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5000000005

第5章 史学(1)

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蔡元培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正史

从古至今,学者对历史的研究都很重视,史的地位仅次于经。史部典籍很多,占重要地位的就是正史。所谓正史,是政府出资组织编写的史书。每逢朝代更替,新一朝的政府就会派一批人编写上一王朝的全史,累积到清朝,这样的史书有二十四种,称“二十四史”,以下是这些史书的名称和作者:

书名 朝代 编撰者

史记 汉 司马迁

汉书 东汉 班固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三国志 晋 陈寿

晋书 唐 房乔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梁书 唐 姚思廉

陈书 唐 姚思廉

魏书 北齐 魏收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周书 唐 令狐德棻

隋书 唐 魏徵等

南史 唐 李延寿

北史 唐 李延寿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新唐书 宋 欧阳修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宋史 元 脱脱

辽史 元 脱脱

金史 元 脱脱

元史 明 宋濂等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截止到明代,共三千两百三十九卷。清朝至灭亡,官修的正史一直未完成。民国初年设有清史馆,由赵尔巽主持编修。到一九二八年编成一部未被审定的史稿,共五百三十六卷,目录五卷,命名“清史稿”,草草付印后不久被禁。

开明书店将柯劭忞所编撰的《新元史》加入,印制发行“二十五史”。《新元史》于一九二〇年完稿,经当时的政府明令列入正史,内容比《元史》正确详细。

二十四史中最被重视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过去的历史爱好者们常有个说法:二十四史不必全读,但这四史却是必读之书,特别是《史记》、《汉书》,文笔优美,不仅可作为史书阅读,也可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

正史的体例,由司马迁开创,班固继承其总体风格,略加改动,后续的作史者便完全模仿了。

正史的所记叙的内容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但比较全面详细,是史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备的史书。在它之前的重要史籍,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世本》等,作者司马迁大概都参考过,内容大致都相合,只有《竹书纪年》跟《史记》中的叙事多有不相符之处。《世本》内有《帝系》、《世家》、《传》等,可看作《史记》体例的蓝本。

《史记》以人物为历史的中心,作十二“纪”叙说帝王的历史,三十“世家”讲述公侯,七十“列传”为士庶事迹,共有一百二十篇,这些篇目是书的主要部分。其他还有《平准书》、《河渠书》、《封禅书》等八“书”记述政事,十个“年表”贯通岁月。

《汉书》体例与《史记》大体相同,只是将“书”改名“志”,如《艺文志》、《食货志》等;将公侯们的事迹编入“列传”,取消了“世家”的名目。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史记》包含的年代,上自黄帝尧舜,下至汉武帝;《汉书》始于汉高祖,终于王莽新朝灭亡。自《汉书》以后,所有正史都是断代史,只有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除各代分开撰史外,也有通论各代的《南史》和《北史》。《五代史》因时间短促,没有再分。各书的内容体例,大都是仿照《汉书》形式。

读正史最好是选读。如果要看政治大事,可读“帝纪”,以及相关人物的传记部分。如果想知道上一代的典章文物,可读“志”或“书”;如果研究经济史,须读《艺文志》、《经籍志》等,补充些《儒林传》、《道学传》一类的传记。

编年史

编年史是按照年月次序排列,与纪、传、表、志等形式不同。最早的编年史本应该算是《春秋·左传》,可因为它被称为经,所以第一部编年史也有说法是东汉荀悦所撰写的《汉纪》。

宋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最著名的编年史。这部书从战国时期一直讲到五代,涵盖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这本书的选材主旨是专取“有关国家盛衰、生民休戚,其经验教训可资学习者”。鉴于它的政治参考价值,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其他的编年史书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九朝编年备要》、《西汉年纪》、《靖康要录》、《两朝纲目备要》、《宋季三朝政要》、《元史续编》等。朱熹所编的《通鉴纲目》十分著名,与《资治通鉴》并称“两通鉴”。明清时候的学者依据它们所编的简单历代史,称为“纲鉴”,如袁了凡、王凤洲所编的《纲鉴》、《纲鉴易知录》等。清朝的乾隆皇帝敕撰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清时的毕沅编撰的《续资治通鉴》也很重要。

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也叫“类史”,始于宋代的袁枢所写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类书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事为中心,分类编排,每篇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发生过程,样样详述,缺点是史实间缺少横向的联系。宋时类似的史书还有章冲的《左传事类始末》及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代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与《通鉴纪事本末》合称“五纪事本末”。清代魏源专门记述清代军事的《圣武记》、马骕记述上古至周末史实的《绎史》,也很重要。

别史

别史是私人著述的一类史书,体例和正史相类似,如宋代郑樵的《通志》,有本纪、世家、列传等,和正史差不多,所以史部分类将其列入别史。

《通志》主要是叙述历代典章文物的二十略,属于过去史部分目中的“政书”,和《通典》、《通考》有关联,现代将其列入文化史或制度史一类。

清代蒋良骐写的《东华录》,讲述的是清朝天命至雍正六朝的历史,也是别史中较为著名的,后来王先谦把它的内容扩大,续编了以后乾隆至同治等五朝的历史,称为“十一朝东华录”。

《通志》一书,纪传的内容从上古讲到隋朝,礼乐政刑的内容,则讲到唐代。其中列传,全仿《史记》、《汉书》的分类形式,不以个人为标题。其分类有后妃、宗室、外戚、忠义、孝友、义行、独行、循吏、酷吏、儒林、文苑、隐逸、宦者、游侠、刺客、滑稽、货殖、艺术、佞幸、列女、载记、四夷等。

《通志》二十略的名称是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法、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诸略,是郑樵独创的门类。

清朝乾隆年间,官方仿照《通志》编撰了《续通志》和《皇朝通志》。《续通志》纪传从唐代开始,诸略从五代开始,列传中增加了孔氏后裔、贰臣、奸臣、叛臣、逆臣等传,去掉了游侠、刺客、滑稽、货殖等门类,二十略的内容则多有增补。《皇朝通志》的二十略名称依旧,但内容有增减。

政书

记述制度文物沿革的史书,在过去的史部分类中称为政书。创作这种史书的是唐朝的杜佑。杜佑搜集上古至唐孝宗、代宗时代的材料,参考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等书,分八类编纂,完成了《通典》一书。这八类是: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州郡、边防。杜佑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可说是见识独到。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旨命人撰写《续通典》,从唐肃宗至德元年开始,到明崇祯末年,近一千年间的典章制度,编纂得简明扼要。又编撰了一部记录清朝制度的《皇朝通典》。两书都仿照《通典》的篇目,只是在刑典中分出了兵典。

比《通典》更加详备的同类著作,首推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作者在自序中说:“门分类别:曰天赋,曰钱币,曰户口,曰职劳役,曰征榷,曰市籴,曰土贡,曰国用,曰选举,曰学校,曰职官,曰郊社,曰宗庙,曰王礼,曰乐,曰兵,曰刑,曰舆地,曰四裔,俱效《通典》的成规;自天宝以前,则增益其事迹之所未备,离析其门类之所未详;自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之末,则续而成之。曰经籍,曰帝系,曰封建,曰象纬,曰物异,则《通典》未有论述,而采摭诸书以成之者也。为门二十有四,卷三百四十有八。”

马端临的书,乾隆时也有续编。一个是《续文献通考》,叙述宋、辽、金、元、明五代事迹,于马书郊社、宗庙内分出群祀、群庙,扩充到二十六门,内容有比马书详密处。一个是《皇朝文献通考》,记载颇详,卷帙颇详,卷帙与马书差不多。

以上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通考》,郑樵的《通志》合称“三通”,再加上乾隆皇帝敕撰的六种续编,称为“九通”。以前有句老话说“秀才不读九通,还只算不通”,可知这几部书的重要性。三通在内容上虽有重复的地方,但也各有特点。《通典》简明扼要,《通考》详明周密,《通志》精于考订,注重细节。因而三种书同时流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史等专史,它们都是必备资料。

同类推荐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她从火光走来

    她从火光走来

    这本书文案极其难写,只能说这位女主不是个好惹的角色。现代背景,前期校园,后期社会,你火火姐还是你火火姐。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女主成长过程,送你一场酣畅淋漓的青春盛宴。
  • 与君戏

    与君戏

    涩风卷十里流火,拂过一池春水黄昏渐染,霞光万道之上,天人舞晕,瑞彩千条镜湖澄澈摘繁星,放入怀中,星河点点,寥廓寂远苍茫天地间,斗牛相遇,参商不见。红尘扬袂一晃,十年辗转里,烟火冷、人事分捻去眉间雪,试问珠帘亭楼,当年杏花微雨,琵琶弦上生风月,如今可还有数?兰舟催发,镜心点绛唇,却盼染秋霜流光韶年如梦去,未能与君把酒三千世,温柔醉写红颜老,青丝又与谁绾?信笺经年泛黄,字亦不辨,唯清风明月与这一纸情谊长存,故人已青山绿水长留记得那年杏花弦外微雨,白衣舞剑,星辰长伴,天地与其皆入梦自朝来,随暮去,山川万古作伴,少年杏花唱游,寻寻觅觅一佳人,从此与卿共尝晦朔春秋,共书锦绣山河——————————————————不要管上面的东西,这就是个江湖客和权臣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写,1v1,女主不脑残,故事尽量不狗血。相逢即是缘,来了就别走叭
  • 快穿之第二人格有点萌

    快穿之第二人格有点萌

    555号拯救精分男主系统:“宿主大大,那个男人又追来了,要不要跑?”安木:“……,怎么又追上来了,先去任务世界吧”某个刚追到系统空间的男人,“……,又把媳妇追丢了,可恶的555,天天拖后腿,”正在任务世界里的555:怎么有点冷啊,不过终于把大boss甩掉了,太好了\(^▽^)/!安木:“小五,干的好”555:“宿主大大(^~^),么么哒”(我可是冒着被大boss给回炉重造的风险,帮宿主大大的,希望以后下场不会太惨???)。本文1vs1,双洁。
  • 重生之风萧萧的幸福人生

    重生之风萧萧的幸福人生

    前世被渣男渣女害死,而且还意外的得知了不久的将来会是末世。重生后她有仇抱仇,有怨抱怨,顺便勾搭一个汉子回家,可是何时乖宝宝,变成成了一条大尾巴狼,她好怕怕!重生后的幸福生活简直不要太好,如果上天给你们一次重生的机会你最想干什么?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乱起萧墙》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卷,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的事。 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脏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胤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四皇子胤一向待人刻薄,人称“冷面王”,由于谋士邬思道的指点,他在革除弊政中,政绩显著,被康熙选中。康熙立下谴诏:传位于四皇子,即为以后的雍正皇帝。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冠军俱乐部

    冠军俱乐部

    《冠军俱乐部》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足球小说……嗯,它想要讲述的不仅仅是足球。世界上如果少了这一颗小小圆球,也许会面目可憎得多吧。——柚言
  •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所以,我们要放眼未来,勇往直前,抱着一个合理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成功就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本书通过自我认识、树立信念、确立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塑造心态、相信自我、突破障碍、矢志不移的坚持下去等几个方案,促使我们改头换面,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不佳状态,从而帮助读者创造奇迹,走向生活的成功。
  •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

    本书围绕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与刑事处罚这两大主题,分为两编进行了宣讲。两编主要依照刑法总则条文顺序,区分专题作问答式宣讲。每个专题分为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四个部分。宣讲要点重在回答基本概念、内容和把握原则,再以典型案例作示范,之后以专家评析作进一步讲解和说明,最后附以刑法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文件。需要特别说明,法条指引部分主要为节录式引用,以节约篇幅。
  • 重生之宁做农门妻

    重生之宁做农门妻

    夫君停妻另娶之夜新娘惨死,被污凶手林芸浴火自焚以明心志,一朝重生她发誓再也不做状元妻。种种田酿酿酒斗极品揍渣男,带着爹娘发家致富奔小康,可谁能告诉她这冷面刀疤男为何来求亲?她可不可以拒绝?某男冷笑:“拒绝?晚了!娘子,我们来生孩子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