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4100000012

第12章 面对故事的态度和面对小说的真实——从《变形记》到《百年孤独》

《变形记》是上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然而,它于我,在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阅读之后,埋下的却是我对故事无法释怀的困扰和不解。简单地说,就是《变形记》中的一个硬邦邦的“假”字,使我如刺梗喉,长时间对这部经典无法接近和深入,只能是如同以敬畏的沉默仰望山顶的寺庙。我无法明白,一个人如何会在一夜梦醒之后,由人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正如你家门前的一棵花草,在转眼之间,结出了一颗巨大的苹果,情景让人无法相信、不敢相信。困惑之中,无论找来多少有关的解释和论述,都不能帮助我理解格里高尔在《变形记》中所处的环境如何能把他“对立”“挤压”成一只巨大的甲虫。由于卡夫卡的盛名,由于《变形记》的经典,我希望卡夫卡对此有必要的说明。我坚信这个叫卡夫卡的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一定在《变形记》的故事背后隐藏有从人到虫的那个“必然的过程”“不得不变”的根据。于是,我开始第二遍、第三遍地阅读,企图从故事的深处寻找“由人而虫”的那种必然的蛛丝马迹。这样努力重读的结果是徒劳的,我在小说中,几乎没有找到丝毫的“变的过程和必然”,而只在小说第一部分的文字中,找到了许多人变虫后的“结果的碎片”。如:

特别是因为他(格里高尔)的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用手和胳膊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

他那些细腿在难以置信地更疯狂地挣扎。

他好几次从光滑的柜面上滑下来,可是最后,在一使劲之后,他终于站直了;现在他也不管下身疼得火烧一般了。接着他让自己靠向附近一张椅子的背部,用他那细小的腿抓住了椅背的边。

他那些细腿的腿底上倒是颇有黏性的……有一股棕色的液体从他嘴里流了出来……

如此等等,在《变形记》第一部分的文字中,多处散落着这样黄金般的字句,只可惜这些字句虽有金的质地,却都是格里高尔由人而虫后的结果,而非由人而虫间的必然和过程。总之,无论《变形记》多么具有世界性的创造意义,卡夫卡这种只有结果没有“必然”的人为之“变”,让我难于接受,没有给我对其故事以令人信服的描绘和证明。基于这样的困惑,我不得不试图从这位出生在奥匈帝国的作家的经历中寻求“由人至虫”的另外的必然——不是由人而虫的生理过程,而是由人而虫的精神之源和故事的内在依据。我读卡夫卡的书信,也读卡夫卡的传记,但这些都没有帮助我找到格里高尔“一定要”“不得不”由人而虫的依据。就像你硬要让植物在石板上开出鲜花,无论这些鲜花多么美丽,但你不能让我相信那花是真正的植物,无法不让我怀疑那花的虚假,哪怕那花散发着多么浓烈的香味。反之,哪怕是一束假花,只要它是插在有水的土壤之中,它也会给我带来逼真的信任。许多对格里高尔之变证明努力的徒劳,使我隐约感到了卡夫卡敢于让人为虫的某种罕见的艺术勇气,而不是让人成虫的内在的艺术过程。而遮蔽这种勇气的是卡夫卡对格里高尔这个小人物的巨大同情和令人心疼的爱(伟大的爱与同情可以在小说中遮蔽一切艺术的不足和漏洞),然而,我们为卡夫卡对格里高尔的爱所感动,却还是希望他对格里高尔的人虫之变写出内在的依据和交代。由于我的这种对故事合理性固执而倔强的态度,使我在十余年里对卡夫卡耿耿于怀,保持着尊敬的怀疑。这种怀疑甚至影响着我对《城堡》的理解和思考,以为无法让K真正进入的那座神秘城堡的,不是城堡本身的缘故,而是卡夫卡本人从创作伊始,就已经扔掉了打开城堡的各种钥匙和可能。

就这样,“假”——从《变形记》中突兀而生,朝着卡夫卡别的作品乃至他的全部创作浸淫蔓延,直到1991年秋季的一天,我第二次从书架上拿起《百年孤独》(不是《变形记》),仰躺在病床上开始阅读,才对卡夫卡的“假”,有了回缓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老实说明的是,80年代中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如同一把突然袭来的文学火炬,点燃了中国文学界阅读与模仿的旷野,可那时候,我几次试图去看这部名著时,却如同碰到了一堵没有门窗的高墙,几次努力,都未能看得进去,最终不得不把它束之高搁,放回书架。而在“许多年之后”,在我卧病的床榻上,感到疾病缠身时,百无聊赖的无意中,再次取阅《百年孤独》这部仅有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巨著时,竟在忽然之间,有了如获至宝之感,仿佛在那一瞬间,一扇天窗大开在了我的头顶,有一束光在那时不仅照亮了我对马尔克斯的阅读,还以《百年孤独》这本巨著的反光,照亮了《变形记》《城堡》给我阅读中留下的暗影。因此,我经常怀疑,每一部异类的名著,如《变形记》《审判》《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博尔赫斯的一些小说等等,是否或多或少的都含有作家病态的思维和写作,所以,才必须在我有病的时候才能和它们真正相遇并阅读和碰撞——我感到了我和《百年孤独》这次在病榻上的再次谋面,从第一页开始,就手疾眼利地看到并拿到了走进马贡多镇那把神秘的钥匙——一种必然,也只能属于小说的真实感,在《百年孤独》的第一页中轰然诞生,像饥饿中的烧饼,朝着我读书的嘴巴扑面而来。

在《百年孤独》第一页开篇的几行文字之后(给我惊奇和震撼的恰恰不是开篇的那几行文字),有着这样几行对我来说是惊天动地、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叙述:

他(吉普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把那玩意儿(磁铁)说成是马其顿的炼金术士创造的第八奇迹,并当众做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拽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丝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着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磁铁后面乱滚。

这一百多字的叙述,在这次阅读之后,使我醍醐灌顶,有了茅塞顿开之感。这种所谓瞬间的顿开顿悟,不仅仅是说,我相信我找到了马尔克斯那许多打开《百年孤独》之门的钥匙中的给我留的那把,而且,因为这把神秘的钥匙,使我在忽然之间,也解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给我留下的如刺梗喉的关于故事之“假”的久远困惑——那就是他——卡夫卡在写作时,敢于让自己由职员登上皇帝宝座的勇气。这种勇气不光是写作的胆量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面对故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卡夫卡对小说真实性的看法。他在他内心中坚信,作家面对小说的故事时,是“我说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而不是你们(读者)说是真的才是真的”。正是这种在小说创作中的专横跋扈的精神,才显示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天才,才使他成为了20世纪世界文坛中最具创造力的作家。至于格里高尔在一夜梦醒之后的由人为虫,仅是卡夫卡专断地行使了一次自己作为作家对故事王朝般的封建统治的结果。他让“一天早晨,格里高尔·撒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之后,卡夫卡相信自己关于“变”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就像皇帝下了一道杀死重臣的谕令,他要看的是将军提着人头上朝的结果,而非追捕、杀人的那个过程。

事情就是这样,卡夫卡在他的故事中看重的正是由人而虫的结果,而不是那个过程。在《变形记》中,从小说的真实性看毫无疑问是荒诞的,由人而虫是必须的,而不是必然的。之所以变,是因为外部环境强烈的催化,而不是内在关系微妙或强烈的调整。但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放弃了这种作家对故事皇帝般的权力,他修正了卡夫卡的小说真实观,形成了自己面对故事的态度,开始了在《百年孤独》中“百姓面对百姓”的讲述。差别就在这里:皇帝对百姓(读者)讲述故事时,他的前提就是将有圣旨的下达,而你不敢、也没必要去问故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但百姓对百姓(读者)讲述故事时,则必然得有“故事为啥要这样而非那样的”的交代,不然百姓不仅会提出疑问,还会因为你的故事不周全而随时离开。这个问题,是卡夫卡和马尔克斯面对故事的态度差别,也是彼此对小说的真实性的不同看法。1965年,当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时,卡夫卡由人为虫的荒诞小说观(也是故事的真实观)被他由外部引入到了小说内部,引入了故事的本身。故事的发展与变化不再依赖外部荒诞环境的催化,而是仰仗故事内部、内在关系的幻术般的调整。“他拽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在这里,推动(导致)铁锅、铁盆纷纷落下的是磁铁。而磁铁与铁锅、铁盆的关系是微妙的,内在的,尽人皆知的,也是魔幻而“必然”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磁铁所到之处,“木板因铁钉和螺丝没命的挣脱而嘎嘎作响”的可能。相信了这种关系和可能,我们也就确信了《百年孤独》中一切诸如“绵羊一次生产能产满羊圈”的事实,“人出生了会长尾巴”的叙述,乌苏拉活到百岁将死时总是裹着尸布的描绘,还有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身经百战之后对制作小金鱼的迷恋和马贡多镇在经过百年风雨和繁华后将随风而逝的情景。这一切,成百上千的魔幻奇观,不再让我们(是我)像阅读《变形记》样产生丝毫的生硬、虚假之感,而感到一种“可能的真实”永远隐藏在故事的背后并又时时浮出水面。

同一世纪,两个时代,两块地域,两个给20世纪的文学都带来巨大启示的作家,在这两部都堪称伟大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背后,是他们面对故事态度的不同,是他们对小说真实观的不同理解。这正如一只孵蛋的母鸡,无论它在卡夫卡笔下,还是马尔克斯笔下,从这只母鸡孵化的蛋里,出生的都不再会是一只小鸡,而只会是一只恐龙或者凤凰。恐龙也好,凤凰也罢,卡夫卡让母鸡孵出恐龙时,注重的是外部环境对鸡蛋的影响,而马尔克斯让鸡蛋生出凤凰时,看重的则是鸡蛋内里关于“鸡与凤凰”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他们面对故事的不同态度,是他们对小说真实观不同的理解。前者让格里高尔在一夜之间变成虫时,是一步从地面跃上了楼顶;后者让马贡多镇随风而逝时,是从地面寻找、搭建通往天空的阶梯——“磁铁与铁锅和铁盆纷纷落下”的关系。正因为这种小说真实观的变化和不同,卡夫卡写出了《变形记》《城堡》,马尔克斯写出了《百年孤独》这样在世界文学中都堪称典范的伟大作品,但需要说明的是,马尔克斯对卡夫卡小说真实观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则完全是建立在马尔克斯对《变形记》偶然而惊奇的阅读上。

1947年,20岁的马尔克斯就读于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法学系,正是这年八月的一天下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在他的大学宿舍中,读到了他的朋友豪尔赫向他推荐的卡夫卡的《变形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躺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一下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

正是《变形记》这样的开篇,这样夹着描绘的几句叙述,使马尔克斯同样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他亢奋地合上书页,如痴如醉地连连大叫:“天呀,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个伟大的作家,孕育了另一位伟大的作家,一部伟大的作品,孕育了另一部伟大的作品,使他们彼此联系起来的表面是偶然的阅读,但真正沟通他们创作的,是格里高尔“由人变虫”的必须与“磁铁让铁锅、铁钳纷纷落下”的那种必然的“真实”的关系。这种联系是微妙的,这种补充和变化是伟大的。前者一跃顶峰的“由人至虫”的“变”,给后者留下了搭建通往“幻变”峰顶的阶梯;前者的荒诞顶峰之“变”,给后者留下了“魔幻的真实”的巨大空间。这一切的不同和变化,都源于作家对故事不同的态度和对小说真实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句结论:建立一切伟大作品的根基,都起源于你对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小说真实观的自我看法。

同类推荐
  •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收入“青春短得不能再穿了”、“1977年的青春”、“为小品默哀”、“崔永元也不过如此”、“周扒皮的老婆变成雪”等文章。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热门推荐
  • A Question of Latitude

    A Question of Latit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为我停留,我又为谁回首

    谁为我停留,我又为谁回首

    许诺的青春脚步就像一首首爱情诗,江承浩、苏由、崔耿直、卓书恒、程信,匆匆那些年,遇到的那些人,谁为她停留,她又为谁驻足回首。
  • 抒情集

    抒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爷本残暴之宠妻入骨

    爷本残暴之宠妻入骨

    他,虎背熊腰、桀骜不驯的柳月庄庄主。她,娇小可人、蕙质兰心的丞相府大小姐。他,整个祥瑞王朝商界一手遮天,以心狠手辣而闻名。她,一双巧手,医遍一切疑难杂症的妙手神医。他,面目狰狞吓的无数的女子退避三舍。她,倾国倾城美貌,满心期待的嫁给心爱男子的痴心人。大婚当日,一袭红嫁衣的她在喜房里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夫君,可是没有想到却是发现了一个惊天的阴谋,不想让夫君的阴谋得逞,更是在还有理智的最后一刻,对第一次见面的他妖娆一笑,“让他在我的眼前消失,我就是你的!”且看一个残暴无情血铮铮的汉子为一个女人变成怎样的铁骨柔情的故事。求婚时,他跪在她的面前,含情脉脉的说,“萱儿,我们孩子都有了,求你嫁给我!”嫉妒时,他手中的剑指着在场的所有人,“反了天了!孩子的亲爹就在眼前,你都看不见!?还敢到处祸害人间!看爷今天不收了你!”转身对着情敌,气焰更是嚣张,“这女人连孩子都给我生了,你们还敢抢!找死!”疯狂时,他点了她的穴道,霸道的穿上红嫁衣,扛起来就往外面跑去,“杨采萱,你不要忘了,是你先招惹我的,今天必须给我一个名分,必须和我拜堂成亲!”
  • 浮生劫:锦赋离思

    浮生劫:锦赋离思

    她曾是天界的九天玄女,只因一次下凡在蛟龙爪下救下了他。从此冰冻了千年的心被他捂热了。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她历尽劫难!被除仙位,去仙缘,下界为人。他为了她,放弃龙王身份,一朝入魔界!多年后,在人间寻到了她的踪迹,便不顾一切的前往人间。..........。再一次的被她救起,她已不记得他是谁了。。这一次,他和她还能再续前缘吗?
  • 孟婆人间历练记

    孟婆人间历练记

    冥王一脸黑线:我这里哪还有可以用的人,好一点的拼命往天庭挤,就上个月,老白(太白金星)又往我这挖了2个人。好的全被他们给用了,有的天庭犯了错误的往我这一放,我是不能管,也不能骂,都是关系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去了,你们自己说说,用谁?地府出现了人才危机,天庭跟地府抢人,谁能为冥王分忧解难?奈何桥边,望乡台旁,不是还有一为上古之神吗?来冥界几千年了,到底法力有多大,我们都不知道,是时候考验她一下了,她也该动动了.....
  • 傲娇巨星茫茫追夫路

    傲娇巨星茫茫追夫路

    她,身为他的超级迷妹,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他的生活助理,她什么都不会总是出错,他本就对这种爱慕的眼光十分抗拒,因此处处为难她,让她知难而退,可谁知每次她都桃花运爆棚有帅哥相护,因为那一次,他终于爆发:“你这个虚伪的女人!你给我滚!我不想再看见你!”多年以后,王子睿抱着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站在林茫的面前“乖宝宝,快叫妈妈和我们一起回家!”林茫无奈扶额地看着面前这个男人,“王子睿先生!请你不要再来打扰我的生活了!”“老婆!老公知道错了,快和老公回家吧!” 〔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 哑舍·叁

    哑舍·叁

    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哑舍》第三部的主题,是关于皇帝的十二个古董。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围绕在皇帝周围的事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没有平凡的皇帝,只有平凡的叙述。这次,哑舍关注的是皇族之中的亲情纠葛。让我们期待这十二个讲述着皇帝秘密的古董吧。
  •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丽贝卡寄居在两位姨妈家,她与刻板、守旧的米兰达姨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美国内战后社会快速发展,新旧思想、特别是新旧教育思想的矛盾与斗争。米兰达想用传统的观念把丽贝卡塑造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淑女,而丽贝卡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和老师明友们的帮助下,追求知识、理想和自由,成了一个爱憎分明、敢做敢为、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和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她不但以自己的才智和人格力量改变了米兰达姨妈,使她变得开朗,感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都会被她的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具有同隋心的性格所感染而喜欢她。她被美国人视为“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女孩和女人的典范”,不是没有道理的。
  • 对不起,我已婚

    对不起,我已婚

    她初出茅庐,性子火爆,结婚前夕却遭遇男友背叛。他,成熟稳重,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单身汉。在遇到他之前,她从未想过会和只见过三次的男人谈婚论嫁。她嫁给他,却收拾好爱情,只想与他过井水不犯河水的婚姻生活,然而爱情总会在不经意中,慢慢降临。因为他一直张开相护的羽翼,她爱上了他,却忘了他的别有目的。当那个曾经的挚爱不期出现后,他的深情统统成了笑话,平地风浪中,这一次她再不会不战而败:我才是你唯一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