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9200000001

第1章 辑一(1)

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

“书呆子”的求学生涯

我父亲23岁时考上了高等文官,赴日担任外交官。父亲很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我有四个姐姐,两个弟弟。1934年,父亲把我们接到东京,接受多语种的教育。后来,中国驻日大使被撤,父亲也被免职。回到北京后,我就读于东单头条的一家日本小学,父亲靠着变卖东西给我们交学费。

1940年3月,我去了东单三条的天主教圣心学校,攻读英文和法文。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孩子,用的是母语,但学习成绩却比不上我。在圣心学校念了将近两年书,上台领奖的总是我。后来家中经济条件拮据,我读完四年级就辍学了。但我没有气馁,一直坚持自学,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我对翻译自小有一种情结。在日本时,有一次,书店里有一套日译本的《尤利西斯》,原著是爱尔兰人詹姆斯·乔伊斯,1922年出版,一度是一部禁书。乔伊斯是西方文学的叛逆者,这本书用意识流的手法写了大量的心理活动,全书除了夹杂着法、德、意、西以及北欧的多种语言外,还时常使用希腊文和梵文。作者在写作时处心积虑地为阅读设置各种障碍,文字生僻,内容艰涩。父亲对我说:“你看,日本人连那么难懂的书都翻出来了,要是你用功搞翻译,将来在书上印上自己的名字多好!”后来回国后,他要求我把一套《世界小学读本》日译本转译成中文,我每天晚上坐在父亲对面,跟他合用一盏台灯,历时四年,将十本书译完,总共100万字。这为我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

自1936年起,父亲就失业。在圣心学校读书时,我穿的是四姐的一双旧冰鞋,把冰刀卸掉了。上清华时,我穿着父亲的旧皮鞋。然而我的功课一直是拔尖的。我一点儿也不羡慕那些身穿皮大衣、每周进两次城去看美国电影的富家小姐。

那时恋爱与我无缘,因为我是个下了课就进图书馆的书呆子。我选了好几门高年级的课,所以时间老是不够用。在昏暗的校园里,每次遇到树林中喁喁细语的情侣,我就想:“我可没有那工夫。”

共历磨难二十二载

1950年,我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考入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当校对,几个月后调到刚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不仅看译稿,而且经常找来原文著作。在稿子周围,密密匝匝地贴上小条,像长满了胡须一般。我干的活远远超出了校对的范畴,经常因为自己管得太宽而加班加点。

1953年,萧乾也调了过去。最初,我从未幻想过有一天能和他在一起。我们的年龄相差17岁。他之前曾有过三段婚史。萧乾二战时当过《大公报》的驻外记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1949年,萧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香港报人的工作收入不菲,母校英国剑桥又以教席邀聘,剑桥的教授专程去香港接他,应允终身职位。但萧乾回到了中国,他说:“我像只恋家的鸽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可回国后,他并未被当时的文化界接受,还不小心撰文得罪了人。所以,论名,他当时只是臭名;论利,他更是身无长物。许多人劝我不要同他结合,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嫁给他。

萧乾逝世后,他的老友陆铿(又名陆大声)从美国寄来了《不带地图的旅人,安息》一文,其中有一段披露了当时中国记者在西欧战场活动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萧乾当时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国记者。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中国又陆续派了七个驻欧中国记者。任玲逊和徐兆墉因为要驻守中央社伦敦办事处,所以在前线活动的只有萧乾、余捷元、乐恕人、毛树青、丁垂远和我。”

我们的姻缘是由文字开始的。我经常捧着译本,带着原书去向他请教。他讲话诙谐幽默,除了对译文表达明确意见,还给我讲一些道理。他反对直译、硬译,强调无论译什么,首先要掌握原著的内涵。我被他的学识吸引了,没有一个同龄人引起我那么大的兴趣。我意识到在文字工作上,我不但找到了一位向导,也有了知音。

我曾认识一对夫妻,因为一个爱跳舞,一个不爱,弄得很苦恼。我们则从未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矛盾。我们童年都生活在北平,又都上了教会学校。我们都喜欢听亨德尔的《弥赛亚》和莫扎特的《安魂曲》,我们又都研究外国文学,喜欢狄更斯、罗曼·罗兰、马克·吐温和曼斯菲尔德。

1954年初春的一天,我们从东城区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书。我们的婚礼没有仪式,没有交换戒指,没有背诵誓词,然而两个人都像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婚后,我们互相改造。对待翻译,萧乾不像对待创作那样有热情。但那时创作的条件实在不具备。我就对他说:“既然不让你去搞创作,你就去翻译几本书好了,总比虚度光阴强。”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婚后三年,他一口气译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捷克作家雅·哈谢克的《好兵帅克》,“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的《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这三部经典之作。

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萧乾被戴上右派的帽子,我也当了20多年的“臭妖婆”。那时候,每次运动一来,很多人就一拥而上,斗这个,斗那个,和自己最亲的人划清界限。但我一直相信他:“右派这顶大帽子不论你戴多少年,我都不会离开你。”

我们在惶恐中小心度日。1961年,我曾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用我相当于一年半工资的巨款买了一架钢琴。那顶隐形的帽子给萧乾的精神压力太大了,我以为悦耳的琴音能够使他的心情舒畅一些。

“文革”中,他不堪凌辱,曾决意自杀。为了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他就着半瓶酒吃下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下一步自杀计划,就醉得倒在地上,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捡回一条性命。

之后我对他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要是1949年去了剑桥,这17年,起码也是个著作等身的剑桥教授了,绝不会落到这般田地。”萧乾神色凄厉,加重语气说:“想那些干什么!我是中国人,就应该承受中国人的命运。”后来我想,假如他去了英国,我就不会有机会遇上他。

我们共历磨难22载,直到1979年,我们才重见天日。

翻译“天书”最难忘

1990年到1994年,我与萧乾一起翻译《尤利西斯》。那是我自从与他在一起以来感觉最有意思的一段时光。《尤利西斯》很难翻译,这样一本“天书”,对我们来说却是长久以来对自己的补偿。

我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用业余时间译了好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但没有一部名著。另外,我从事日文的翻译比较多,十年寒窗的英文专业没怎么得到发挥。至于萧乾,他的遗憾就更大了。有人说他是“《大公报》记者中最幸运的”,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他曾经被夺去了手中的笔。在不正常的岁月中,他的心脏和肾脏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再也不能出去闯荡世界了。后来能写的,也就只有回忆录和短文。

我们两个年龄加起来150岁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焕发了热情。在寓所门铃旁我们贴了一张纸条:“疾病缠身,仍想工作;谈话请短,约稿请莫。”每天早晨5点我们就起床,在各自的书桌前开始工作。开始时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连下楼的工夫都没有,冬天常常是和衣而卧。

萧乾曾评价我的翻译:“是个讲究一个零件也不丢的人,连原文里的虚词都不放过。”我们流水线作业,我担任草译和注释,做到信;萧乾接棒做润色,力求达和雅。我们规定每天至少翻译一页原文,译不完就不睡觉。1994年译本出来,文化界、读者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它的反应之强烈,超乎了出版社和我们两位译者的想象。

可是之后不到三年,萧乾就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住进了北京医院。在病房里,我安置了一张小木桌,我们仍旧翻译和写作,这样多少也分散了他的痛苦。

他常常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自己年少时文思泉涌,却不够勤奋,尤其是小说写得太少。而在生命的最后20年,不论文学创作还是翻译事业,他做出的成绩,都不逊于前半生。

命中注定闲不下来

1999年2月,办完萧乾的丧事后,儿子萧桐劝我赴美小住。我说:“我哪里走得开?你爸爸身后的事,十年也做不完。”之后的日子,比我预料得还要忙。首先,我与吴小如先生一起整理出一部45万字的《微笑着离去——忆萧乾》,后来,又帮助整理出版了萧乾的《余墨文踪》。之后又选取了萧乾父子之间的通信几十封,整理出版了《父子角——萧氏家书》等。翻译的活我也没少干。《圣经故事》《冬天里的故事》以及日本诗人池田大作的诗集等陆续出版。

我这个人命中注定闲不下来,我也会像萧乾那样,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我现在已经87岁了,我的身体状况还不错,生活还能自理,不想请保姆,做家务对我是一种调剂——不能一直工作,眼睛需要休息。我也不想去养老院,那样的话就不能自由地工作了。

很多人都觉得翻译工作挺辛苦的,但我就是乐此不疲。对于游山玩水、看电影、看戏,我都没有兴趣,我就是喜欢翻译、写作。我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吃得好的人不一定就长寿,很多美食家都死得早。我觉得我能活到100岁,那样的话也就13年了,在这期间我的事情都排满了,时间太宝贵,我还有太多的活要干。

(原载《环球人物》2014年第31期)

家与书

在岌岌可危的岁月,我的业务三次救了我们这个家。第一次是1956年初冬。《文艺报》总编辑张光年同志三次找萧乾去谈话,让他担任该报副总编辑。张光年14岁入共青团,24岁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6岁时去延安,同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歌词。尽管萧乾想脱产去搞创作,还是被说服了。张光年进一步提出,想要把文洁若也调到《文艺报》去当记者。他还真的专程去找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楼适夷同志面谈此事。楼适夷说:“文洁若是我们的业务骨干,不能放。”那一年夏季,萧乾到北戴河去写作,带回一批海鲜,我们家的保姆不会做。萧乾风闻张家的保姆擅长烹饪山珍海味,就把带回来的海鲜统统送给他了。张光年请萧乾与我吃晚饭,席间,他告诉了我楼适夷同志说的话。

转年5月12日,萧乾写了《“人民”的出版社为什么会成了衙门——从个人经历谈谈出版界的今昔》(刊登在1957年6月20日《文艺报》上)和《放心·容忍·人事工作》(刊登在1957年6月1日《人民日报》上)等文,被打成右派。1958年4月,发配到位于渤海边的柏各庄国营农场去监督劳动。当时规定一百个人里,必须划五个右派。人民文学出版社划为右派的有长征干部冯雪峰(1903——1976)、金满成(1900——1971),文学聂绀弩(1903——1986)、张友鸾(1904——1990)、王利器(1912——1998)、顾学颉、周纯、李易等,已凑足了5%。倘若到了《文艺报》,仅仅凭跟萧乾划不清界限,就可以把我打成右派。

1958年1月5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80个在职干部下放到农村去劳动锻炼,南、北各40名。我是去北方农村的。动身前就说好,只有一半人能回原单位,另一半调职到外地去。由于适夷同志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相信自己准能回原单位。果然,当年11月结束劳动回北京,名单公布了,我被调到出版社的亚非组,从事日本文学编辑工作。上班后,年内发了两部译稿,达40万字。这是我第二次救了这个家。萧乾下去后,在农场领26元生活费,只够他吃饭的。《文艺报》已把他除名,我到位于灯市口以北的文联大楼财务科每月领40元家属津贴。举个例子来说,我曾花八天的业余时间突击翻译日本女作家中本高子(1903——1991)所著长篇小说《火凤凰》(原文为《不死鸟》)的最后一章“难忘的日子”,刊载在1960年6月号的《世界文学》上。全文达3万字,拿到了约200元稿费,而我当时的工资是每月89元5角。正是由于有这一笔笔外快,在萧乾戴右派帽子的22年间,三个孩子都未受委屈。倘若调动工作,到了边远地区,后果不堪设想。

同类推荐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2013年3月,袁勤生将度过他辉煌的71周岁生日。《中国农民思想家》一书的出版,也算是笔者奉献给相处了近30年的老朋友的一份礼物。由于水平有限,也许没能将他的丰富人生和独到思想生动地表达展现,内心真有些忐忑不安,盼望老朋友能多多包涵,也盼望广大读者拨冗指正。
  •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这是一本真正给女人力量的书,真正的强大不是变得强硬,而是变得温柔。我们所有外在的强悍与粗糙,都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而内在的强大与淡定,外在表现是温柔与风度。生活里有我们不喜欢的人,但没有比我们身份低配不上我们的人,愿意善待眼前这个世界的人,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愿我们内心强大像男人一样思考,却始终坚持像女人一样生活。愿我们外表温婉内心狂野,克制地生活在幸福深处。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一书,文章朴素自然,文字清新宁静,笔触空灵激情溢于纸上——有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深邃、悠远,避开无味的说教而直抵心灵;有的则寄情于山水间,借写风光景物而咏怀,妙语连珠;还有的是对都市生活场景的感触与刻画,坦诚、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体现出了作者特有的气质。
热门推荐
  • 此妃有毒,殿下请慎重

    此妃有毒,殿下请慎重

    今生,一个是口口声声情同姐妹的闺蜜,一个是口口声声甜蜜饯的爱人。两人却在一起激情苟且翻云覆雨,骗我钱财!辱我尊严!害我性命!利我感情!明月不再觉得撕心裂肺的痛,而是感受到了彻骨的仇恨,更恨自己的无知愚蠢。然而天不亡我,这一世我要好好活。再不会相信任何的甜言蜜语,我只相信自己。管他高高在上的皇权,管他什么美色皮囊,这生的乐,死的痛,爱的迷,痛的伤,统统收入麾下!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络视频:涅槃后的重生

    网络视频:涅槃后的重生

    爱奇艺PPS、搜狐视频、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PPTV、迅雷看看、凤凰视频、56网、CNTV视频、芒果TV、风行、暴风影音、华数TV,如此之多的网络视频平台犹如一场后宫戏,纷纷展开殊死搏斗。PC端未见红海的网络视频,在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飘荡着、崛起着,移动互联网既是催化剂亦是吸收剂。在本书中,我会以几大网络视频在移动端的差异化发展作为开头,夹杂快播事件等热门网络视频事件为线,带您一览飘荡在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视频风云。
  • 玄冰武祖

    玄冰武祖

    推荐一本起点新书《从逃离太阳系开始》,细节描写很到位,主要是讲太阳系毁灭,重新建立地球系的故事,我看了一下,还挺不错。 【火爆玄幻、热血】史上第一仙尊!重磅发布“我嫉恶如仇!”“敌不犯我我不犯人,敌若犯我,必诛之!”欺善怕恶,该打!阴险狡诈,该打!欲图吾命,该杀!顶级杀手,异世重生,霸道手腕,杀伐果断,融天地之炎冰,习万古之武诀,成就玄冰武祖!
  • 评估(中篇)

    评估(中篇)

    国家某部委派遣的专家组一周后就要杀向东海大学,对该校的建筑学专业进行真刀实枪的评估了!建筑工程学院上上下下都笼罩在临战前的紧张不安气氛中,一个个磨刀霍霍,进行着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白刃战准备——这是院党委书记在誓师动员大会上要求的,当时他咬牙切齿地说:“没有刺刀见红的思想准备,就赢不了这场硬仗!请大家都把枪擦亮了、刀磨快了,院长一声令下,就都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如果出现临阵脱逃或刀枪失灵的情况,军法从事!会后,请各位都把军令状给签了!”所谓“军令状”就是承诺书,要大家承诺评估期间绝不出现教学事故等等。
  • 恋上你的名

    恋上你的名

    燕飞自幼青梅竹马的恋人不幸逝于一次野外探险,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燕飞以及她肚子里的他们爱情的结晶——晴儿的生命。两年后燕飞为了给女儿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和抚慰父母亲朋的关心,经妹妹介绍与耿厚明结为夫妻。两人婚前签订了十年之久的无性婚姻协议。他们的这一秘密在婚前被耿表弟于耿父母前泄露,二老坚决反对。耿向二老发誓一定会在五年之内感化燕飞,如果失败十年后再为老人延续烟火。耿经燕妮指点取了个特别的网名,最终俘获燕飞芳心开始一场缠绵悱恻的网恋,而现实生活中耿的善良真诚也最终打动燕飞,两人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 万界之拒绝悲剧

    万界之拒绝悲剧

    带着仙剑四游戏系统穿越万界改变悲剧,在倩女幽魂成就地仙重铸干将莫邪,诛仙中以琼华剑网硬刚诛仙剑阵,仙剑世界更改女主宿命,古剑中成全了两对爱侣
  • 等你归来三点一

    等你归来三点一

    随便写写,,,,亦人亦鬼,且看我笑望天下。
  • 跨界道长

    跨界道长

    上本书因不可抗力因素太监了十三在此跪拜各位读者老爷请求原谅,幼苗新书《自九叔世界不朽》以轻装上路,还请诸位老爷多多关照,十三在此跪谢各位。诸位老爷可以小看一下开头,觉得不爽或者想K我的可以在新书里(????)=?盘我。
  • 秋风凉了

    秋风凉了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