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4000000003

第3章 梁惠王上(1)

【题解】

本篇共七章,除第六章对梁襄王,第七章对齐宣王外,其他各章都是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本篇中心内容在于阐述王道和仁政学说。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首章提出“义利之辨”,主张在政治上把仁义放在第一位,把功利放在第二位。一切施政措施都要符合仁义的准则。无论是国君,还是卿、大夫、士以及庶民,都要按照仁义的准则行事,使上下有序,决不因为一己私利而危害仁义。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自然就能够拥有天下。

以下各章所记对话,大抵不离“仁政”的话题。仁政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反对攻伐,发展生产,减轻刑罚赋敛,使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以孝悌之义教导百姓。如此便可以抵御外侮,并使天下归服。孟子又指出君王施行仁政的基础,是天性中固有的“不忍人之心”,因此,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有了“不忍人之心”,才能有“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

从上述各章的阐发,可见孟子虽把“义”放在“利”之上,但他所谓“义”,主要的内容却是人民的“利”。凡政策由此出发,做法与此相合,便是“义”,否则反是。因此既热情赞扬“与民同乐”的古圣,又尖锐批评“率兽食人”的今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3]。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4]:‘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5]。万乘之国[6],弑[7]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他是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70年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2]叟:对老年人的尊称。[3]亦:这里是“只”的意思。[4]士庶人:士人和庶人。庶人:老百姓。[5]交征:互相争夺。征:取。[6]万乘(shèng)之国: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乘:兵车一辆称一乘,古代以拥有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国家大小,万乘之国在战国时是大国。[7]弑:古代称杀父杀君叫作“弑”。[8]餍(yàn):满足。

【译文】

孟子见到了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给我国带来一些有利的事情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讲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争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就大夫来说,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不算不富有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呢?”

【历代论引】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常防其源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程子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朱子曰:“仁者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故人君躬行仁义而无求利之心,则其下化之,自亲戴于己也。”

又曰:“此章言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缪。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托始之深意,学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

【评析】

国家财富有限,如果大家都只讲“利”而不讲“义”,国家就很危险了。孟子告诉梁惠王只讲“义”而不讲“利”,是告诉他统治国家的方法。孟子分析说,万乘之国,大夫取车千乘;千乘之国,大夫取车百乘,大夫所得不可谓不多,但他们仍然弑君弑父,是因为他们只讲“利”而不讲“仁义”。相反,没有哪个讲“仁义”的人遗弃他的父母、怠慢他的君主的,更不用说弑君弑父了。所以孟子告诉梁惠王,你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君子不言利,这的确是儒学传统。孟子认为,片面强调私利,人人都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有提倡仁义,才能涵盖众人的共同利益,使社会得到安定。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充满了实利主义,但是如果失去仁义,所说的“利”将不会长久,就像造假卖假的人只能获利一时一样。

当然,的确也不可能只说仁义而不说利,这已不合乎我们今天的现实。应该是既说利也说义,或者,还是用圣人孔子的那句话来调节,叫作“见得思义”。

【史例解读】

重义轻利

鲁肃为吴中富户,乐善好施,重义轻利。周瑜任居巢长时,闻鲁肃之名,向其借粮,鲁肃将家里一大粮仓相赠,两人由此结交,后来由周瑜介绍,鲁肃出事东吴。周瑜死后,鲁肃就接替周瑜做了吴国的大都督。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这一“借”让曹操出了一身冷汗,它打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大梦,奠定了三国格局的基础。《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试想当时如果不借,那么凭东吴一方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相抗衡,借荆州给刘备,给曹操设立了一个对手,是轻小利而重大义之举,这样最终保障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1],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2]云:‘经始灵台[3],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4]。经始勿亟,庶民子来[5]。王在灵囿,麀鹿攸伏[6],麀鹿濯濯,白鸟鹤鹤[7]。王在灵沼,于牣鱼跃[8]。’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9]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10]。’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水池。[2]《诗》:即《诗经》。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灵沼而庶民相助的盛况。[3]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经:测量。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4]攻:建造。不日:不几天。[5]亟:急。子来:像儿子为父母效劳那样来帮忙。[6]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麀(yōu):母鹿。鹿:指公鹿。攸:同“所”。[7]濯濯(zhuó zhuó):肥硕而有光泽的样子。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8]牣(rèn):盈满。[9]《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10]时日:这个太阳,指夏桀。时:这。害(hé):何,何时。丧:毁灭。予及女:我和你。女(rǔ):通“汝”,你。

【译文】

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回头看着鸿雁和麋鹿,问道:“贤能的人也有这种乐趣吗?”

孟子答道:“贤能的人并不把这种快乐当成首要的追求,不贤的人纵有这些条件,也不会感到快乐。《诗经·大雅·灵台》篇唱道:‘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经营巧安排;黎民百姓都来干,灵台建造进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文王游览灵台中,群鹿伏在深草丛,群鹿肥硕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文王游览到灵沼,啊!满池鱼儿跳动欢。’文王用民众的劳力建高台挖深池,然而民众乐意去做,称这个台叫灵台,称这个池叫灵沼,还欣喜园囿中有这么多的麋鹿鱼鳖。古时君王能与民同乐,所以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尚书·汤誓》篇有这样的话:‘日头啊日头,你何时陨落,我宁愿与你一起去死!’民众想跟他拼命,夏桀纵然有高台美池,奇禽异兽,怎么能独自享受这种快乐呢?”

【历代论引】

朱子曰:“孟子言文王虽用民力,而民反欢乐之,既加以美名,而又乐其所有。盖由文王能爱其民,故民乐其乐,而文王亦得以享其乐也。”

又曰:“桀尝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民怨其虐,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此日何时亡乎?若亡则我宁与之俱亡,盖欲其亡之甚也。孟子引此,以明君独乐而不恤其民,则民怨之而不能保其乐也。”

【评析】

周文王与民同乐,所以他虽用百姓之力,为自己修筑灵台,百姓仍然很高兴。夏桀是个独夫民贼,鱼肉百姓,老百姓恨不得他马上死掉。孟子指出,君主只有体恤下民,与民忧乐相通,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否则,纵然物质条件优越,也无快乐可言。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宋代的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总结。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把“与民同乐”的“民”字稍加替换,改成“与人同乐”,对于我们立身处世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看到,有的人通过千辛万苦的拼搏和奋斗,钱倒是挣了不少,可是晚景凄凉,并没有亲人乃至知心的人与自己分享,难言快乐。相反,穷家小户,虽然清贫,但“人亲喝口水也甜”,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史例解读】

太守之乐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政随和,多采用宽怀政策,在政期间非常爱民,在滁州任太守时,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其中与民同乐的描写,看出了民众对他的喜爱,愿意同其乐,“太守乐其乐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历史上醉翁亭也不知翻建多少次,为了纪念欧阳修,醉翁亭每遭破坏总会重建。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欧阳修深厚的感情。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1],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4],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5],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6],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7],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8];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河内、河东:魏地名。河内:在今山西安邑一带。河东:在今河南济源一带。凶:灾荒。[2]加:更。[3]填(zhèn)然:咚咚地响。曳(yè):拖。[4]直:只,仅。[5]数罟(cù gǔ):细密的渔网。数:细密。洿(wū)池:大池。[6]庠(xiáng)序:学校。[7]王(wàng):以仁政统一天下。[8]涂:同“途”,道路。莩(piǎo):通“殍”,饿死的人。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治理国家,够尽心的了。河内遇到灾荒,我便将灾民移到河东,并调河东的粮食救济河内;河东遭灾,我也这样处理。看看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他们的民众并未减少,而我的民众也不见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好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作比喻吧。战鼓咚咚响,兵刃相交锋,这时候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刀枪掉转头就跑。有的士兵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跑了五十步的讥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您以为怎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同样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别指望您的民众会比邻国多了。”

同类推荐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蛟川闻知录

    蛟川闻知录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在浙东甬江口两岸设置望海县至今,1100多年来,镇海人民在这片甬江三角洲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热门推荐
  • 夷水之畔

    夷水之畔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条夷水,裹挟着几万年的风云激荡,左冲右撞,过往的鲜活被击得粉碎,传奇也变成街头巷尾的烂尾故事,只有故事的主人公明了,所有的遗憾都是刚刚好。
  •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本来本书已经设置成完结状态,是无法继续更新的。可能是改版后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可以继续发布章节的这个错误。现在错误已经修复,后台无法发布新章节……这样导致我解释不了,所以只能改在简介上面了。我很想写完……但或许是天意,千言万语只能说声抱歉。新书九月初活着中旬的样子发布……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想想就很激动!
  • 踏碎神魔

    踏碎神魔

    身死轮回,今何在,死尸满目。魂未灭,剑痕犹在,内心难悟。角斗场中杀千命,横刀立马天地怵。万夫敌,笑眼望人间,谁人怒?为兄弟,断头骨。火海闯,刀山度。忆前尘仇恨,血洒前路。此恨难消踏神魔,步步血溅人鬼哭。英雄志,难掩坟前泪,情难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嗨,我的人鱼先生

    嗨,我的人鱼先生

    前世,白莲花闺蜜毁她名声,囚禁十年,断她双腿,凄惨死去。带着仇恨回来的莫落,要那些曾经欺辱过她的人都给她还回来。这一次她步步为营算计人心,想要活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先从游戏大神做起,等等,她晚上还要到别人梦里虐渣呢偶然间成为了名牌家族的继承人?这个还不够吗?她还是小红娘呢?只不过是个喜欢拆CP的小红娘,依照她的话就是男男才是真爱一路走来,总有一个人护着她,她想不通的是,别人家的系统都是,主人宿主的叫,到了她这里就完全变了样呢?他说,天塌下来有我替你顶着他说,我让你回来不是让你为了复仇,是为了你自己(脸红)若不建议可以为了我而活
  • 废材猫妖乱苍生

    废材猫妖乱苍生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天啊,我穿越了???仰头长啸啊……““哇,帅哥就在眼前哇……么么么来亲个……””耶,帅哥靠过来了,闭上眼睛偷瞄,好性感的双唇!口水口水淌出来……”“我去,我怎么被抱起来了,我怎么是只猫啦!!!!呜呜呜呜……”穿越异世,转世为妖!既然是妖,为何帅哥追着满山跑!废材猫妖,为何总是失忆!莫名卷入各种是非,原以为良人是你,到头却发现,不过一场空欢喜!世人皆说,猫有九命!可为你,失了一命又一命!为了你,真假良人难辨别!为了你,遍体鳞伤,受尽折磨……你却告诉我,原来你早就开始后悔!滔天恨意,乱世妖女!白发红眸,祸乱苍生!能解百毒,长生不老,起死回生,逆天改命……且看废材猫妖乱苍生!蓝若兮,我绝不会原谅你!轩辕辰,前尘尽忘莫记起!冷无双,爱情亲情难分离!竹尔宣,君心一片妾无意!小鱼儿,多谢一路有了你!猫妖慕容静夜,终究情归何处?!敬请期待……
  • 迷锁乾坤

    迷锁乾坤

    明朝正德年间,一方指示藏宝地点的锦帕,牵扯出一个危及帝位的惊天大阴谋。一幅唐伯虎的画作,隐藏了一个致使众多人惨遭杀身之祸的秘密。流落江湖、身怀绝技的安宁公主朱暮雁在回宫途中路遇神秘黑衣人,卷入了一场阴谋纷争当中。女鬼案、密室杀人案、连环杀人案等接连发生,案中有案,迷中藏迷。在追寻宝藏,揭开画作谜底,拯救江山社稷的惊涛骇浪中,朱暮雁与昆仑派掌门杨归鸿发展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乱世儿女情。
  • 妃成勿扰

    妃成勿扰

    【女强+男强+小调情】独占迈克~~【小鸟不发威,你当我是七星瓢虫啊!】初次见面,她毫不犹豫的踢向他,虽疼痛不已,但是命运却将两人紧紧相连。可是阴差阳错,一纸诏书,踏上龙榻。“你又不是处男,你凭什么碰我!”花泽月的这句话被载入了西玥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她故技重施,惹怒皇威,一气之下打入冷宫。天下人尽知她成了皇帝的新欢,她憔悴不堪,深宫之中,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了他,千辛万苦,逃离苦海,却换来了‘你已成妃,何故扰我?’伤心欲绝,撕肺裂心。一朝跳崖,一场失忆,脱胎换骨。机灵古怪,本领高强。冰龙在手,浴火凤凰。天下人尽知‘花家有一女,此为天上来。不食人间烟火,专爱天下美男。’此女子倾国倾城,此女子谁主沉浮?
  • 重生娱乐圈日常

    重生娱乐圈日常

    徐芸的内心是崩溃的,好不容易活到30就莫名奇妙死了,徐芸表示不服。
  • 大领导的小妻子

    大领导的小妻子

    安雪被另结新欢的丈夫郑余所抛弃,偶然与邻居雷从光发生了交集,她的命运就此改写的故事。高干家庭出身的雷从光开始根本看不起安雪,但在一个个啼笑皆非的遭遇里,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并爱上了安雪。一个是步步高升的高官,一个是扎在人堆里半点不打眼的离婚女人,排除高干与寒家的贵贱、高级知识份子与普通工人的家庭背景、雷家长辈的不接受、未婚青年童远和多金总裁樊达对安雪的追求等曲曲折折,他们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谁说领导就天天开会、检查工作了?谁说领导就不能恋爱了?雷从光这个领导就恋爱了,还跟一个“弃妇”!
  • 萌徒嫁到,师父不要跑

    萌徒嫁到,师父不要跑

    某日,史官采访女神探阮筠琦:“请问阮姑娘,不,是阮神探,你是如何从一个父母双亡,惨遭灭门的孤女走到如今圣上钦赐千古第一女神探的高度的呢?”阮神探沉思三秒,指了指身后的君齐书生府:“首先你得有一个强大的师门。”再指了指身旁的男人:“接着你得有一个吊炸天的师父。”最后伸手牵住早已等的不耐烦男人,展颜一笑:“最后你只要把这个师父变成夫君就成啦。就是这么方便快捷哟!”总之,这是一个表面聪慧的孤女立志破案成神再攻略师父成夫君,实则是师父步步为营,圈套呆萌小徒弟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