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94800000004

第4章 心灵咏叹调(3)

二、善拉关系。知道周围什么人对自己有用,把握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最大愿望,并投其所好。或语重心长地提醒,或拐弯抹角地告诫,或不失时机地提供信息,或以利益的交换成为“知己”。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领导可以长篇大论,与一般朋友也可以嬉笑怒骂,放荡随和。至少在表面上,他们都活得比较滋润。

此外,与某些年轻人相比,我也感到了代沟的差别。我考虑问题往往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常被年轻人讥笑为:“你太天真啦!”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加上消息快、信息多,因而得出的结论现实而深刻。我往往看表面现象,不会把人心想得那么坏。此外,对自身的要求也羞于启齿,不会去争去拼,一两句安慰的话就会令我死心塌地去效劳。

从年轻人的谈话中,可以感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有诸多的不满、诸多的愤世,但同时,他们又有更多的适应性,并不因愤世嫉俗而拒绝享受。相比之下,我却显得麻木、感觉迟钝,随波逐流。一遇变化,一旦被利益关系纠缠,又显得惊慌失措,或自认为高尚地“超脱”。

年轻人对当今的社会现状有诸多的不满,希望早一点改变或逃离,而我或我以上的中年人,渐渐适应了周围的一切,想在现存秩序中寻求发展,而不是重新开始。我们已经取得了某种既得利益,并不希望眼前的一切都被打碎,尽管我们曾经也有过那种冲动。

(1990年12月)

人生过半的反思

半夜了,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不觉,引发了对自我进行剖析的思索,于是披衣伏案,记下所思所想。

以往我曾说过,自己本质上是个农民,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液。尽管在城市生活多年,上学、工作乃至来到香港等花花世界,但并没有给我的内心本质带来多少改变。我永远不可能像有些人那样精于算计,善搞关系。对于物质、荣誉、利益的追逐,总是比较被动。习惯于接受,不善于掠取。

今天饭桌上有人说我“老实”,他的语气似在褒奖,但我听了极不舒服。不止一个人曾这样评价我,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轻视。但现在仔细想想,我的确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出生于一个祖辈种田的家庭,这注定了我先天就有着农民的质朴、善良,也同时继承了农民的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缺少接受挑战的抗争意识。我只知凭自己的本事,苦干劳动,争到自己应得的一份。但我又不是那种没有文化、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父系、母系祖上都有读书人,因而我也多少承袭了一些古代读书人的传统:清高、散淡、内秀、小聪明、讲信义。

不知是由于幼时多病,还是因为少年时有一段孤独的生活,我的天性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在日落西天、秋风乍起、白雪飘飞的时候,就无缘无故地想流泪。对于欢乐也许麻木,一遇伤感往往细细品味。如果说艺术本质上是悲伤的,那也可以说,我的天性中带有一种艺术素质。

以上说的是先天禀赋,那么我的后天教育呢?

“文革”前我所受的是雷锋式教育,“文革”中所受的是宗教式教育。这两种教育本质上没多少区别:一是要人无私忘我,不断批判自我头脑中的那个“私”,让人有一种“原罪”意识,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二是要人忍受痛苦,忍受苦刑和折磨,苦心志、劳筋骨。提倡清贫朴素,反对奢华浪费。灯红酒绿是资产阶级,贪图安逸没有出息。

中专时痴迷绘画,大学时苦修文学,进入中央新闻单位追求文章的完美。这几段专业学习和就业经历,不断在强化着一种对技能、对艺术创作、对精神境界的孜孜以求。把文章乃至文学艺术看作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是心目中的女神。尽管未创出多大成就,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自得其乐。这个时候完全超脱于物欲之外,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在追求艺术和文学时,还有一种靠本事吃饭,万事不求人,有了本领到哪儿都吃得开的潜意识。记得当年最渴望拥有的是才华,是艺术天分,是描绘画面的色彩感觉,是驾驭文章的天赋能力,渴望靠这些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重。

四年大学教育,整天读唐诗宋词,得到了另一项收获,就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文人意识:清高、淡泊、高蹈、鄙视物欲,不事权贵,瞧不起商人。

以上基本概括了我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教育。当然,年轻时的我还有一种不安于现状、渴望变革和出人头地,想有更大的作为的思想,但这不构成主流。

记得不知哪本书上说:从一个男孩子追求女孩子的本领,就可以看出他将来在社会上获得利益和成功的本领。因为追求女孩子需要手段,需要放下自尊。而在这一点上,我极差。过往我在女人面前基本上是失败的。不仅对女人,在其他物质的而非精神的东西方面,总体而言我表现得比较被动。往往是“守株待兔”而非主动出击。如果人家送上门,我会半推半就地接受,如果让我去追、去求、去争,则往往消极退缩。

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着中国十多年来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让我常常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

我这个人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面对变革的洪流,我便有了无所着落的惶惑。当听到某人发了大财,心理不平衡;当听到某人在商海里翻了船,又暗自庆幸。我知道自己不是经商的料,但又时不时想做个发财梦。过去的追求已不再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但我又适应不了新的环境。有人在“坚守”,仍在追求自己的“崇高”;而我自认为我不是在“守”,是扔不掉。毕竟,我已届不惑,人生过了一半,大体定型。我清楚,如果要在商海中挣钱,就必须重新换个人,而我也深知自己已无法脱胎换骨。但同时,种种诱惑又继续让我不安、不平、不适应。担心依照目前的惯性生活下去,早晚会斯文扫地,羞愧难当,甚至难于养家糊口。

(1994年10月)

管窥深圳

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外面冷风清冽,天空呈淡青色,阳光投射到对面高层建筑的玻璃上,把一小片耀眼的光斑反射到我的身上。一棵巨大的杨树沉思般立到窗前,它错落的枝条织成一张密密的网,仿佛把我罩在其中。

我坐在窗前的写字桌边,与窗外的大杨树一样沉思着。过去的一周内,我去深圳参加了一个活动,一路上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那是一个繁华的都市,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来形容那里的世界并不为过。在高楼大厦间行走,仿佛置身于钢筋水泥的森林。高楼的玻璃外壳反射着银灰色的光芒;市区内大小店铺密如蜂房蚁巢;行人车辆像蚂蚁般穿行忙碌。在国贸中心的大厦里,电梯上下游走,人们争相登上这市区最高处的旋转餐厅,吃早茶、谈生意、饱眼福。大厦的每一层都充斥着各种高中低档商品,从儿童玩的电子枪到老人用的助听器,从男士的打火机到女人的香水、首饰、化妆盒,应有尽有。来到大街上,除了卖衣物、皮包、电子产品的店铺外,还有各种小吃部、大餐馆、酒楼餐厅。门口站着招揽生意的漂亮小姐,旁边还有笼里罩的、绳上拴的、池里养的、盆里放的、缸里展的各种活物,想吃什么,现宰现做。日常的鸡鸭鱼虾不用说了,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动物,这里都有。一次,我见到了关在笼里的猴子和狐狸。看多了,以为世人所谓“珍禽异兽”并不珍异。商店里、货摊前永远挤满了人,餐厅内也总是杯觥交错。成千上万的人在享乐、在消费。高级宾馆、高档餐厅、高消费娱乐场所永远不会被冷落,越是高档越是门庭盈客,那是财富、地位、荣耀的象征。假如“挥金如土”不算夸张的话,也许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真正是名副其实。耀眼的灯光从这一天的夜晚一直亮到下一个夜晚,滚滚的商品大潮就像宾馆门前昼夜不息的喷泉一样,无休无止,充分涌流。消耗是惊人的,浪费是惊人的,上百元一份的名贵菜肴动了几筷子便被倒进垃圾箱。

当然,这个世界肯定也还存在着饥饿、贫穷、绝望和犯罪的另一面,但仅就我所见到表面的一切,可以称得上繁荣,当然,这繁荣只是相对于内地而非西方发达国家。你会以为马克思所憧憬的“物质极大丰富、财富充分涌流”的社会已经实现。

然而,我又常常陷入困惑,思考这里得以繁荣的原因。依我孤陋的认识,我以为:这里的繁荣是建立在全国不够繁荣的基础上的,是靠全国的大市场养育的。

深圳的工业多数是加工业,是“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家靠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以及垄断的市场来剥削深圳,赚取高额利润。可以说,深圳合资企业的工人都是外国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作岗位上拼命劳作,尽管所得报酬远远高于内地工人,但较之外国工人却相去甚远。

深圳景丰电子公司与港商合资生产线路板,开始几年连年亏损。原因在于港商把握着来料和销售两头,像卡住了企业的脖子。港商高进低出,千方百计让企业的利润为零,其实大部分钱是港商从另外的渠道赚走了。这两年,企业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情况好多了,但仍苦于“两头在外”,鞭长莫及,只能容忍人家剥削。

深圳宝电公司生产的收录机、电风扇等电器,质量都很不错,国内大量技术人员来这里,素质不亚于海外同行。但这类电子产品要自己打进国际市场,困难重重,仍需与港商、台商合作。收录机与台湾“拉索尼克”公司合作,因为人家在国外已经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只有靠他们才能扩大出口,这被称为“借船出海”,但“船票”的价钱是不低的。此外,“拉索”公司也想借宝电的“小船”驶进大陆市场的港湾,相互借船,这样就好一些。

宝电生产的电风扇质量不比国际品牌差,然而他打出“诚威”的牌子销售就卖不出去,而打出“飞利浦”、“高士达”商标,由人家来把关、人家来销售,就十分畅销。名牌是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创业积累的结晶,尽管只是个牌子,却凝聚着大量财富。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服装、药品、食品,莫不如此。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已经被众多著名公司瓜分完毕。再想挤进这个市场打开自己产品的销路,就很难了。于是,只好容忍人家剥削。

一方面深圳企业被海外企业剥削,另一方面深圳人又在大赚内地人的钱。深圳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挂着外国或港台商标,尽管有真有假,但进口货充斥却是实情。在港深公路上,进口集装箱车队昼夜不停,深圳海关总是忙得团团转。这川流不息的车队和海上货轮,是深圳商品大潮充分涌流的巨大源头。有了源头还需要有疏通渠道,这滚滚商品仅靠深圳人消费,只能消费它的九牛一毛,它必须顺流而下,进广东、闯湖南、下上海、进北京、入关东。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来的旅游者、公干私务者,采购经营者、公款消费者,他们怀揣大把钞票,像“鬼子进村”、“强盗打劫”一般,把钞票花光,提回大包小包的商品。或给人代买,或自己享用。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式样新、外观美、牌子硬,较内地商品更具吸引力。沙头角中英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每天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关系办得入境手续,来此大批采购。这里的黄金项链用小轮子缠,要多长给多长。因为时间有限,所有交易都是速战速决,不讲价格,买东西像抢一样,拿过来就往包里放,一会儿工夫,百元、千元就不见了。在内地购物,上百元的商品不知要怎样掂量,而在这儿,毛病全改了,仿佛东西都不要钱,仿佛个个像大富翁。看吧,出关时,哪个不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据当地人说,在这儿赚钱,容易得像接自来水,一年赚十万简直丢人,百万元还勉强说得过去。

由于深圳的地理位置,更由于深圳独有的好政策,它成了海外商品打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转手一倒,财源滚滚。是内地的巨大市场给深圳提供了繁荣的养料。外国人赚深圳人的钱,深圳人赚全国人的钱,因此,全国只有一个深圳。

与深圳物质财富涌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生活的相对贫乏。夜总会、歌舞厅、录像室也许是不多的几种文化消遣方式。在这里,仿佛一切都染上了金钱的色彩,人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赚钱,赚了钱享乐,钱花光了再赚。追求豪华、追求高档、追求派头,是很多人公开的宣言。人们在金钱的旋涡中挣扎、翻滚,滚累了,就喝酒、泡吧、桑拿,然后再去挣扎、翻滚……

有人说,深圳是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有人说,深圳是文化的沙漠。那么,这“文化”指的是什么?难道内地人的文化生活就丰富?谁不是在为生存而忙碌?

我想,这里所指的文化,也许是一种金钱、物质以外的追求:精神的修养、心灵的升华、感情的陶冶、道德的完善,而这些往往是与物质追求相悖的。它要求人读书、思考;要求人淡泊、超脱;要求人孤独、面壁……而深圳是一个忙碌的世界,它要求人睁大眼睛、捕捉机会,随时准备扑向任何一个赚钱的目标。它离功利的世界太近,离作为动物的人的种种欲望:口腹之欲、男女之欲、贪欲、表现欲……太近。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游泳,就要浮在水面上,而不能沉在水底。因此,我以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环境很难产生伟大的精神文化,无论是诗、文学还是艺术,甚至宗教。文化的背景应当是浑雄、厚重、辽阔的,犹如大自然,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山川河海,而非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更非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市场、讨价还价、争风吃醋。

同类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梁晓声自选集

    梁晓声自选集

    梁晓声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与推崇。本书精选和节选了梁晓声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雪城》,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母亲》、《老师》、《黑纽扣》、《白发卡》、《红磨坊》,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鹿心血》、《鸽哨》,以及散文《龙!龙、龙》、《复旦与我》等篇章,全面反映了梁晓声的创作成就。
  •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解放太原(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太原(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1949年4月20日零点,我军正式向太原城外发起总攻。首战汾河西,巧取卧虎山,强占双塔寺,激战小北门。攻入太原城奇袭鼓楼,浴血巷战直插敌人老巢。阎锡山金蝉脱壳先走一步,戴炳南,孙楚等被俘虏……
  • 宋词概论

    宋词概论

    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宋词发展过程,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
热门推荐
  • 缘来是妃

    缘来是妃

    苏暮绾在见义勇为意外落水之后居然还活着!还让她遇见了南平版的F4:一个慕容似笑非笑能秒杀一群花痴,一个兰乔自认风流的雅痞,一个青贮满腹经纶闷骚书生,还有一个冷面仁心的冷幽,美男艳遇不断,她频频出意外,没想到还是落了个“缘来是妃”的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

    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从四个部分来诠释如何达到淡定的人生,没有烦恼。从自身的情绪控制,心态的平和,到是否拥有平常心,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怎样找到自我,如何释放压力,如何面对工作以及为人处世,如何对待自己的亲情和爱情等各个方面,内容详细全面,让您对自己有更彻底的了解。相信您读了《淡定的人生没烦恼大全集(超值金版)》,会有不小的收获。在当今世界,只有保持淡定,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 贾平凹小说二题

    贾平凹小说二题

    借居到青龙苑大院结识了史胖子,史胖子在人们口碑中被传成了这样或是那样。有人说他抽大烟,有人言他被公安局抓过。而最后居委会主任的位子却非他莫属。经朋友介绍,我借居到了一个叫青龙苑的居民大院。这个院面积很小,没有花园,也没有草坪,一共八栋楼不规则又局狭。院门口原来设计有门卫房,但似乎从来就未建制过门卫,两间小屋做了小商店,卖烟酒糖果,而屋檐外又搭了油毛毡棚,摆着大件用品,如扫帚,拖把,煤炉子和塑料的盆桶壶罐,杂乱无章。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不灭狂神

    不灭狂神

    身为八百里黑河的少主,他身负血海深仇,修炼逆天功法,强势崛起!一路笑傲而行,至狂至傲,踏遍三千州,荡平三大势力,重现八百里黑河的荣耀!他的血就是狂!他的骨就是傲!他的一生全是荣耀!
  • 此生若不弃

    此生若不弃

    原名《既然爱过为何要相恨》简介:如果你看到了那么一个女孩,她眼神暗淡无光,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好像路途永远不会停歇,也许就是我要找到人……那么,麻烦你告诉她,我爱她……
  • 石田诗选

    石田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是由周语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国风的古代画卷被周语重新赋予了涵义。以其独特的浪漫色彩,瑰丽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现了古代的最美,仿佛一幅幅美图在眼前一样。
  • 秘密

    秘密

    本书解答了生活中人们关注问题的答案,如意志、思维能带来的力量;对于财富、成功的态度;对于健康的理念,旨在通过由思维理念到身体力行的转变赢得理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