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我来到客厅,看了一眼罗盘,发现“鹦鹉螺”号的航向变成了西南,也就是说,我们正在远离欧洲海域,我的心情立刻沉重起来。
不久,船露出海面,我来到甲板上,看到奈德兰一个人站在那里生闷气。
远远望去,水平线上帆影点点,它们似乎都是顺风向桑罗克角方向前进,准备绕过非洲的好望角。
天空乌云密布,看样子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慢慢地,海面上起雾了。奈德兰愤愤地盯着被浓雾笼罩的地平线,他知道浓雾的另一端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陆地。可是现在,他离它越来越远。
不久,升降口关闭,“鹦鹉螺”号又潜入深水。
大约晚上11时,尼摩船长不期而至,邀请我作一次更有趣的旅行。
“一种什么样的旅行,船长?”
“你只在太阳出来时看过白天的海底,那么,你想看一下黑夜下的海底吗?”
“非常想。”
“不过,我得先提醒你,这趟旅行相当辛苦,路很远,又要爬山,而且路况不好。”
“你的描述只会增加我的好奇心,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好极了!我们现在就去换潜水服。”
这次旅行,只有我和尼摩船长两个人。我们穿好潜水服,背好氧气筒,却没有携带照明灯。我向船长提出了这一点。
“我们不需要照明灯。”他回答道。说完,他交给我一根铁棒,我有些纳闷儿:“总不会是又要猎鲨吧?嗯,不会的,他刚才没说啊!”
几分钟后,我们已经踏在深约300米的大西洋海底。这个时候,已接近午夜,四周一片漆黑,尼摩船长指着远处一片红光要我看。那片红光距离我们有两海里远,虽然有点朦胧,不过用来给我们照明足够了,更何况我们的眼睛也慢慢习惯了黑暗。
我们朝着那片红光前进。来到一段上坡路时,我终于明白手中铁棒的用途了。这里长满了海草,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泞中,有这根铁棒,就可以帮助我们支撑身体了。
路面越来越明亮,光芒似乎是从高约250米的海底山顶发出来的。我看了半天,还是看不清是什么地方。
我们爬上一座高台,向下一看,我才意识到这里竟是一座火山!距离山顶大约15米的地方,有一些熔岩如雨点般的正喷出来。刚才一路上所见的神秘红光原来就是这些熔岩发出来的,它们一直照亮了下面的地平线。
借着光亮,我看到了一个更震撼的景观——一片沉入海底的城市废墟呈现在我眼前。屋顶坍塌,庙宇倾斜,拱顶异位,石柱倒地,这不就是著名的庞贝古城吗?
不远的地方,是一处码头的遗迹。我猜想这里曾经是一个海港。尼摩船长见我一脸疑惑,就慢慢儿走到我的身旁,捡起一块白垩石,在废墟的黑色玄武岩壁上写了四个大字:“亚特兰大。”
我心中一惊,原来这就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大大陆。书上记载,这块陆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亚特兰大人曾经企图征服希腊,遭到希腊人不屈不挠的抵抗,被迫撤退。后来,这块陆地毁于一场洪水和地震,只留下几个群岛立在海面上。
我和船长默默地站在一块长满了海草的石碑前,缅怀那段古老的历史。我们在这里足足停留了一个小时。不久,月亮升至中天,苍茫的月光照进海底大陆,使古城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光华,更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我们对这片海底平原作了最后一次巡礼,怀着无限感慨,返回了“鹦鹉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