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11600000005

第5章 徐志摩小传(4)

积郁了许久的痛苦有了一个宣泄的机会,在彼得坟前,志摩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哭号了一顿。他向着墓中的孩子涕泪陈词,好像死去的不是一个尚不更事的儿童,而是一个懂得一切人世辛酸的朋友。后来,他把这次的感受写成了挚情的《我的彼得》。

张幼仪真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女子,三年前失去丈夫,三年后又失去爱子,但面对黯然神伤的前夫,她又伸出了温暖的手,千方百计的温存解劝,给他以温情慰藉,陪他上剧院看《茶花女》。对此,志摩也十分领情,感激涕零。

不要以为,志摩只顾伤心,就把与小曼的事抛到脑后了。相反,尽管伤心,他头脑还是够清醒的。一路之上,他时刻都在盘算、也在实际履行着一个大计划,敦促小曼尽快与王赓离婚。

就小曼方面看,离婚,王赓一关好过,他满脑子自由思想,不会过分限制小曼的意志。成问题的,是她自己的家庭。离婚改嫁,他们都以为是“家庭中最羞惭的事”。父母反对,本是意料中事,小曼当然不肯就此退让。双方一动真气,家庭里就难免风波迭起。在一次争吵中,不堪重负的小曼终于晕倒了,小曼苏醒后,立即给志摩发去电报,催他回国。

志摩日夜兼程,自欧洲返国后,就同小曼一起,为他们的未来与幸福,开始了一场艰辛的奋斗。而自1925年8月9日至9月17日,在志摩欧州游历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写给陆小曼26封信,日后以《爱眉小札》为题出版。这20多封信札清楚地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历程。

这些信中最动人的部分应该是那些不惜为爱情献身的火热“誓言”,这些话也是他们那反传统爱情的见证。

“我真怕世界与我你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成全我们的话,就是他们打毁我们,逼迫我们的死。”

“眉,方才你说你愿意跟我死去,我才放心你爱我是有根了;事实不必有,决心不可不有。志摩不是懦夫,到相当时候我有我的颜色,无耻的社会你们看看吧!”

但小曼的婚并未因此而顺利离成。满身情伤的志摩只好黯然神伤地离开上海。回到北京后,志摩应邀接替孙伏国主编的《晨报副刊》。《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几大报纸的副刊之一。《晨报副刊》的前身为《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后改为宪法研究会,即研究系)的机关报。办报一直是志摩的理想,这么好的机会和阵地,对他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于是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晨报》的编辑中,也好暂时忘却情感上带来的伤痛。

经过一番认真的筹备,1925年10月1日,由志摩负责的第一期《晨报副刊》问世了。在他首期编就的这一副刊上,他发表了《我为什么来办我想怎么办》一文,不仅表明了自己办刊的理想和主张,也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文艺个性。他说他之所以来编辑副刊,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自己整个儿交给能容纳自己的读者,并在自己的情感里发现他们的情感,在自己的思想里反映他们的思想。

志摩要变《晨报副刊》为自己鼓吹文艺理论的喇叭和自己实现理想的战场。在他主编的副刊第二期上,他再接再厉,又撰文《迎上前去》,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在志摩主编《晨报副刊》期间,最突出的成绩是他先后创办了《诗镌》和《剧刊》。特别是《诗镌》的创办,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文坛上掀起了一次诗歌运动的高潮,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诗镌》前后共出了11期,刊登尝试性的新诗作84首。其中志摩的诗作有《梅雪争春》、《半夜深巷琵琶》等,还有闻一多、饶孟侃、朱湘等人的诗作。从形式看,他们的新诗作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具有完美的艺术特色。在这11期的《诗镌》上,诗人们还深入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诗歌音节形式的理论探讨,以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在当时诗坛上掀起一场新格律诗运动。如饶孟侃的《新诗的间节》、《再论新诗的音节》,闻一多的《诗的格律》等,对新格律诗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特别是闻一多的《诗的格律》,把新诗格律的要求概括为“三美”即音乐的(音节)美、绘画的(辞藻)美和建筑的(节的均齐和句的均齐)美。事实上,这一新格律诗运动在当时的诗坛上乃至文坛上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26年6月10日,《诗镌》停刊。志摩在不久后的文章《剧刊始业》中所提到了停刊原因:

这年头,这世界也够叫人挫气,哪件事不是透里透?好容易你从你冷落极了的梦底里捞起一半轮的希望,像是从山谷里采得了几茎百合花,但是你往哪里安去,左右没有安希望的瓶子,也没有养希望的净水,眼看这鲜花在你自己的手上变了颜色,一瓣瓣的往下萎,黄了、焦了、枯了、吊了,结果只是伤惨!

而经过一番周旋,陆小曼也终于离了婚。志摩和小曼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了。1926年古历的7月7日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也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他们决定在中国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日子里,举行自己的订婚仪式,地点就设在环境优美而又文化味十足的北海公园。他们向所有的在京亲友故旧发出了请柬,那上面赫然印着:

夏历7月7日即星期六正午十二点钟

洁樽候叙

志摩

拜订

小曼

座设北海董事会

为了提高这场订婚典礼的“规格”,同时,也是答应了父亲徐申如的“条件”,志摩还特地邀请了梁启超先生证婚、胡适之做介绍人。徐申如对这场婚事还提出了另外两个条件:一是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担负;二是结婚后必须回南方,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不用说,志摩也都一一答应下来。

从表面上看,那场婚礼倒也热闹非凡,各界男女来宾足有一百多人。衣香钗影,笑语喧哗,一派喜庆气象。但在表面的热闹排场之下,又似掩盖着另一种说不出的意味。当初,志摩与陆小曼相悦相恋,大家只是当作一件才子佳人间的风流韵事看待,谈论起来,津津有味。如今,真戏真做,两人居然要结为夫妇了,大家这才严肃起来。中国古老的道德观念被他们从心底唤醒了。当事者之一的梁实秋日后回忆说:“听人窃窃私议,有人说志摩、小曼真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也有人在讥讽,说小曼是有夫之妇,不该撇了她的丈夫王赓(受庆,西点毕业生),再试与有妇之夫的志摩结合。”

整个婚礼进程中,令人最感意外而又极富刺激性的一幕,是梁启超先生在证婚时对志摩和陆小曼的一顿痛骂。

他说:“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继而又把徐、陆二人一起痛骂一顿:“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祝你们这次是最后的一次结婚!……”直骂得志摩面红耳赤,难以为情。只好强忍惭怍,向老师服罪,觳觫地说:“请老师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弟子一点面子吧。”而后,才勉强收台。

当年梁启超的这一举动,可能有过火不当之处,但他确如自己所云,是出于对志摩的爱护。第二天,他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上,谈到了这件事——

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受庆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我屡次告诫志摩而无效,胡适之、张彭春苦苦为他说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徇其情。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

订婚后不久,志摩与陆小曼就正式举行了结婚典礼。

得到了小曼,终于如愿以偿,志摩心花怒放,简直看作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一切种种的烦恼、不愉快,都被他放置脑后,烟消云散了。

婚后,志摩便辞去《晨报副刊》的职务,与小曼双双南下拜望父母。谁知父母为避见儿媳,已先期到北京去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硖石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又美好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北伐攻克南昌,浙江处于战乱之中,硖石也呆不下去。于是他们惶惶逃往上海,在这个世界闻名的东方大都市安下了家。

终于寻找到了“理想的伴侣”,志摩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由朋友介绍,他先后担任了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的教授。与胡适、张嘉铸、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创刊后,他还欣然同意出任总编辑,新月社后期的活动就此展开。感情有了着落,不再像从前那般空空荡荡,工作起来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是志摩创作道路上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时期,他的笔像是附着了一点神异的灵性,一沾着稿纸就如着了魔也似,滔滔汩汩,不可休止。这期间,出版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诗集《翡冷翠的一夜》,还翻译了多部长短作品。

“在中国,我还是能做点什么的。”夜深人静,他一个人独坐在书桌前时,常常这样遐想。他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有人曾给他下了一个断语:浮躁。这一点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如今,他也愈来愈倾向于思索点什么了。而一个在生活中有过不寻常经历的人,在他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往往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

“人一生下地,就开始了一个艰难的旅程,这中间有什么秘密没有呢?”志摩思考最多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他闭上眼睛,把自己曾经所走过的路,所经历过的每一点细小情景,都细细寻思回味了一遍。他觉得,一个人,很难说得上对眼前的世界有多少真正知识的,自然界里的一切存在无不各具一种禀赋,就连那些无机物或低级生命都可以在自然界占据一个位置。而且越是这样的事物,越具有永恒的特质;它们安于造物主的安排,因此能永远地合乎一种既定法则,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但你很难因此就可以否定它们的存在。存在,这是一个事实,一个无法抹杀的事实。至于人,那就不同了——他想起自己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仿佛从母体里继承下来某种对生命自身的悲剧预感,心里常常会无端地悲哀,“童年见月,每每滴泪,但感其悲,不知何以”。他为此纳过闷,理解不透是一种什么生理或心理现象。就是现在,他也未必能参透其中奥妙。但有一点,他还是朦胧地把握到了:人是太不甘于安静了,安静会使一个人的生命枯萎。人总是喜欢未来,喜欢未知;越是难以企及、难以实现的东西,人越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因而人要经常品尝痛苦,经常忍受精神上的苦刑。但没有办法。并没有哪个强迫他去那样干,一切的痛苦和烦恼都是自寻得来的。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1927年秋,在开办新月书店,筹办新月月刊的同时,志摩应上海光华大学的邀请,受聘为光华大学教授,教授教英美文学等课程,同时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做兼职教授。

此时,为了生活的不得已,他把他的精力完全投向了教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下半年为谋生计,不得不教书。上海有光华,大夏来请。”“我下半年到南京中大教文学,亦不得已也。”奔波于上海、南京两地,兼任了三所大学的课程,可见志摩生活的窘迫,精神疲乏。“我这一年来专做教书匠,作品绝无仅有。我因为年来绝少创作,心里总不自在。上海的生活实在于我不相宜。”

志摩是充实的,但小曼也未闲着。自从她来到上海,她那爱玩爱闹的天性又萌发了。在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她如鱼得水,有一种被彻底解放了的感觉。

没用多久的时间,小曼就把上海摸透了。她结交了许多名人、名伶,穿梭般出入于社交界。开始,还是她占志摩的光——大诗人的妻子,在每个地方都引来注意的目光;后来,艳名传遍沪上,相比之下,诗人的名气反而矮了一截。在戏园子里,小曼捧名角;而上海整个社交界,又一齐捧小曼。直捧得小曼头晕目眩,如入仙境。

在上海,她很快认识了一个叫翁瑞午的年轻人。这人是个世家子弟,父亲做过清朝知府,又是收藏家,家里收藏的古玩、字画,多得数不清。翁瑞午本人聪明随和,善解人意,又特擅长京剧表演,在上海社交界是个很受人欢迎的人物。陆小曼与他结识后,立即打得火热,但随后也就招致了不少“浮言”,志摩虽然感到屈辱和厌烦,但他忍着,从不跟小曼提起。人事悠悠,日子在不知不觉间被一天又一天的打发过去。

小曼是个弱胚子,有晕厥症的宿疾,做姑娘的时候就常常闹病。来到上海,她奢侈无度,发狂般地追求享乐,生活进一步失去了节制。志摩担心,长此下去,会使她的身体彻底垮掉,多次劝戒她注意保重,不要没日没夜地泡在外面。多心的小曼一点听不进丈夫的劝告,唠叨的次数多了,心里腻烦得要命。

毫无疑问,结婚后,小曼对志摩深厚热烈的爱没有一点改变。她有时不高兴,会耍脾气,使性子;但过后,总是后悔得不得了。然而,要她改变已渐趋定型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已不可能。与志摩相爱终至结婚,使她得到一个庇护,她从此有了安全之感,生活得踏实、安心。但这并不能使她完全满足,她还需要另一种生活世界以满足心灵的渴求。她要使自己像上足劲的发条,永不休止地朝前跑。又像陀螺,疯狂地旋转、旋转,盲目的旋转。

同类推荐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苏心观点:1、人的衰老,并不是从某个年龄开始,而是从你不再相信美好开始。2、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行色匆匆,以为快,便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揠苗助长而苗死,才知道万物生长需要等待,幸福是等在门外的晨曦,只有熬过那段黑暗的夜色,它才能推门而至。3、每天认真低头拉车,把手头上的事做好,三五年后再看,当初和你一样迷茫的人依旧迷茫,你却早已脱胎换骨,坐在阳光下浅酌低吟,笑看风景。4、总说时光无情,那是因为你在浪费它。时光其实最有情有义,你投入得越多,它回馈得就越多。5、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弯路也算数。
  • 黄文弼的多重意义

    黄文弼的多重意义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西南10余公里,目前有洞窟339个,是新疆最大的石窟群。但此石窟自19世纪后期便遭到帝国主义探险家的盗掘,最严重的是德国人勒柯克1905-1909年的盗掘,他至少盗掘了230多个洞窟,切割盗走了大约128箱的佛像和壁画。所以,当1928年11月,黄文弼到达这里时,洞窟中已空无一物。黄文弼是第一位到达这里的中国考古学家。2012年7月,笔者为追寻黄文弼的考古旧迹,来到这里。
热门推荐
  •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是由作者于金兰的36篇文章组成的个人文集。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往事回顾、游历记述、短篇小说。书稿整体为记叙性文体,偶有借物咏情、托物言志。语言简练、平实。作者出身于四十年代初,又经历过系统教育,通篇都体现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有一个时代的明显痕迹。
  • 江湖天很晴

    江湖天很晴

    诡谲江湖,妖风乍起,连日内,竟有数户百姓惨遭灭门,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手法利落得不留半点线索。武林中正义之士暗中调查,竟发现有人能侥幸目睹其中两次暗杀并幸存下来,这人就是露宿犄角旮旯的朱灰灰。贪生怕死的朱灰灰在大侠的剑一拔一送一威胁的境况下,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协助调查员……
  • 我在古代养媳妇

    我在古代养媳妇

    三十多岁的老光棍准备去泡妞的路上穿越到了古代战场上,看着身边密密麻麻的尸体,传学恨不得再死一次,好不容易九死一生的回了家,又遇到各种极品亲戚,分家,必须立马分家,没想到分家了也各种闹腾,传学觉得真他妈蛋疼,好不容易找个白白胖胖的媳妇,就要吃到嘴里了,没想到极品二哥却死在了赵寡妇的肚皮上,你大爷的,老子两辈子才娶了这么一个媳妇咋就这么难吃到嘴,传学捶胸顿足,恨不得长吼一声!哎!说好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呢?偌大的国家咋说四分五裂就四分五裂了,各种自然非自然的灾害不断的在身边演绎着,传学不得不拖家带口的在乱世夹缝中艰难的讨生活!本文不小白,以男主视角阐述古代农家生活,作者新手一枚,望大家喜欢,谢谢!
  • 迷你恋人

    迷你恋人

    谁是天使镇史上最倒霉的人?樱雪高中的女生静纸音全票当选。月星汐校园摇滚剧,顶级乐手沦为贴身“男保姆”,草根女生化身“掌上明珠”。最尴尬人经历,最幸福的结局!
  •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声律就是诗词韵律,《国学启蒙书系列: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诗韵的启蒙著作,是儿童学诗的入门读物,由清朝车万育编撰而成。
  • 我其实是大佬

    我其实是大佬

    “叮!厨师等级提升,当前等级为2,奖励全属性+20!”“叮!炼金师等级提升,当前等级为5,奖励全属性+50.”“叮!......”当罗泽获得一个名为副职业系统的系统后,每次副职业升级都能得到全属性点的奖励,因此,他走上了成神之路......
  • 交错时空的爱恋

    交错时空的爱恋

    时常出现在她梦里的黑色水车,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真实的呈现在了她的面前,然后,它有着能够穿越过去和未来的力量,穿过水车的夹缝,她遇见了过去的紫和未来的玄,以及心爱着她的影!也在触手可及之间,她失去了一切。
  • 一两江湖之两生花

    一两江湖之两生花

    他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近,死死地盯住花千夜,“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既然你已经看到,我也不瞒你了——”“我不信!”凤延棠厉声道,“你、你为什么要骗我?你以为这样就能引得我杀你?!”他一手掳起她的衣袖,我们成亲这么久,你都是处子之身,你的病——”说到一个“病”字,他的声音顿住。那一个瞬间,仿佛连生命一起顿住。世间不再有任何声音,不再有任何颜色,眼前有的,只是一条白玉无瑕的胳膊!他猛地抬起头,一双眼睛几乎要滴出血来。“对不起,我对不起你……”花千夜落下泪来。第一部 染花身:他娶来的绝色美女,竟在洞房花烛之夜请他离开。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一套彩鸾衣试出她的明智;府中命案,看出她的机警;阿洛一战,看她一身白衣,一身弱病替他破阵。他心中辛酸的痛楚,是爱吗?他终于……找到了解除诅咒的“至爱之人”吗?用她的心头血,洗去他一身的桃花诅咒,换父亲的垂直,换一世的皇图霸业,这一直以来渴求的“至爱之人”啊!羽箭在手,他,射得出去吗?第二部锦衣行:杭州城八卦消息综合报道:大晏首富管家颜生锦图谋花家财产,不顾辈分要娶花家二小姐!呃耶?怎么颜生锦帮二小姐定亲了?啊啊!花家二小姐誓死要嫁管家颜生锦!呃子?颜生锦自己又娶老婆了?到底在搞什么?这么好的八卦浪潮,竟然在高达千尺时被活活打压了下来。然而就在全民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杭州城又一起八卦绯闻再次火热出炉——一个有了妻子,一个有了未婚夫,仍然、居然、竟然、终于还是要在一起啊!
  •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黄兴主编的《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是一部收录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优秀作品的文集。《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在2014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选取获奖的作者的新作,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A卷。按类别分成“少年派:你是我遇见的另一个自己”“时光绘:乱世年华”“伽蓝雨:村庄与墙”“流光舞:心之所向在远方”“摩羯记:蝉鸣少年与恋桃镇”五个章节。这些作者多数为90后,文章均为小说和散文,文风多样,可读性强。本书可以当作作文“圣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社交礼仪全书

    社交礼仪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