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5100000005

第5章 老油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有农耕,有收获,有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小作坊,也热闹,也兴旺,就如当年默默无闻的老油坊。转起碾磨,升起炊烟,那才是真正的日月。

老油坊说其老,一点儿也不算夸张,老油坊的出现,有着悠久的时光。最早的榨油工具是石器压、木杠扛,榨油时,将花生绞碎,再一串串打入楔子,直至把油榨出来。凡是用传统方法加工食用油的地方,都被人们称作老油坊。

老油坊一般规模不大,几盘榨机,几个工人,油坊就运作起来了。东南西北各个村,都有老油坊,哪家油坊出油不出油,心里都有数。比如二十斤花生出五斤油等,谁的油坊出油多,谁的油坊就生意好,相反则生意清淡,门庭冷落。

我们小时候,村里就有一个老油坊,几间坐北朝南的老房子,从外面看去,墙里墙外黑乎乎的。几盘榨机油腻腻、黑亮亮,有着被岁月的尘灰覆盖过,再着一层厚厚的油渍的模样。老油坊平时不工作,只有花生收获的季节,饱满的花生摘下来,留出来年的种子,剩余的花生送了来,老油坊的柴火才升起,静寂的油坊这才忙起来。

油坊的活儿不轻松,忙碌起来很辛苦。早年的榨油机,都是人工来操作,几乎没有什么自动化。一盘榨机配几个人操作,各人分工都十分明确。榨油时,绞碎的花生放进槽子里,上面横一根长木杠。这木杠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坠一块巨石,细的一头用来人工压。不偷懒,不耍滑,干活靠自觉,凭的是力气,偷懒耍滑也逃不出大家的眼睛。

为让力气使得匀,榨油时大家都要喊号子。每当去老油坊,老远就听见号子声,“嗨哟、嗨哟”的。听过一个有趣的笑话,说多少年前的油坊里,有个十八九岁的小学徒,干的就是压杠的活儿,他不愿出力,可号子比谁都响亮,嘴上号子喊得震天响,手还没触到杠头上,从此给人留下话把儿:“王长山压杠子,劲儿都用在嘴上。”时间长了,就成了当地用来讥笑懒汉的歇后语。

在油坊里干活的人,常年穿一身油腻的衣裳,有人夸张地说,帮油坊的人洗衣裳,一洗一盆油花花。油坊的工序不太多,但每一道都要求很严格,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出油不出油,就看每道工序的把式。第一道是把花生碎成糁,第二道是用烧开的水蒸汽蒸糁,第三道是把糁装进厚厚的铁圈里,开始在笨重的器物上压榨,亮汪汪的油便从榨机里分离出来了。

油坊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吃油不用买,不用拿花生自己榨。老油坊里的工人炒菜做饭时,往往会在榨油的晌头上,轮到哪家的花生正榨油,便取哪家的油来吃,这是老辈子人留下来的老规矩。这便牵扯到了“为人情”,人情为的好,工头可把榨油的时间往后延或往前提,以保证不在开饭的时间,自然也不抽他家的油吃了。

还有一个约定成俗的吃油法,那就是打油时,油从槽子上流下来,这就需要在槽子边上留个口,接上一只大铁桶,油若是流到桶外,便成了油坊的油。这种油,当地人叫“脚麻什油(音)”,意思是打扫出来的边角油,已不属他人了,归油坊所有。他们收集来,经过火熬、沉淀,集中在一个黑瓷坛子里,给干活的伙计炒菜吃。

油坊有个老伙计,人家叫他张老头,家里穷,孩子多,他只好把力气都用在打油上,除了打油赚取一份工,还可省出一顿饭。干了一辈子油坊的张老头,后来年纪大了,儿子进城当工人,女儿嫁人了,就不再在油坊里干了,自己退休回家做起小磨香油来。磨很小,可以用手推,也可以用电带,很轻快。小磨香油和榨花生油不同,只用一只小勺把,舀了芝麻往磨眼里加好就行了。对于干过油坊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碟很小的菜。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老油坊就拆了,因为房子实在太老了。新油坊在另一个地基盖起来,宽敞对开的铁皮大门,很大的院落。院子里,除了机器的转动声,几乎没其他的动静,没有了凝聚力量的号子声,在寂无声息的沉默下,一桶桶的花生油就榨出来了。望着那从榨机里流出来的油,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许是少了当年工人光着脊背喊着号子的热闹吧。

现在村子里,有两个“老油坊”,一个是真的榨油的地方,一个是年逾古稀82岁的“老油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老张叫成了“老油坊”。“老油坊”已不榨油,每天坐在街上晒太阳,但人们仍然喜欢这么叫。只有那些年少的孩子不叫他“老油坊”,而是叫他“老油坊的老爷爷”。

老年人冬天喜欢冲蛋花喝,蛋花冲好后加点儿盐,再放一丝香菜和芝麻香油。吃过小磨香油的人都还记得这个“老油坊”,也更记得当年那个“老油坊”。当年的老油坊已被村子包围在了纵深处,只剩下一个小院子,一个土台子和几十棵白杨树。

有天,同事约我去买花生油,说是给家里亲戚送礼的,这自然要选上好的油,这又让我想起了老油坊。经商量,我们买了几个塑料桶,不到一小时,就把车开进了离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拐进一个小巷,就看到了老油坊的大招牌,赫然举在院门口的短墙上,刹那间,我仿佛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油香。

这是一溜儿三间房,左边的一间是管碎花生的,几个人一起,把去皮的花生放进一台绞机里,只一会儿,就把一堆完整的花生绞成了渣。大门外还有一个去皮机,是专门给带皮的花生去壳的,也就是说,只要把晒干的花生运进来,就基本上进入自动化了。

中间的一间是蒸馏机,把绞碎的花生拿到这个机器上蒸馏后,翻炒至七成熟,才送进压榨机。压榨机是一个铁制的笨家伙。再往右边的一间里,有一个油腻腻的地槽,上面架个铁架子,五六个厚铁饼悬在架子上,铁饼下面有几个厚厚的铁圈,等把炒好的花生装进去,那铁圈就开始从下往上顶,一边顶,一边有清亮的花生油顺着边沿流出来,流出来的地方有桶,叮叮咚咚地接着流下来的油。

听油坊的主人说,他家的油坊已经营了好几十年了。祖上传下来的榨油机是手动木制的,二十年前他接手时,把榨油机换成了铁家伙。每年秋天花生收获了,村里人经过剥皮晒干后推到他这里,就等着拿新油吃了。有的人家花生种的多,打下的油吃不了,怕坏了,油坊便成了新油交易的场所,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村里人,又方便了城里人。

老油坊里的油是新鲜的,吃惯了老油坊的油,再进城去超市买油就难了,因为嗅觉告诉他们什么油好什么油不好,纯花生油的味道一闻就能闻出来。有上年纪的人说,村里的人身体好,上百岁的人就好几个,这与吃花生油有关。什么地沟油还有转基因油,对有老油坊的村里人来说,是谁也欺骗不了的。村里人认油,就像城里人识水一样,准确而无误,自来水顶不了矿泉水,地沟油也永远成不了花生油。

同类推荐
  • 出沙

    出沙

    一场清雪过后,草原上的风就多了几分凛冽,平展展的草原隐隐约约呈现出大漠的苍凉。风中草如奓起的头发一样乱蓬蓬飞舞。天空碧蓝,又高又远,不时飘过的云朵遮住太阳。受内蒙古冷高压影响,这片草原在这个季节里,天气变幻无常,冷雨、雪花、冰雹在一天之内交替光顾。最可怕的是大风雪,常常在傍晚时分刮起,稍有疏忽,牧民的牲畜就会走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什么时候起,风雪中多了肆意飞扬的沙子,草场悄悄萎缩,土地日渐沙化。草原初冬的傍晚略带秋的柔和,柔和里暗藏冬的冷峻,偶有雪粒从晴朗的天空飘落,打在苏伦嘎蓝色的蒙古袍上。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自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难懂”的质疑。本书针对这一问题,在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解诗”努力的基础上,从新诗的内部建构和外部环境出发,试图建立起解读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的路径。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热门推荐
  • 大鱼

    大鱼

    唐成在院子里晒钱。早上的阳光白花花的,似乎比别处的阳光毒,那些遭了水湿的钱,一见到阳光就跑了水汽,就卷了角,就恢复成钱的原来面目了,挺诱人的。唐成把钱晒在簸箕里。钱都是大钱,一百和五十元的。唐成喜欢把零钱换成整钱。换成整钱了,似乎这钱才有钱的价值。所以,唐成身上的钱,都是大钱。唐成晒钱,怕钱见到风。他知道钱这东西有灵性,容易“见风跑”,他也知道“钱难挣,屎难吃”的俚语,以及俚语里的哲学,更是牢记“钱钱钱命相连”的古训。因此,唐成坐在丝瓜架下,眼睛不转珠地盯着钱。风倒是没有,静静的,麻雀却来了。
  • 健康生活一点通

    健康生活一点通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单有序的形式介绍吃、穿、住等方面的生活知识,集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紧扣解决生活难题的关键性因素,让读者准确无误地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您的得力助手,给您的生活带来方便,让您的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 丑妃冬施

    丑妃冬施

    冬施穿越成东施,嫁给王爷成添头。姐姐是太子妃,我是秦王妃,秦王妃又如何,辅佐秦王得天下!太子妃又如何,姐妹相斗,再也不是懦弱小妹,穿越而来变强大!夺得天下,抢姐夫,秦王、太子全拿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小小王妃驯王爷

    小小王妃驯王爷

    强推新文《小小娇妻驯将军》:穿成小商人之女?罢了!还有婚约?罢了!可,可是……夫婿竟大了12岁?哦买噶!!什么?这老牛还嫌她没身份,没能力,竟要接她提前进府教养?!唉,无奈娘家气弱,压不住王爷表哥。乖乖入府任人宰割,时刻接受着以夫为天的真理教导!然,一切皆隐忍,风流决不准,若享齐人福,先把奴家休!于是,小小王妃,开始一场驯夫大战,王爷,乖乖交出真心,缴械投降吧,小娘子来也!其实这是正剧,不是小白文。男主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城府,有英俊有权势还有深沉。女主冷静睿智,享受宠爱也能保持清醒,感受到男主要背叛时,也决然作出走出宠爱放弃权势的决定。一场双方父母情愿的亲事,成就相差十二岁的英俊夫婿和少妻。夫婿正当青春,少妻桃蕊二八。现代少女穿越成古代是小门小户的少女真姐儿,成为一个商贾家庭的嫡长女。王爷和商人女的亲事,腹黑能干的王爷不悦。退亲,不成,成亲,妻子没有身份。为免成亲后被人笑话,腹黑王爷提前接走妻子,养在自己身边捏长捏短。古代的规矩容不得真姐儿反抗,而表哥也是宠爱的。宠爱让真姐儿喜欢,对于教训真姐儿是默默忍耐,无力颠覆整个古代社会制度的真姐儿在十六岁,嫁给安平王,被封安平王妃。没有宅斗,王爷先是为母亲而宠爱妻子,后是真心宠爱妻子家国、王位、荣华、亲情、爱情、友情……尽情演绎着自己的风华。风流王爷一朝醒悟,为红颜甘为孺子牛!春日共赏花,月夜共饮酒。戎马倥偬,花前月下,宫闱深深中,品尝至死不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

    本书集结了大量优秀、感人的故事篇章。故事多以小见大,大都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事情,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故事能够带给人们正能量,文字通俗易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在简单阅读的同时能够收获知识,在大家喜欢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 游缘惊梦

    游缘惊梦

    一个总认为自己最强人品急待提高的小混混,一朝出山,进入到斗气盛行的修炼世界里,高手云集,各显神通。在被一次次狠狠的打击与羞辱之后,小混混开始了非人的集训,杀野鬼,收狐妖,打怪兽,一步步,终走向斗气之巅峰……
  • 外来工

    外来工

    90年代末,掀起了南下打工的高潮,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男女涌向广东,去寻找各自的梦。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强子回到家中过年,在邻居的请求下,带了四个青年男女到广东打工,从而开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文章从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了外来工的青春、人生、爱情、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女,展现了繁华大都市下的另一种生活。此书献给辛勤劳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外来工们!他们,是城市建设的基石;他们,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外来工!
  • 娇妻宠上瘾,顾少放肆撩

    娇妻宠上瘾,顾少放肆撩

    青梅竹马的情谊终究抵不过心头白月光的陷害?为了爱他,沈颜欢放弃了尊严。为了爱他顾沉渊,失去了自己孩子!重来一次,她要抓住机会,让他身败名裂。再相见!她是新晋天后她挽着新晋天王淡然从他身边走过?“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顾先生,我们认识吗?”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