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8800000004

第4章

父母不幸去世,儿女应当守丧3年。守丧期间,对父母亲怀有深厚感情的儿女,常常会悲伤哭咽。我们的古人,会将自己住的地方布置得十分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3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以后,父母才会稍稍松一口气。父母去世后,儿女为什么就不能为父母守丧3年呢?

曾子说:“倡导重视葬礼,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就会品行淳厚。”这就是“慎终追远”的意义所在。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父母若有在天之灵,肯定不愿儿女因为怀念自己耽误工作和前程,所以即便不能守丧3年,也应当将思念存乎于心。我们总不可以在父母去世不久,便心安理得花天酒地尽情享乐吧?若不将父母的离去当一回事,是否真的知“孝”,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马虎,祭祀时要心怀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生前一样恭敬,这才是真正的从内心追念。

父母安好的时候,一个有孝心的人,无论身在何方,走到哪里,心里都会记挂着他们。父母的年纪不可忘记,一方面我们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

儿女们在自己事业忙碌或者不顺的时候,很容易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不耐烦,更难以对年迈的、久病的或者能力欠缺的父母和颜悦色,所以孔子说“色难”。

一代名君唐太宗,天生威严,曾对大臣们当着自己的面不敢讲话非常疑惑。勇敢的魏徵告诉他:因为大家看见你就害怕。听进去劝谏的唐太宗,为使自己态度变得和蔼,竟回去对着镜子学笑。可见,就算对于唐太宗这样杰出的君主来说,“色难”也真是一个问题。

父母养育儿女的至爱之心,总如豆腐脑般细腻。将心比心,儿女当以同样的心态来回报。在今天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时代,父母即便不再需要让儿女来赡养,但是精神上的交流、沟通乃至抚慰,则更是不可或缺。

现在很多的青少年,总是以所谓“代沟”的名义,拒绝与父母沟通。

一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5%的青少年经常顶撞父母或对父母发脾气;70%左右的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乘车时既能让老人先上,又能为老人让座的仅占45.7%。许多的青少年,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成长浸透着父母和身边人的付出,更不懂得感恩。

一名初中学生给父亲发短信要钱,内容只有3个字:“爸:钱...儿...”深爱儿子的父亲看罢心酸不已。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德育课,似乎并不强调什么孝悌,首先强调的是爱国爱党爱学校,这使人感到悲哀。爱国爱党爱学校的正确性不用讨论了,但若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兄弟姐妹都不爱,怎么可能再有大爱?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的已经习惯了自欺欺人,还要让孩子们也学会自欺欺人?

重庆北碚区三圣镇毛安村的汪亏碧老太太,膝下有五儿一女。老伴去世后,她与大儿子、四儿子、五儿子3家人生活在同一独院内。该院共有6间房,儿子3家人各占了两个房间,由于老四在外打工,经常没在家,汪老太就住在四儿子的一间小屋内,由几家人轮流照顾。

一次,80高龄的汪亏碧在家中取物时不慎摔倒,尾椎骨骨裂。由于“无钱”手术,只好在镇上的诊所内进行了简单的药物治疗。

老人摔断尾椎后,失去了行动自由,基本瘫痪,经常大小便失禁,房间里散发出恶臭。四儿媳无法忍受,想叫汪老太搬出去住,但其他两家人都不愿意接收,互相推诿甚至争吵。四儿媳与老四商议后,便在院子边的猪圈里铺了一张床,将汪亏碧搬入猪圈居住。对于这样的做法,老大和老五两家也没有提出异议。五儿媳说,家里确实也没有多余的房间供老人居住,而且老人大小便已处于失禁状态,在猪圈铺床睡觉更方便一些。于是,史上最缺德的“全家公决”出现了——五兄弟一致同意让8旬受伤老母住在猪圈!

这个大家庭的儿女们,真可说是典型的不仁不义不孝不悌。对老母亲狠心,彼此之间又争吵推诿,可以想见,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一旦有人陷入绝境,更会马上成为陌路。再者,他们自己的儿女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定会学在行动上。自己种下了恶因,也必定自己承受恶果。

赤子心 感天地

古希腊有言:“孝”的目的在于“人类的繁荣”。的确,无论人类处于什么阶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基础。

弟子规告诫我们:“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为人子女,一旦长大懂事,冬天应该留意父母亲穿衣和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亲是否感到凉爽。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临寝,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先秦儒家“孝”道的具体内容之一。当然,我们现在这个星球,已逐渐成为“地球村”,“远”也可以变成“近”了;再有,儿女们在父母面前,更非一直处于附属的地位。但是,孝顺的儿女,离开父母出走远门一定会说明正当的理由,并得到父母的同意。

外出时先要告诉父母自己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要马上面见父母,让他们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而且对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不可随便改变。

人还不成熟的时候,事情就算很小,我们也不要擅自做主,应该先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私藏起来,因为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会十分难过。父母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应当尽力准备齐全,而父母所厌恶的东西,就要尽力排除。

许多人认为:动物的后代长大了就独立生活,不会对父母有孝心,而且有的动物家族,年老的个体还会被赶出群体,孤独地死去。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为个体行动不便就会拖累群体。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都只是拟人化的比喻,没有任何孝敬的含义在里面。

不过,在《小尔雅·广鸟》中有记载:“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我国脍炙人口的“乌乌(乌鸦)反哺”的传说,可能就出自于此。

慈乌从雏鸟长大,开始独立生活,而自己的妈妈因产蛋、孵化、哺育,长期劳累,到了老年就变得体弱多病,不能外出觅食了。这个时候,儿女会主动担负起赡养的职责,在哺育自己后代的同时,不辞辛劳地捕捉昆虫去喂父母,直到它们去世,并且为其举行葬礼之后方肯离去。欧洲鸟类学家曾经观察到:两只乌鸦衔着一只死去的乌鸦飞到一个池塘上空,将同伴抛入水中,接着一群乌鸦飞来,盘旋在上空发出哀鸣,经久不散,实际上这是在为自己的同伴举行追悼会。动物学家在自然界里还经常看到这种动人的情景:乌鸦在找到食物后,不是只顾自己饱餐一顿,而是大声鸣叫,先请父母前来享用。老乌鸦食用之后,再让雏鸟慢慢地啄食,自己则飞往高处“站岗放哨”。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慈乌称为“孝鸟”。

白尾鹫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的鸟类,以野马等动物的尸体为食。发现诱人的美味佳肴之后,它们也从来不会蜂拥而上你争我夺,而是老者优先。老鹫饱餐之后便飞到附近的高山上担负警戒任务,让儿女们安全放心地进餐。

出于对父母生命安全的考虑,澳大利亚的彩虹鹦鹉和英国的秃鼻乌鸦等通常是以垂直的方向群栖的。它们安排年轻的鸟在低处停栖,年长的鸟则享有在高处停栖的“特权”。这样,父母就可以防止来自地面天敌的突然袭击。

米利鸟生活在美洲的哥伦比亚森林,因为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样享有“孝鸟”的美名。它其貌不扬,小如麻雀,尖嘴酷似钩子,尾羽上长有环状物。米利鸟的睡觉方式与众不同:由一只鸟首先将尾羽上的环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再用它的尖喙紧紧地钩住另一只鸟尾羽上的环,然后一只接一只,把自己和同伴的身体串联成一条“长链”,构筑起一张柔软无比的“席梦思吊床”,父母则舒适地躺在上面安然入睡。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它们还会及时地把“吊床”卷起来,将年老的父母裹在中间,使其免受风雨的侵袭。

专家在考察非洲大猩猩的生活及种群时发现,捕猎工作大多由公猩猩承担,它们设计好包围圈,由一个或几个猩猩负责轰赶,让猎物进入埋伏地,然后从树上到地下立体攻击,让猎物无处逃生。捕获猎物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可以享用,比非洲狮公平得多。更让人感动的是猩猩的孝心。有这么一个猩猩种群,当4个雄牲后代到了十多岁接近性成熟时,老大接了父亲的班,带领这个家族四处觅食,老二随着家族转移,老三老四则留下来照顾年老体衰的父亲。一直照顾了两年多,父亲不幸去世了,两个儿子不吃不喝在尸体旁驱赶蚊蝇,饿了就吃蝇卵,待了很长的时间。儿子为了父亲不惜和种群离散,实在是难能可贵。

一个鹿群就是一个家族,在这个集体里,年老体弱的母鹿备受尊重和照顾,总是被分配去做劳动强度不大的事情,例如当“保姆”抚育幼鹿,或者担任向导带着儿女们寻找草肥水美的地方。当年老的雄鹿因为有病而行动不便时,家族也会专门安排一只强壮的小鹿去照顾它的生活。

一个孩子作文记载:我和舅妈到水井边去洗衣服,我洗了一会儿手便麻了,舅妈叫我在边上休息一下,我便坐下来,眼睛盯着地面上的蚂蚁。突然,我看见一只大蚂蚁爬到我的腿上,我用力一跺脚,蚂蚁便摔到了地上。这时,一只正在搬动食物的小蚂蚁快速跑到大蚂蚁的身边,驮起它,一步步爬向洞口。看见这一情景,我心里大为感动。小蚂蚁不顾到嘴的食物,奋不顾身地跑来救大蚂蚁,肯定是一对母子!

1978年12月,动物学家目睹到了一场大象的丧礼。在非洲密林的一处草地上,几十头象围着一头步履蹒跚、有气无力的重病老象。象群用鼻子把附近的草叶集拢来捆成束,朝它嘴边投去,但老象已不能进食,最后终因支撑不住倒地而死。这时象群发出了一阵哀号,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泥土,用鼻子卷起向象尸投去,众象纷纷仿效。一会儿,象尸就被掩埋,形成一个土墩。雄象率领象群边加土边踩踏,然后绕墓缓行,直到夕阳西下,才各自扇着耳朵、甩着鼻子,依依不舍地向象坟告别,迈向密林深处。

一个人是否懂得孝道,与他的学历、知识与财富其实无关。纯朴的家风,总是孕育出纯朴的后代。

仅有初中文化的戴永胜,是山东菏泽市和堂村的农民。两个姐姐已经出嫁,65岁的父亲退休后每月有近600元的退休金,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在家务农,而戴永胜初中毕业后接替父亲,成为矿务局的一名工人。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

然而,2001年底母亲病倒了,检查确诊为卵巢癌,腹腔内已经大量积水。母亲手术后,主刀医生找到戴永胜,悄悄地告诉他:“我们打开你母亲的腹腔后发现,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现在看来,她最多还有4个月的存活期,没有必要化疗了。回去后,多给她买点好吃的,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全家人顿时陷入了悲痛之中。戴永胜的姐姐天天想方设法给母亲买来她最喜欢吃的东西;父亲张罗着在村头修庙,还用纸叠了14万个“元宝”,整整装了12个大编织袋。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迫接受现实的时候,戴永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走出去,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为母亲找到治愈癌症的药物!

打定主意后,戴永胜踏上了寻访的路途。谁知道,这一寻就是5年之久。

为了挽救母亲,戴永胜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了寻医问药,他债务缠身,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

戴永胜为母寻药的行为感动了上苍,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04年10月,戴永胜带母亲到医院复查时,确诊“癌细胞已经萎缩了60%”。经过几年的治疗,戴母身体好了许多,气色不错,体重也从40多公斤增加到50多公斤。

戴永胜救母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许多热心人纷纷来信或致电,有的希望帮助他,有的索要药方为自己的亲人治病。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安徽淮南一位年迈的老太太有3个儿子,但谁都不肯赡养她。当地居委会从媒体上看到报道戴永胜事迹的文章后,及时把3个儿子召集在一起讨论。3个儿子开始还不相信,直到居委会王主任拨通戴永胜的电话,让他们核实后,才心服口服,表示要以戴永胜为榜样孝敬老人。

当初,为了挽救病危的母亲,戴永胜不仅放弃了青春梦想,还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孝行,一位安徽的姑娘为之深深地感动,让他重新拥有了爱的春天。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西方素来以自己的十字架文化为骄傲,认为将“爱上一代”与“爱下一代”融为了一体,殊不知,西方人也日益走进了一个困境,即偏重强调父母怎样去爱子女,却忽视了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十字”文化变为了“丁字”文化,而在从前传统文化昌盛的中国,绝无这样的社会性困境。

不过,即便是在现代的西方,儿女之孝也同样使人温暖、让人感动。

同类推荐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热门推荐
  • 惊世天之子

    惊世天之子

    这本书就这样切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时间也确实有点久了,文笔生涩,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 不惧孤独 不畏寂寞

    不惧孤独 不畏寂寞

    孤独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修行的路,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深沉的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专注于内心,在孤独时光里,提练一种强大的定力,我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更广阔幸福的人生。
  • 穿越末世的两只小萌新

    穿越末世的两只小萌新

    清新是来自新新世界的学生一枚,在那里,人们体内的自然基因已被开发,可以自由使用水、火、金、木、土、风等元素。当然,也有像清新这样只是敏捷型和柔韧型的渣渣。一次机会,让清新来到了未来“美好”的世界。轻舞是个快穿任务者,这一次的末世位面对轻舞来说还算简单,但真的和她想的一样么?末世,是一个由两大分派组成的世界,一个是丧尸,一个是人类。人类异能者与丧尸长期战斗着,不分上下,而没有自保能力的人类就只能成为丧尸贵族的玩物。整个世界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而故事就是从这讲起。(第一次写文,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无疑是20世纪最为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草根,却从列伍小兵,一跃成为帝国统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纵使往日君临天下的帝王也无法比拟。他对“臣下”颐指气使,唯我独尊,同时又草菅人命,以致整个欧洲流血千里。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绝世”演讲天赋,居然能“忽悠”千百万的德国民众狂热不已,将其看成帝国振兴的人选。希特勒是什么样的人,希特勒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从这份中情局专门提交给美国决策高层的秘密报告中,读者将能获得彻底的了解。
  • 魔力王子

    魔力王子

    相信信念吗?相信奇迹吗?你可以不相信但绝不能一概的否认!世界的一切,只有神奇的魔力方能化解!!来吧,带你一起踏入魔力的王国里来。
  • 三国之无赖兵王

    三国之无赖兵王

    穿越三国耍无赖,收猛将纳贤才,美人江山我都要
  • 异界逞强师

    异界逞强师

    逼婚逃跑走进一所神秘的学院,走迷路闯进牢笼,意外放出‘妖孽’。没想到一夜谈心后,被这个‘妖孽’缠上了!升级寻宝打怪,被他带着一路躺赢!怎么办,有点离不开他了?群号51260661,欢迎进门~
  • 英雄传奇

    英雄传奇

    作为一个魔法天才的哥哥,张雄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努力才行。既然弟弟学了魔法,那作为哥哥的自己自然是以武学为重。他能打出世上最好的剑,磨出世上最锋锐的刀,他只是一个铁匠的儿子,却以武踏世界!
  • 大国医(第一部)

    大国医(第一部)

    河南郭氏平乐正骨已有二百馀年行医史,清代时医过慈禧太后,德高医精。郭家第四代传人郭一山,为延续香火,让郭氏正骨传承下去,又迎娶了小他十一岁的山村姑娘云大妮。迎亲路上,郭一山因救治意大利传教士马利奇与山中土匪结怨。喜宴上,土匪绑架了郭一山。新媳妇毅然女扮男装,上山与土匪谈判。最后变卖家产,典当慈禧太后赏赐的白玉药王终把丈夫救出。如此杀伐决断,令全家敬佩……
  • 条顿骑誓

    条顿骑誓

    策马执剑,披甲杀敌,骑士精神,战争史诗,男人永不过时的浪漫童话。骑枪之下,众生平等,无关信仰,只决生死。当本是一介奴仆身的雷奥机缘巧合下卷入几方势力间时,又将何去何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新作骑誓纪元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