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7300000019

第19章 清静无为的成果

在曹参“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的覆盖下,刘盈的皇帝时期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在这三年当中,中原大地算是进入了现实意义上的和平与稳定时期。

大规模的战事已经没有了,国内能够对汉王朝构成威胁的势力也被削除干净,在众多的封王中刘姓封王已经占到了大约八成以上,纵使不归中央政府管理,但实际上他们依旧是刘姓王朝的坚实拥护者。刘姓封王们,就像一道道藩篱,在保卫着大汉这座大厦的安稳。情况不稳定信誉度不高的异姓诸侯王虽然也存在着,但他们的领地和实力与以前的异姓王相比,已经是大大的缩水了。他们不但统治着的是贫瘠落后的地区,而且范围还很小,根本无法对中央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刘邦晚年那种大规模的诸侯王反叛事件短期内是不可能再发生了。因此,和平也就变成了那时的时代主旋律。

生活在一种大和平的环境中,同时又伴随着“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的推行,百姓们渐渐习惯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之前饱受战乱摧毁的各行各业也慢慢恢复和发展了起来。

首先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由于长年的战乱兵荒,大范围的人口被卷入了战火,导致农业生产遭受到破坏,大面积的土地荒芜,饥饿成为了汉朝建国初年的“关键词”。随着和平大背景的确立,汉朝中央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军行动,他们裁剪掉了因为战争时期而大规模招募的特殊军队,只保留适当的国防和地方军队,这使得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能够重新回到土地上去,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便立马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劳动力的问题解决之后,汉朝中央政府便采取更加惠农的措施来促进粮食的恢复与发展。他们先是废除了秦朝遗留下来的沉重的赋税制度,采取了轻徭薄赋的征收政策。他们规定,农民的粮食收入,只需上交十五分之一给国家便行,同时尽量减少兵役和徭役,不耽误农时,这给了从事农业的生产者们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更加加快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这需要国家承担较大的压力,税收减少了则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少了,财政收入少国家则不能很快兴办很多的公共大事,比如组织治理水利,修建道路,增强军事力量。当然了,也会适当地压制住统治阶级的私欲,因为收入少了,他们便没钱去大修宫室或者好好享受了,这一点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的廉洁与对百姓的仁爱。

所以汉朝初年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修建工程,不像秦朝时期又是修长城,又是修驰道,又是修陵墓,又是修阿房宫等等,汉朝初年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生产与发展生产,公共事业不怎么重要,发展民生是头等大事。(当然了,汉初还是有修建工程的,比如大规模的扩建京城长安,但这是为了加强首都的建设发展,而且建设过程中还有时间和人数限制,所以也无可诟病。)这使得汉初的公共工程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外弱内强的形势渐渐在汉朝形成,这是对后世很有利的一种现象。

由于统治阶级的重农惠农政策,汉初的农业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连年获得了大丰收,这奠定了一个封建制国家的基础。而伴随着基础经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其他行业也跟着兴起与发展了起来。汉初的手工业由于战乱的破坏而凋零了不少,现在也渐渐恢复和发展了起来,统治阶级也大力提倡所谓的“男耕女织”的方式,鼓励民间生产布帛等基础生活品。而中央政府,也从民间征召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官僚手工业也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官僚手工业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民间,也不针对市场,他们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故生产不计成本,专注技艺,所以这方面生产的东西十分的贵重和精美。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要汉初的商业情况,而我们众所周知,商业在古代一直是一门不入流的行业,它排在各大行业的末尾,为许多人所不耻,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而“重农抑商”政策正式被法律所确定,则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时,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高度发展与领先奠定了中国的经济基础,而在这个经济基础上所要确定的上层建筑,则必然会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因为要统一发展好如此庞大地域的农业生产,以及应对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伤害的旱灾,水灾等等自然灾害,则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集权的政治来统治,这样才能保护中国最根本的经济模式能够延续和发展,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便这样伴随着中国农业的成熟和发展而产生了。

“小农经济”模式是农业发展进化出来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最稳定和最有效益的模式,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定,所以自从封建专制的国家出现之后,便视以小农经济为模式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为统治的经济基础,统治阶级必须要维护好它,一旦它面临崩溃,则意味着这个政权也会崩溃。故在秦国变法的商鞅,首先采取了用法律手段鼓励和保护小农经济的方法,他一面是大力鼓励小农经济的发展,一面又是通过“重农抑商”的手段来遏制商业的发展,小农经济的模式渐渐成为了秦国商业的主流,从而使秦国的统治阶级从原来的奴隶主经济基础的统治阶级转变为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统治基础的统治阶级,国家的实力也因此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最终统一天下。从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了主流经济模式,并在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

后来则由于秦朝统治政策的失误,天下再次大乱,最终秦朝灭亡,它所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因战乱而陷入了混乱,商业因此而崛起。因为在大规模的战争中,最赚钱的手段是什么呢?那便是囤积物资。商人由于有大量的钱,他在大乱其间可以大量的购买囤积物资,然后以自己定的价格而非市场价格去出售,这必然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但由于是在战争时期,物资匮乏,人民和军事集团们为了保命和胜利,对这种物价飞涨的现象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当今社会最希望发生战争的是什么人呢?便是世界上的军火商们)商业操纵社会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不健康的商业发展极大地危害着社会的稳定,所以在天下安定之后不久,新政权的建立之初,封建土地私有制又要成为新的社会主流之时,商业便立马被政府拿来开刀和整治了。

汉朝初年便是这种情况,由于战争的破坏,社会凋零,物资极度匮乏,哪怕是皇帝连出行都找不到几匹好马。但是,那时的商人们便占有着大量的物资,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炸弹。所以,汉初统治者沿袭了秦朝的制度,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而且在秦朝的基础上再加大了对商业的控制。他们不但将商业评为了社会的最低等职业,而且还规定从商者家中三代之内不准做官,不准使用金银器皿,不准穿丝绸,不准乘马车,如果经商破产了全家要沦为奴隶,而且对从商者的经营活动和范围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超出这个范围便是违法。同时,政府介入经济领域,使得市场逐渐平稳。伴随着这么些个措施的实行,一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模式便渐渐形成了。农业在不断地提升,商业在不断地下降,汉朝的统治基础也就更加的稳固了。

说完了经济领域的变化,现在再来说说政治领域的变化。其实政治领域的变化比较的简单,那便是汉朝初年的政治模式基本上都是沿用秦朝的。这很好理解,由于汉初统治者出生底层,本身没什么文化素质,自然不懂得大范围的创新制度,选择沿用前朝的制度加以改进利用,是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故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制度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在后来有了些许的变化,但这里我们不详述了。

另外值得说一说的则是文化领域的变化。伴随着清静无为政策的推行,汉初所采取的文化制度和秦朝是迥然不同,他们采取的是支持和鼓励文化保护和发展的。

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量的先秦文化遭受摧残,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不过好在秦朝仅二世而亡,新建立的王朝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保留和发展下来。

由于书籍的被烧毁,汉初的皇宫里竟没有一座像样的“皇家图书馆”,所以为了改变这个现状,统治者下令让民间献书。由于政策的宽松,以前人们为了保护书籍被焚烧而私自收藏的书籍相继献了上来,汉初统治者也做了很好的收藏和保护。同时正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汉朝统治者则更加重视。由于没有原书,他们便从天下招募以前学习这些书籍,能够背诵出来的人到中央来当“教授”,然后设置专门的“学科”,招收人进来专门学习这些先圣典籍,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些先秦文献,就是这样被成功的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了。

不过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初采取的是文化宽松政策,但他们还是树立了一个“权威学科”的,这个学科便是曹参采取的“黄老之学”,由于这种学说直接和施政挂钩,故它便成为了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权威。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便是黄老学说的忠实粉丝,这个以后再详述。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给汉朝带来的影响那都是比较积极的,而汉朝的这个清净的环境中慢慢休养生息,国力也在逐渐的恢复与发展。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果的。纵使汉朝的总体情况在往上坡路走,但实际的情况是,汉朝依旧是一个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无论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比较薄弱的。

一个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薄弱,则必然会导致其在外交上的薄弱。所以,就在汉朝休养生息的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汉朝历史上最大的外交敌人——匈奴,便对汉朝开始了蠢蠢欲动的行为。而我们在第一部中已经叙述过了,汉高祖刘邦曾今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去征讨匈奴,但却被打得大败,迫使刘邦采取了跟匈奴和亲的政策。而这种和亲的政策,也被汉朝统治者给继承了下来,他们隔几年便要将宗室里的公主嫁给匈奴,以换取和匈奴的和平,为本国的发展争取和平的时间。

但是,匈奴可不是一个你光靠和亲就可以满足他的贪欲的民族。和亲政策也只能安抚匈奴一时,却不能安抚匈奴一世,汉匈之间,必然会因为争取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开始明争暗斗的斗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于是,在汉惠帝刘盈三年,当汉朝统治者又将宗室中的一个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单于冒顿之后,冒顿给汉朝统治者捎去的一封回信,立马就引起了汉匈之间的浓烈的火药味,以至于闹得战争要一触即发!

冒顿究竟说了什么使得危机如此迅速的发生?而这次极有可能爆发的战争最终爆发了没有?

同类推荐
  • 与国共武

    与国共武

    初来乍到,成为死囚,明明只是偷了一只鸡,为什么被打成了死囚犯?唐峥很是迷惑,古代律法这么严苛么?有人要杀他,有人要保他。大世纷争,铁蹄肆虐,盛世民安乐,乱世人如狗,各地藩镇裂土为王,这真是一个活着很累的年代。唐峥想冷眼旁观,然而不知不觉坠入彀中,杀他的人继续想杀,保他的人仍旧想保,在杀与保的争斗中,他渐渐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自古历史无真假,谁能反手震乾坤?藩镇诸国,交战不休,昔年孔子周游列国,看我唐峥与国共武!***************************这是个种田种到当皇帝的故事!(另有老书《大唐风华路》过万均订,保证良心写作,欢迎前往品鉴,必不令君失望)书友群:707518143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一册精选了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等君王的智谋故事。
  • 独断大明

    独断大明

    猪脚是明光宗第六子,他觉得不能让未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做皇帝,于是,他在紫禁城里大喊了一声:我要做皇帝!新书:宋时风流,求支持~
  •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伟大的传记,配得上那些苦难。这些苦难在他的文字中愈发纯粹,从未遗失: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释》,融入了鲁迅的平民性、农人傲骨,在《破恶声论》、《阿Q正传》、《孤独者》中,雄赳赳地联手打败了时间。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双火眼,游侠气质的火眼,这双火眼是如何观望中国的法律变革的?章太炎是谜一般的革命家,学问好,又有佛学的底子,每以道家文体,写出佛家慈悲,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格?章太炎迷恋旧时文化,仿佛一个落难的富家公子,隔着窗棂望见别人在自家旧宅宴乐,总怀着深刻的尊严感。如何看待这种中国知识人阶层常有的尊严感?
  • 帝王将死

    帝王将死

    人生的最后时刻,帝王的遗嘱势必会在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其间伴随着政治的交锋、权力的角逐、家族的争斗、亲人的反目、现实的走向与帝王遗愿的碰撞,充满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杀戮、残酷与无奈……冲出传统的历史视野,用文字细刀,剖析帝王遗嘱的密码,解开重重历史谜团。
热门推荐
  • 七世王绝

    七世王绝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失去一切记忆的熙若冥,身体偏偏里多了一个男孩,每天不得不参与争抢身体主权的战争。然而强行居住在其他人身体里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不会是普通的人类。“修,一定要用你潜伏在冥身体里的空间能力,保护好冥的火......千万不要被人发现你的存在。”——修:“为什么我和熙若老是被关在这个地方被测试?”修躺在测试机上一脸不悦,“就是因为,学院怀疑我是其他的种族?”“不是怀疑,你一定是啊!”“所以,我们很警惕你也是应该呀!毕竟人类是不可能做出共享身体这个行为的。”——与此同时,修和冥所在的时代,种族矛盾却异常尖锐。——“地下生活很艰难呢。水、食物都需要靠上面的地面人类提供,过着计划分配辛苦的生活,”“我们来到人类的领地,帮助人类生活与学习,来获取更多地上资源。”修:“还真是,chiluo裸地被人类奴役呢。”——第七位魔君的死亡,人类和魔族的战争暂时停歇,无影的硝烟却在两族之间持续打响。为了找到种族问题的关键,找寻失去的记忆,寻找修的身份,熙若和修踏上了在迦斯学院变强的征途。一切,会如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吗.......
  • 凶猛boss请放手

    凶猛boss请放手

    她为香水而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调出举世无双的独特香水。他生来冷酷,是富可敌国的香水业霸主,却辩不出任何香味。天命情缘,却从仇敌开始……“你会不会开车!”“关你什么事?”韩墨宸眸光冷傲,更溅得苏念安一身泥水。“你,什么意思?”“你,做我的情妇!”韩墨宸语气倨傲,惹得苏念安愤恨不已。“我要走了,你,可不可以等我,十年?”韩墨宸默然不语,却从此不再碰任何女人。他的情毒,只等她的馨香来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详细介绍“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经营理念,教您认识自己的客户群,找到自己店铺的优势,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达到带领团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生存、成长和壮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最终目的。本书将德鲁克的管理智慧应用在实际的管理之中,无论您是店主、店长、经理还是渴望开店的普通人,本书都值得您一读。
  • 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

    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

    《你一定要学的20堂养生课》是结合《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等养生绝学于一体撰写而成的一部养生著作。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东方人的养生智慧,更教会了大家如何清楚地认识养生。养生是一种智慧,掌握好养生绝学,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受益一生!
  • The Collection of Antiquities

    The Collection of Antiquit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第一首席夫人

    第一首席夫人

    知道贱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劈腿的男友居然寄来一张结婚请柬。程可恨恨地在心里骂道:这么个极品,当时怎么就瞎了眼看上的。在闺蜜的义愤填膺下,她被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席宴会。本该是一场闹剧,她却淡定处理,徒留旧人一片悔恨。当她退场时,一双俊朗之目已认定她,而那双邪魅之瞳亦紧锁这倩影。他是人前冷面邪佞的总裁,人后更显霸道而紧逼,他对她说:“交易总有结束的一天。”而他是商业界的奇才,温柔待她,从无恶意,诺她道:“有我在,就不允许有人欺负你。”她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间迷失自我,当期望得到一份天才地久的感情成为奢望时,她又该如何抉择?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