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0300000004

第4章 战局

春天的故事

1980年代在盐城人的记忆里是那样挥之不去,受新时期的各种思想纷争的杂乱无章和自身固有的资源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人才不济的多种约束,勤劳的人们在夹缝中求发展,在与苏南、上海的对比中找差距,“思想解放”、“唯改革开放才有活路”一度成为流行的热词。毫不讳言,正因为有全国大环境的支撑,包括广东、浙江的崛起,深深地刺激了盐城人的奋斗热情。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探索,盐城人再度明白了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走上兴市富民路。

1991年3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为:苏北沿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发展轻纺、食品、机电工业为主的工商城市,新四军抗日革命纪念地。当年的5月,苏北首家集生产、流通、金融、旅游、开发、科研等为一体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股份制企业集团——中国盐城悦达实业集团在盐城成立。1992年4月,江淮动力机械厂年产发动机超百万台,列入全国同行业前四强。同年8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暨经济开发区开业。10月,悦达集团与德国黛安芬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印尼大江服务有限公司在盐城签署合同,共同投资1770万美元合办中外合资盐城“黛安芬”国际妇女时装有限公司。

强烈的工业发展态势释放出一个信号:政府已经将发展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成为毋庸置疑的大势已成定局。人们的目光和视线自然会转移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蓝图上去,包括地方领导也在转移工作重心。上下都在新的格局中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给地方财税的红利。

学校作为事业性社会机构难免也会将目光投向这些活跃的实体。市区仅有的几家靠时间和政策倾斜积淀扶持起来的名校纷纷与企业结对挂钩,实现资源共享。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实质性的“联系”。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也许这其中有校长们诸多的无奈。

处在第二梯队的城南小学何去何从?城南小学作为年轻的小学,更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城南小学这棵大梧桐树能否植根盐城市区,根深叶茂,时刻牵动着以殷广平为首的城南小学一班人的心。

当中国大地到处传唱着这首《春天的故事》的时候,殷广平彻夜难眠,他有着一份别人所不知道的激动,那就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他也想有一番创造。

是啊,在歌声里他获得了一份力量,一份无畏无惧的力量。在漫漫长夜里他就是这么孤独地走着,好在心里有一盏灯,有一份希望。这一盏灯驱除了黑暗,这份希望激励他奋力前行。

城南小学“童星艺术团”在争议声中开始慢慢有起色,在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学生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一片赞誉,消除了人们的偏见和误解。殷广平认为对“童星艺术团”进行充实力量的时机已到。在征得“离退休教师咨询团”成员的支持后,学校对组织班子进行了改选和调整,扩充了人员,并且在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于“童星艺术团”的日常开销和服装道具的配置。

“童星艺术团”的定位一直是殷广平煞费苦心的事情,他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艺术表演上,要建设艺术教育平台高地,引领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以艺术美育促进德育的过程化,智育的品位化。对于城南小学的逆袭,同类学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嫉妒,几家名校则带着一种不屑的讥讽。

暑假期间,市区有个大型活动,文化部门为了使文化活动做得更细致扎实,除了安排专业的艺术团体,江苏省淮剧团、市歌舞团和盐城市淮剧团以及盐城师专、盐城工专和盐城教育学院及其他大中专校的艺术团,他们也想到了城南小学的“童星艺术团”,殷广平校长亲自领衔上街服务社会,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市区的大舞台上时,市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大家惊讶不已,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城南小学的艺术团好棒”一时成为街巷热议的话题。至今令殷广平校长不能忘记的是,在那时他恰恰也听到了个别名校校长在背后的风凉话,“他们还搞艺术团,活出仙!”这些刺激的话语不但没能动摇殷广平的决心,反而激发出他一定要办好学校的信念。学校做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卷入舆论漩涡;学校做好了,议论自然会消停。抱住这条死理,殷广平认为,若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求得快速发展,已经获得的社会声誉也将毁于一旦。

处于领先地位的市直属的盐城市第一小学和盐城郊区所属的盐城市第二小学,因为他们有着优裕的财政支持以及大企业的资助,相继进行了结构性的扩张,不断增加招生数,这对城区所属的城南小学等二档学校形成了强烈的挤对。必须挤入第一档次的小学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服务老百姓。

经过周密的调研,殷广平多次找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发展思路作了详细的陈述。因为有着过硬的实绩,从城区党委、政府领导到教育局领导都信任这个憨厚的汉子,他的工作业绩有目共睹。经上级同意,1993年,“盐城市城南小学”正式更名为“盐城市解放路小学”。串场河水清又纯,解放桥(八十年代初,城南大桥随着解放路的拓宽和延伸改为解放桥)畔换新颜。名不见经传的解放路小学能否成为新版图中的重要一员,一直成为殷广平挥之不去的情结。

让殷广平感到自信的是,纵然前路漫漫,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毕竟已经来到了。

二、教育新版图

九十年代初的盐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南片的东台、大丰与北片的滨海、阜宁、响水——“北三县”的差距极大。部分县区乡镇拖欠教师工资,甚至有发不出工资的现象存在。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情形要好得多。

殷广平总结了学校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成就,并对未来十年进行了规划。全面确立立足学校现有资源,挖掘存量资源,拓展外部资源,着力做大做强学校,将品牌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发展思路。

老百姓的好口碑与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都是靠中间层的学校员工们努力拼搏得来的,没有内部员工的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也是一句空话。盐城建市之前,小城盐城有地、县、镇三级行政机构,地区直属学校有盐城一小、盐城中学等,建市后改为市直学校;盐城县直属学校有盐城二小、盐城一中,建市后改为郊区属学校;城区作为县级行政单位只承接了原盐城镇属的几所处于第二档次的小学,包括城南小学,更没有一所像样的初中高中。按理说,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城区发展优质小学和中学,才能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

细究起来,盐城城区教育资源的空间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市直学校尤其是盐城中学规模的过度扩张,二是盐城郊区有着庞大农村基础同时还有城里固定地盘的二小和一中的扩张。这些都是老体制的产物,客观地说,这些老牌学校除了招收一些优秀的农村学子,还为领导干部子女留有一定的名额。后起的企业也争着分一杯羹。殷广平看到了体制背后这些让人不便看穿的潜规则。

不彻底改变这样的教育生态,城区教育不能形成体系,市区教育也将缺乏生机。这是他内心一直纠结也是不便跟人多言的秘密。解放路小学必须要成为一匹挑战老体制的黑马,但这匹马不能死在半路上,须得精养,养壮。

副校长方军是殷广平一手带出来的好帮手。不善言谈的方军做事认真踏实,全身心扑在一线教学上。殷广平首肯方军的人品,特别是在工作上的敬业,对待学校事业的任劳任怨。解放路小学需要这样的领头羊,需要锻造一种解放路学校的教育精神。

殷广平多次与方军交心,大市区的教育版图格局从文革后期到九十年代初几乎没有改变,如果我们不抢机遇,不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我们就会永远处于被动格局,在夹缝中生存的滋味的确是不好受的。城区作为有几十万人口的县级行政单位,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说大了无法惠及民生,说俗了你什么事情都得求人家。方军对殷广平的谈话心领神会。

面对着副手的信心满满和志同道合的情谊,殷广平把自己的规划跟方军再次交底。必须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殷广平心中的偶像是邓小平先生。他常常从心底里回忆起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滴过往。假如没有邓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面貌可能还是老样子。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三个面向”的题词,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美好想象。重视教育,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未来啊。在殷广平的心中也有一所景山学校。殷广平把“三个面向”作为自己办教育的座右铭。他说,我们这座苏北的小城也要办一所像模像样的“景山学校”,这将是我对邓小平先生无比敬仰的最好回报。

创业之初,筚路蓝缕。

十年的奋斗,让殷广平体味到了创业的艰难,更让他收获了学校成长带来的快乐。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靠点点滴滴的实绩累积起来的,也正是有了这个黄金十年的积淀,培养起一支能打敢拼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好教育最有力的坚强后盾。没有广大教师的支持,一切将是无功而返,一纸空文。打铁仍需自身硬,没有自身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教育情怀以及超越世俗的境界,教育是无法赢得大家的支持的。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他所提出的“三个面向”可谓高瞻远瞩,大气象,大格局。其中包含的精神已经非常全面了。必须高举这面旗帜,让它成为发展学校的精魂。

办教育不可私利化和庸俗化。殷广平看到了体制之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一些教育者的虚与委蛇。解放路小学的未来不仅要参与大市区教育版图的重组与调整,还要起到引领作用。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在校级班子会上提出来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学校办出声誉办出影响力,可不是吹出来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也需要审时度势的长远规划。

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开始,教育作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手段,它的基础性、先导性功能得到了空前强化。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初期,部分觉悟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必将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权力者可以借此寻租,市场者可以用来作为经济的引擎。这就是使得教育变得私利与庸俗的深层原因。一个地方的教育生态若是如此,那将是一场灾难。

殷广平看到了固化的教育生态背后不可言说的潜在危机。

经过励精图治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1997年解放路小学跻身盐城市首批“江苏省模范学校”的行列,这是江苏省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笔者在盐城建市三十周年综述里看到这样一段相当官方的描述:

1996年,盐城在苏北第一家宣布基本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兴建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结束了盐城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大市区高标准建成一批现代化学校和校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9%,列苏北五市之首。

可以想见,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积累,政府在对科教文卫的投入上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区域经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仍旧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因此,对于薄弱学校改造,政府显得力不从心,一时难以奏效。

三、坚强的一家人

在同事们眼里殷广平是个硬朗的汉子,既有着宽阔的胸怀,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和他同甘共苦,既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工作上的好参谋。两人还育有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儿,一家人孜孜不倦,奋发向上。

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陈慧云突发脑溢血,这犹如晴空霹雳,殷广平又一次坚强地挺住了。姜广平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他是这样描述的:

1996年7月19日这一天,殷广平正在接待省检查组来校检查工作,这时传来晴天霹雳:在盐城市社会福利院任副院长的妻子陈慧云,因筹建儿童福利院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随后的五个多月里,殷广平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忙完学校的事立即赶往医院服侍妻子,晚上还要去接下晚自习的女儿。在充满灾难与忙碌的日子里,殷广平满脸憔悴,但笑容却总挂在脸上:在学校,他笑对所有员工;在家里,他笑对卧病在床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他才有时会将脸埋进手掌,一抹,说不定就是一把泪……

转引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0日第5版

对事业热爱,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感恩的殷广平面对如此变故,没有消极气馁,更没有萎缩退让。他为了妻子的病托了不少人求医问药。可是目前的医学水平对这种脑溢血留下的后遗症几乎没有一点办法。正常人群得这种病的也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一想到妻子就忍不住流泪。

为了消除妻子的寂寞,同时提高康复的效率,下班回家,他陪坐在妻子身边与她说话,帮她矫治。其情其景,知情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

《工人日报》记者李元程先生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小标题动情地写道:

1996年7月19日,是殷广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妻子陈慧云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此时,学校正处在上升的关键阶段,殷广平带领着全体师生在全力争创江苏省普教系统的最高荣誉——省模范学校。与此同时,他的女儿刚好升入高三,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高考。

白天,他在学校忙;夜深人静的病房,他睁着惺忪的睡眼,不断地为妻子擦身、清理屎尿……

医生说,这样的病情,即使抢救过来,也很少有人能活过三年。

今天,十三年过去了。陈慧云已经能够由他架着,在院子里艰难地蹒跚行走。

殷广平常常想起当年的情景,被推进手术室的刹那,已经神志不清的妻子,竟突然死死地拉住了他的手,不肯松开……

十三年来,他始终为她悬着心,好像自己的手稍微松一下儿,这个拉住他手的生命就会轻易地滑掉。他对一直渴望与爸爸一起旅行的女儿说:“我和你不能同时乘飞机外出,假如我们同时出事,你的妈妈怎么办呢?”

妻子生病的时候,他四十三岁。虽然他说,走在校园里,每分钟都感到充实和幸福,但在强调生命质量和个人幸福的人看来,这么多年照顾瘫痪在床、神志不清的妻子,他品德高尚,却亏待了自己。

有爱慕他的人写信过来,表示愿意和他一起照顾瘫痪的妻子。他想想,回绝了。

“我有妻子啊,她每天都陪伴在我身边。有她在,女儿和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一个人真正的伟大,是为那些弱小的、看似无用甚至是拖累包袱的生命奉献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延续其他的生命……

学校不是加工标准工具的工厂,而是塑造人的地方,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一个人穷尽一生竭力争取的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殷广平说,他要为人师表。

很多年,老师同学们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在学校忙了一天的殷校长,戴着太阳帽和墨镜,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车筐里满是从菜市场买的水果蔬菜,匆匆往家赶。

……

女儿要出嫁了,殷广平到市场上为她买了两件婚纱和一双红皮鞋,等着她回家试穿。

女儿是殷广平的精神支柱。他欣赏这个女孩子的坚强和善良,常常以此来鼓励学生。

“我女儿准备高考的时候,母亲生了重病,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一边帮着爸爸护理妈妈,一边坚强地复习功课……现在她已经博士毕业,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有时候她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后又累又困地下班,碰到病人和家属需要帮助,她总是笑眯眯地耐心解决,从来不怕麻烦。”

当年,殷广平带着妻子到上海看病,医院没有熟人,连号都挂不上,坐在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里,他不住地流泪……

苦难培养着一个人的善根,让他有了一个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工人日报》2009年8月4日

妻子的病不管要多少钱,哪怕自己给别人打工预付出来,也要给妻子看好病,女儿看到母亲痛苦的模样,常常伤心得嚎啕大哭。发誓高考学医,治好母亲的病,不让母亲遭受病痛的折磨。

上苍也许有意眷顾虔诚奋进的人,后来他女儿不负众望,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妻子无人照顾。瘫痪十年的妻子不能没有人照顾,万般无奈之下,殷广平与此时还有意识的妻子商量,请个亲戚来照顾她的起居,自己必须扑在学校的建设上。善良、敦厚的妻子同意了他的决定。安顿好妻子,殷广平把一个星期的菜都买好,留给亲戚做饭照应妻子。

殷广平的爱在妻子和女儿身上,使得很多好心牵线搭桥的人悻悻而归。在男女问题上严谨让人对殷广平肃然起敬,在圈内堪为一种难得的品质,其情其景,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无人之处殷广平何尝不想大哭一场,但一想到女儿,他把眼泪硬是往肚里咽。强颜欢笑给女儿带来家的安全感和厚重、深沉的父爱。争气的女儿说了一句令他无比惊讶而又感怀不已的话,她说,爸爸,我高考选报医学院,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这下,这个无比坚韧的汉子眼里噙满了豆大的泪花……

同类推荐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乱起萧墙》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卷,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的事。 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脏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胤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四皇子胤一向待人刻薄,人称“冷面王”,由于谋士邬思道的指点,他在革除弊政中,政绩显著,被康熙选中。康熙立下谴诏:传位于四皇子,即为以后的雍正皇帝。
  • 午夜风筝(长篇连载一)

    午夜风筝(长篇连载一)

    北城的什坊库教堂,是十八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在上京修建的第一座教堂,当年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闹义和团的时候,这里是全城老外的最后一个据点。后来赶到的英军,曾和义和团在这里反复拉锯,战斗惨烈异常。破败的教堂在漫长的岁月里慢慢荒芜了。
  • 六千夜

    六千夜

    小说中四位女主角,“湖边四美”:迟慧、甄美、白娇娇、华蝶,看似有相同的起点,然而在16年的时间里,有人步步逆袭,有人高开低走,有人用心巩固,有人从来只关注内心。她们的人生命运也受四位男主角:尤冠熙、秦盛、罗安楠、叶鑫佳的影响……爱情与婚姻,从来对女性命运深刻左右。同时,这16年来,男女主角的际遇也被时代的变化深深影响,有能为力与无能为力相伴;实力与运气并重;实现阶层的突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九夜茴“虐心小说”合集

    九夜茴“虐心小说”合集

    她的作品细腻而直指人心,凄美的爱情给人留下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感。
  • 古滇迷国

    古滇迷国

    在中国西南边陲曾诞生过一个被人们称做古滇国的文明古国,然而这个古国却在几千年前神秘地消失了。时至今日,这个谜题仍然没有被解开,直到一部女书的突然出现,引起了多方的争夺和一系列的探险,才让人们逐渐接近了谜题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小人物崛起

    小人物崛起

    被人陷害臭名远扬,被逼回老家种田,却因祸得福获传承,且看李小宁如何一路逆袭,成就绝世医仙。
  •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调养:一觉睡到自然醒

    失眠是困扰许多现代人的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10%。其中有20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在所有失眠患者中占七成;睡眠不良者高达5亿人,其中3亿以上在城市。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困扰。在失眠患者中仅有21%就诊,求助于专科医师的人更少。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其表现主要是夜晚难以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感情压力、长期不正常生活习惯和疾病等。很多生理疾病都和失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风湿等。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清华园诗谈

    小清华园诗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神学院之超级兑换系统

    超神学院之超级兑换系统

    某不知名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一个脸色苍白的人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
  • 马蜂:死不了

    马蜂:死不了

    男孩仿佛又想到了什么,有些事,有些话他总得要对女孩子说的,女孩也总得要知道的。他究竟没有潇洒起来,北京的事情他拿得起,却放不下。不管怎么说,他也得负些责任,只是女孩今天不该这种气质出现在他面前……那事他不一定负得起责任,但那种生活,就他目前来说,他是很愿意享受的。说吧,说了吧,这儿的生活已和他不甚相干,他和女孩的故事不过是上辈子留下的和这辈子不相干的事。于是他鼓起全身的力量比较坚决地说:“家里的老墙拆了,死不了全都死光了。我们……”
  • 琴剑奇录

    琴剑奇录

    一剑两琴,天下闻名。这句话在江湖流传多年。本书主要讲述昆仑派众弟子卓青飏下山追查历代查访的湛卢剑、焦尾琴、绿绮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的江湖奇遇,揭开了一剑两琴引发的众多仇杀、阴谋、决裂,期间更是与岳阳梅家清络、江南云篆、姑苏乐坊彩笺等几人产生交汇和爱恨聚散,并展开对社会、理想、人际、感情的反思。该书将会展现以卓青飏为代表的昆仑派,以及江南留云庄、峨眉云栖禅院、潇湘门、百花谷、朝廷等多个门派以及混迹江湖的侠客、匪徒、歌女、盗贼等多种角色。
  • 仙宠小吃货:帝君,求抱抱

    仙宠小吃货:帝君,求抱抱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有了意识,我感觉到身边总有一个人,他对我很重要。终于有一天,我战胜了黑暗,我可以看见了。从我开眼睛的刹那,我的眼睛,只能注视着一个人,我的耳朵,只能听见一个人的声音。从此:帝君,我饿了!……帝君,我想吃这个。买!帝君,我想吃那个。买!帝君,我……买。帝君……买……好,多少钱
  • 成为神明的日子

    成为神明的日子

    神奇的未知世界,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夜以空到了这个世界以后莫名的成了神,然后他首要的任务就是算算自己还能活几天。什么?没有信众的信仰自己就会消失!!夜以空看着眼前这个一个破旧的快要倒闭的神社和一个和自己莫名的绑定契约的神使,他突然觉得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难过了。为了能让自己活的更久一点,夜以空开始了自己除魔算卦,收纳信徒的道路。【总之这是一个意外成为神明,然后开始想办法壮大自己的神社的故事】〖大家可以不要看原著,因为作者写的和原著――没什么太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