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6300000002

第2章 看完《闲话三分》的闲话

顾学颉

迩冬兄《闲话三分》报上连载既毕,将编辑出书,嘱我写序。我平生最怕为人写序,也不会写这类文章。但提到“三分”,不由得引起一点兴趣和儿时情景的追忆。因而不免也闲话一番。不过,很不像一篇正式的序言;塞责过去,也就罢了。

我和古典文学打交道,除了读“经书”之外,最早的一部作品,大概就是《三国志演义》。大约七八岁时,在私塾念书,已读完《孝经》《诗经》《左传》几部经书。每天完成老师规定的读、背、讲、温若干页的正课之后,闲着无聊,起初溜到外院去玩;腻了,很无聊,就带去一本《三国演义》,不敢公开看,就放在抽屉里,开一道缝,低着头看。石印本字极小,很费劲,还不时抬起头装作正在读书的神气,怕老师发现了受责备。《演义》是用半文半白的文字写成的,我那时的水平,勉强可以看懂,有的地方也不求甚解,马虎过去。偶尔遇上难识的字或典故及长篇大论,就跳过去不看。有时性急,不知道故事结果如何,某人死了没有,等等,就翻过几页看个究竟。不料有一天老师见我老低着头,不知在干什么,一查看发现了秘密。他倒很开明,说,正课做完了,这种书(意思是正经书,不算坏书)可以放在桌上看。他怀疑我是否能看懂,要我讲一段他听。讲完,很满意。但还要考验一下,指着书上“埋伏”二字要我讲,意思猜的还差不多,但把“埋”误认为“理”,逗得他大笑。说实在的,埋字我还是认识的,只因字小、光线暗、距离远看不清,看书时总把它当作理字马虎看过,以致闹了笑话。后来,他作为笑谈告诉我父亲。二兄仲伊怕我再弄错,换了一部大字的刻印精美、附有图像和读法的给我。好长一段时间,它成了我的“枕中鸿宝”。有时看着了迷,连觉也不睡。记得第一遍看到关羽走麦城,放下书几个月不想再看。五丈原诸葛亮之死,更为他伤心落泪。那时,还有几个比我稍大一点的伙伴,夏天乘凉,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提出一些有趣的怪问题,互相质难。有人问:赤壁之战,曹营里到底是多少人马?有人问:全书里有几个人没有下落?有几个骑驴的?徐庶到曹营出过主意没有?吕布、马超、关、张谁的武艺最强?还有,为什么曹操是奸臣、大家不喜欢?等等。彼此辩论、反驳,争得面红耳赤,几乎打起架来。一次,辩论得最热烈的时候,顾不得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散伙后,一个同学才发现他的被子被人偷走了。于是,这件事成为大人们禁止我们在一起谈《三国演义》的一条正当理由。

之后好些年,外出上学,接触的书多了一些,但功课紧张,只有暑假回家,才是饱看小说的大好时光。家里有一个大园子,树木花草颇盛。我最爱在竹林旁一棵高大的苦楝树下边,放一张深黄而光滑冰凉的大竹床,床边一个大矮凳、一把茶壶、一堆书,《水浒》《红楼梦》《西厢记》、杜诗、《文选》和几本新小说,其中自然也有《三国演义》。拿一把蒲扇,躺在竹床上,信手抓起一本,无头无脑地随意看。绿荫蔽日,紫竹摇曳,蝉鸣鹊噪,凉风阵阵,真如陶渊明所说的“羲皇上人”了。困了就睡,醒了喝杯茶,再抓一本什么书,不分卷页,从中看起。有时醒来,忽然发现多了一盘母亲送来的白蜜桃、大梅子,甜酸香脆,饱餐一顿之后,又继续看。这些书,翻来覆去,也不知看了多少遍,有些片段,当时还能背诵,但很少是从第一页看到末尾的。这时,理解、欣赏能力略比以前高了一点。这种非常有趣的读书方式和环境,是我一生中最难忘记并经常忆恋的。十年浩劫中,在干校将“奉命退休”时,曾有句云:“此日真堪隐,平生恋晓园。”——晓园,就是上述的我父亲营建的那个园子;而所恋的,主要是那些花花草草,尤其令人忆恋的是那个幽静恬淡的环境和默默的慈爱。——直到大学毕业,在十几架日本飞机盘旋轰鸣之下才离开这个地方,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也根本不可能再见到它了!而《三国演义》,在我脑子里,也逃走得无影无踪了。

也真巧,事隔多年,解放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不久,文化部调我去工作。没料到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三国演义》出版。这时才又想起阔别多年的这位“好友”。叫我整理,其实是看校样,在校样上做点修修补补的工作。我接手之前,已有人大笔一挥,在原书上掐头去尾,大删大改,面目全非。我认为这不是办法,坚持恢复毛宗岗本原貌。但版已排好,领导同志叫我适当地恢复较明显、重要的部分,“后人有诗赞曰”之类的诗已删去就算了。但我仍尽量保持原貌,一些大家的诗也恢复了一些,并作了一点极简单的注释。由于出版部门和工厂催着快印,过期要罚款,来不及详细校订就匆匆问世,这就是解放后《三国演义》第一版的经过。

因为我与新版有关,报刊约写文章,评介该书。于是接连写了长长短短几篇文章;各地也相继登载了讨论此书的论文,出版社还编印过一本研究论文集,算是解放后研究《三国演义》的一次小小高潮。但它的命运,不及《水浒》行时,更比不上红得发紫的《红楼梦》。十年浩劫,戏看八样板,书读一《红楼》,它虽没像《水浒》被打成“反革命”,但也遭到冷落,“靠边站”了许多年。

“物极必反”,大约还有几分道理。最近几年,《三国演义》继《水浒》《红楼梦》之后,似乎又有点儿转运了。各地组织学会、研究会,可惜我年老身体不好,未能前往参加,也没有精神再写文章。预料今后《三国演义》的研究工作,必将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就我自己来说,和这部小说的因缘,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从七八岁的小孩到七十多岁的老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人嘛,饱经忧患;书嘛,历尽沧桑。值得庆幸的是,人和书似乎有着同样的命运——借用陈后山的一句诗:“向老逢辰意有加”。谨在此预祝这部名著的光辉长在!上面写了许多,还不曾谈到本题,现在言归正传,仍然得从幼年看《三国演义》说起。

话说自从老师许可公开看书以后,经过反复阅读谈论,脑子里产生了一些问题;还听人说,故事都是瞎编的、假的,也有人不同意。一天,在父亲的书橱里,偶然发现一部名叫《三国志》的大书,翻开一看,显然与我看的《三国演义》不同;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人的名字又都在内。便就《演义》中那些疑难在这部书里寻找,求得对证。翻来翻去,有找着的,也有几天也找不出的;还有许多句子看不懂,只得作罢。——可以说,后来我搞古典文学,搞点小考证,兼读一些史籍的兴趣、爱好,除了别的因素以外,《三国演义》作了我的无形的启蒙“向导”。

年龄稍大以后,略知道文和史,历史小说和正史的联系和区别,文艺中的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因而具体想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评论。章学诚“七实三虚”的说法对不对呢?如果再从文学技巧、典型塑造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如果再问:哪些是虚中有实,哪些是实中掺虚?如果还问:哪些虚、虚得好,有助于典型形象的丰满?哪些虚、虚得坏,有损于故事情节的完整?还有:陈志和裴松之注的原始材料,作者采用了哪些?摒弃了哪些?张冠李戴挪用了哪些?为什么?还有:历代民间传说资料,戏剧、说话资料,作者又汲取了哪些?另外,一些人物的年龄、性格、行为、社会关系、言谈笑貌等等,有真有假,或增或省,一一又如何?这些,我统统无法回答。

这样看,要答复这些问题,要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点文艺理论,又搞一点小考证;还要亦庄亦谐,且文且白,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谈出来人家心里服,写出来人家喜欢看。不能板起面孔搞考证,不能枯燥无味讲理论,更不能游谈无根、油腔滑调,专门玩弄噱头。可见:难矣哉!

正在《三国演义》研究进入新的高潮之际,很有幸,陈迩冬兄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记得前几年他同我谈过想写三国闲话的事。后来忽然在《光明日报》看见他的大作《闲话三分》连载,又在《团结报》看见他写《三分支话》。“三分”这个词儿,诸葛亮《出师表》已开始用。迄后,唐宋诗人词人都常用。宋元说话人中还有专门“说三分”的。仅看报上的题目,他不用《三国演义》而用“三分”,就知道他的用意和写法,是兼指史实与小说的,是要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谈的。果然,一篇又一篇证实了我的看法,一篇又一篇解答了过去存在已久的一些疑问。他用轻松的笔调,闲谈的方式,生动活泼,结构灵便,一篇讲一件事,自成单元,联合成书,又首尾完具,让人看起来有趣味,放下书有想头,深入浅出,亦文亦史,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案头清供。

同类推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本书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读这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 本色中国人

    本色中国人

    全面、客观地描绘中国人的性格、品质,既包括缺点,也包括优点。缺陷和不足纠缠在一起,相映成趣。理论分析,与场景描述和故事记录相融合。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热门推荐
  • 大明有闲王

    大明有闲王

    一次见义勇为,让他来到了明末成了福王世子。人地两生,骤居高位,本想着腐化堕落,混吃等死,逍遥一生;不料乐极生悲,波折频生,竟是他乡遇故知,自此不得歇。收编阉党,重整吏治,朝堂风云被迫掺上一脚;内平叛匪,外御建奴,军国天下也要跑上一遭。固本兴农,鼓励工商,弘扬文教,开疆殖民,冲冠一怒,风流韵事……本想在史书上留下贤王美誉,难料御史言官口诛笔伐,朝中重臣心生猜忌,竟得了一个爱管闲事的“闲王”诨号。朱由崧拍了拍身旁的歪脖树语气凝重道:“你可知道我这么卖力的帮你,只是不想见到你将来挂在这上面么?”崇祯帝切了一声,不屑道:“走错山头了,对面山头那棵树才是。”
  • 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疲于应对的工作、寡淡无味的感情、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这些只会无限地消耗你的激情和能量,赶快摆脱吧!《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里的47篇温暖人心的佳作、100多个打动心灵的故事都是作者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提炼的真谛。为当下目标不清、方向不明的年轻人找回初心,让他们接近梦想。
  • 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本书作者执拗地炼字、炼句、炼意,已有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如急雨洗过的白杨,意象如朗月照彻的清潭。
  • 影无痕

    影无痕

    “影子,你在哪里?”一个无影少年心中无力的呐喊着。前世的尘,今生的果,是宿命的牵绊,还是轮回的枷锁,我的记忆,在冥冥中与影子牵连,这分迷茫,这份无奈。我要去追寻,去寻找前世的记忆。我要去探寻,去解开身上的秘密。我要变得更强,意识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守护。逆天归影,我心无痕,六界风云,生死由命。我...来了.....
  • 元洁莹禅师语录

    元洁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宋殇

    宋殇

    宋王朝与文天祥是格格不入,却也是密不可分的.少年时无法无天的他,刚刚步入朝堂便几次三番遭遇生死劫难。若不是追月公主,他或许这辈子也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青年时临危受命的他,不计前嫌、弃文从武为宋奔波,然而他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宋王朝仅四年的苟延残喘……
  •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因为人与人的出身有差别,人与人的资质有高低,人与人的境遇有不同。这个社会又是极其公平的,它给每个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即使你出身非名门,即使你天资不聪慧。即使你遭遇难以想象的磨难,你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辉煌,但前提是,你不抱怨不埋怨,只靠努力去抗争!本书就是告诉年轻人,现实有美也有丑,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幸运也有不幸,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去适应、去改变,用我们的努力增强我们的实力,变不公平为公平!
  •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每天学点成功学

    每天学点成功学

    《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是一部给渴望成功的人指点迷津的书。《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空洞无力的说教,只有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生动翔实的例证。翻开《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你将知道怎样离成功更近一步,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每天学点成功学全集》以平实的文字和生动的语言,从认知成功、培养心态、注重细节、及时行动以及把握机遇几个方面人手,告诉你如何树立成功的目标,如何让自己拥有成功者的心态以及如何面对成功路上的挫折。
  • 异能萌宝天价妈

    异能萌宝天价妈

    未婚夫和闺蜜结婚,买醉误惹恶魔,一夜温存,她竟不记得昨晚的男人是谁!六年后强势回归,她是红透半边天的影后,身边还带着个粉嫩的异能宝宝,“乔麦,我可以见到我的爸比嘛?”“乔宝,妈咪也不认识你爸比耶!”当迷糊影后遇上高冷总裁,“乔宝,你……你怎么突然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