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400000002

第2章 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和佛国寺溯源

庆州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韩国东部庆尚北道的庆州市,距首都汉城280千米。作为一座拥有千年繁荣历史的古都,庆州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7年古新罗建国,国王朴赫居世在徐罗伐(庆州旧称)建都,从那时起庆州便初具都市风貌。公元677年,新罗国在当时中国唐朝的帮助下,消灭了高丽和百济,建立了统一的新罗国,并定都徐罗伐,统一的新罗文化也从此更加灿烂辉煌。公元935年,高丽太祖王建消灭了新罗,建立高丽国,定都于开城,徐罗伐正式改称为庆州。沉淀了前后50代、900多年新罗王朝宗教、文化及艺术的精髓,各种代表新罗时期优秀文化的遗迹和古迹遍布庆州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庆州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佛国寺,位于庆州吐含山西南山麓,创建于公元530年,公元751年由金大城扩建,公元774年竣工。据说,当初寺内有80多座殿阁和楼阁。1592年在战乱中被烧毁,朝鲜王朝时期重修了部分建筑。1970年,韩国政府全面修复佛国寺,原来仅留遗址的观音殿、毗卢殿、回廊等建筑得以复原。佛国寺属典形寺院布局形式,其特点之一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紫霞门、无说殿左右的回廊环绕的院落和以极乐殿为中心,从安养门左右至极乐殿后的回廊环绕的院落东西并列;另一个特点是释迦塔和多宝塔双塔式寺院建筑的形式。这座建筑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

石窟庵原为佛国寺的附属部分,于751年佛国寺扩建同时建造,位于佛国寺后吐含山的峰顶处,是一座用天然巨石凿成的洞窟寺院,由巧夺天工的石雕组合而成。它的布局是“前方后圆”。

艺术特点

佛国寺的石造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无论菩萨和信徒的肖像及环绕在其四周的神仙,还是雕刻成顶部和基座的浮雕,无不逼真、精致,其形态、建筑方法均为当时土木建筑技术之精髓,风格华丽宏伟,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寺内双塔,石塔阳刚,木塔阴柔,表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平衡和谐之美。石窟庵雕凿手法奇特,被誉为新罗王朝在宗教、理论、科学及造型艺术全盛时期的空前绝后之作。它的营造计划将建筑、水利、几何学、物理学、宗教和艺术融入统一的整体,它的规模、雕刻之精巧以及空间布局都堪称世界杰作。石窟庵和佛国寺的建筑与雕刻充分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韩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佛国寺

佛国寺是庆州地区最大最富丽堂皇的佛教寺庙,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被韩国政府定为第一号历史遗迹。但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或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寺内的新罗建筑和许多珍贵的佛教国宝的存在,它才闻名于世。

佛国寺背依青山,碧溪川流,林木茂密,掩映在绿叶之中的山门上书有“吐含山佛国寺”6个金黄色大字。步入山门,并排而建的两座双层石坛迎面高耸,石坛的两边架有四座石桥。紫霞门有青龙、白云二桥,据说走过桥便是渡过彼岸到达佛国乐土;另一门安养门亦有莲华、七宝二桥,据说通过安养门也代表进入了极乐净土。桥下以前曾建有象征着寺院与尘世相隔的九品莲池,后遭毁坏。沿寺院大门内的花岗岩石阶向上,可到达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两侧各有一塔,东塔称多宝塔,高10.4米,是建在双层基座上的三层石塔,为新罗石造美术的代表作品,被列为韩国第二十号国宝。该塔虽为石造但却采用木塔样式而建。西塔称释迦塔,高8.2米,是新罗的典型石塔,外形质朴,匀称美丽,被列为韩国第二十一号国宝。这两座塔均是新罗时期宝塔中最精美的,曾经使当时的佛国寺成为最流行的“双塔”格局的典型。佛国寺内的主殿有大雄殿、极乐殿、毗卢殿和观音殿,殿的规模都不大,里面所供奉的佛像面部上唇部位都长着胡子,类似于中国唐朝以前佛像的造型。

石窟庵

按照当年的设计,石窟庵是佛国寺的附属部分。因其是在一个自然巨石凿成的石窟之内建造的佛寺而得名“石窟庵”。

石窟庵自身为一座完整的寺院,庵内由前室和后室两部分组成。前室宽6.8米,长4.8米;后部的圆形主室,直径7.2米,表示天界。两室之间由宽3.6米、长2.9米的通道相连。前室为正方形厅堂,堂内石壁上雕有佛教八部神将和金赐力士。后室为主殿,拱形殿堂直径迟6.85米。吐含山是新罗王国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石窟庵东面朝海,站在庵前可以眺望苍郁的海面,观赏美丽壮观的东方日出。过去这里一直是人们进香许愿、祈求国泰民安的地方。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山居笔记

    山居笔记

    本书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散文杂文奖项,背负着生命困惑,为文化灵魂的回归导航;剖析千年中华文明,探索人性的自我救赎。本书在原《山居笔记》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照片、插图近70幅,且用料装帧均较考究。
热门推荐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年轻人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99条人生经验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首席记者

    首席记者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魔神乐园

    魔神乐园

    剑扫神州七日夜,纵横星空九万里。上斩圣佛,下斩妖魔,扫尽心中不平事。
  •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本书凝聚着教育者周倩十几年执教与心理辅导实践的经验与心血。作者横向对比传统教育习惯、学术理论及网络育儿心得,对中国式家长“专政统治”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自身育儿心得归纳出一套全新教育知识体系。全书以“自由+爱”为立足点,以“积极应对+相互成长”为逻辑指导,倡导父母与孩子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 帝国总裁的宠妻日常

    帝国总裁的宠妻日常

    男主:冷寒逸女主:傅瑾瑜小时初见,长大重逢结婚,原来天意让他们在一起,可,爱情的路上没有挫折吗?
  • 气色何来

    气色何来

    化妆品拯救不了你!只有会吃的女人,才能娇美如花!独家揭露众明星食疗保养秘笈,下一个拥有完美容颜的明星就是你。本书精选了近300例具有润肤养颜、祛皱抗衰、乌发美发等功效的营养食谱。保证营养合理、膳食平衡,同时,力求变换花样,调剂口味,既能享受到佳肴的美味,又能获得如花容颜的妙方。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

    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大规模吸收与改造中国儒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不仅使江户时代日本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甚至一直影响至今。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前人未曾引用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论述与分析了江户时代日本六大学派对中国儒学的不同态度以及各学派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展现了日本吸收与改造中国儒学的成功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