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里,老板是上帝。老板永远是对的,老板错了,请参考上一条”。这听起来像是笑话,事实上,在职场上几乎是不可更改的现实。维护领导的表面权威,是每个公司员工应尽的“义务”。特别是在公开场合,领导的权威性更是不容置疑。因此,一名聪明的员工,都懂得给足领导面子,维护领导的形象与权威。因为声望也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领导内心都喜欢。
因此,下属在工作中可以有个性,甚至可以有张扬的个性,但你的个性不能损及领导的权威,不能抢了领导的风头。在领导的威信面前,一切都要靠边。这也是做下属的应该掌握的一种被领导艺术。
1、任何时候都不能让领导“脸上无光”
我们知道在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人人都爱面子。领导当然更不例外,他们也有相同或类似的感受。
某款索尼笔记本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小心抢了老板的风头”,这其实恰好切中了中国“公司政治”的要害。几乎所有的领导都无法容忍部下功高盖主,无论他工作多么出色。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一旦看到下属像众星捧月一样受欢迎,领导肯定会感觉没面子。如果有人对此有怀疑,想试一下这种规则的正确性或者试图推翻此规则,只能是鸡蛋碰石头,严重的甚至会是“尔曹身与名俱灭”的结局。
隋唐人孔颖达,字仲达,很会写文章,也通晓天文历法。当时,隋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合在洛阳,令朝中士与他们讨论儒学。颖达年纪最小,道理却说得最出色。因此,那些年纪大、资深望高的儒者认为颖达超过了他们是他们的耻辱,便暗中刺杀他。后来,颖达躲在朋友家里才逃过这场灾难。
也许你会说,那些谋害孔颖达的人实在太可恨了。的确,他们的手段是有些太过分了。但是,这个故事说明,不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上行走,都不要让自己光芒四射,特别是不能遮盖了领导的光芒。无他,因为下属这样做把领导比下去了?他们的脸面往哪里放?如果在上司面前“挥刀弄棒”,他们会认为是下属发出挑战的信号,会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损害。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如果不给领导留面子,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帐的方式慢慢报复。
领导不是圣人,即使再有胸怀,也不会容忍下属明里暗里把他比下去。即使有些领导很大度,不和下属一般见识,但是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尽管他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很有涵养,可能他不会发火,但却会生闷气,这个阴影将会把之前对下属美好的印象吞噬,改变他对下属的态度。心胸狭窄者甚至随时都准备绐那些爱出风头的下属小鞋穿。如此,下属再也不会得到领导的厚爱和关照提携,该是怎样地后悔莫及啊!
田中道信是日本著名的销售大师:但他只相信能力,不相信谦虚和务实。后来,当信赖他的老板去世后,新社长决定实行新的管理之道。
这时,心高气傲的田中道信仪仗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对新社长的做法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执与反对。结果,新社长一怒之下就宣布免去他的职务。因为在新社长眼中,田中道信如此明目张胆地顶撞自己,实在太没有面子了。自己刚上任他就这样,其他员工会怎么看?
尽管田中道信感觉实在冤枉,可是,员工们都认为他这样做是明显地瞧不起上司,让新来的上司脸上无光。
后来,田中道信认识到这一点后想向新社长解释,可是新社长却因为疾病撒手人寰了。田中道信为此后悔不已。
其实,领导之所以爱面子并非都是出于私心,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子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因为他们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虽然员工也是企业形象的表现,可是代表人物是领导。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领导爱惜面子对内也是在维护企业管理架构的合理性,对外也是在维护企业的形象。否则,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以后员工在执行领导决策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怀疑,即便被迫执行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这样做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呢?局外人也会认为:一个连下属都不如的人居然能做领导,这样的老板真是有眼无珠!这不但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而且也有损企业高层的形象。所以,有能力的下级在表现自己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光芒把领导遮盖住了,要尽量给他们留面子,像众星捧月一样处处让领导发光,而不是本末倒置。这样做,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戴;另一方面,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服从他的权威的,对公司的管理架构也是认可的。因此,这样做也是遵守公司纪律的一种表现。
那么,怎样做才是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又为领导留下了面子呢?
(1)无论何事,不要挑战他的权威。在见解有分歧的时候,争论可以,但不要让他有任何说不出的反感。你若对上司有意见,最好通过坦诚的交流使这种隔阂化解于无形,不要借机诋毁或者攻击上司,否则,很小的不愉快也会慢慢变成不可调和的大矛盾。
(2)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要赞同领导,即便是唱反调,也要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3)遇到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的领导时,下属要适当地帮助并推动上司发挥自身特长。
(4)在过分自信的领导面前,则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放大上司的优点,认真倾听他的炫耀,将自己的表现度降到最低。
(5)碰到气量小、脾气暴躁的领导时,要正确看待他们的缺点并放大其优点,消除其嫉妒心理。
总之,员工为领导留面子,不只是维护领导自尊心、替领导考虑的需要,这样做,对自己也很有益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一旦在工作中发生失误,或者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领导会考虑你的脸面,不至于让你下不来台。因此,为领导留面子的最大好处是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2、居功自傲会伤害领导
职场中,有些人工作做得确实很好,也确实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因此,他们难免居功自傲,以为自己很有本事,认为一次有功就可以永远躺在功劳薄上,处处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颐指气使、飞扬跋扈,自作主张,工作中也不肯配合领导。
其实,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暴露了他们的浅薄,庸俗,另一方面,也有功高震主的危险。结果,他们理应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梦想也灰飞烟灭。
在美国马塞诸塞州,有一位超市经理管理有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率先采用“绩效提成”的管理模式,把销售员的工资与超市的营业额联系了起来。这一管理改革使超市的生意由亏转盈。
这下,这位经理出名了,电视和广播等媒体也纷纷前来采访他。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得意和成功之余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从未在自己的采访中谈到过领导们的功劳,就连记者到办公室来采访时,他也从不引见董事长与他们认识。
当主持人问到这位经理成功的秘诀时,他兴奋地说:“这是我多年经验的总结,我研究了很久,才想出这种管理模式,果然获得了成功。”
结果,董事长不满意这位经理的态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渐渐冷落他。之后,员工们看到董事长这样的态度,也不再配合这位经理。
这位经理就是犯了典型的居功自傲的错误。他认为成绩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与上级领导无关,忘记了要与领导们共享荣耀。领导听后当然感到不高兴。
他不明白,其实,下属的成绩中确实都有领导的功劳,当领导支持下属时,下属的业绩会不断攀升,而当领导冷落下属时,下属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董事长用自己的行动终于让这位经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惠特尼失去董事长的支持之后,他的工作效率却明显下降了。
居功自傲的人大多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他们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往往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他们没有想到,领导既然能够坐到这个位置,肯定具备相当的能力。即便某一方面比不上你优秀,但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肯定是你无法相提并论的。结果,自己的人生就在这种傲慢的心态中发生了悲剧性的转变。
在单位中,员工拥有过人的才华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自傲浮躁的工作态度就是不可取的。如果过于强化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忽视或贬低上司的决策,就是不懂得被领导之道。很显然,没有一个领导喜欢整天昂着脑袋跟自己打交道的下属。
如果说在企业经营中,居功自傲的结果只能是毁灭自己大好前程的话,如果在官场,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的官场,居功自傲的结果很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唐朝的尉迟敬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可是,他倚仗自己是开国重臣,骄狂放纵、盛气凌人,招致同僚的极为不满,甚至有人告他谋反。
李世民知道后问尉迟敬德时,敬德脱下衣服,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李世民感动至极,放过了他一马。但是,敬德的骄纵狂妄却一点也未有所收敛。
一天,尉迟敬德在太宗举行的宴会上与人争论谁是长者,一时火起,居然挥拳向任城王李道宗打去,结果打瞎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这次,李世民单独召见了敬德,语气严厉地告诫他:“朕的确想和你们同享富贵,然而你却居功自傲,多次冒犯别人。你难道不知道古时韩信为何被杀吗?在朕看来,那并不是高祖的罪过!”一听这话,尉迟敬德吓得不敢出声,连忙低头认错。
李世民这样做一来是为了教训尉迟敬德,二来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和大唐帝国的形象。试想,如果李世民不教训尉迟敬德,团队的其他人肯定不服?会认为李世民怕尉迟敬德。而且,进一步说,即便李道宗应该教训,恐怕也应该由李世民出面,不应该尉迟敬德动手?因此,尉迟敬德这样做也是对李世民的不敬。李世民焉能轻饶尉迟敬德?
很明白,在李世民看来,你尉迟敬德勇猛善战是应该的,离开我为你搭建的平台,你尉迟敬德再有本事也无法显现出来?再说,你应该得到的封赏也得到了。你不思感恩反而要在我的地盘上撒野,真是找错了地方。怎能不教训一通?因此,尉迟敬德就是不懂得被领导的艺术。做下属的能力再强也不能让老板养一辈子,更不能仪仗功劳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古语说:“满招损”。不论在不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因为贪功而得罪领导的员工不在少数。当员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功劳大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就无形之中触犯了领导的权威,他的职场生涯也就会面临新的危机。如果一位员工自认为对企业贡献很大,或者为老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从此目中无人,也等于是给自己挖了栽跟头的陷阱。
3、把红花让给领导戴
虽然现代职场更多的是凭真本事说话,但是,但是如果下属做出出色的成绩时,翘起尾巴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大多数领导都很难接受下属居功自傲的嚣张。因此,这种时刻,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不要因为自己的得意让领导感到难堪或者心生不满。
那么,那些在企业中立下战功的“元帅”和“将军们”怎样做才能让领导满意呢?
(1)不要刺激领导对你的嫉妒心
如果你确实有真才实学,又有很大的抱负和理想,也曾经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刺激领导对你的嫉妒心。对于那些本来就对你心生“嫉妒”的领导,没必要去计较你长我短,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否则,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2)故意表现自己的“弱智”
即便你比领导能力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妨让他们一把,不要处处风光占尽。
南朝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擅长书法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的字,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宋文帝时官为太子庶子,孝武帝时为尚书令。
可是,到宋孝武帝时,王僧虔晓得孝武帝想以书名闻天下,便不敢露自己的真迹,曾把字写得很差,因此才平安无事。
(3)把红花送给领导戴
在团队中,每个员工取得的成就都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对下属的栽培和指导。所以,员工在得到业绩回报时,别忘了感激领导,不妨让领导也榜上有名。
聪明的员工在得到表扬之时,总是把红花送给领导戴,让领导分享成功的快乐。事实上,这种分享不不会损害员工的既得利益。因为领导在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会对这样的员工产生谦虚好学的印象,以后会进一步赏识和重用他们。
龚遂的手下有一个姓王的属吏,平时都以喝酒为乐,又经常说大话。王先生听说龚遂要回朝受功,就请求与龚遂同往。随行的人纷纷反对,龚遂看王先生非常执著,就带着他同行。到了长安后,王先生听说龚遂快要去见皇帝了,便问龚遂:“如果皇上问你怎么治理渤海的,你怎么回答呢广龚遂说:“我就实话实说,要人尽其材,严格执法呀!”
王先生一听,连连摇头说:“这不行。你这样说无异于是夸奖自己治理有功。你要把功劳归于皇帝,说是皇上的天威,让四力‘的百姓受到了感化。”
龚遂接受了王先生的建议,把功劳都送给了皇帝。汉宣帝听后非常高兴,对龚遂多加奖赏,有了更广阔的仕途。
当然,领导这样做并非要和下属争功,只是检验一下下属是否尊重自己,在遇到好事时是否太自私自利。如果下属的做法令他们满意,那么,领导会感觉到自己的栽培和重用是有价值的,以后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样,下属也会得到员工的认同和尊重,职业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
能够不居功自傲,肯让领导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不是拍领导马屁,而是一种对领导尊重的表现,也是和领导相处的一种艺术,特别是对于那些平庸的领导来说,下属如此做,他们怎能感激不尽呢?
下属能够这样做,也是自己心胸宽广的表现。既然自己有能力,就不用担心领导不会重用自己,至于名分,何必一定要独吞呢?这样做也具备了当领导的条件。
4、做事要拼,看事要淡
每一个希望自己大有作为的人在工作中都会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当然要拼,要争第一,争先进。这不仅是表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是带动团队前进的动力。可是,在名利面前就不要太斤斤计较、寸土不让。特别是在自己的利益和上司、和同事有冲突时,或者自己经过一番打拼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时。此时,需要淡看春月秋风。
做事要拼,看事要淡,才是领导心目中理想的下属。
阿强是个急脾气的人,在单位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别人一周才能干好的工作,他不到四天就结束了。在他的带领下,他的车间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当然,老板对他的高效率也乐的合不拢嘴。可是,在一次年底评选先进中,经过民主测评、集体研究后,阿强却与先进无缘。
于是,阿强心理很不平衡。他先是到处大发牢骚,认为自己没当上先进太没面子,后来竟发展到在一次集体聚餐时,当着全体职工向我发难,提出车间主任不干了。没想到,老板居然批准了他的请求。在工人们感到意外时,老板解释说:“一个车间主任居然这么点小事就无法忍受?心胸怀也太狭隘了。我本就有对其免职之意,这次正好解除了他的职务。”
其实,那次老板为了照顾一个快要退休的工人,把阿强的名额让出去了。
可是,阿强哪里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志在必得。按照他的脾气,如果知道让给了老工人也会找老板理论一番。因此,老板不用他也是应该的。
许多人可能都有阿强这样的想法,认为一个卖力为公司工作的人,当然有资格获此殊荣。因此,存有这种想法的员工自恃自己贡献很大,一旦公司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就会抱怨连天,甚至一怒之下做出偏激的举动,好像满世界的人谁都对不起自己。
当然,多劳多得,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是谁都渴望的。可是,世界从来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公平。这并非是领导要故意和我们为难,或者有意锻炼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占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而采取的方法也会不同。
也许在员工看来,一次劳模评比、一次奖金发放就是自己荣誉和利益的证明。固然,这些是激励员工的一方面。可是,除此之外,领导还要平衡所有员工的心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毕竟,团队不是仅靠几个劳模和贡献突出的员工来带动的。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业绩、也无法进行绩效考核的部门,比如保安、仓管等部门,谁又能否认他们的贡献?公司的发展和他们默默无闻的支持也分不开。因此,领导在激励员工时会考虑全面因素。有时,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可是,在这方面失去的,领导会在其他方面补回来。因为在品德的较量中,领导明白了一个人的德性和心胸是否值得进一步重点培养。但是,这些道理,员工往往不明白。他们往往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
如果你曾经或现在仍然有这样的心态,一定要纠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时的职位得失而情绪低沉,甚至甩手不干。那样,你就真正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小孙和小苏是大学同学,而且共同供职于某公司销售部门。两人公司快五年了。最近,公司准备从他们中提拔一名当销售经理。小孙心想:“这个职位应该是非要莫属了。”很显然,他的销售成绩一直位于部门前列。而小苏呢?很少节创新的点子,所以领导很少当众表扬他。
于是,接下来,小孙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他不但工作更卖力,而且从各方面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在销售上也主动帮助那些新员工。虽然小孙满怀希望地表现自己,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销售经理居然是小苏。当他向领导侧面了解情况时,领导告诉他,小苏稳扎稳打的工作模式和稳重的性格更适合维护已经开拓的市场和服务客户。而小孙呢,在工作上一直都很顺利,还缺乏必要的挫折和磨炼。把销售经理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他,还为时过早。
既然领导这样看,小孙也没在表示什么。虽然小孙的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但工作上没有撂挑子。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注意观察小苏对待客户的方式,学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几个月后,公司新上了一个项目,急需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次,领导直接提拔了小孙当项目部经理。领导对他说:“开拓市场的能力你已经具备,几个月来也踏踏实实向小苏学到了服务客户的一些经验。相信你能做好!”
小孙没想到,自己竟然担任如此重任,对领导也感激不尽。
其实,公司的任何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不管你在公司的哪一职位,只要你努力地为公司作贡献,积极配合领导,都会成为优秀员工。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自己不在领导的位置上,也可以做出令人信服的成就。那么,领导看到你心态端正,就会认可你的进步,并对你委以重任。因为,领导在用人策略上往往有自己的全盘计划,他们不仅要考虑员工是否有能力胜任有挑战的职位,而且还要看员工是否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假如你没有被挑上,是因为你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符合领导选人的原则和标准。
因此,当员工对自己的评价与领导出现了差异,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要困为自己的努力暂时没有得到认可而情绪低落。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评价自己的工作,以平常心面对名利的得失,你的脚步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5、克服过分的表现欲
职场上,人人都有表现欲,人人都有领导欲,特别是那种年轻气盛、才华过人的年轻人,自以为与上司相比,自己的知识面更为广阔、更具创新思维,因此免不了四处打擂比武,甚至上司也当仁不让。
可是,职场不是你的一亩三分地,这里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虽然,员工在职场上混要靠能力生存,上司用人也主要是看能力,企业的效益更需要员工的能力和创新来提升,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的人,任何上司都不希望下属在自己面前露一手,处处抢自己的镜头。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职场潜规则。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才识之士,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却屡屡得不到老板的重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能人、超人,处处总想表现自己的聪明能干,而没有配合领导的意识而是只顾自己表演,出尽风头。他们对领导的见解和思路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屡屡与领导唱对台戏。这种下属,自然难以委以重任。
小李刚到网络公司时,主要负责技术开发。他在大学学的就是计算机软件,认为这下可以大显身手了。由于他在公司的表现非常突出,很快公司便把他作为培养对象。
一次,技术主管要出国培训半年,临走前交代小何负责该部门工作。小何一听非常高兴,正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好机会,因此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他不但提出要开发游戏软件,而且对部门的管理也开始大刀阔斧地“瘦身”,以显示自己非凡的能力,在总裁面前露一手。但是,他过于激进了。他那一套从日本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员工们感到很不适应,好像每天都在监督下工作一样,因此并没有产生很大的效果。接下来,小何又引进欧美的管理模式,改变公司中原有的条条框框。但是,员工还是被弄得晕头转向。仅是管理变革就屡屡搁浅,游戏开发迟迟没有进度。这还不算,结果,引起了人力主管的不满。他一纸诉状直接把小何告到了总裁那里。
于是,一天总裁把小何叫到办公室,微笑着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想改变公司的管理构架,也想出新产品改变目前这种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但是,你有些太急于求成了。何况你也没有三头六臂。你的做法,现阶段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你可以尝试着分步骤实施。”
小何听了总裁的话后思考了一周的时间,意识到自己确实是表现欲过头了。于是,决心先开发游戏,等顺手后再变革管理模式。
职场上,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人人都希望自己首先“迈出众人行列”,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特别是当员工被领导看重,被分配到重要的岗位的年轻人是都免不了要表现一番。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便让人家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即使不能在全世界、全中国出名,至少要使一个团队的人都知道自己。因此总是希望能用言辞的锋芒、举止的锋芒来吸引大众眼球、刺激大家注意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顺从实际情况,不能太过头。如果不考虑环境是否匹配、时机是否成熟,“志向”和“企图”太过外露,表现得过于激进,就像一个羽翼未丰的小鸟却要展翅飞向蓝天一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你的激进措施让领导感到了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对你进行攻击,那么,你一切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因此,要表现自己也需要懂得和领导相处的艺术,还需要适当克制自己的表现欲。否则,你头上锐利的角不仅会刺伤他人,也会刺伤自己。
再者,锋芒太露也会在同事中树敌。因为他们的风光都被你占尽了,因此,一定会背地里搞小动作,说不定哪天就会让你摔个跟头。在他们看来,你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是从他们的切身利益来考虑,结果只会成为孤家寡人。
有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得到敌人,就表现得比他更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因此,那些自命不凡者,为了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还是克服一些自己过分的表现欲吧。
6、适当磨光头上的角
《道德经》曰:“和光同尘”,毫无圭角。其实,成大事业者无不是藏锋露拙、虚心好学的人。好像他们都是讷言,其实他们颇有善辩者;好像他们都胸无大志,其实个个都是雄才大略。因为他们意识到自身有很大的不足,会以谦虚低调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因此,那些表现欲望过分强烈的人或者锋芒过于外露者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头上的角磨得没有棱角一些。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拜老子为师请教学问。在谈到怎样为人处世时,老子说过一句话:“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把珍贵的宝货隐藏起来,不让人轻易看到;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表面上显得很愚笨。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就是大智若愚、低调处世的艺术。低调就是适当磨去自己的锋芒,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因为对于一个本来就出众的人来说,即使并不自满,他的才华横溢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所以,你越能干,就越应慎重、低调一些。当然,这种掩盖表现欲也是为了让自己积蓄力量、潜行于世。他们懂得先营造和谐的团队关系,之后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抓住机会成就事业。这个道理就连动物都懂得。
在南亚地区,一个大象部落森林环境日益面临的危机中被迫向北迁徙,最后选定了东亚的一片丛林为落脚点。
在驻扎下来的第二天,大象首领就颁布了三项规定:第一,所有大象,不得对其他动物说自己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第二,所有大象,都不能趾高气扬,更不得欺侮其他动物;第三,所有大象外出时,都必须用树枝掩盖全身,只露出头部,以使自己显得尽可能小。
如果说前两条大象们可以遵守的话,第三条让它们感到简直莫名其妙。都开放年代了,何必像原始人一样树枝树叶遮身?于是第三条规定一出,大象部落里一片哗然,很多大象都表示不能接受。“我们本来是最强大的,为什么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走呢?执行这样的规定,简直有失我们大象的脸面!”
就在大象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时,大象首领站出来说话了:“在这片丛林里,一直生活着兔子、狐狸、松鼠等小动物。我们庞大的身躯出现在这里,无疑会显得它们更渺小了。会让所有的小动物感到不安,一定会本能地防备我们。那样的话,我们不仅交不到一个朋友,甚至会失去立足之地。因此,要对所有小动物都充满友爱,逐步将它们团结在我们的周围,而不能让它们结盟来对付我们。”
众大象听了领导的这一番话,才明白了原由。
由此可见,学会磨光头上的角、甘于低调并不是让人油滑做人,而是先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润滑团队关系的一种做人艺术。因为你的能力迟早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果大家都认同了你的能力还要趾高气扬地四处表现,难免遭到平庸人的忌恨。因此,能妥善把握低调,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脱颖而出。
总之,磨光头上的角、甘于低调是一种境界和心胸的体现,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人,在团队中,把发光的舞台让给领导和同事,也这样的人即便是面对被自己打败的竞争对手时也不会趾高气扬。这样做有利于维护团队大度友好的形象。这样的员工当然是领导们所欣赏的。
6、工作到位不越位
有些能力突出的员工,为了让公司看到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抢活干。不仅抢同事的,还抢上司的。如果是初来乍到,偶尔这样表现一次、先进一次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总是这样不甘落后,同事和上司都会心中犯疑。很明显,你把别人比下去了。特别是领导,就会强烈地产生“越位恐惧”。这时,你表现得越热气!对你就越危险。他们会想: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余世维先生曾经谈到这么一件事情:
当他在某大公司任领导时,一次,在查账时发现,有一个10050元的单是店长签的字。于是,余先生把店长叫过来,问他怎么回事。因为,店长的签字权限是不超过10000元的。
当店长到来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后,解释说:我认为10000元和10050元差不多,所以就签了。
可是,余先生看来,现在虽然是只差50元,但是一旦养成这个习惯,以后差五百五千也会觉得差不多。因此,余先生把店长原来的签字权限收了回来。
这个店长就是明显地越位了,虽然只是越了50元的位。但就是这50元也是权利等级的象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大笔一挥的。在领导们看来,下属这样擅自越权好像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触犯了自己的地位好权威,同时也破坏了公司的管理规定,因此是绝对不会允许的。有些领导也许念你是初犯,第一次主可能不说你,但是,此后他就不会再信任你了。因此,做下属的一定不能越权,哪怕一点点。对于那些该自己做的工作,必须做好;不该自己管的,碰都不要碰。否则,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在省外贸,小林是个外形和才华都较为出众的女子,会说五国语言。工作一年多,领导对她赏识有加,同事对她佩服万分,没临大型谈判,领导总会带着她出席。而她也非常露脸,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大订单。
就这样,小林在公司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可是,过后不久,小林因为一次不起眼的小事,被领导调到了一个包装部门,再也没有担当洽谈重任的机会了。
小林的失败之处,就在于犯了一个重大的职场忌讳,喧宾夺主。一次,在与非洲某国家谈判出口自行车生意时,主管临时家中有事需要先去应付,小林就擅自做主了。她仪仗自己与该自行车公司的老总关系熟,自己的主管又对自己放心,一下子就签了5000辆童车。可是,当时,钢材价格高。厂家因为利润太低,迟迟不肯发货。外贸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主管也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有些人也许没有像小林这样犯如此大的错误,可是在一些应酬交际场合,如果总是和领导抢镜头,把本来该成为主角的领导晾在一切,也是一种越位的表现。这种越位总给领导一种“狼来了”的危险感觉。这种“狼性”的下属,是上司最注意防范的,一旦发现了,大部分上司都会毫不犹豫地“处理”掉。因此,那些有意无意的越位者应时刻铭记做到位的工作,而不是越位的事情。上司授权你的事情,当然要做好;没有授权但是需要做的,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如果事前不能及时详细地反映,事中也要及时汇报。要不然,先斩后奏,你认为是争取效率,领导会认为你目中无人,不要让上司误解你是“狼性”员工。
汉朝的丞相萧何之所以能够在刘邦大开杀戒时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懂得在“到位”与“越位”之间的划清界线,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可不可为。
比如,按照当时的礼仪,群臣上朝时必须脱下鞋子,解去佩剑,但是萧何因为功劳显著,独享刘邦的超级优待,不用遵守这些规定。但是,萧何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依按照君臣礼仪办事。仅这一点,就让刘邦感到很放心。再加上萧何低调稳妥,无论什么事,他总要等到刘邦同意了再去做:虽然效率会低一些,却增加了保险系数。因此,刘邦即使想除掉他,也找不到借口。
试想,做下属的,才华能比上萧何者,能有几人?萧何尚且懂得处处不越位,其他人更应该如此了。如果你能做到像萧何这样聪明而内敛,领导自然就不会给你下绊子、穿小鞋了!
当然,不越位并非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先请示再做。万事万物都是灵活的,不能太拘泥死板。如果看着领导失误或者发生错误时也作壁上观,不越位就是失职。再者,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有权利决定,就没有必要麻烦领导。至于平时就胆小谨慎者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
总之,不越位既是公司纪律的要求,也是对做下属的人品道德的考验。经受了这些考验,就是合格的下属,也是日后做好领导的前提条件。
7、筷子夹菜勺喝汤,各得其所
大凡那些总想越位和抢领导风头的员工们是因为心理有一种不平衡感。在他们看来,无限风光都是领导的,普通员工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们注意的,因此难免要在领导面前表现一番。没想到,有时表现过度,就像那只抢了吴王帽子的猴子那样,吴王一怒之下会拿这只猴子开刀。开刀后,猴子还要被吴王教训一番。对众人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动物卖弄技巧,它仗着自己的技艺,以为没有人能碰它。是这样吗?”因此,做下属的,在你与领导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依仗自己的小聪明。
其实,“筷子夹菜勺喝汤”,员工和领导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这是最明显的道理。谁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如果你试图把筷子嫁接到勺上,或者把勺嫁接在筷子上,看起来功能多了,有时并不能如愿。
一位聪明的记者儿时曾经为自己专制了一双筷子,那就是在每根筷子的前面加做了一个小勺形状的东西,这样就既可以夹菜又可以喝汤了。
结果却是全家人吃饭时,当他要夹菜时,由于筷子前面有勺子的弧度阻碍,夹起菜来不如纯筷子来得快。结果其他人三两下就把一碗炖肉夹了个精光。接着上来一碗汤,大家改用勺子来喝,他的勺子由于比正常的勺子小,又没有喝到多少就见了底。这下他才明白过来:原来看来筷子和勺子各有分工,各有特长,不可代替啊!
这个可笑的故事蕴含着很浅显的道理。凡事不可越俎代庖,摆正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即可。否则,个人特长也不一定能发挥出来。
比如,你是个修理汽车的,看到广告公关部十分轻松,不用风吹日晒,就想去比划两下,你那双敲钣金的手肯定设计不出什么新颖的创意。
可是,职场上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特别是那些在行业里混了十几年,经验比较丰富,新来的上司又太懂经营管理时,便免不了要显示一番自己的本领。但是,领导和员工的分工是不同的,岗位要求也是不同的。领导要指挥千军万马,而员工只负责某个具体的岗位。如果职责不清,或者打肿脸充胖子,必然人为地制造内耗,降低工作效率。
不论是组织还是国家,上下级的职责和关系都是十分分明的。上级领导是负责宏观策划和指控的,下级是负责执行和落实的。上下级之间明确了一种职责和分工,不仅使组织系统的工作有整体的分工,而且也便于上下协调,集中统一,从而使整个组织和谐、有序地发展。
在建国初期,谈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时,周恩来就明确提出中央应该只管战略问题,而把战役的组织和战术的运用交给地方去机动处理,因为他们最了解具体情况。
无论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是一个部门的上下级关系,维系其中正常关系的都首先是相互的职权、职责关系,任何越权、越职的行为,都只会严重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助长上级的官僚主义和瞎指挥,以致最终造成整个工作系统紊乱。
也许有些人说,我们组织规模小,没有那些明显的分工。在小企业中确实有这种现象。企业内部甚至可能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每个人都没有明确的书面职责分工,老板也是员工。但那是因为小企业距离市场和自己的客户非常近,企业中的人数比较少,可以迅速地根据外部客户的需要而进行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工作任务的调整。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人员的增多,如果老板和员工之间还是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划分,那种临时性、随机性的工作职责分工格局就无法适应新的组织形势需要了。如果员工仪仗和老板沾亲带故不把老板看在眼中,或者总是霸占那些利润高的轻松部门,企业内部必然会出现分工混乱、职责不清以及员工开始消极怠工等现象,就会逐渐侵蚀企业的效率。在这种时候,老板也会感到忙的不可开交,甚至焦头烂额,因为他没有可以依靠的执行层,人人都想插手做决策者。最后,所有的矛盾和扯皮问题都会上交到他那里。因此,当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及时调整工作分配方式,明确界定部门结构以及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职责。
当然,这种明确上下级职责不是平衡权力和变相制约手下,或者人为地制造领导者之间以及所属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和重叠。首先,领导者本人需要有清晰的部门分工和岗位职责的概念,而不是对人不对部门或岗位,想到谁就给谁。那样的结果必然带来员工的不满,产生新的矛盾。
在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完成之后,规模较大的企业还需要认真、仔细地对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较为明确的描述。工作描述明确界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职责,为员工的工作提出了总体上的要求和期望。员工明白了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相信也就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此外,企业还需要对部门内部的职责分工以及职位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员工能力和企业规模的变化,在这个岗位的员工也许会被调到其他岗位上去。员工可以从多方面得到锻炼,也就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了。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并非领导可以独享风光,员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因此,自己是员工,就安心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因为你的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其他人可以代替的。如此,领导和员工互相配合,团队才能相得益彰,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