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8800000003

第3章 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3)

但在日本的情况不同。《太平记》在日本流传极广,影响极大。问世之初既已“风行天下”,六百多年后仍“热赏”于日本:1990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每个周末晚八时的黄金时段里热播了整一年;1996年被收入小学馆《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而该全集是有原文有注释有现代日语译文、面向中高层读者与研究者的……作品的受关注度如此之高,其与《演义》的关系却未受到足够重视,重要原因之一或是中日两国纪年习惯的不同。

如所周知,《演义》是在《三分事略》与《三国志平话》等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事略》与《平话》于国内失传已久,仅存孤本于日本的天理图书馆(《事略》)与内阁文库(《平话》)。为让世人了解《事略》,天理图书馆将之收入《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部第十卷影印出版。书前附有“解说”,对日本研究者影响颇大。“解说”称:“原书虽标明是‘甲午新刊’,但因元代至元年间没有甲午年,故此该《事略》只能刊行于至元之后的甲午年,即元至正十四年(1354)。”但查元史,无论明宋濂等撰《元史》抑或清末民初柯邵②撰《新元史》,都明确标明至元三十一年(1294)为甲午年。只是“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年号,而忽必烈死于1294年正月;当年4月,忽必烈孙铁穆耳即位为元成宗,仍用“至元”年号,至当年11月方“诏改明年为元贞元年”(《新元史》卷十三)。但按日本习惯,国不可一日无主,因而原天皇一去世新天皇便即位,新天皇一即位便改元,故此常有一年两号现象。譬如938年为承平八年,同时又是天庆元年;1989年为昭和六十四年,同时又是平成元年。昭和之前是大正,大正天皇死于1926年12月25日,当日昭和天皇即位,次日改元“昭和”,以故昭和元年只有6天。照此道理,至元三十一年就应只有短短十余日,又恰逢新年,倒真可以略去不计。但至元若无三十一年,也就无甲午年;既无甲午年,《事略》也就得迟至1354年问世,而以之为基础的《演义》自然也就得更迟于元末明初乃至明初才能问世了。这就难怪虽有日本学者考证出了《太平记》与《演义》间确有诸多共同点,譬如田中尚子于其“试论《太平记》与《三国志演义》中的智将形象——以楠正成与诸葛孔明为例”(早稻田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室编《比较文学年志》第37号)中就指出“在塑造智谋型将领形象时,二者都借鉴了《史记》中的张良,从而表现了二者对智谋型人物的相同理解”,但仍断言二者间“不可能有影响关系”,因为“原始《太平记》成于庆应元年(1338)至观应元年(1350)年间”,问世早于《演义》。

但如上一章所介绍,“成于庆应元年(1338)至观应元年(1350)年间”的“原始《太平记》”内容较少,只当于今本《太平记》卷十八之前部分,而三国故事引述于作品卷二十,显然是后来增补的。原始《太平记》写成后几经修改,“在1367年就任管领的细川赖之强有力领导下完成了”(长谷川端编《军记文学研究丛书8·太平记的成立》p56)首次大规模修订,这才初步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四十卷本形态。而一如《古本小说集成·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前言所指出,《事略》既“明白题作‘至元新刊’,而非‘至正’,前至元确有甲午,当可断为前至元三十一年(1294)刊”,则《演义》就有可能成于元末乃至元末较早时期,抑或如杜贵晨于其“《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中华文化论坛》,1999.2)中所考,成于1323~1329年间,早《太平记》近半个世纪。因此从时间上看,《演义》有可能对《太平记》产生影响,剩下的问题是二者在内容上是否存在有足够的相似,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否为影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三)与《三国志》之相异

如上所述,《太平记》中三国故事以孔明为主要人物,而以孔明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三国历史故事的,除《演义》外还有《事略》、《平话》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等3种,因此4种都应成为考察对象。但考虑到《太平记》借鉴中国典籍的“忠实原典”(增田欣《太平记的比较文学研究》)态度,以及4种中《三国志》成书时间最早,于时间上最有可能为作品所借鉴等原因,以下先就《太平记》中三国故事与《三国志·蜀书》中的“诸葛亮传第五”进行比较。

又如上所述,《太平记》版本颇多,版本不同,所讲三国故事也略有不同,但除个别引述于卷二十二外,余大都引述于卷二十,内容也都可如下分作两部分:

? 孔明出山(三顾茅庐)

?孔明去世(死诸葛走生仲达)

其中,孔明出山部分可再细分为:?众人推荐、?刘备三顾、?孔明说三分、?刘备求出山、?孔明婉拒、?刘备说以为天下、?孔明始允出山等7个主要情节。

于《太平记》中,作者删去了主要情节?,增补了主要情节?(备下重金厚礼前往召请)、?(孔明竟不奉诏,只乐涧饮岩栖,终老一生)、?(公若能展良佐之才,辅朕实现胸中此愿,则胜残去杀,何须百年?……治国利民,以致大化,方为万人),又将《三国志》中的主要情节?“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改作“不能推托,遂出而为蜀国丞相”,使两作品都有且相同的主要情节只剩了?与?两个。相同的情况也可见于?孔明去世部分。

与?孔明出山部分一样,?孔明去世部分也可再细分为:?两军相持而魏军不战、?司马懿问孔明饮食起居后预言其将病、?观天象而知孔明将亡、?蜀军匿丧不发、?蜀军退兵魏军追击、?蜀军反旗鸣鼓、?司马懿纵马奔逃等7个主要情节。

《太平记》作者于主要情节?中增补了“仲达坚守不战”一句,强调了司马懿对孔明的畏惧,于?中增补了司马懿见流星坠落而预知孔明必死细节,于?中略去了“百姓奔告”,明言了蜀军匿丧(《诸葛亮传第五》中只说“蜀人入谷发丧”),又改蜀军退兵为蜀军进攻,同时略去了情节?(宣王追焉),于主要情节?中将镜头由魏军聚焦到司马懿身上,改“乃退,不敢逼”为“奔走”,并以奔走之慌(纵马)与距离之遥(五十里)凸显了司马懿对孔明的畏惧,从而使两作品共有且相同的主要情节只剩了?(问起居而知将病)与?(蜀军反旗鸣鼓)两个,相异明显多于相同。既然两作品于?、?两部分的叙述都是异多同少,且相异明显多于相同,则自然不宜断定《太平记》中三国故事典出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即使另有证据证明确实典出于《蜀书·诸葛亮传》,也还有问题需要解决,譬如《太平记》中三国故事对《蜀书·诸葛亮传》所作的以上这些增删修改是缘于作者自身的创意抑或另有所本,若是另有所本,则其所本又是哪一部等。

(四)与《三国演义》之相似

《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来源既不可能是记录了三国历史的《三国志》,则是否有可能是讲述了三国故事的三国故事写定本呢?三国故事的写定本不少,至今可见的至少有《三分事略》(1294年)、《新全相三国志平话》(1321~1323年)与《三国志演义》诸版本。《事略》与《平话》“无论情节、文字、形式、图象,都几乎是完全一致,仅缺少八页,图像较拙朴,文字有少量不同。两者是同一部书的两家刻本”(《古本小说集成·三分事略 三国志平话》前言)。而《演义》版本虽多,仅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之后的明代刻本,至今发现的就有10种之多,但据郑振铎《〈三国演义〉的演化》考,明代“许多刻本必定是都出于一个来源,都是以嘉靖本为底本的”。如此则可能为《太平记》所借鉴的,就只有嘉靖本所据原本(以下也简称《演义》)或《平话》(《事略》)。那么,孰是孰非呢?

同样按上述方法将《平话》与《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与“死诸葛走生仲达”两个故事分别再细分为7个主要情节,并与《太平记》中三国故事进行比较后可知:《太平记》中的叙述与《演义》基本一致,而与《平话》相去甚远。譬如:

太平记:朕以不肖之身求天下泰平,非为安一己之身,遂一己之欲,而只为挽道义于涂炭,救百姓于沟壑。

演义: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同往新野,兴仁义之兵,拯救天下百姓。

平话:天下不久各霸者为主。刘备故来请先生出庵伐曹,但得一郡安身处可矣。

刘备于前两部作品中都先自谦,而后说明志在为天下百姓;而于《平话》中却不自谦,且称兴兵伐曹“但得一郡安身处可矣”,是为自己打算,不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又如:

太平记:夫枕石漱泉乐于幽栖者,只为一身;而治国利民以致大化者,方为万人也。

演义:夫大贤学成文武之业,可立身行道于当时,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为孝也。救民于水火之中,致君于尧舜之道,此乃忠也。先生抱经世之奇才,而甘老于林泉之下,恐非忠孝之道。

刘备于前两部作品中都以大义说孔明,但于《平话》中无此举。同样的例子还有:

①前两部作品都有刘备求出山而孔明婉拒情节,且婉拒理由都为“久乐耕锄”(演义)或“只乐涧饮岩栖……”(太平记),都以不好功名富贵,只乐山野闲居为由,甚至连句式也相近,都是“乐于~”。

②前两部作品都将孔明的应允出山,安排在刘备晓以大义或“苦泣曰:‘先生不肯匡扶生灵,汉天下休矣’”之后,强调孔明出山是为天下百姓;而《平话》却让“诸葛自言‘我乃何人,使太守几回来谒。我觑皇叔是帝王之像,两耳垂肩,手垂过膝,又看西墙上写诗有志之辈’”,给人以孔明出山是受三顾之恩感动、不乏个人打算的印象。前两部作品中的孔明出山是为公,《平话》中的孔明出山是为私,前两者与《平话》迥异。

③于“死诸葛走生仲达”部分,前两部作品都有蜀魏两军对峙而司马懿不战情节,但《平话》中无此情节。

④尽管被问者一为樵夫,一为使者,但前两部作品中都有司马懿问蜀人以孔明饮食起居并据此断定孔明“焉能不病”(太平记)“岂能久”(演义)情节,但《平话》中无此情节。

⑤前两部作品中的司马懿都是夜观天文,“见将星失位”而知“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演义)的;但《平话》中的司马懿却是在孔明身死,蜀军发丧,“军中一发哭起来,哀声动地,百姓奔告司马益,言武侯身死”后才得知孔明既死的。

⑥孔明死后,前两部作品都有蜀军匿丧不发情节,而《平话》中无。

⑦魏军击蜀反为蜀军所败后,前两部作品都具体说明“司马懿纵马奔走五十馀里”方止,而《平话》只称“司马当不住,回走”,“司马大败,军折大半还寨,更不敢出长安”,既未写他“纵马”奔逃的狼狈,也未具体说明奔逃的里数。

……

在孔明出山与死后走仲达这两个故事的几乎所有细节上,《太平记》的叙述都与《平话》(《事略》)以及《三国志》相去甚远而与《演义》基本一致。由于史籍中的相关记载(如《晋书》卷一“宣帝纪”中的魏、蜀“对垒百馀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等)也相对地更近于《平话》而远于《演义》,尤其由于《平话》《晋书》《蜀志》及所引《汉晋春秋》诸书都未具体说明司马懿奔逃“五十馀”里方止,唯有《演义》与《太平记》具体说明了里数,且都为“五十馀”,因此可以认为:从内容上看,《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与《演义》最为接近,因而《演义》最有可能成为《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来源。当然,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两书在理想人物楠木正成与诸葛亮形象塑造上的相似当能为之添一证据。

1.3楠木正成与诸葛亮

(一)日本人心目中的诸葛亮

楠木正成在历史文献中,初时只是个暴徒;但在日本民众心目中,却从来就是个英雄。他的智慧,他的忠诚,还有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故事,至今仍让人为之“不堪感泪多”。但在世代日本人心目中的这一理想人物,却总是被与三国孔明联系在一起,就如下边这首汉诗所咏唱的那样。

三吊忠魂泣凑河,定军山下又滂沱。人生勿作读书子,到处不堪感泪多。

这是明治时代汉学家·汉诗人竹添井井(1842~1917)的一首汉诗,可见于王福祥编《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p41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9)。在诗中,他将《演义》中的理想人物诸葛亮与《太平记》中的理想人物楠木正成相提并论(“凑河”是楠木正成战败自杀处,故知),表达了当时日本人极其普遍的一种认知和情感。据已故作家司马辽太郎介绍,明治初年大阪城内颇多说书场,长年演说《太平记》与《三国演义》等。由于故事太长,听众往往虎头蛇尾,逐渐走失。但只要门口一贴出“正成(或孔明)今起登场”的纸条,听众便又骤然增加(山崎正和译《白话日本古典15·太平记》p7)。

同类推荐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本书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篇,是作者多年进行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丝绸之路实地考察的最终成果。作者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对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具体线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丝绸之路在中国与海外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弃妇重生:神医嫡女

    弃妇重生:神医嫡女

    她是相府嫡女,身份尊贵,仪态万千,却被义妹陷害,被夫君背弃,不得好死。一朝穿越,重回十年前。她势要那些人血债血偿!他是一国战神,煞气万千,却甘愿为她化成绕指柔。这天下负她,他便要这天下倾覆,将这皇权捧到她的面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农家女御夫

    穿越之农家女御夫

    勾心斗角,这里没有。阴谋诡计,这里没有。虐恋情深,这里没有。。。。。。。。看腻了上面这些的,你或许可以点开此文瞧瞧,这是一片地地道道的种田文,农家生活,家长里短,温馨清水,细水长流。这年头,谁要是有她如花姑娘倒霉,她可是可以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这不,耍了五年男朋友被富婆包养一脚把她给踢了。被甩,她可是一乐观的主儿,没有伤心,回到家里,喝水,却又被活活的呛死。醒来,遇到了传说中的穿越,可不知穿越到了什么年代,而且也没有小说中的那种小姐命,竟穿越到了一农家。可令她高兴地是她现在终于给嫁了出去,而且相公长得十分俊朗硬气,连儿子都能跑路打酱油了。这下,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她终于可以快快乐乐的生活了。可是,等一下。【小片段】1】“娘亲,我也要吃糖糖嘛!”某个调皮宝宝看着别家孩子手里的糖果,眨巴着泪眼望着她,撒娇般地说道。2】“娘亲,这是什么?我也要穿。”某个调皮宝宝手里拿着她改良后的内衣套在他的头上,呈“一秒钟变格格”的状态,眨巴着笑意浅浅的大眼,无辜的说道。3】“媳妇,刚才二嫂家把我们的锅给借走了,所以今晚我们就不吃了吧!”某位无良人君看着她,如琳琅的声音,晴朗出口。4】“媳妇,刚才大姐家把我们的棉被借走了,所以今晚我们就挤挤睡吧!”某位无良人君低着头,如蚊蝇的声音,低低细语。5】“媳妇,刚才娘来家里.”话还没有说完,某位无良人君在自家媳妇如火焰的眼光下,终于有些瑟瑟发抖。原来,她的农家生活,也不好过啊!儿子,小受样。相公,懦弱得可以。不行,要让自己以后的生活过得舒坦,得好好的改造改造他们了。从此,她如花姑娘走上了一条御夫之路,为自己将来的幸(性)福做好保障。【新文,现为坑,进去需要谨慎】《倾城宠》【腹黑王爷】:“天下可以再夺,而你却不可能再得。你叫我如何放手?”若倾城嘴角微翘,“那么握紧了就不要再放手,不然,呵呵......”【谪仙神医】:“若是我早遇上你几年,你说,你会喜欢上我吗?”若倾城眉眼抽搐,“你没有发烧吧!一大早怎尽说胡话!要不我给你看看。”【风流太子】“别傻笑了,说吧!这次又要我帮什么忙?”若倾城继续“傻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想借借你的兵权玩玩。”盈盈如水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爹爹,娘亲要逃家》
  • 风吹乱的青春

    风吹乱的青春

    我是夏雨夕,我要给大家讲我与凌雪、林倩的擦肩而过的故事。易哥死在列车事故中,林依安眠药自杀,葛谭西和老龚车祸死亡。我因高中同学跳楼刺激,常做梦,梦里穿插一悬疑恐怖的故事。后遇女孩艾菲儿,结尾在与易哥在无所事事的幽默悲凉中结束,守望着青春最后的时光。当青春已成往事,那些依稀的过往刺痛着我们渐渐老去的心灵……
  •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十几个生命故事,写尽了回忆与故乡、理想与现实、思考与彷徨。孤独迷茫的青春,面对社会偏见的彷徨,那些无声又无助的眼泪,那些理想遭遇现实的挣扎……有些人选择向现实妥协,变成“普通人”,然而他们真的幸福吗?有些人不愿意妥协又无力抗争,于是选择逃避甚至作茧自缚。在这个理想碎成一地的现实当中,你是否还拥有灵魂?“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在深夜的荒凉中嘶吼?握紧拳头,是否就不会被生活破坏?
  •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真实地活在当下,欣然地享受当下,就要无忧亦无悔。无忧就是不要对未来的事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无悔就是不要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作无谓的思索与计较。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才能不被未来与过束缚,才能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财妻逼人:缠上薄情CEO

    当多年所痴迷的男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为诱捕其心,她开始步步为营……“你是花痴吗?”被她笑眯眯的眼神注视得不自然,他开口讽刺。当她身份揭开之时,他面对公司的危机,不得不对她改变态度。“你是想我帮你?”她狡猾一笑。“要是你能帮我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听到他的回答,她心里乐翻了天。“那你要答应我一件事。”等待猎物上钩。“我答应。”“成交。”她婉转一笑.。一个月期限,她以商业女之才助他公司度过危机,开始收网!“你要我做什么?”面对她的才能,他不得不服。“恩.....做我男朋友一个月。”她大胆拉着他的手臂笑着说道,这场诱捕才刚刚开始。
  • 没有墓碑的青春

    没有墓碑的青春

    曾在北大荒当过八年知青的纪实文学作家贾宏图一次次走回北大荒寻找几乎被人遗忘的老知青,打捞他们苦难的人生故事,为读者献上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诗篇。
  • 重生八零管家媳

    重生八零管家媳

    新书《九零福妻好难追》已上传,望大家支持!------------------------------------------------------蓁蓁穿越重生到华夏,父母双亡,还要接收一个拖油瓶弟弟加两个邻家小毛头。唉,这男人怎么回事儿,我管你弟弟妹妹,可没说管你呀,你快走开秦磊:“两个小的你管的很好,以后我你也归你管”蓁蓁“what?”秦磊“做生意,挣了钱都归你管。”多年后,首富秦总裁在媒体上一脸幸福的说:“我是最穷的人,我家房子车子票子,都归我太太管,当然我也归我太太管”书群号:417886197
  • 伪装者(胡歌 王凯 靳东主演)

    伪装者(胡歌 王凯 靳东主演)

    胡歌、靳东、王凯主演《伪装者》独家剧本小说,原著作者张勇打造,靳东作序,首曝神秘番外篇。这是最残酷的殊死较量,他们于层层伪装之下,共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千秋家国梦,一场惊心动魄的隐秘对弈!抗战时期,本不谙世事的明氏家族小少爷明台,却在赴港大读书途中被军统高官“疯子”王天风看中并绑架,残酷受训成为军统特工,代号“毒蝎”。为完成秘密任务,明台和“生死搭档”于曼丽潜回上海,此时的上海滩暗潮汹涌,各方力量潜伏其中明争暗斗,冲突一触即发。而披着伪装外衣的明台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大哥大姐仿佛也在伪装。
  • 我的世界之空岛历险记

    我的世界之空岛历险记

    *此书已断更,大大们可以移步《我的世界之Pursue》~(这本书前面写的真的烂。。)“这片土地,没人,可以玷污。”这或许是命,他们的责任就在这,从未变过。这颗心或许早已如同荒野,但是他们依旧是旁人眼中顶天立地,无坚不摧的英雄。没人,可以,践踏这片土地,就算有,也要全力驱逐……就算结局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