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7700000008

第8章 导论(5)

按悲剧来编排情节的一组事件或许得到了“科学的”(或“实在的”)解释,这是诉诸严格的因果决定律还是人类自由的推定律要视情况而定。前一种情况的意思是,人们一投身到历史中,就被一种不可逃避的命运束缚住了;而后一种情况则是,人们可以行动起来,以便控制(至少是影响)自己的命运。在这种可选择的方式中形成的历史的意识形态推力,一般分别是“保守主义的”和“激进主义的”。这些意思无需正式地用历史记述本身来表白,但是,它们可以从分析戏剧性事件,以及显示它要证明的规律所运用的语气或语调中识别出来。由此区分的两种历史学类型之间的差异,我认为恰恰分别是斯宾格勒和马克思作品的特色。斯宾格勒所使用的机械论解释模式,对于按悲剧情节化的历史来说,其语调或语气是合适的;但是,就得出意识形态蕴涵而言,这种语调或语气则具有社会妥协性。然而,在马克思那里也有一种类似的机械论解释策略,它用来支持历史的悲剧式记述,语气颇有些英雄气概而且好斗。这种区别正好类似于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悲剧之间的差异,或在同一个剧作家那里,则类似于悲剧《李尔王》和《哈姆雷特》之间的差异。

为了证明上述言论,或许需要简要引述几个史学实例。兰克写的历史一贯被塑造成一种喜剧模式,这种情节构成的中心主题是一种妥协观念。同样,他主要使用的解释模式是有机论的,由揭示整体结构和过程组成。兰克相信,这些整体结构与过程代表了历史中发现的基本关系模式。兰克热衷的不是揭示“规律”,而是揭示行为主体与行为方式的“观念”,他视其为历史领域中的存在。我将证明,兰克确信历史知识会提供的解释类型是历史领域中的审美知觉在认识论上的翻版。在兰克所有的叙事中,它都采用了一种喜剧的情节化形式。这种喜剧模式的情节化与有机论模式的论证相结合,那么,其意识形态蕴涵毫无疑问是保守的。兰克在历史领域中辨别的种种“形式”被认为处在一种和谐状态,喜剧的结局通常就表现出这样一种和谐状态。读者从而会思索历史领域中的一致性,它被认为是一种完成了的“观念”(即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结构;他也会得到一种情感,就像是某部戏剧中所有明显的悲剧性冲突最终获得了一种喜剧效果时,在观众心中会产生的那种情感。如果历史过程的本质正像兰克在记述中揭示的那样,那么人们就是生活在历史世界的最理想状态中,或者至少也是生活在人们能够“现实地”期待的最理想状态中。由于人们能够从这样解释的历史中合理地得出结论,其叙述中语气自然是妥协性的,情绪是乐观的,而意识形态蕴涵则是保守的。

就这些结合的种种可能性而言,布克哈特表现出另一种变化。布克哈特是一位情境论者,他指出,史学家“解释”某个特定事件的方式是:将该事件嵌入同样能够识别的众多个体的丰满构造之中,而这些个体占据着该事件周围的历史空间。他否认历史研究能够找到“规律”,也拒绝那种用类型学来分析历史的企图。对他而言,一个特定历史事件的范围代表了一个偶然事件的场所,该事件的构造多少有些华丽,并且,多少有些易受印象主义式的表现的影响。例如,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通常被人们认为根本没有“故事”,也没有“叙事线索”。事实上,形成它的叙事模式是讽刺式的、大杂烩式的(或“混杂的”),这是一种反讽的虚构模式;并且,由于讽刺剧拒绝提供一种形式上的一致性,而人们在阅读浪漫剧、喜剧和悲剧时,却习惯于期待这种一致性,这样,讽刺剧也就获得了它的一些主要效果。这种叙事形式是一种关于知识及其可能性的特殊怀疑论观念的美学翻版,它使自身呈现为所有假定的反意识形态历史观念的典型,也充当马克思、黑格尔及兰克等人实践的“历史哲学”的一种替代品。布克哈特本人对此类“历史哲学”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构成讽刺式叙事的语调或语气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蕴涵。如果语气表现出乐观,其意识形态蕴涵就是“自由主义的”;若语气显得安于现状,则是“保守主义的”。例如,布克哈特以为历史领域是诸多单个实体的“构造”,这些实体仅仅是通过作为同一领域之成分,以及它们各自表现的光辉而联系在一起。这种概念与布克哈特的形式怀疑论结合在一起。它意味着,布克哈特的读者若按保守主义之外的根据把历史当作一种理解现实世界的手段,那么,他们无论怎样努力,结果都只会失败。布克哈特自己认为未来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主义对于在读者中宣传“人人为己”(sauve qui peut)或“落后者遭殃”(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的看法很管用。人们出于自由主义的原因抑或保守主义的原因而宣传这种看法,这取决于促成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实际社会形势。但是,激进主义的论证绝对不可能以这样的观点为基础,并且,像布克哈特所使用的那样,它们最终的意识形态蕴涵严格说来是保守主义的,也不单纯是“反动的”。

历史编纂风格问题

我已经区分了史学家在叙述中努力获得解释性效果的三个层面,现在,我要考察历史编纂的风格问题。在我看来,一种历史编纂的风格代表了情节化、论证与意识形态蕴涵三种模式的某种特定组合。不过,在某个特定作品中,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将情节化、论证和意识形态蕴涵模式组合在一起。例如,喜剧式情节化与机械式论证组合就不合适,正如激进的意识形态与讽刺式情节化亦不匹配。这就好像,各种可能在不同写作层面使用而获得解释效果的模式中,有着可选择的亲和关系。并且,这些可选择的亲和关系是基于结构上的同质性。这可以在情节化、论证和意识形态蕴涵的可能模式中得到证明。这些亲和关系可列表如下:

情节化模式 论证模式意识 形态蕴涵模式

浪漫式的 形式论的 无政府主义的

悲剧式的 机械论的 激进主义的

喜剧式的 有机论的 保守主义的

讽刺式的 情境论的 自由主义的

在某个特定史学家那儿,这些亲和关系并没有被当作各种模式的必然组合。相反,表述每一位史学大师作品特征的辩证张力,往往来源于这样一种努力,即将情节化模式与和它不相协调的论证模式或意识形态蕴涵模式结合在一起。举例而言,就如我要说明的,米什莱试图将一种浪漫式的情节化,与一种带着确定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式主义论证结合在一起。而布克哈特则用一种讽刺式的情节化和一种情境论的论证,服务于一种明显是保守主义的而且最终是反动的意识形态立场。黑格尔在两个层面上将历史情节化,即微观上是悲剧式的,宏观上是喜剧式的。二者的合理性证明都依赖于有机论的论证模式,结果,人们在读他的著作时,得出的意识形态蕴涵要么是激进主义的,要么是保守主义的。

但是,上述每一种情况,都在有关整个历史领域形式的一致性图景和主导性想象的情境内,释放出一种辩证的张力。这就使单个思想家关于该领域的概念获得了一种自我融贯的总体外貌。并且,这种一致性和融贯性赋予其著作独特的风格。在此,问题在于确定这种一致性和融贯性的基础。依我看,这种基础是诗性的,本质上尤其是语言学的。

在史学家能够把表现和解释历史领域的概念工具用于历史领域中的材料之前,他必须先预构历史领域,即将它构想成一个精神感知客体。这种诗意行为与语言行为不可区分。后者准备将历史领域解释成一个特殊类型的领域。这就是说,在一个特定领域能够获得说明之前,它必须首先被解释成一个有可分辨的各种事物存在的场所。这些事物作为现象的独特状态、层次、族属和类别,又必定被设想成是可以分类的。此外,它们必定被认为彼此之间具有某种关系,而关系的变化构成了一些“问题”,它们要由叙述中的情节化和论证层面上提供的“解释”加以解决。

换言之,史学家面对历史领域的方式,与语法学家可能面对一种新语言时的方式大体相同。他的首要问题是在该领域的词汇、语法和句法中进行辨别。只有这样,他才有能力解释任何要素的特定形态或其关系的变化是什么意思。简而言之,史学家的问题是建构一种语言规则,它具有词汇的、语法的、句法的和语义学的维度,借助它们可以用史学家自己的术语(而不是用文献本身用来标示它们的术语)来表现历史领域及其要素的特征,并由此准备解释并表现这些要素,这是史学家在其以后的叙述中要做的。由于本质上的预设性,这种预构的语言学规则,其特征也可以根据塑造它的主导性修辞方式来进行表述。

历史记述据称是历史过程的确定片断的言辞模式或标记。但是,之所以需要这些模式,是因为文献记录并没有就它们所涉及事件的结构,描绘出一种清晰的影像。所以,为了说明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史学家首先必须将文献中记载的整组事件,预构成一个可能的知识客体。这种预构行为是诗性的,因为,在史学家自己的意识系统中,它是前认知的和未经批判的。就其结构的构成性程度而言,它也是诗性的。这种结构以后会在史学家提供的言辞模型中,被想象成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一种表现和解释。但是,不仅史学家可能当作一种(精神)感知客体来研究的某个领域是构成性的,一些概念也是构成性的。史学家将用它们来鉴别存在于该领域中的客体,并且描述它们相互能够保持的关系类型的特征。在先于对历史领域进行正式分析的诗意行为中,史学家既创造了他的分析对象,也预先确定了他将对此进行解释的概念策略的形式。

但是,可能的解释策略的数量并非无限的。事实上,有四种主要的类型,对应着诗性语言的四种主要比喻。因而,在诗性语言自身的形式内,我们找到了那种用来分析不同思想、表现和解释模式的范畴,这些模式在历史编纂这种非科学的领域中往往能遇到。简言之,比喻理论为我们在历史想象演进的特定时期内,提供了一个对其深层结构的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

比喻理论

传统诗学和近代语言理论关于诗性语言或比喻性语言的分析确定了四种基本的比喻类型,即隐喻、转喻、提喻和反讽。[14]这些比喻允许以不同类别的间接性或比喻性话语来表述客体的特征。它们对了解某些方式过程特别有用,通过这类过程,那些在明晰散文手法中无法描述的经验内涵可以被预示性地领会,为了能够有意识地理解做准备。例如,在隐喻(字面上是“转移”)中,诸现象能够根据其相互间的相似性与差异,以类比或者明喻的方式进行描述,就像短语“我的爱人,一朵玫瑰”(my love,a rose)。运用转喻(字面上,是“名称变化”),事物某部分的名称可能取代了整体之名,如短语“50张帆”(fifty sail)指代“50艘船”(fifty ships)时就是如此。至于提喻,一些理论家将它视为转喻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用部分来象征假定内在于整体的某种性质,从而使某种现象得到描述,如“他惟有一颗心”(He is all heart)。最后,通过反讽,各种实体能够通过比喻层面上的否定,即字面意义上的积极肯定得到描述。明显荒唐可笑的表述(用词不当),如“瞎嘴”(blind mouths);或明显的谬论(矛盾修饰法),如“冷酷的激情”(cold passion);这类修辞皆可视为反讽的标志。

反讽、转喻和提喻都是隐喻的不同类型,但是它们彼此区别,表现在它们对其意义的文字层面产生影响的种种还原或综合中,也通过它们在比喻层面上旨在说明的种种类型表现出来。隐喻根本上是表现式的,转喻是还原式的,提喻是综合式的,而反讽是否定式的。

例如,隐喻表达式“我的爱人,一朵玫瑰”,确认了玫瑰适合作为被爱者的表现。面对两个对象之间显然的不同,它仍断定二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不过,将被爱者与玫瑰视为一体只是字面上的指称。作为美丽、心爱、娇美等等被爱者所拥有的品质的表征,该短语还得要象征性地领会。“爱人”是某个特殊个体的记号,但“玫瑰”却被理解为某种属于被爱者的“形象”或“象征”。被爱者被视同玫瑰,但这是通过暗示了她(或他)与玫瑰共有的某种品质,从而维持被爱者的特性这一方式做到的。被爱者不能还原为一朵玫瑰,倘若该短语被当作转喻就可以这样做;被爱者的本质与玫瑰的本质也不尽相同,若将短语理解成一个提喻就意味着使二者同一;很明显,该短语也不能像反讽那样,被当成某种显性肯定的隐性否定。

同类推荐
  • 汉末理想家

    汉末理想家

    汉末天下,硝烟弥漫,群雄四起;或为保全性命,或为成就功名和霸业,人们彼此争斗不休;也皆因此陷入并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追求理想化的世界以及自我坚持的理念的苦战之中。这里没有系统,没有超强外挂,只有一个空怀大志,但自身行动能力与志向相差甚远的热血青年,无凌驾天下的武艺,也没有无出其右的诡计;却误入了这汉末群雄四起,纷乱的天下,如何保全性命?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完善自我,披荆斩棘的道路中艰苦奋战,实现理想?……
  • 隐之王者

    隐之王者

    我是谁?穿越了,附身了,还是……仅仅是病得脑袋都秀逗了?春秋五霸算个屁,看我江淮野小子如何步步为营,纵横捭阖,独步天下。算计齐桓公,戏弄宋襄公,报复晋文公,利用秦穆公,折磨楚庄王……琅琊之上,五星连珠;苍穹之下,皆是王土。注:其实这是一篇非常严谨的考据类历史文,只是思路稍新,脑洞稍大而已……
  • 带着系统回晚唐

    带着系统回晚唐

    没有资源!不要紧!我有秘籍!为了不成为傀儡一般的僖宗皇帝,为了摆脱大唐还有十六年就要落幕的命运,为了天下百姓不遭受五代十国那乱世人不如狗的悲惨境地,身负《帝国时代》系统,李宣开始了他的逆境发展之旅,与李克用、朱全忠、王建、钱镠、杨行密、耶律阿保机等枭雄逐鹿天下!
  •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

    西方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较为系统的体现,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历史主义思想的兴起,之后,西方历史认识才得以突破传统,进入一个反思更为深入、研究更为系统的时代。《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作者“自我”的立场出发,表述对于历史认识核心要素的认知,对西方现代历史认识中的科学主义和符合论真理观加以批判,进而阐述后现代主义给当代历史编纂和观念上带来的震撼,如福柯、德里达、海登·怀特等人对于时间,变化、历史性等主题所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作者表明,后现代主义将历史认识引入到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系统之中,必将促使史学家更加自知、自律、自尊,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乃至研究行为本身进行历史的思考。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热门推荐
  • 人人都能做生鲜

    人人都能做生鲜

    当餐饮供应链碰上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买网、沱沱工社、果酷网的组合打法又是怎么样的?本书精选12个生鲜电商的成功案例,全面揭示生鲜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打法对了,就能成为行业活儿的“高精尖”!
  • 前妻请续约

    前妻请续约

    “以后有我罩着你,你想怎样就怎样,不用受一点委屈。”秦总宠妻的名声在鼎市如雷贯耳,陆锦书是人人羡慕妒忌恨的秦太太。可原来,她只是他复仇的一枚棋子,得来的结果,是一顿羞辱,一张支票,一场人流手术。四年后,他苦着脸求婚。“老婆,我错了,我无知我愚孝我脑袋长草,求你再嫁我一次。”某助理面无表情摊开合同:“夫人,总裁请你续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ales of the Argonauts

    Tales of the Argonau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

    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到老年最高的追求无过于“多福”和“长寿”。福寿,自直以来便是人们向往的人生价值。其实,幸福是一种自我的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拥有了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幸福的人。《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心态养生、运动养生、交友养生、精神养生、身体健康警报。《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在阐述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知识时,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非常方便中老年朋友阅读。《快乐中老年的人生哲理枕边书》是儿女孝敬父母的最好礼物。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让你猜猜我是谁

    让你猜猜我是谁

    在经过了多年的等待和努力后,钟庆东和自己公高中的暗恋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的婚姻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满和甜蜜,就在两人的关系愈见裂痕的时候,曾经和他恋爱过的女子离了婚。于是,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弥补的证据

    弥补的证据

    “瞧你这沮丧的样子,是不是文物所顾仲儒被杀的案子又出了什么问题?”聂枫走进家门,妻子麦筠研判地瞅着他的脸问。“你呀,算是把我给摸透了!”聂枫脱掉外衣,解去脖口的领带,“审讯又进行了一天,可这个冯宜远就是不承认犯罪事实。”他疲倦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噢,有这种事情?”麦筠跟着他走了过来。作为《东江晚报》法制专栏编辑与记者的她曾利用聂枫的关系以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案,为了获得更多的新闻,进一步详实报道案情,她仍在密切地关注着案件的进展。“是啊!”聂枫长长地吐了口气。
  • 总裁的呆萌小妻

    总裁的呆萌小妻

    他是白易寒,白氏集团杀伐决断的总裁。而她,是被白易寒捡回来的养女,乔唯一。五年后,她出落的亭亭玉立,娇柔可爱,唯独害怕自己的大哥白易寒。大哥冷若冰霜,唯独对乔唯一展露笑颜。来自旁人的指指点点,乔唯一不敢有半步的逾越,白易寒却强行将她就在身边——“不准离开我!”“白易寒,你到底要困我多久?”“永远!”而谁又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
  • 护界仙王

    护界仙王

    亲情、友情、爱情,凡人有,修真者也有。仇杀、残暴、嗜血、无情,不止妖魔鬼怪会,修真者更会。守护伴随着主角的一生,为了自己珍爱的人,为了这一界的万物苍生,主角是如何在自我与无我中抉择的呢?且看主角如何在争斗与斗争中成长,如何守护心中的修炼之道,又是如何演绎自己精彩一生的呢?交流群:321906354
  • 少年阿斌

    少年阿斌

    时光凝成的岁月,点亮了心中的梦想。年少铸就的青春,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悲伤。过往的遗迹失落于荒芜的年纪;迷惘的身影消逝于尘封的记忆。驻足回望,那黑色白色的青春欢喜,交织着生活的平淡与惊奇,难言的往事化作潮水涌上心头。缄默的遥望着远方,隐匿的悲伤却如那瓢泼大雨淋在心上。这是一个少年故事,故事是少年的青春里。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少年故事。最后一丝光亮,此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