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9000000004

第4章 辑二(2)

学者写散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有点越界,侵入了文学家地盘。但对于学者来说,特别是对人文学者来说,却完全是兴之所至,是一种必然。他本来就有人文关怀、人文视角、人文感情,这种心智状态、心智功能,一触及世间万物,就莫不碰撞出火花。只要有一点舞文弄墨的兴趣、冲动与技能,自然而然就可以产生出有点意思的散文随笔了。虽说舞文弄墨也是一种专门技能,需要培养与操练,但对于弄西学的人文学者来说,整天在世界文库里打滚,耳濡目染,这点技能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况且,人文学者于散文更有自己的优势,毕竟,他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而得益于世界各种精神文化的滋养,其可调配的颜色自是更为丰富多彩:说不定,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有意思的散文随笔正是出自学者笔下呢,学者散文实不容当代文学史家忽视也……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一套《本色文丛》多多少少会给文化读者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

2012年5月

总序二

《本色文丛》的缘起,我已经在前序中做了说明,只不过,在受托张罗此事的当时,我只把它当着一笔一次性的小额订单:仅此一辑,八种书而已,并无任何后续的念头与扩展膨胀的规划,于是,就近在本学界里找了几位对散文随笔写作颇有兴趣、颇有积累的友人,组成了文丛第一辑共八种。出版后不久,我正沉浸在终结了一项任务后的愉悦感之际,海天出我意外地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柳某把《本色文丛》继续搞下去,且不排除“做到一定规模”的可能……看来,我最初的感觉没有错:海天确有散文情结,不是系于一般散文的情结,而是系于文化散文的情结,而且,也不仅仅于此一点点情结,而是一种意愿,一种志趣,一种谋划,一种努力的方向,一种执着的决断。果然,最近我从海天那里得到确认,他们正是要在深圳这块物质财富生产的宝地上,更多营造出一片郁郁葱葱的人文绿意,而这正是海天近年来特别致力的目标。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浮躁成性、人文精神滑落、正面的价值观有时也不免被侧目而视的社会环境中,在低俗文化、恶俗文化、恶搞文化、各种色调的作秀文化(纯白的、大红色的、金黄色的)大行于道、满天飞舞的时尚中,在书店一片倒闭声中,有一家出版社以人文积累为目的,颇愿下大力气,从推出《世界散文八大家》再进而打造一套文化散文的丛书,这种见识,这份执着,这份勇气是格外令人瞩目的。每当我看到或遇到有出版社表示出这一类的人文激情,我就情不自禁表示敬重,情不自禁唱几句赞歌,当然,也乐于应邀略尽绵薄之力,这几年来,我这么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海天要的文化散文,不言而喻,即文化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关于文化人,我在前序中说过这样的理解:主要是指有作家文笔的学者与有学者底蕴的作家,如果说《本色文丛》第一辑的作者,基本上是第一种人,第二辑则基本上都是第二种人[3],这样,“本色文丛”总算齐备了文化散文的两种基本的作者类型,有了自己的两个主要的基石,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平台。

不论这两部分人有哪些差别,但都是以关注社会的人文状况与人文课题为业,不同于以经济民生、科技工艺、权谋为政、运营操作为业者,也不同于穿着文化彩色衣装而在时尚娱乐潮流中的弄潮者,也可以说,这两部分人甚至是以关注人文状况与人文课题为生,以靠充当“精神苦役”(巴尔扎克语)出卖气力为生,即俗称的爬格子者,他们远离于社会权位与财富利益的持有与分配,其存在状态中也较少地掺和着权谋与物质利益的杂质,因而其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文、对自我、对普世价值也就可能有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真挚的认知、感受与思考。

在时下这个功利主义张扬、人文精神滑落的时代环境中,且提供一些真实的不掺杂土与沙子的人文感受、人文思考,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一份份真情实感的记录,留下一段段心灵原本感受的再现,留下一幅幅人文人生的图景,这便是《本色文丛》所希望做到的。

2013年4月于北京

总序三

存在决定本质。

本质不是先验的,不是命定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是发展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是自我突破与自我超越的结果。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如此,对于《本色文丛》何尝不是如此。

《本色文丛》已经有了三辑的历史,参加三次雅聚的已有二十四位才智之士[4],本着共同的写作理念,各献一册,色彩纷呈,因人而异,一道人文风景已小成气候矣,而创建者海天社则面对商品经济大潮、低俗文化、功利文化与浮躁庸俗风气的包围,仍我自岿然不动地守望人文,坚持不懈,合作双方相得益彰,终使《本色文丛》开始显露了自己的若干本色。最为明显的事实是,参加《本色文丛》的雅聚的终归就是两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学者与具有学者底蕴的作家。这构成了《本色文丛》最主要的本色。

以学者而言,散文本非学者的本业,对散文写作有兴趣而又长于文笔、乐于追求文采者实为数甚少。以作家而言,中国作协虽号称数十万的成员,真正被读书界认为有学者底蕴、有厚实学养、有广博学识者,似乎是寂寂寥寥。《本色文丛》所倚仗的虽有两种人,但两者加在一起,在爬格子的行业中也不过是小众,形成不了一支人马,倒有点élites的味道了。究竟这是中国文化昌盛、文学繁荣的正常表征?还是文化文学底气不充足、精神不厚实的反映?我一时还不好说。

实事求是地说,我个人在《本色文丛》中的潜倾向是更多地寄希望于有作家文笔的学者,这首先与我职业的限定性与人脉的局限性有关。我供职于学术研究单位,本人就是学林中的一分子,活动在学者之中较为便利,较为得心应手,而于作家界,我是游离的、脱节的,虽然我也是资深的作家协会会员,是两届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但有上述潜倾向,更主要是源于我对散文随笔的认识,或者说是对散文随笔的偏见。

在我看来,散文随笔这个领域本来更多的是学者的、智者的、思想者的天地。君不见,在散文随笔的早期阶段,哪一位开辟了这片天地的大师不是这一类的人物?英国的培根、法国的蒙田、美国的爱默生……也许,是因为散文随笔的写作相对比较简易、便捷,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般需要较复杂的艺术构思,对于笔力雄健、下笔神速而又富有学养的作家而言,似乎只是小菜一碟,于是,作家中有不少人也在散文随笔方面建树甚丰,如雨果、海涅、屠格涅夫以及后来的马尔罗、萨特、加缪等,马尔罗是先有小说名著,后有散文巨著《反回忆录》,萨特与加缪,则一开始就是小说、戏剧创作与散文写作左右开弓的。不论怎样,主要致力于形象创造的作家,如果没有学者般的充沛学养、丰富学识,没有哲人、思想者的深邃,在散文随笔领域里是写不出一片灿烂风光的。

以文会友之聚的参加者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带来什么样的文,自然就带来什么样的文气、什么样的文脉、什么样的文风、什么样的文品,甚至是什么样的文种。《本色文丛》的参与者,不论是有作家文笔的学者,还是有学者底蕴的作家,其核心的特质都是智者、都是学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而不是写家、写手,更不是出自其他行当,偶尔涉足艺文,前来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一番的时尚达人。因而,他们带来的文集,总特具知性、总闪烁着智慧、总富含学识、总散发出一定的情趣韵味,如果要说《本色文丛》中的文有什么特色的话,我想,这大概可以算吧!对此,我不妨简称为学者散文、知性散文,我把“学者”二字作为一种散文的标记、徽号,并没有哄抬学者、更没有贬低作家的意图与用意,以“学者”来称呼一个作家,或强调一个作家身上的学者一面,绝非贬低,而是尊敬,刘心武先生在他的自我简介中,干脆就把自己的学者头衔置于他的作家头衔之前,可见他对自己的学者身份的重视。我想,这是因为,他从自己的“红学”研究里,深知学之可贵、学之不易。我且不说学对于人的修养、视野、深度、格调的重要意义,即使只对狭义的具体的写作,其意义、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学者散文的本质特征何在?其内核究竟是什么?其实,学者散文的内核就是一个学字,由学而派生出其他一系列的特质与元素,有了学,才有见识、才有视野、才有广度、才有大气;有了学,才有思想闪光、才有思想结晶、才有思想深度、才有思想力度;有了学,才有情趣、才有雅致、才有韵味、才有风度。从理论逻辑上来说,学者散文理当具有这些特质,具有这些优点,这些风致,至于实际具有量为多少,具有程度有多高,则因人而异,决定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历、学养、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悟性、通感、吸收力、化解力、融合力等主观条件。

就人的阅读活动而言,不论是有意地还是无心地去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总带有一定的需求与预期,总是为追求一定的愉悦感与审美乐趣才去读或者才读下去的。如果要追求韵律之美、吟哦之乐,以及灵魂与主观精神的酣畅飞扬,那就会去找诗歌,如果要观赏社会生活的形象图景、分享人物命运际遇的苦乐,那就会去找小说与戏剧。那么,如果在读散文随笔,那又是带着什么需要、什么预期呢?散文随笔既不能提供韵律之美、吟哦之乐,也不能提供现实画卷的赏鉴之趣,它靠什么来支付读者的阅读欣赏之需呢?它形式如此简易,篇幅如此有限,空间如此狭小,看来,它只有靠灵光的一闪现、智慧的一点拨、学识的一启迪了,如果没有学识、智慧与灵光,散文随笔则味同嚼蜡矣,即使辞藻铺陈、文字华美。而学识、智慧与灵光,则本应是学者的本质特征与精神优势,因此,在散文随笔天地里,自然要寄希望于学者散文,自然要寄希望于学者写散文,自然要寄希望于多多展示弘扬学者散文了。

这便是《本色文丛》的初衷,《本色文丛》的图谋,《本色文丛》的夙愿,而这,在物欲横流、人文滑坡、风尚低俗、人心浮躁的现实生活里,未尝不是一股清风,一剂清醒剂。

2015年9月8日

《外国文学经典》丛书总序

壬辰年开春后不久,寒宿来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来访者,近几年来,陋室门口一直张贴了“年老多病,谢绝来访”的奉告,但来访者以热诚与执着而敲开了家门者,亦偶尔有之,这次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就是一例。这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出版过我的《浪漫弹指间》一书,说实话,该书的装帧与印制都很好,精良而雅致,陈列在北京各大书店的架子上,相当令人瞩目,比起名列前茅的出版社的制品,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社会上正流行一些关于河南人的偏颇谬误之词,面对着这本书,我却不止一次这样想,“河南人不是也很行吗?”这次来访者中正有一位是我那本书的责编,虽说我们从未见过面,也从未通过话,总也算是故交老友吧,我岂能做忘恩负义的事?何况,他们两位特别郑重其事,还持有一位与我曾经有过愉快合作的长者屠岸先生的介绍信,我岂能不热情待客?再说,他们也没有像一些来访者那样提着烟酒上门,正撞了我这个烟酒不沾者的忌讳,他们提着一包河南土特产——铁棍山药,迎面扑来一种质朴的乡土气息。

他们的来意很明确:河南社过去不搞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现今决心从头开始、白手起家,而且,不是零敲碎打地搞,而要搞成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批量,不是随随便便草率地搞,而是要搞得郑重其事,搞出一定的品位,经过社内各方面各部门协同的反复考量与深入论证,决定创建一套《外国文学经典》,为此,他们特来征求我的意见,特别是寻求我的帮助与支持,希望我出任主编。当然,他们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如聘请美术高手设计装帧与格式,请艺术史家提供插图与图片……

这便是眼前这套书最初的缘由。

全国的粮食大省,中华大地上的主要谷仓,现在要推出新的文化产品、精神粮食了,这是很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河南人能,河南人行”,我当时一听到河南文艺社的这一宏图便这样认定,在我看来,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这种对精神品位的追求与人文热情,是他们进行开拓领地的勇气与坚挺自我价值观的执着精神。

他们要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其精神品位的追求与人文热情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世界文学从荷马史诗至今,已经经历许多世纪的历史,积累下来无数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与典籍。这些作品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形象生动、色彩绚烂的画卷,是各种生存条件下普通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心声,是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人类群体的诉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社会理想,富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感情与人道关怀,所有这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发展一天,就具有无可辩驳的永恒价值,何况,这些典籍还凝聚着文学语言描绘的精湛技艺,可以给人提供无可比拟的高雅艺术享受。不言而喻,作为在文化修养上理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人,饱读世界文学名著,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一课。

同类推荐
  • 憩园

    憩园

    《憩园》创作于1944年,缘于作者在抗战期间两次回到成都老家所得的印象,可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续篇,讲述的是大家庭败落以后的事情。这部小说借着一所公馆的线索写出了旧社会中前后两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家庭灾变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机会。香港文史学家司马长风曾如此评论《憩园》:“论谨严可与鲁迅争衡,论优美则可与沈从文竞耀,论生动不让老舍,论缱绻不下郁达夫,但是论艺术的节制和纯粹,情节与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谐,以及整个作品的晶莹浑圆,从各个角度看者恰到好处,则远超过诸人。”
  • 闲庭扫叶集

    闲庭扫叶集

    古典文化散文,贴近现世的心音,化解嫩寒的春温。《闲庭扫叶集》主要内容包括:韩愈的“八小时”、虎中奸计、李清照读书、菠萝蜜的沉思、宰相不谋私产、运动健身老不忘、饮酒与吃糟、批评家的胆识、鸡声断梦、情种、下定义的困难、零食等。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倾听者

    倾听者

    一个神秘的都市时尚职业,一部心理医生的蜕变成长史;一场不见硝烟的情感战役,一群普通人的心灵朝圣之旅。跟随心理名师的岑蓝,在解密众多婚姻难题同时,自己却在情海里浮沉未定……小说中方德泽和岑蓝这对主角的情感关系是故事的一个起点,之后带出一系列故事,故事示现了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如母子,父女,夫妻,朋友,同事,师生等等,他们在关系中照见了真实的自己。关系像一面镜子也可以说是药铺,倘若某个人物,某段对话,一个细节或是某个案例,也让读者照见自己,就像同款的一味适合疗愈自己的药,岂不有趣。本书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有心理学知识和大量案例,让人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完成自我的一轮心理疗愈,堪称中国版的《心灵捕手》!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妖孽校草靠边站

    妖孽校草靠边站

    【苏爽甜宠√】【男强女强√】【日更不缀√】【禁止任何形式改编转载√】【感谢所有支持的读者大大萌√】【读者群:687811672】
  •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

    《诗境浅说》是近代诗词大家俞陛云先生创作的古诗赏析入门读物。《诗境浅说》包括《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两个部分,是俞陛云先生为教育家中儿女学习古典诗歌选编的诗歌启蒙读物。《诗境浅说》收录了王勃、骆宾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歌及诗歌摘句,并加以阐释点评,意在启发诗歌初学者领略诗歌的声调格律、字法句法之美。文字浅近纯正,点评阐幽发微,是学诗、读诗的指路之书。
  • 二胎

    二胎

    方淳70年代生,现居杭州,硕士,浙江省作家协会成员,曾出版长篇小说《病人》,另在《作家》《青年作家》《文学界》《西湖》《福建文学》《雨花》《当代小说》《浙江作家》《三角洲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美莲拿起拖布又把地擦了一遍,土黄木纹的地砖铺了不到半年,看上去还是簇簇新的,地砖的釉面闪着清洁的亮光,花纹是几年前流行的式样,一个方方的菱形套着一个方方的菱形,花哨而生动,空间似乎被线条和色彩充满了。美莲的家,有老式的家具,也有一些新潮的家具。
  •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国企热点面对面3

    国企热点面对面3

    "本书从为何国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怎样深化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什么样的经济、国企高管究竟该拿多少钱、国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五个部分对当前国企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多角度阐述。"
  • 你是我的双眼

    你是我的双眼

    她,深居大漠的毒手药王,为他踏进不可逆转的爱恨情仇,她倔强而自立,决意治好他的双眼,带他走出黑夜。他,一方霸主,冷傲却被她融化,怎奈无法拒绝的爱,却带来可笑可悲的命运?一场阴谋,他和她失去了两年的回忆。这两年,他变了,她有了身孕。
  • 暮光薄凉,夏了夏天

    暮光薄凉,夏了夏天

    夏薄凉并不知道,她和自己的初恋男友,是以多么错宗复杂的关系纠结在一起。她也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被一个诈骗集团在幕后暗自操纵着。用她疼痛薄凉的文字,带给你一场深入骨髓的阅读盛宴。春青杂志所有编辑挥泪推荐 感动了整个青春杂志圈的疼痛之作
  • 惹火辣妻:总裁请当心

    惹火辣妻:总裁请当心

    每一次被他拥入怀中,她只感觉流浪的浪子找到了港湾,有无穷无尽的安全感随之而来。每一次他对她的伤害,她都笑着忍受,独自缝补那颗早已支离破碎的心脏。以查明真相复仇为目的的婚姻,她终究还是陷落了进去。偏生他的若即若离让她愈加糊涂愈加撕心裂肺,那一夜云雨之后她蜷缩在他怀中,“你爱我吗?只要你爱我,我就放弃一起,来到你身边。”他的嘴角扬起讽刺的笑容,“不爱。”她伤心离去,五年风雨归来。他却缠绕在她身边。“复婚吧。”他堵住她的去路。“你还要脸吗?”她翻了个白眼。此时他笑,强行吻住她,“不要啊。”
  •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俗话说:“人老脚先病”。人体衰老往往从脚腿运行不灵开始。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出门坐车回家躺椅,工作时也是坐的时间多。因为脚部运动不多,加上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偏多,以致于血管患者日益增多,危害健康,影响寿命。因此,养生之道不可忽视脚部保健。中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精及元气凝聚之点。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脚上还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因此,脚部保健关系到整体健康。由于人的脚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故又被医家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