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300000004

第4章 战局

春天的故事

1980年代在盐城人的记忆里是那样挥之不去,受新时期的各种思想纷争的杂乱无章和自身固有的资源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人才不济的多种约束,勤劳的人们在夹缝中求发展,在与苏南、上海的对比中找差距,“思想解放”、“唯改革开放才有活路”一度成为流行的热词。毫不讳言,正因为有全国大环境的支撑,包括广东、浙江的崛起,深深地刺激了盐城人的奋斗热情。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探索,盐城人再度明白了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走上兴市富民路。

1991年3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为:苏北沿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发展轻纺、食品、机电工业为主的工商城市,新四军抗日革命纪念地。当年的5月,苏北首家集生产、流通、金融、旅游、开发、科研等为一体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集团——中国盐城悦达实业集团在盐城成立。1992年4月,江淮动力机械厂年产发动机超百万台,列入全国同行业前四强。同年8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暨经济开发区开业。10月,悦达集团与德国黛安芬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印尼大江服务有限公司在盐城签署合同,共同投资1770万美元合办中外合资盐城“黛安芬”国际妇女时装有限公司。

强烈的工业发展态势释放出一个信号:政府已经将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成为毋庸置疑的大势已成定局。人们的目光和视线自然会转移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蓝图上去,包括地方领导也在转移工作重心。上下都在新的格局中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给地方财税的红利。

学校作为事业性社会机构难免也会将目光投向这些活跃的实体。市区仅有的几家靠时间和政策倾斜积淀扶持起来的名校纷纷与企业结对挂钩,实现资源共享。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实质性的“联系”。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也许这其中有校长们诸多的无奈。

处在第二梯队的城南小学何去何从?城南小学作为年轻的小学,更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城南小学这棵大梧桐树能否植根盐城市区,根深叶茂,时刻牵动着以殷广平为首的城南小学一班人的心。

当中国大地到处传唱着这首《春天的故事》的时候,殷广平彻夜难眠,他有着一份别人所不知道的激动,那就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他也想有一番创造。

是啊,在歌声里他获得了一份力量,一份无畏无惧的力量。在漫漫长夜里他就是这么孤独地走着,好在心里有一盏灯,有一份希望。这一盏灯驱除了黑暗,这份希望激励他奋力前行。

城南小学“童星艺术团”在争议声中开始慢慢有起色,在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学生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一片赞誉,消除了人们的偏见和误解。殷广平认为对“童星艺术团”进行充实力量的时机已到。在征得“离退休教师咨询团”成员的支持后,学校对组织班子进行了改选和调整,扩充了人员,并且在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于“童星艺术团”的日常开销和服装道具的配置。

“童星艺术团”的定位一直是殷广平煞费苦心的事情,他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艺术表演上,要建设艺术教育平台高地,引领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以艺术美育促进德育的过程化,智育的品位化。对于城南小学的逆袭,同类学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嫉妒,几家名校则带着一种不屑的讥讽。

暑假期间,市区有个大型活动,文化部门为了使文化活动做得更细致扎实,除了安排专业的艺术团体,江苏省淮剧团、市歌舞团和盐城市淮剧团以及盐城师专、盐城工专和盐城教育学院及其他大中专校的艺术团,他们也想到了城南小学的“童星艺术团”,殷广平校长亲自领衔上街服务社会,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市区的大舞台上时,市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大家惊讶不已,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城南小学的艺术团好棒”一时成为街巷热议的话题。至今令殷广平校长不能忘记的是,在那时他恰恰也听到了个别名校校长在背后的风凉话,“他们还搞艺术团,活出仙!”这些刺激的话语不但没能动摇殷广平的决心,反而激发出他一定要办好学校的信念。学校做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卷入舆论漩涡;学校做好了,议论自然会消停。抱住这条死理,殷广平认为,若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求得快速发展,已经获得的社会声誉也将毁于一旦。

处于领先地位的市直属的盐城市第一小学和盐城郊区所属的盐城市第二小学,因为他们有着优裕的财政支持以及大企业的资助,相继进行了结构性的扩张,不断增加招生数,这对城区所属的城南小学等二档学校形成了强烈的挤对。必须挤入第一档次的小学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服务老百姓。

经过周密的调研,殷广平多次找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发展思路作了详细的陈述。因为有着过硬的实绩,从城区党委、政府领导到教育局领导都信任这个憨厚的汉子,他的工作业绩有目共睹。经上级同意,1993年,“盐城市城南小学”正式更名为“盐城市解放路小学”。串场河水清又纯,解放桥(八十年代初,城南大桥随着解放路的拓宽和延伸改为解放桥)畔换新颜。名不见经传的解放路小学能否成为新版图中的重要一员,一直成为殷广平挥之不去的情结。

让殷广平感到自信的是,纵然前路漫漫,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毕竟已经来到了。

二、教育新版图

九十年代初的盐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南片的东台、大丰与北片的滨海、阜宁、响水——“北三县”的差距极大。部分县区乡镇拖欠教师工资,甚至有发不出工资的现象存在。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情形要好得多。

殷广平总结了学校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成就,并对未来十年进行了规划。全面确立立足学校现有资源,挖掘存量资源,拓展外部资源,着力做大做强学校,将品牌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发展思路。

老百姓的好口碑与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都是靠中间层的学校员工们努力拼搏得来的,没有内部员工的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也是一句空话。盐城建市之前,小城盐城有地、县、镇三级行政机构,地区直属学校有盐城一小、盐城中学等,建市后改为市直学校;盐城县直属学校有盐城二小、盐城一中,建市后改为郊区属学校;城区作为县级行政单位只承接了原盐城镇属的几所处于第二档次的小学,包括城南小学,更没有一所像样的初中高中。按理说,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城区发展优质小学和中学,才能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

细究起来,盐城城区教育资源的空间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市直学校尤其是盐城中学规模的过度扩张,二是盐城郊区有着庞大农村基础同时还有城里固定地盘的二小和一中的扩张。这些都是老体制的产物,客观地说,这些老牌学校除了招收一些优秀的农村学子,还为领导干部子女留有一定的名额。后起的企业也争着分一杯羹。殷广平看到了体制背后这些让人不便看穿的潜规则。

不彻底改变这样的教育生态,城区教育不能形成体系,市区教育也将缺乏生机。这是他内心一直纠结也是不便跟人多言的秘密。解放路小学必须要成为一匹挑战老体制的黑马,但这匹马不能死在半路上,须得精养,养壮。

副校长方军是殷广平一手带出来的好帮手。不善言谈的方军做事认真踏实,全身心扑在一线教学上。殷广平首肯方军的人品,特别是在工作上的敬业,对待学校事业的任劳任怨。解放路小学需要这样的领头羊,需要锻造一种解放路学校的教育精神。

殷广平多次与方军交心,大市区的教育版图格局从文革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几乎没有改变,如果我们不抢机遇,不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我们就会永远处于被动格局,在夹缝中生存的滋味的确是不好受的。城区作为有几十万人口的县级行政单位,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说大了无法惠及民生,说俗了你什么事情都得求人家。方军对殷广平的谈话心领神会。

面对着副手的信心满满和志同道合的情谊,殷广平把自己的规划跟方军再次交底。必须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殷广平心中的偶像是邓小平先生。他常常从心底里回忆起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滴过往。假如没有邓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面貌可能还是老样子。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三个面向”的题词,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美好想象。重视教育,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未来啊。在殷广平的心中也有一所景山学校。殷广平把“三个面向”作为自己办教育的座右铭。他说,我们这座苏北的小城也要办一所像模像样的“景山学校”,这将是我对邓小平先生无比敬仰的最好回报。

创业之初,筚路蓝缕。

十年的奋斗,让殷广平体味到了创业的艰难,更让他收获了学校成长带来的快乐。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靠点点滴滴的实绩累积起来的,也正是有了这个黄金十年的积淀,培养起一支能打敢拼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好教育最有力的坚强后盾。没有广大教师的支持,一切将是无功而返,一纸空文。打铁仍需自身硬,没有自身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情怀以及超越世俗的境界,教育是无法赢得大家的支持的。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他所提出的“三个面向”可谓高瞻远瞩,大气象,大格局。其中包含的精神已经非常全面了。必须高举这面旗帜,让它成为发展学校的精魂。

办教育不可私利化和庸俗化。殷广平看到了体制之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一些教育者的虚与委蛇。解放路小学的未来不仅要参与大市区教育版图的重组与调整,还要起到引领作用。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在校级班子会上提出来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学校办出声誉办出影响力,可不是吹出来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也需要审时度势的长远规划。

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开始,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手段,它的基础性、先导性功能得到了空前强化。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初期,部分觉悟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必将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权力者可以借此寻租,市场者可以用来作为经济的引擎。这就是使得教育变得私利与庸俗的深层原因。一个地方的教育生态若是如此,那将是一场灾难。

殷广平看到了固化的教育生态背后不可言说的潜在危机。

经过励精图治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1997年解放路小学跻身盐城市首批“江苏省模范学校”的行列,这是江苏省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笔者在盐城建市三十周年综述里看到这样一段相当官方的描述:

1996年,盐城在苏北第一家宣布基本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兴建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结束了盐城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大市区高标准建成一批现代化学校和校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9%,列苏北五市之首。

可以想见,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积累,政府在对科教文卫的投入上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区域经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旧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因此,对于薄弱学校改造,政府显得力不从心,一时难以奏效。

三、坚强的一家人

在同事们眼里殷广平是个硬朗的汉子,既有着宽阔的胸怀,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和他同甘共苦,既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工作上的好参谋。两人还育有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儿,一家人孜孜不倦,奋发向上。

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陈慧云突发脑溢血,这犹如晴空霹雳,殷广平又一次坚强地挺住了。姜广平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他是这样描述的:

1996年7月19日这一天,殷广平正在接待省检查组来校检查工作,这时传来晴天霹雳:在盐城市社会福利院任副院长的妻子陈慧云,因筹建儿童福利院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随后的五个多月里,殷广平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忙完学校的事立即赶往医院服侍妻子,晚上还要去接下晚自习的女儿。在充满灾难与忙碌的日子里,殷广平满脸憔悴,但笑容却总挂在脸上:在学校,他笑对所有员工;在家里,他笑对卧病在床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他才有时会将脸埋进手掌,一抹,说不定就是一把泪……

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0日第5版

对事业热爱,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感恩的殷广平面对如此变故,没有消极气馁,更没有萎缩退让。他为了妻子的病托了不少人求医问药。可是目前的医学水平对这种脑溢血留下的后遗症几乎没有一点办法。正常人群得这种病的也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一想到妻子就忍不住流泪。

为了消除妻子的寂寞,同时提高康复的效率,下班回家,他陪坐在妻子身边与她说话,帮她矫治。其情其景,知情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

《工人日报》记者李元程先生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小标题动情地写道:

1996年7月19日,是殷广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妻子陈慧云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此时,学校正处在上升的关键阶段,殷广平带领着全体师生在全力争创江苏省普教系统的最高荣誉——省模范学校。与此同时,他的女儿刚好升入高三,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高考。

白天,他在学校忙;夜深人静的病房,他睁着惺忪的睡眼,不断地为妻子擦身、清理屎尿……

医生说,这样的病情,即使抢救过来,也很少有人能活过三年。

今天,十三年过去了。陈慧云已经能够由他架着,在院子里艰难地蹒跚行走。

殷广平常常想起当年的情景,被推进手术室的刹那,已经神志不清的妻子,竟突然死死地拉住了他的手,不肯松开……

十三年来,他始终为她悬着心,好像自己的手稍微松一下儿,这个拉住他手的生命就会轻易地滑掉。他对一直渴望与爸爸一起旅行的女儿说:“我和你不能同时乘飞机外出,假如我们同时出事,你的妈妈怎么办呢?”

妻子生病的时候,他四十三岁。虽然他说,走在校园里,每分钟都感到充实和幸福,但在强调生命质量和个人幸福的人看来,这么多年照顾瘫痪在床、神志不清的妻子,他品德高尚,却亏待了自己。

有爱慕他的人写信过来,表示愿意和他一起照顾瘫痪的妻子。他想想,回绝了。

“我有妻子啊,她每天都陪伴在我身边。有她在,女儿和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一个人真正的伟大,是为那些弱小的、看似无用甚至是拖累包袱的生命奉献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延续其他的生命……

学校不是加工标准工具的工厂,而是塑造人的地方,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一个人穷尽一生竭力争取的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殷广平说,他要为人师表。

很多年,老师同学们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在学校忙了一天的殷校长,戴着太阳帽和墨镜,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筐里满是从菜市场买的水果蔬菜,匆匆往家赶。

……

女儿要出嫁了,殷广平到市场上为她买了两件婚纱和一双红皮鞋,等着她回家试穿。

女儿是殷广平的精神支柱。他欣赏这个女孩子的坚强和善良,常常以此来鼓励学生。

“我女儿准备高考的时候,母亲生了重病,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一边帮着爸爸护理妈妈,一边坚强地复习功课……现在她已经博士毕业,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有时候她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后又累又困地下班,碰到病人和家属需要帮助,她总是笑眯眯地耐心解决,从来不怕麻烦。”

当年,殷广平带着妻子到上海看病,医院没有熟人,连号都挂不上,坐在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里,他不住地流泪……

苦难培养着一个人的善根,让他有了一个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工人日报》2009年8月4日

妻子的病不管要多少钱,哪怕自己给别人打工预付出来,也要给妻子看好病,女儿看到母亲痛苦的模样,常常伤心得嚎啕大哭。发誓高考学医,治好母亲的病,不让母亲遭受病痛的折磨。

上苍也许有意眷顾虔诚奋进的人,后来他女儿不负众望,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妻子无人照顾。瘫痪十年的妻子不能没有人照顾,万般无奈之下,殷广平与此时还有意识的妻子商量,请个亲戚来照顾她的起居,自己必须扑在学校的建设上。善良、敦厚的妻子同意了他的决定。安顿好妻子,殷广平把一个星期的菜都买好,留给亲戚做饭照应妻子。

殷广平的爱在妻子和女儿身上,使得很多好心牵线搭桥的人悻悻而归。在男女问题上严谨让人对殷广平肃然起敬,在圈内堪为一种难得的品质,其情其景,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无人之处殷广平何尝不想大哭一场,但一想到女儿,他把眼泪硬是往肚里咽。强颜欢笑给女儿带来家的安全感和厚重、深沉的父爱。争气的女儿说了一句令他无比惊讶而又感怀不已的话,她说,爸爸,我高考选报医学院,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这下,这个无比坚韧的汉子眼里噙满了豆大的泪花……

同类推荐
  • 政教处主任

    政教处主任

    那天上午,王展宏没课,正准备在家做点私活,手机响了,一看,是政教处主任黄鹤的电话。王展宏不用接,就知道学校有事了,这是让他赶紧回去。王展宏是政教处副主任,对于这个顶头的女上司,他说不出尊重,也说不出不尊重。果然在电话里,黄鹤一个劲地催他快来,仿佛学校失了火似的。离政教处还有一箭之地,王展宏就听到了黄鹤正和一个学生家长在吵架,那尖利的声音冰渣一样从窗口钻出来。王展宏摇摇头,苦笑一下,黄鹤太有失水准了,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还是学校领导,咋能和一个农村妇女一般见识?王展宏想退回去,看看黄鹤有多大本事。
  •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的艳事生涯

    丁大宝对村长老婆吴桃花很有好感,老婆贾平平口无遮拦的玩笑更是激起了丁大宝的心思。丁大宝勾引上了吴桃花,村长丁东明察觉后要求吴桃花一起给丁大宝下了套子,事情捅开到全村,丁大宝被扣上强奸未遂的帽子,为给吴桃花治精神病闹得倾家荡产。吴桃花却是不愿再被丁东明摆布,挑明自己真看上了丁大宝,狡猾过头的村长在打击中疯掉了……
  • 老农民

    老农民

    2014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联手四家卫视频道同时开播,跨年度大戏!影帝陈宝国、冯远征等倾情演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同名电视小说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引发了一个跌宕起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故事生动再现中国农村六十年历史进程,献给八亿父老乡亲两个农民纠缠了六十年的恩怨情仇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
  • 德川家康(新版)10:幕府将军

    德川家康(新版)10:幕府将军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猫眼

    猫眼

    四十三岁的朵拉和她的名字一样,看起来既时尚又青春,可昔日的女同学大都成了婆婆丈母娘,她还名花无主待人松土呢。朵拉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当编导,人长得白白净净,娇小的身材,如玉般的瓜子脸上镶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加上齐眉的刘海儿和偶尔梳着两只羊角辫,颇有些赵雅芝当年主演的《上海滩》里冯程程的风采。因为没生过孩子,所以体态仍然优雅轻盈,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用大学室友任凤艳的话来说,比她们年轻了一个时代。同学会上,那些身材已现臃肿的女同学见了她,都有些后悔当初早早嫁了人。这时候,大概是朵拉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时刻。
热门推荐
  • 异能指数

    异能指数

    一代人杰闯宇宙,步步怪诞走向巅峰!无上的经、不灭的瞳、不朽的身,逆乱时空!一个你想不到结局的故事。
  • 异世最强武帝

    异世最强武帝

    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不容错过,看小小人物如何走上人生巅峰
  •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当朝太子,很喜欢自己的这位侍妾,虽然不懂琴棋书画,但是烹饪女红算账很是拿手,夜里拿来暖被也是极好的。柳儿也很爱这位太子殿下,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陪在太子身边,余生有你就足以。初识爱,不懂爱,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一场误会而分开。三年后,小女子又属意他人,好男儿也志在四方,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战争,他们的命运被再一次缠绕在一起。“你从未说过你爱我,现在我爱谁,心里想着谁,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只可以想着我,只能爱我,其余男人,你爱一个,我杀一个,爱两个,我灭他满门。”“你不讲理。”“那你同我讲讲理。”
  • 路过爱情错过你

    路过爱情错过你

    有人说:“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你我一路向前,拼了命的不服输,那骄傲的头高扬,说着不要轻易屈服。只是我从不敢相信,在这青春的日子里,错过了你,我竟输了全部。
  • 爱卿诗集·涅槃集

    爱卿诗集·涅槃集

    诗集真实地记录了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诗人亲身经历的三件倒霉事,一是被香港骗子伊藤礼治(化名,下同,四集诗集中所有人名皆为化名)骗掉总计近10万元,二是赴中州某地遭遇二三十名歹徒非法拘押被迫说出随身信用卡密码进而被当场盗刷17万元,三是被宁波骗子郑国华一家人骗掉20余万元。此三件事件触发进而浇灌了诗人沉睡的诗歌天才,也构成了诗人后面几部诗集的内核。
  •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芙蓉镇(刘晓庆、姜文主演)

    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同名电影由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小说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作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而小说用个体的“性”心理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手法更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突破。
  • 毁灭者的秘密

    毁灭者的秘密

    三楼公寓里的303房间发生一起命案,因为租金便宜,负责案件的刑警沈默和妻子美心,把它介绍给了急于租房的漫画家朋友付晓。他没有想到的是,由此身边人陆续陷入连环罪案中。三个月内,三楼公寓里连续死了五个人,自杀、猝死、凶杀、分尸,诡异案件迷雾重重,妻子和朋友的秘密逐渐显现。谁在幕后操纵一切?真相背后,隐藏的是怪力乱神,还是一段人性缺失的阴郁往事?
  • 欠你一个吻

    欠你一个吻

    在刘晓青的目光注视下,钟成山觉出了温暖,这种温暖是从骨髓里发出的,他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握刘晓青的手。两个老人的手握在了一块,钟成山感慨万端:“刘晓青,如果没有你那次鼎力相救,我也许就埋葬在这座山上了。”刘晓青的鼻子一酸,问:“钟成山,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救你吗?”钟成山茫然地摇了摇头。刘晓青又问:“在乌江山上,你还记得欠了我什么吗?”钟成山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欠你一个吻。”
  • 天空之城1

    天空之城1

    “最后,这青山会记住我们的温暖,冬风会在春天的时候送到我们的思念。希望松本翔太君,在那个我们未知的地方,能够开心地活着。”穿着黑色大衣的牧师念完这一段,合上了手里几乎没有用到的《圣经》,他吸着冻得通红的鼻子,缩着身子跑向停在山路边的小型休旅车。“谢谢大家今天来,现在请大家跟着车子下山,午餐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生朝大家招了招手,大声喊着,声音在时而吹起的强风里变得有些恍惚。人群熙熙攘攘,散得更开,他们各自朝自己的车走去,原本肃静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 快穿:boss要上位

    快穿:boss要上位

    系统:我们的口号是:上位!!!我们的目标是:集分上位!!!我们的希望是:装逼集分上位!!!季欢墨:呵,说的好听,怎么不自己去啊!#女主性格多变,系统性格多变##一个戏精女主上位过程中不小心上了男主##一个尽会出馊主意的系统#【ps:请不要被女主迷惑,我们是一本正经的快(装)穿(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