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
1.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内涵
人类在不断追求科技进步,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而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现象,比如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后,人类终于认识到了地球资源原来也不是无限的,地球也不是可以肆意开发的,于是逐渐出现了重视生态建设的生态意识。
截至目前,到底什么是生态意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究其共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生态意识,就是在思想意识深处要树立一种生态观念,具体来说就是科学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己所处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发展关系的意识。其核心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取向。同时,这种认识、判断、态度和行为取向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具体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则主要是指运用整体思维,不仅把整个公共空间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有机体,而且它把人、社会和环境整个的作为一个大系统来拷量,期中不仅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而且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兼顾公共空间环境的发展问题,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强调的是整体发展,是系统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也不是单方面的发展,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公共空间之间共同发展、和谐共荣。
2.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特点
(1)生态意识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在工业文明之前的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简单和低下,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和原始,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环境污染,再加上人口较少,所以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那个时期人们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也不存在因为环境污染而遭到地球的报复现象。那个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主要还停留在原始的生存价值观念上。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出现了城市,也正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现,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之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巨大进步,于是出现了以效益至上的工业文明,尤其体现在人口密集、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城市,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在经济效益至上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盲目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具体到城市来说就是对公共空间的生态的极大破坏,因而遭到了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
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出现了注重环保,注重生态,注重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即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价值观。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经济、社会和整个自然发展的整体可持续性,成为了人们现在在公共空间里明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生活等领域所首要考虑和遵循的价值观念。
(2)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动态化特征
生态意识不仅关注浅层问题而且关注深层公共空间问题。呈现出由浅入深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刚开始出现小范围的污染问题,比如一定区域的、一定范围的污染现象,这种污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后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污染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逐渐开始呼吁减少污染、惩治污染,这就是从浅层次上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这个时期,人们往往还是以自己的健康、利益作为轴心,换句话说这个时期人们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的程度和规模愈演愈烈,比如出现了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危险废物在全球范围转移等,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光把人类作为整个的中心,必须把与人发生关系的自然也作为问题的中心,也就是说在城市里面的公共空间的设置、规划以及各种活动中,不仅要考虑到人类的利益和发展问题,同时要考虑到整个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生态问题的深层次考虑,人们意识到了应该把人和整个公共空间都作为中心来考虑,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留下一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公共空间。这样,人们从治理污染的理念也逐步过渡到了减少甚至是摒除污染的理念上来,更加注重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人类与公共空间的共同协调发展。
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超越传统科学模式。传统科学模式侧重对生产领域减少污染的理念,注意力集中在发明减少污染的技术和装备上,而生态意识则在对生产领域减少污染的基础上,提倡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追求更加自然的生活状态,使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都贯彻生态理念,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而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注重生产、消费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愈来愈注重提升人口素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因此在注重更加生态环保的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生态意识更加注意到了人口因素对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心,人口增长过快,总量过多,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从而形成了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威胁,所以应该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人口质量,尤其注重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态环保意识,必然会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价值
(1)提高人们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从少数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到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觉醒,再到生态意识的树立,人们逐步意识到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了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以生态文明的要求来衡量人类实践活动水平的高低,以实现人与公共空间和谐共赢作为发展的目的。具体到微观层面上在具体制定生产计划、流程设计以及消费理念和行为中,乃至人的教育和发展中都树立生态文明的原则,注重节约、环保和整体生态发展规划。这样在在心中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超越利益至上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简约和自然,更加尊重自然,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不仅能够减少生产和消费污染,而且能够从源头上注意到全球资源的紧缺,从而树立忧患意识,注重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共存。
(2)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资源节约与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的树立,一方面能够引起各级政府的注意。使得他们在制定城市公共空间政策时不仅要能够考虑到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且能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整体生态发展的要求,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环保理念的具体政策。
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民众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观念的树立和生态行为的践行。政策制定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执行,执行力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执行者对生态理念的理解程度,因此只有民众内心真正意识到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发展重要性,意识到人与城市公共空间和谐共荣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起生态意识,人们在具体的经济行为中,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才能够真正践行城市公共空间环保政策,使得城市公共空间环保政策真正能够落地得到真正的实行,从而才能真正保护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
4.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实现途径
建立生态意识关系到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共荣,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的建立应该从青少年时期抓起
青少年作为新生力量,代表的是未来,代表的是希望,好的习惯和思维的树立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因此,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们意识到地球资源的紧缺,意识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人与城市公共空间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学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积极践行生态文明观念,从小处的一点一滴严格要求,从而长大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时才能够由内心到外在的真正践行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文明的理念要求。
(2)加强全方位的全民立体化宣传和教育
把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当前全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公共空间问题频发,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的宣传已经处于迫在眉睫的形势,因此从国家上层建筑层面上来说,国家以及其附属组织都应该积极在具体政策层面上给予积极推动和监督。同时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经济层面上来说,各种城市公共空间的经济活动都要树立生态意识。树立城市公共空间的树立,首先要转的是思想状态,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文化活动中,从意识形态的宣传到具体文化活动等都要紧密围绕生态意识的宣传制定各种具体的措施和手段。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总体上基础比较薄弱,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但总的来说不仅孩子,而且成年人,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在树立环保意识上都还只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环保和生态意识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的建立必须全民宣传,同时应该加强立体化宣传,借助各种媒体和途径,从纸媒到网媒,从生产中到生活中,从公众到每个人,从国家到社会组织,从社会组织到个人都必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因而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还必须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3)应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保护的实践和制度推动
人类与自然能否协同发展,人们与城市公共空间能否和谐共生,不仅要有生态理念,更重要的是遵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制定政策和管理中,树立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意识,从制定到具体管理过程都坚持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文明理念。开发绿色技术(或生态技术)及其在公共空间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产品制造中严格按照生态保护原则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活动前一直到活动后都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坚守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生活中积极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
国家及各级政府机关的生态政策是城市公共空间环保意识能否落实的重要保障。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积极制定各项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政策,这种制定是指不仅要单独制定环保政策,而且在制定其他政策中要考虑到环保生态的要求,贯彻和反映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其次,要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政策的及时有效的宣传,只有加大政策的推动,才能真正保证政策的落地实行,所以各级政府机关要注重全面深入宣传各项生态政策,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的提升。最后,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政策的监督和反馈调节,要建立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实时监督以保证生态政策能够得到执行,通过反馈得到具体执行情况,并且反过来看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相关问题,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
此外,要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立法和执法力度。要保障生态意识的真正树立,保障环保政策的真正落实,则必须建立严格全面的城市公共空间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法的作用就是一种强制执行,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政策宣传工作,环保意识的教育工作,但总是有违反环保政策要求的现象发生,总是有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对这种现象和行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态意识伦理理念层面上的宣传和教育,而是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惩罚,警示或者停止违法活动,在以后的活动中树立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意识,遵守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政策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