓的心,从而为自己树立了很高的政治声望。

关于仁爱,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就是说,道与“善利万物”的水接近,具有仁爱之德。还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可以说,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老子仁爱观的形而上依据。在老子看来,道虽看不见,摸不着,是“无”,但却蕴含勃勃生机。“有生于无”,它产生天地万物,并赋予事物内在之德,以蓄养万物。因此,老子说:“夫唯道,善贷且成。”贷即施,唯有道乐善好施,济物成物。虽然道产生并蓄养万物的行为,是一种仁爱的行为,但这种仁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仁爱,而是一种博大、宽容的仁爱。

有一天,陈秀娟生病了到医院输液。为她扎针的是一个年轻的小护士,不知是什么原因,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针眼已经泛起了青包。

疼痛之余,她刚想抱怨几句,猛然抬头看到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于是,她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感谢你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给你扎了。”

陈秀娟说:“不用谢,我也有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我希望她在第一次给患者扎针时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陈秀娟对实习小护士的宽容和鼓励便是一种博大的仁爱,正是这种仁爱,使小护士拥有了勇气和信心。由此可见,具有博大仁爱之心的人总是将仁爱尽情发挥,对所看到的一切都会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从而使周围的人都感到自己被肯定,被欣赏,从而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满足感,并产生奋进向上的动力。

道造就并滋养万物,并不是为了占有万物,主宰万物。它也没有以此居功自傲,自我炫耀。它既不追名,也不逐利,丝毫没有人世间的那种占有欲、支配欲和表现欲,这是一种博大、无私、谦虚的仁爱。

老子认为,道生养万物并不是有意而为的,道这样的仁爱,应该是无意志,无目的的,它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而为。

如今,拥有一颗博大仁爱之心,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它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和睦温馨,能打破人们心中的“围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虽然社会的文明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博大仁爱之心,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1)要有自爱之心

自爱心是人的本性,是个体生存的基本特征。自爱心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自尊心、羞耻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人若没有自爱之心,生命便没有了根基。它体现着一个人对真、善、美的珍视和追求。

(2)要有爱人之德

一个人如果只会自爱而不能爱人,那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狭隘的爱,只有做到了知己爱人,以爱己之心爱人,才算真正具备了爱人之德。正如古人所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3)要有利人之行

真正的仁爱应该具有真诚性、利他性和无私性。凡是利他人、利人民之事都可以做,凡有损于他人利益之事就禁止去做。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仁爱之心是基于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的,是不期冀回报的。

(4)要守仁德之道

古人讲仁爱,并非让人们善恶不分地“泛爱”一切人,而是教导人们要“爱之以道”、“爱之以德”。另外,在仁爱的同时还要判断善恶、分清是非、坚持原则。无是非者无所爱,唯明理者方能爱。我们要当爱则爱、当恨则恨。如果对错误的东西、丑恶的现象和罪恶的人一味讲仁爱,就会姑息养奸,把“爱”变成了“害”,不仅失去了仁爱的价值,而且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把慈爱放在三宝之首,足以看出其对仁爱的重视程度。“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当今社会,我们也要法道、法自然,养育万物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对众人抱之以博大仁爱之心。这样就能打破人们心中的“围墙”,使人与人的关系和睦温馨。

2.达身轻盈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人比例却不高。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都希望自己钱挣得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顺利,官越做越大……

于是,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跟别人争,看到别人的成就自己就开始不平衡,开始抱怨;说到别人的长处,就开始诋毁别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结果该做的事情没做好,还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累。其实,要想生活得轻松惬意,快乐幸福,就要以恬淡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艺的先驱者,后来他到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人称弘一法师。对于人生,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1925年秋天,虔心向佛的李叔同住在宁波的七塔寺。他的好友夏丏尊热情邀请他到家中小住一段时间。在相处的日子里,夏丏尊发现了一个现象:李叔同每次吃饭时,都吃得特别简单,仅仅是一碗米饭,外加一碟白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和一杯白开水。

一天中午,厨师炒菜时由于自身的疏忽,放了很多食盐。结果菜咸得发苦,吃饭的人都感到难以下咽。然而,李叔同却泰然自若,吃得津津有味,好像在品尝一道难得的山珍海味。

夏丏尊有些过意不去,生怕李叔同心生埋怨,因为他出家之前可是一个倜傥的公子哥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于是,夏丏尊心有不安地问道:“一碟腌菜叶,您不觉得太咸吗?一杯白开水,您不觉得太淡吗?”

没想到,李叔同淡淡一笑说:“非也非也。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仅这一句话,就道明了他恬淡的心境,高超的修行。

李叔同之所以认为“好坏都是福”,正是因为他恬淡的心境使然。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也向我们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一个人不幸福只因不单纯,若有一颗恬淡豁达的心即能获得幸福。

庄子说:“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意思是,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放纵心志,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同流俗,富也好,困也罢,荣辱面前一样达观,因而就无忧无虑了。

在中国,多数人都有“富者贵,贫者贱”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千百年来在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现代人更是如此。然而,庄子却告诉我们,不可为了富贵荣华而恣意放纵,不可因为穷困贫乏而趋附流俗。富与贵,于我如浮云。

庄子出身于没落贵族,为了生存,曾钓过鱼挖过野菜,编过草鞋贩过草席,仅在蒙地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不久就隐退“终身不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借贷过日子。

庄子视功名利禄如粪土,视梁王的相位如腐鼠,宁愿像泥坑里的乌龟一样,曳尾于涂以自快,不愿做“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而愿成为一只能“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在精神的天空自由飞翔。正是他这种恬淡豁达的心境,使他的身心都感到轻盈和畅快。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成败、得失、苦乐面前,如果能心胸豁达,自宽自慰,使自己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上去,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水平。这样我们就能以豁达的心态欣赏人生中不同的风景。

苏轼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政坛上一位风云人物。

尽管他有经世济时、仁政爱民的执着追求,但官场的种种争斗和险恶使他的仕途充满了坎坷。面对这些坎坷和不幸,苏轼选择了以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去应对,使自己获得了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

据史料记载,当时北宋形成了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代表的新旧两派。苏轼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多次受到无情的打击。

1079年,苏轼因写作诗歌讽刺当时的新政,结果被逮捕,并投入狱中,对他的审问进行了一百多天。他的政敌李定等人,千方百计罗织罪名,妄图把苏轼置于死地,他们的卑鄙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由于曹太后等人的求情,再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学,所以,最后只给苏轼定了一个“讥讽政事”之罪,便把他流放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了,苏轼终于免于一死。

此后,苏轼因为政治原因又多次被贬到惠州、琼州等地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仕途充满了坎坷。

面对生活的不幸,苏轼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比如,他不念自己的得失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另外,他还在散文、诗词等领域刻苦创作,成为一代名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他恬淡豁达的心态。

生活中的不如意难以避免,经历人生风雨的时候,恬淡豁达的心态是我们应对坎坷与挫折的利器。它可以使我们保持开阔的胸襟,积极乐观地坚守自己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甘愿放下所有的欲望和负担,停下脚步去感受平淡的快乐,生活的轻盈,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宁静。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修养高尚的“至人”,用心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不送不迎,如实反应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人生在世,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都与“累”字相关,一个“累”字承载了人们太多的酸甜苦辣!就连庄子也对此体悟颇深。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很少有人能逃脱“累”字的束缚。年轻人劳累于感情和事业的缠绕中;中年人累于家庭和责任的包围下;就算是不谙世事的孩童,也要累于学习和师长的压力下;而年过花甲、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还要操心于儿孙的琐碎之事。

其实,在道家看来,人生的许多负累都是自己带来的,很多生活的包袱都是自己背上的。只要人们能正确地对待内在的欲望,能理智地看待外界的得失,就可以免除很多沉重、多余的人生负累,就可以使自己的身心轻盈、畅快。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恬静少思

老子说“静为躁君”,人的生命应当经常保持虚静的状态。因为,心念太多的人容易以己度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整天陷于猜忌和争斗之中,会使人精神疲惫。心念太多的人往往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遇事斤斤计较,总想便宜占尽,最终因小失大。

无谓的心念一旦放下,辛苦和烦恼都会随之消失。因此,只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意念,减少杂乱的猜测,时时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态,就会活得轻盈畅快。

(2)少私寡欲

庄子认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人只有天机深厚,其生命力才能强盛;而一旦嗜欲充盈,天机就会浅陋,生命就会因此受到损害。所以,如果一味地追求权力或感官的享受,所危害到的绝不仅仅是感官本身,人的精力、体力和心志也会随之日益消耗,造成对整个生命体的危害。

同类推荐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

    《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是笛卡尔的经典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法论·情志论(译林人文精选)》中笛卡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怀疑一切、拆分问题、从易到难、综合解决;他所倡导的理性思维开创了近代哲学史的先河;《情志论》探讨了人类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其精神物质二元论深刻影响了后世。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万魔太神

    万魔太神

    一个大能被追杀,迫不得已转世投胎的,千万年后,一个少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走上了修武这条路,强者便可以活下去,而弱者,连死的选择都没有
  •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青年唐三曾,穿越成唐三藏。携无敌系统,开始了祸害三界的旅程!…王母‘‘三藏哥哥人家这里有好东西呦’‘不错,是有好东西!’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萌妻难养

    萌妻难养

    前世,新婚夜的意外,我成了别人眼中不知廉耻的女人。重生之后,我开始反击,对于他的虐待,后姐的伪善,渣男的利用,我都一一还回去。
  •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一场邂逅,打开了一个孤寂的心扉,是你让我逃离了围城般的寂寞。那场不快的恋爱之后,上天赐你予我,就这样我们邂逅青春的花季,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一场苦恋,让我们许下了一场生死不离;无数的劫难,注定了你会让我为你穿上那件女人为之痴迷的嫁衣;想想一晃而逝的日子,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前世恩怨烽火再起,今生的儿女情长,熟知仇恨何止?爱情在你我左右徘徊,生活在激发着我们的志,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探求,探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下一秒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俗话说“朋友多,路子广,出了事情有人帮。”如何在中国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独自办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不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政坛老将;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懂得如何“求人”。“求人”是生活的一种策略、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所谓“求人”,是胜人一筹的谋略,是抢占先机的目光,是恰到好处的应对,是播种与收获的成功法则。本书可以作为你“求人”的指导手册,它教你“求人”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让你迅速成为“一求一个准”的求人高手。
  •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幅画:这幅画不一定价值连城,但要有闪光点,这幅画不一定华美,但要耐看。那就是要集美丽、大方、温柔、善良、妗持、宽容、利落于一身的混合体。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首诗:这首诗不一定合仄,但要压韵,如果说女人是诗,那诗样的女人一定会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诗,诗样女人那双眸、那鼻子、那脸、那唇、那身上的每一个关节都会散发出一种浓浓的诗情画意。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杯茶:这杯茶要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初喝一口略带苦涩,仔细品味又满口留香,余味绵长。有人说女人如茶,不但供人喝,更要经人品。
  •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环境美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途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手段。本书为你介绍环境美化。
  • 腹黑王爷俏邪妃

    腹黑王爷俏邪妃

    只是睡了一觉,以为是个梦,却莫名其妙的被阎王爷选中,有些可爱,又有些腹黑的慕轻灵魂穿成将军府最不受宠的三小姐蓝若灵。将军府千金?不受宠?没关系,她向来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可是为什么她周围的亲人个个都想着法的害她和她亲亲温柔娘亲?她向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别人自己上门讨打,就别怪她手下不留人,刚好可以试试自己新学的功夫,就拿他们当靶子练练手吧。亲姐姐心狠诬陷,将军爹爹施以鞭笞之刑,为了亲亲娘亲,她忍了,受了,可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害死她的娘亲。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她发誓,要让那些害死她娘亲的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从此之后,她不再是21世纪那个可爱又有些腹黑的慕轻灵,也不再是那个朔月王朝将军府那个无用的三小姐蓝若灵。她是朔月王朝第一大宫慕月宫的宫主,她是朔月王朝妖孽加腹黑的夜王爷的邪妃,从此,风云迹变,看她蓝若灵是如何让这个朔月王朝翻他一番………文文男强女强,男主身心干净,男女主专情,结局一对一,简介无能,亲们还是看文吧,喜欢的亲们可以加入书架!
  • 绝色帝王妖娆王妃不好惹

    绝色帝王妖娆王妃不好惹

    现代,自己被表白被拒绝,被人陷害身亡,穿越在相府干金大小姐身上,拥有中华上下币年的知识,加上过目不忘的本事,高超技能。嗨嗨,看我怎么搅翻世界。唯我独尊。“哎呀!跟在我后面的某人起开!别打扰我办事。某人撒娇卖萌眨眨眼:“办事?我这就来,媳妇,咱们去吧!”哼!蒋秦你等着,本上神来复仇了。某人。“嗯嗯,媳妇,咱们走。”
  • 阴谋家

    阴谋家

    夏璇就是别人口中那种典型的“坏女人”,长得妖艳漂亮,整天变着法地琢磨着怎么抢了老板女儿的男朋友。虽然那位先生英俊潇洒腰缠万贯,但挖老板女儿墙角是不是胆子太大了点?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她和那位先生,到底是谁给谁挖了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