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3200000002

第2章 幸福的人生如何打造

聪明与高明:聪明是智商,高明是智慧。聪明是向外开拓,高明是往内寻求。聪明是以头脑思考,高明是用心去感受,高明是随时随地保持云淡风清。聪明是在一杯咖啡里变化出数种花样,高明是从一盏清水中感觉出单纯的甘甜。最后重点是:联盟的人可以折服别人,高明的人却能摆平自己。

天有阴晴,月有盈亏,人生无常——所以我们不必在这无常易逝的人生中产生任何烦恼。

正面的情绪会带来福报,负面的情绪则会覆灭一切。假如你天天担忧抱怨,充满疑虑、心胸狭隘、攀援不断、睚眦必报,必将导致身心的衰弱,人生永无成功之日。

不必抱怨自己皱纹多、雀斑横生、肤色黯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心灵问题和作风问题。如果你每天熬夜,常常剑拔弩张,那怎么可能得到健康呢?

今晚我教大家几招,相信通过心态的改变,不仅能够收获成功的事业,而且家庭会和睦,身体能康健,人生会圆满,一切都能心想事成。

收获不是老师给你的,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觉醒。假如内心拒斥,就算有人天天在身边指点,也无补于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自幼爱老庄之学,对于仕途经济完全不感兴趣。对于这样一个看破红尘的人,你要教他功名利禄、八股文章,试问有何益处?

一切的捭阖操控都在内心,它可以拥抱世界,也可以远离尘嚣。所以切勿心外求法,识心达本即可。

根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

学员:事业如何成功呢?

法师:诚信、认真。

大家可能会说到资金、项目、团队、文化等等。但我发现,要把事业做好,必须把根扎牢。现在从以下几点分述:

第一,人。

事业是人的事业,不能让人为事业所转,而要人转事业。以人为本。

第二,模式。

即你所选择的成就事业的方式。比如你擅长做什么,然后怎样去做,怎样管理等等。还有,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这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如果选择了创业,那么你是希望劳动力集约型呢,还是以科技研发为支撑呢?要做好企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

第三,文化。

我在杭州华立集团讲课时,听到他们的总裁汪力成对高管们说:“未来的企业,不是人才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企业软实力——文化的竞争。”

打个比方,所有经过一面白墙的人都不会注意到它,但如果在白墙上挂一个靶,那么别人走过就会想用飞镖投射了。同样的,在很多寺庙,大家会见到水池中央有一个莲花或者龙头之类的雕饰,人们就纷纷把钱币投向其上,认为投中就能得好运。

就是说,当某些东西成为大众共同认可的精神象征以后,就能够聚拢人气与财富。比在上面的例子中,靶子在精神上象征了人类挑战自我的勇气;而莲花与龙头分别象征了清净与图腾,这精神层面的驱动,会引导人们做出相应的行为。

推荐你们看一部韩国电视剧《商道》。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做生意并非单纯为了赚取金钱、赢得利润,而是为了获得人心。得到了人心,那么利润与名声自会接踵而来,这也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因为消费者不单只是购买你的商品,甚至会变成你的企业展现出来的文化理念的追随者,就像现在的苹果粉、谷歌粉一样。

个人的行持也是如此。人的穿着、气质、内涵、话语、举动,这些外在的言行也是心灵的映射。人格充满魅力的人,做事就容易成功,人际交往就比较顺利。

由此可见,一切(包括事业和生活)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境界。所以,修心的重要性无可取代。心影响身,身影响言行,言行影响他人,而他人反过来会再影响你的身心。

业感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往往指责社会、制度、学校、家庭成员。而实际上呢,企业、员工、配偶、朋友,不都是自己招引来的吗?你招来了自己的先生,就自然招来了公公婆婆,也招来了孩子。那么你的父母呢?从佛教“业”的角度来看,也是自己业力感召。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为朋友,有的却擦肩而过?成为朋友,是因为磁场相近,俗话说“气味相投”;否则话不投机,甚至无需言语,只需一眼就知道能不能相交。这些认知,不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心性吗?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改变心性不是容易的。有的人生性暴躁,比如《世说新语》中说到的王述(王蓝田)。吃鸡蛋的时候用筷子插,没插到,大怒,扔在地上,鸡蛋旋转不停,又用木屐踩它,还是不行,气得要命,就从地上拾起来放在口中,嚼碎了立即吐出来。心性如此暴躁,要改变谈何容易?

个性或心态会影响你日常的行为,也会影响你事业的成败——软弱之人容易举棋不定,暴躁之人常常忿然作怒,什么都会搞糟。

我有一个朋友,外出经常被人抢。他很迷惑为什么总是抢他呢?我半开玩笑地说:因为他的脸上写着“可以抢我”这几个字。匪徒也会观察人,当他发现你胆小怕事,或者摆出一副很有钱的样子,他就会来抢你。

要改变自己,就要不断修正自己,扬长补短。修正自己就要切实地努力,不落实于行动就永远无从改变。

要想身体好,就要学会排毒,而排毒的根本,就是要改善心态与生活方式:晚上尽早休息,遇到天大的坏事也不要生气。你把所有负面的情绪全部排除掉,身上的细胞就会健康,你的身体就自然会好起来。

生气时,心是拧紧的;欢笑时,心是敞开的。所以要时刻保持一颗轻松、喜悦、自在的心。即使有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你,你只能活到四十岁,你还是要快乐,用悠游的心活着,别让外境影响到内心的安宁,那么你活到八十岁也没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心性改变,身体也会改变。

中国有一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说祸福如影随形,一切都是自己召感的。这话听上去有一点迷信,但细细想来,却有十分的道理。万事万物,原本就有一定的运行规律,正如古话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如果我们不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硬要凭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它,那么祸事自然来临。

《庄子》中有一个“倏忽凿混沌”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说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二人到中央之帝混沌那里去玩。混沌很热情地招待他们,他们很想报答。由于混沌没有七窍,他们就为混沌开凿七窍,想使混沌能看能听能说。于是就每天凿一窍,七天凿完七窍,混沌却死了。万事万物皆有定律,何以妄自改变呢?

管理学也是人的教育学

现在很多企业所考虑的都是怎样更快地捞回成本,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提高利润,那样的企业怎么可能成功呢?我们曾经讨论过某企业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如果不是把员工当作获利工具,怎么会有这一系列的悲剧发生呢?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在国内还算不错的,问题就出在管理制度上。加班时间特别长,长时间人的身心疲惫,产生严重的心理负荷。

人并不是机器,不是加了油就能够持续转动的,人有感情,有血有肉,有追求快乐的需求。高压之下,公司的利润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保证,但是却不可能持久。一个对企业文化没有认同感的员工,他活在其中,感到的只是无尽的压力与痛苦。

没有人性关怀的企业,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企业,其最终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我问过几个企业的顾问:“你们是想把企业做大,还是做长?”现在许多企业关心的都只是短期内能做大规模。似乎你的店开得越多,资产越多,价值就越大。实际上,这是一个恶性的误导。企业在高速扩张的时候,你有没有细想过管理能否跟得上,市场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需求,员工是不是愿意在这样高速运转的企业中快乐地劳动呢?

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许有的人才可以高薪挖来,但他既然可以为了金钱而转投于你,也就可以因同样的理由离开你。

现在许多人认为不会用银行的钱,不会去融资,似乎是愚蠢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贷款和融资的过程中隐含着多少的潜在危机呢?一旦银根紧缩或者金融危机,那些依靠贷款或融资度日的企业可能会突然面临困境。如果能够用自己现有的资源或资金来做事,才是最稳妥的。

一个发狂的元帅是不能指挥战役的,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无法理智地看到成功背后的危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之下,跳动着无数浮躁的心,这浮躁就如同迅速蔓延的瘟疫。

我前几年发愿在短期内完成香海禅寺的重修,想让这个饱含使命与理想之地重新光大。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只得拖欠余款。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愿景现在基本完成,但是资金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这就是快速发展的弊端,需要清醒的头脑来面对和解决。所以,我认为理想的生意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稳定的经营。

收获自己的一份事业,不要与他人攀比,比较是无尽头的。手指生来有短长,何苦徒增烦恼呢?这世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也没有十分的坏。当你认定一项事业,请再听听知己朋友的意见,权衡比较之后,就坚持去做,总会得到一份收获的。结果无论怎样,都是我们自己一手创造的,都应当坦然接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业,哪怕很微小,但只要能为别人带来福祉,那你自身也会得到福祉,事业必定成功无疑。

前几年我刚从普陀山佛学院来嘉兴时,认识了许多杭州的朋友。后来我开始重建香海禅寺,他们都不理解我,纷纷离去了。他们对我说:“师父,既然你要做普法利生、社会慈善的事业,那为何不直接去施予,却要花那么多钱建那么大的寺庙呢?”几年以后,直到寺院基本竣工、初具规模时,他们才重新出现在我身边。他们终于明白,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假如没有这个平台,如何让别人来学习、净化、改造和提升呢?

做事业人是最关键的,而决定“人”之来去聚散的关键,在于文化。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需要一种“文化”,文化助你凝聚人心,助你明白孝悌之道。拥有了和谐文化的企业与家庭,必将得到各自所追求的福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这相似的幸福,便是来源于“文化”这个根。

象腿非象,攀缘不得

人活着之所以会不快乐,就是因为把一样东西看得过于重要,那就是“我”。我们最关心的是我见、我闻、我思、我想,而不会关注他人,关注自然。所以修行首先放下“我执”,不要执着于我的得失与悲欢,学会换位思考,你的智慧就会增长,思考问题会更澄澈,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不一样。

人所有的错误都源于对自我的过度考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哪个角度才是对的?又如盲人摸象,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争执不休。他们可笑吗?

当我们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然而自己就一定掌握了真理吗?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晕轮效应”,意思是,人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判断他人,因为第一感觉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印象是聪慧,即使他做了许多愚蠢的事情,别人也会想,是不是自己看错了,他应当是一个聪明人啊,这就是“我执”的结果。一旦“我”在心里建立印象与标准后,就很难更改了。

世界是复杂的,一个问题背后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如果我们要健康、快乐地活着,心态要改变,生活环境要改变,你所追求事业的方式也要改变。当你周围的一切因素都得到改进时,那问题自然而然都能迎刃而解了。

有人问我,自信与狂妄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回复说,当你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正道,这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叫自信;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头脑混沌,妄自尊大,就叫狂妄。

简单来说,自信跟狂妄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拥有清醒、光明的思维。你可以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哪里去?正是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使我们得以开化、睿智。

感恩每一次相遇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缘份”。不管你的先生、妻子好或不好,当缘未了时,你怎么抗拒和挣扎都是无用的。

我认识一个做美容的朋友,她说先生吃喝嫖赌样样沾。他们有一个孩子,孩子跟她说:“爸爸可能暂时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你不要和他离婚,如果你们离婚了,我就会自杀。”她为了孩子,不得不接受丈夫的种种行为,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当孽缘未了时,总会有种种力量牵制住你,无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它。这时候就应当转变自己的观念,换一种心境去面对。这是你欠他的债,当你还清了债也就完结了。”

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同事,都是因为各种缘份而来到我们身边,从因果的角度来看,都是你自己直接或间接吸引过来的。能这样想,就能消除抵触、抱怨的情绪,就能够坦然接受,学会欣赏、赞美、包容、尊重。

丈夫不好,有没有自己的原因呢?是不是你的优秀、强势给了他压力,他认为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到外面去喝酒,与其他女子交往,在声色犬马中寻找自己的一份尊严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赞美他的优点,他才会改变。如果你真的觉得他一无是处,你还可以想想当初在一起时彼此的欣赏与喜悦,也可以与现在的他分享当时甜蜜的感受啊。

教育孩子是终生的事业

人在世上活着,所倚重的无非几样东西。健康,它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是生命活动得以延续的关键;事业,是你安身立命的保障,使你衣食无忧,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家庭,是你的身心得以依靠的港湾,是伦理得以延续的基本因子,是社会关系构成的中枢神经。

像我们的寺院虽然不大,但是图书室就有六七个,每一间客房都有十本书。就是想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大家觉得读书是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家长来说,我们应当明白,要提高孩子的成绩,不是灌输给他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就是“点燃火焰”。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学音乐,但是他又不喜欢,应当怎么做呢?就要带他去看优秀的音乐会,让他听听演奏家出神入化的演奏,看看观众的鲜花与掌声,用亲切的语言给他解说关于音乐的美丽传说。如果他心底所埋藏着的天赋被激发出来,变成一种兴趣,这个兴趣终将成为他最好的导师。

所以作为父母,要把教育孩子当成一份事业来认真对待。瑞安有一个家长叫做蔡笑晚,六个子女个个成才,五个是美国知名大学的博士,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他说他的孩子都不是天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成就了他们。他用心培养孩子,把“父亲”当作自己毕生的职业。后来撰写《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每当有朋友向我抱怨孩子难教时,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蔡笑晚的教育方法中悟到一些东西。

许多企业家花了一生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却忽视了对于子女的教育。到老了希望孩子能够接手企业时,才发现孩子很不成材,一时间觉得一生的心血全部白费了。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没有用心关注过孩子的成长呢?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在孩子的一生中,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可能只占20%,其余的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所以应当以身作则,对孩子言传身教。想想你自己吧,你处理问题、待人接物的的方式,是不是很多都来源于上一代的言传身教呢?所以现在你想要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那么首先就要提升自己。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那么他们可能会把它复制下来。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

该松手的时候,就松手吧

人活一世,至多不过八九十年,两三万天,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啊!来自太空的照片,拍到了距离我们132亿光年以外的图景,这是我们几万辈子也无法到达的地方啊。前几天,我在寺院拔草,见到地上的蚂蚁,我想,它们从这里爬到万佛殿,可能就要一天的功夫。如果我开车,它粘在了我的车上,几十分钟以后所到之处,竟是它几十辈子也到不了的。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一样呢?相对于比我们更大的周天来说,我们是多么的卑微?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把你最讨厌的东西缩小,把自己的生命相对的拉长。把快乐放大、悲痛缩小的人,才知道人生可贵,会懂得珍惜,反之,就会“度秒如年”。

我们要“自省”。正如《论语》中所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要懂得审视自己,而不是把我作为宇宙的中心来苛责别人。

记住,不要认为孩子是你的。正像纪伯伦在《先知》中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能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荫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荫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像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灵魂,有他的宿业,也有他的因缘,“他是凭借你们来”而已啊,那么又何须终日挂碍,放不下呢。

有一个厦大的教授,他的孩子是流氓,整日无恶不作。他找我哭诉,我劝他说:“孩子是你宿世的业,今天他来讨还,还清了就好了。”如果能放宽心态,不再对他恶言恶语,那么他可能也会有所触动的。

家庭是亲情与友情的结合体,不要过于苛求结果。以自己的一份情,好好对待他们,就好了。

适时休憩片刻

健康包括身心两个层面。想要获得健康,最关键的就是要调整你的心。有一个台湾朋友,十五年前,他的父亲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医生认为他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他父亲就离开了家人,一个人到深山的庙里出家。过了十五年,到今天依然很健康。

这些生命的奇迹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健康就可以得到转机。经常要给自己一个信号,我很累了,需要放松。这时候,你就应该坐下来,放松自己的身体,松弛自己的神经。用平缓的声音告诉自己,用意念放松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脚,逐渐放松它们,做三到四次深呼吸,使你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

我们应当随时随保任这种宁静,人自然就会显得高雅端庄。所以要放下所有负面的情绪,使自己充满正面、阳光、乐观的力量。时刻这样要求自己,自然就会充满喜悦,做任何事都不再会急躁。这就是排毒,这就是美容。

对今天的课程,我做几点总结:

1、学会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思维模式。

2、要养成一颗豁达的心,让思想与心量像虚空一样宽广、无所依待。

3、学会淡化自我,放下自我,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问题。

4、时刻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5、与自己的心对话。不要目迷五色、情迷五音,反转眼耳鼻舌身意来全心感受你自己,思考“我是谁”。

6、用自己的一生来奉献。

如果人只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的眼神就充满了贪婪和欲望;而当你乐于奉献自我时,你的心自然安和,而最终也会得到福报。

讲于绍兴柯桥

同类推荐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热门推荐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寿的钥匙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长寿的钥匙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亘古永恒的宇宙时空,时时在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处处伏掩着似真似幻的远古谜团,是谁创造了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是谁赐予了人类宝贵的生命?人类又怎样才能找到长寿的钥匙?本书将为您提示长寿的奥秘。
  • 重生神武战帝

    重生神武战帝

    随身带着一条龙,与我生在同一时代,真的是你们的不幸。少年秦天,得千年前神武战帝之魂,持龙血战剑,斩天骄、诛豪强,红颜相随,驰骋天涯。我打碎世界规则,只是为了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 轻拂黄沙之封神

    轻拂黄沙之封神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历史是胜利者打扮的小姑娘,自然看到的是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多少真相,悄然掩盖在黄沙之下。讲礼的周从不正面回应自己造反的不合理,也不敢取而代之称帝,只是默默给自己加了王爵。经历不一样的封神年代,他来了!
  • 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

    一个医院的工作者,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带着灵魂回归现实的领路人。可是,他能帮助灵魂找到归途,但是能帮助自己找到正确的路吗?
  • 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

    该书作者沿着自己成长的历程,以回忆、纪实、叙事和抒情等笔法,为读者再现了50后这一代人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沧桑变迁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风采。作者出生在海岛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父亲就瘫痪在床18年,九口之家全靠国家救济,自己也是靠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才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从基层公社到上级政府机关,转业到企业,再到政府机关,又到基层乡镇,先后进出了6个单位,每到一处都展现了作者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作者严格遵守着“低调做人,高调干事”的行为准则,像一名过了河界历经风雨不言累的小卒,一直向前,他是这一代人的个体再现。
  • 重生之仙武道

    重生之仙武道

    龙珠世界修仙?这画面太美,你敢不敢看?热血龙珠,我淡定修仙。谁敢装逼?脸给他打烂!原书名《龙珠仙武道》,现在改成这个不影响观看和内容!
  • 死亡性插图

    死亡性插图

    神秘的手抄本,暧昧的性插图。死亡画谜中暗藏着死亡密码。灵异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幕后黑手?漂亮女大学生林思嘉被她崇拜的导师诱导激情上床,却发现拥抱她的竟是另一个陌生人。在一本性爱小说《死亡性插图》出现后,陌生男人撕下半张插图后莫名其妙跳楼自杀……这是在师大广泛流传的手抄本中的故事。而这切,如今在现实中上演了。神秘的手抄本,暧昧的性插图,没有人能揭示它的来源。死亡画谜中暗藏着死亡密码,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后,五个美女开始面临神秘的死亡威胁,她们中谁是林思嘉,性插图中空间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 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

    纽约博物馆名宝石“蓝魔之泪”被盗。嚣张跋扈的盗贼邀请来4位天才推理家,来到被盗现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盗贼的狂妄行径还不止如此。他在博物馆留下一个危险的讯息:如果一个月之内,没有人能将他找出来,所有涉及到这个案情的人都会得到“惩罚”!盗贼坦言:“我就在你们这些调查案件的人之中!”现在开始,你就侦探,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找出真正的凶手。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云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前穿的T恤前后各写着一句话,这两句话是:“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很多人也有梦想,也为梦想打拼,而打拼了多年,可离梦想成真的日子却渐行渐远。于是,很多人累了,倦了,困惑了,迷茫了……是选择坚持梦想,还是选择放弃?是向左还是向右?如果你有梦想,心中却有些许的迷茫、困惑,那么,就多读一下我们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本书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向大读者解读了树立梦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向读者朋友提供了实现梦想的一些锦囊妙计与各种智慧。本书如春天的明媚阳光,给有梦想的人,不尽的温暖,它如寒冬的一把紫泥炉火,给有梦想的人不竭的动力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