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0000000007

第7章 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3)

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传说龙的喉咙下面有一片逆鳞,摸到的人会被龙咬死,所以批评皇帝也叫作“逆龙鳞”,后果很严重。魏征勇于进谏,直言不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皇帝身处高位,即使是明君,但总被说也会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跟魏征说:“你就不能在一众大臣都在场的时候应付一下,等其他时候单独来提意见吗?”魏征说:“以前舜告诉大臣叫他们不要表面服从,背后却有意见。如果臣答应您的要求,以后都当面不说过后再说,那这就是背后有意见,您觉得呢?”

群臣请唐太宗到泰山封禅,只有魏征反对。李世民颇为不悦地问他:“你反对我进行封禅,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够、全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征回答:“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是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户口还没有恢复,国库还很空虚,如果您执意要驾车东巡,一路的费用巨大,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困扰的。您如果只是为了虚名,做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还望陛下三思。”李世民听后无可奈何,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魏征说得也有道理,只能听从。

李世民虽然贵为人君,但是对于口无遮拦的魏征也是有些忌惮的。李世民喜欢打猎,计划到秦岭山中打猎取乐,出行的装备都已经准备妥当,但是迟迟没有出行。后来,魏征得知此事,问他为什么没有去。李世民回答说:“我之前是有这个想法,但是一想到你得知后肯定觉得劳民伤财,又要直言进谏,所以我就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鹞子,心中十分喜爱,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正高兴时,魏征进来了。李世民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但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了,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李世民心中着急,但又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闷死在怀里。

有一次,李世民到洛阳去,途中住在显仁宫,因为供应不好而大发雷霆。魏征对他说:“陛下,隋炀帝因为追求享受,搞得民不聊生,现在您因为供应不好就大发脾气,这跟隋炀帝有什么不同呢?”唐太宗听了他这番话,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注意节制了。又有一次,魏征和李世民因为讨论问题发生了争执,魏征毫不客气地顶撞了李世民,气得他当场退朝。回宫后,李世民余怒未消地对长孙皇后说:“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魏征竟敢当众说我的不是,让我下不来台,有损帝王的尊严。”皇后听后说:“君明则臣直,魏征那么直率,敢于直谏,正说明您的圣明呀。”

贞观十六年(642年),魏征患病卧床不起,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一同到他家探视,发现魏征一生节俭,家里连一间像样的居室都没有,立刻下令把宫中的材料拿来给魏征修建房屋。魏征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说:“寡妇不在意自己织布的进度和质量,而担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李世民听后很感动,当即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没过多久,魏征病逝了,时年六十四岁。李世民十分悲痛,五天没有上朝,为魏征致哀,他按照一品官礼葬了魏征,让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去奔丧,还赐予了手持羽毛的仪仗队和吹鼓手。但是魏征的妻子说:“魏征为官清廉,生活简朴,现在用这么豪华的仪仗队,还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于是统统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

失去了直言敢谏的魏征,李世民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我现在少了一面好镜子。”为了纪念魏征,李世民将他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亲自撰写碑文,将他葬在昭陵,谥号文贞。

统一经学,树立儒家权威

李世民如愿登上了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一方面抬高了李唐皇室的家世,另一方面借机抑制佛教。道教在唐代以前虽然也很盛行,但是始终赶不上佛教。在李渊还没有退位的时候,曾有人向他报告,在羊角山上遇到一名道骨仙风的白衣老人,老人说:“你去告诉现在的大唐天子,他是我的后人,有我的庇护,今年会天下太平、无灾无祸。”李渊听后顺水推舟,开始宣称老子为李氏家族的祖先,派人去羊角山建立庙宇祭拜,并将羊角山所在的浮山县改名为神山县。第二年,李渊宣布道教第一,儒家第二,佛教第三。宗教的盛行使得寺院道观占据了大量的农耕土地,为了修建、维护这些建筑,官府向百姓横征暴敛,许多百姓被重税逼得纷纷出家当了僧人或者道士。那些地位比较高的僧人和道士甚至可以随意地出入宫廷,和内监、朝臣们结交,扰乱朝政。

因此,尽管李世民和父亲李渊对道教的看法是一致的,也将老子尊为李氏家族的祖先,将道教放在佛教的前面。但是在他看来,道教与佛教一样存在着弊端,一旦任由其自由发展,都对国家的发展和自己的统治不利。所以在李世民心中,需要推崇的既不是道教也不是佛教,而是儒家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就曾对诸位大臣们说:“梁武帝父子喜欢浮华,崇尚老子的学说,最终却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江陵,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危机,被重重包围,但他还是不停地讲着老子的学说,让那些身穿军装本该去奋战于沙场前线的武将们也一起听,最后城池被敌人攻陷了,君臣都被抓了起来。所以现如今,朕崇尚的只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有了这些理论,朕才能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如果失去了这些理论的支持,那我将无法一统江山。”因此,李世民在即位后,进一步提高了孔子的地位,李世民下令在全国各州县都设置孔子庙,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后来,他又下诏,令尊孔子为宣父,在兖州特设殿庙,专门委任二十户人家作为管理员,维持他的供养。此外,唐太宗还曾数次亲自到国学机构去,让那里的祭酒、司业、博士等人进行讲论,讲完后,各自赏赐他们束帛,来自四方的数以千计的儒生都背着书赶到那里。在李世民的大力倡导下,儒学的兴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形。

从汉代末期以来,由于长期的变乱,儒家典籍大量散佚,留存下来的也章句杂乱,为了适应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李世民召集了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五经”指的是五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由于汉武帝执政时期,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列为经典,并称它们为“五经”。《五经正义》这部书排除了经学内部的门户之见,结束了从西汉开始的各种纷争,摒弃了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家、贯通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兼容并包,被当作唐朝的经学标准,完成了经学统一的过程。

李世民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很喜欢与士大夫交朋友。即位后,他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各种书籍史册,在弘文殿内收藏了将近二十多万卷的书籍,在弘文殿旁修建了弘文馆,用来存放图籍,广揽天下的文人儒士。李世民打天下依靠的是那些勇猛的武将,但是现在天下稳定,所以他深深懂得,现在守天下更需要的是文官出谋划策,使得天下长治久安。所以李世民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人担任学士,给他们安排最好的食宿,经常让他们进入内殿,一起讨论书籍、商量政事,直到深夜时分。他又让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的学者担任秘书监,管理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挑选五品以上专于图书的人作为书手,在弘文馆设立检校馆藏的官员,进行缮写、整理、校勘图书,将书籍藏在内库中,让宫人来掌管。除了弘文馆之外,官方的藏书机构还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藏书的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被人称作“群书大备”。

为了培养更多通晓儒学的士大夫,李世民还大力兴办学校。当时的学校直接隶属于国子监,被称为国学。他在隋朝时所设立的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这五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律学,扩大为六学。他还大大广泛地招集天下有才、有志的文人儒士,给他们十分可观的经费,让他们留在学校里教课,大大地充实了师资力量。有了优秀的教师,李世民派人修建学生上课和住宿的地方,增收学员数千余名。当时大唐的国学兴盛之极,各地纷纷修建孔庙,还吸引了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地的贵族子弟入学深造,这些人就是当时的留学生。

在当时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除了国学之外,还出现了私学,也就是那时的私立学校。国学是官府办的学校,主要招收官僚子弟,这些人大部分家世显贵,对上学十分不以为然,即使不努力学习也可以拥有普通百姓所不能拥有的特权和舒适的生活,所以这些人中深造成人才的很少,国学有名无实,成为了贵族子弟结交同好、谋取官职的一种途径。私学比较注重实用,授课内容不止限于经学,还涉及了文史和其他内容,比如《史记》、《汉书》、《昭明文选》等,主要招收那些庶民子弟,他们没有天生而来的权势,所以都十分勤奋好学。李密、杨玄感、窦威、王世充、虞世南、张行成等人都上过私学,王恭、颜师古等人兴办过私学。私学的兴起使得当时的学术氛围十分活跃。

玄奘西行求学,荣归大唐

玄奘法师俗姓陈,名袆,洛州人。玄奘的母亲是洛州长史宋钦的女儿,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以及父亲陈惠都曾做过官,但是玄奘的父亲后来辞官回家搞起了儒学研究,没有了收入,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家里的生活变得非常拮据。为了活下去,玄奘随着二哥住进了洛阳的净土寺,开始拜佛念经,在他十三岁那年,正式削发为僧。

后来,玄奘开始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因此精通各家学说,在他对佛经的研习中,接触到了各派理论,但他深深感到佛教与各家学说差别太大,便下定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搞清到底什么才是佛法的真谛。那时恰逢一个印度僧人来到长安,向玄奘介绍了一位印度法师以及他的《瑜伽师地论》,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于是玄奘向朝廷申请西行求法,但因为突厥把边境局势搞得很不稳定,所以他的报告没能被批准。

但是朝廷的拒绝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经过两年充分的准备,他混在难民中逃出了长安。那一年,玄奘二十七岁,从这天开始,他便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和未知的道路,因为根据当时的规定,偷偷通过边关的惩罚很重。果然没过多久,朝廷就以偷渡出国的罪名对玄奘发出了通缉令,命人在沿路各县搜捕他。

一个多月后,玄奘抵达了凉州,凉州是当时甘肃河西走廊上的大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了防备突厥军队的侵扰,凉州都督奉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任何人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的时候,凉州的守关官兵阻拦了他,让他立即回京,玄奘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助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有名的僧人,他派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由于白天官兵防守森严,于是他们趁着夜色顺着绳索偷爬出城。出关之后,玄奘和慧琳、道整一路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几天后到达瓜州。

瓜州刺史十分敬重佛法,于是派人盛情款待了玄奘一行人。此时,凉州都督搜捕玄奘的公文来了,瓜州刺史开始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他将公文拿给玄奘看,问道:“公文上通缉的僧人是不是你?”玄奘心中忐忑,不敢回答。瓜州刺史又说:“不要害怕,我一向敬重佛法,如果你就是玄奘,那我会为你想办法的。”玄奘想了想便将自己西行的目的如实相告,瓜州刺史听了很感动。于是他信守承诺撕掉了文书,让玄奘尽快离开。

玄奘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走大道,选择了难走的小路。从凉州来的两个僧人相继离开,虽然有个胡人答应与他同行,但是后来因为畏惧,在中途丢下玄奘回去了。玄奘只好一个人硬着头皮继续前行,他穿越了五个烽燧,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在穿越中,他差点儿被卫兵射中。进入沙漠后,虽然没有了官兵的威胁,但是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更加恐怖。遮天蔽日的大漠风沙不时从他身边裹挟而过,海市蜃楼犹如魑魅魍魉般冲击着玄奘的心理防线。雪上加霜的是,他不小心将水袋打翻了,水洒得一滴不剩。玄奘想到了退却,往回走了十多里,但是想到自己曾经立下过誓言,不到目的地情愿去死,于是又掉转马头,继续朝西而去。玄奘在沙漠里走了五天,没有喝一滴水,终于体力不支昏了过去。半夜的时候,一阵寒风把他吹醒,他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前行,还好自己的马儿在附近找到了水,这才摆脱了困境,走出沙漠,到达西域的第一站伊吾。又过了数日,他来到了高昌国。

同类推荐
  • 古代文明知多少

    古代文明知多少

    本套书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适合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宇宙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各种奥秘现象,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科学世界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世界的主人,成为科学的主人。
  •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中国的7世纪和8世纪,也就是隋唐之交的百年。在那里,盛世就像是一个精心炮制、虚幻而又深刻的镜中世界。在这本小书里,你看见的同样是帝王将相,可又不是你所熟悉的面孔。在那散落的尘埃里,隐逸着别样的风情。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更属于投身其间的每一个人。它对你的魅惑有多大,你对它就有多少的好奇与怕。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功德簿,更不是这个大帝那个大帝的起居注。对于那些毫无头绪的历史叙事,那些天地间的号哭、月光下的阴谋、酒宴上的酣畅,无不是人情利害在时间里降妖捉怪。对于那些历史上肯定发生过而史书没有记载的事情,你要看到它们,嗅到它们,最好能触摸到它们的心跳。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后宫秘事全知道

    后宫秘事全知道

    帝王的后宫一直以来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笼罩的血色战场。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爱恋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貌都虚耗在了这场无体无止的斗争中。权与爱,权与情,权与色,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血与火的悲剧,也滋生了一桩桩荒诞离奇的丑事,一个个神秘难解的问题,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绝地求生之雄霸三国

    穿越到了世家嫡长子袁谭身上,开局一套绝地求生系统,横行霸道无人能挡!叮!恭喜宿主成功打开空投箱子,获得独孤九剑分卷破枪式!叮!宿主抽中定制版法拉利跑车一辆,请在古代谨慎驾驶,切勿装逼。叮!恭喜获得超级英雄黑寡妇,哇呀~,宿主请收敛,黑寡妇不是用来做这个的!叮!全军猛攻效果还有五秒到达战场,请宿主做好准备。哇~,皇后娘娘正在上吊,抢之就有大礼包相送。从此踏上一条至尊无敌大皇帝的路,每天不是在装逼,就是去捡装逼箱子的路上。
热门推荐
  • 妖界盛宠:邪王,你走开

    妖界盛宠:邪王,你走开

    野象山顶,微风轻拂。一朵散发着七彩光芒,宛如金子雕制而成的花儿暴露在空气之中,魅人的花……
  • 自由

    自由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而又伟大的小说。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十年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乔纳森·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命令、指令、议案、决案、布告、通知、指示、请示;条例、制度;计划、总结;函电、传真;会议文书;社交文书;涉外工作文书。介绍了各文书的概念及写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例文。特在第十一章对公文的处理作了全面的介绍,在第十三章介绍了新兴的各行业岗位职责写作,全书涉及面广,因而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借鉴和实用性,实是公务员必备之工具书。
  • 神医嫡妃:邪王宠上瘾

    神医嫡妃:邪王宠上瘾

    她是护国公府被遗忘的嫡女,一朝穿越,锋芒毕露,发誓要将欺负她的人赶尽杀绝。遇佛杀佛,遇鬼杀鬼,却偏偏对另一只绝世妖孽束手无策。无奈,只好强强联手,杀出一条血路!只是,说好的合作结束永不相干,如今这臭男人天天粘着她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止战之后

    止战之后

    一位正值妙龄的女性穿越到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女孩身上,明明是女孩子的身体,为什么她的父母都要喊她儿子呢?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嘛?看似柔弱的瞎眼男孩,那么可爱那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命运那么惨?一个陌生的面具男子,有着暗夜公爵般邪魅的神秘男子,为什么会三番五次的救她呢?而她的到来,似乎与五百年前的那场私奔有关……
  • 重生之嫡女狂妾

    重生之嫡女狂妾

    “大姨娘,这是主子特意吩咐老奴寻了好几家药房为您寻来的药材。听说大姨娘您近日来精神不济,好歹主子也是您的亲妹妹嘛……不过,主子也怀了好几个月的身孕了,就不能亲自来给您送药了,只能打发老奴来,大姨娘可不要介意啊……”王嬷嬷不停地动着嘴皮子,极为顺畅伶俐地把这番话说出来,那两双细小的眼眸里却折射着烁烁的精光,还隐现着一丝丝的鄙夷与轻视。看样子也是病入膏肓活不久了,二小姐虽在将军……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财神小甜妻

    财神小甜妻

    财神妹子初入凡尘竟爬上了陌生男子的床,好巧不巧还是自己红杏出墙!滴汗成金,逢赌必胜,看尽财经走向,玩转股市商圈,却偏偏削尖脑袋想挤进娱乐圈……最终她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潜了^_^
  •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化繁为简,将艺术知识和艺术鉴赏变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方式,揭示出了伟大艺术最平易近人的一面。旨在为孩子们注入持续一生的对于真、善、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