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的“十个阶段”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什么要以十年作为人生一个阶段呢?
孔子以十年作为一个人生阶段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十年正是五脏六腑气血的运行周期,这样的划分与《黄帝内经》中的思想正好吻合,那么《黄帝内经》中关于人生阶段的划分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黄帝内经》养生经:“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包括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就能知常达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颐养天年。上面的这段话就是《黄帝内经》关于人体阶段的认识,分为“十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其实这种划分方法说到底是根据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生命周期的。
(一)十岁。
《黄帝内经》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意思是说,人长到十岁左右的时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基本成熟,全身气血流通顺畅,生机旺盛,所以十岁的时候,人走起路来,速度很快,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孩子总是喜欢蹦蹦跳跳的,一刻也闲不下来,就是这个原因。
(二)二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意思是说,到了二十岁,气血更加旺盛了,肌肉坚韧有力,所以,走起路来总是快如风,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人们不是常用阳光来形容青年人有活力嘛。
(三)三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人到三十岁的时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肌肉也更加发达,血脉盛满,所以走起路来的步行徐疾有序。
(四)四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人到四十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全部达到最大的协调状态,新陈代谢旺盛,然而这时候会出现衰老,脱发,髯角发白的现象,人们变得“懒惰”起来,喜欢坐着,不愿运动。
(五)五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到五十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开始衰老,衰老首先就是从肝开始的,肝气不足,胆汁分泌减弱,人们就会出现老花眼,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了。
(六)六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六十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弱,气血流通也开始变得不顺畅,气机流通阻滞,这个时候,人们更加不愿意运动,总喜欢躺着。
(七)七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人到七十岁的时候,脾气开始虚弱,我们讲过,脾的功能是管辖人体的肌肉,随着脾气的虚弱,皮肤就会变得枯槁,失去光泽,皱纹横生。
(八)八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悮。”人到八十岁的时候,肺气开始衰弱,大家知道,肺脏藏有人的魄志,魄志不能守,说起话来就会出错,我们经常看到八十岁的老人有时说起话来,经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摸不到头脑,这就是肺气开始衰弱的表现。
(九)九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人到九十岁,肾气开始衰竭,其他脏腑经脉也变得空虚。所以此时的老人走起路步履蹒跚,走路需要借助拐杖。
(十)百岁。
《黄帝内经》中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百岁被称为天年,人活到这个岁数,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了。到了这个年龄,五脏血气虚弱、神气离体,形骸独居,人会尽其天年,而生命终结。
贴心提醒:从上面的阶段养生知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理特点,这对我们进行养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五十岁是肝气不足的开始,这个时候我们要善养肝脏;到了六十岁,心脏开始变得娇嫩了,这个时候就要着重保护心脏,以顺应人体自身的生理变化,阶段性预防疾病,从而让生命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二、人的生长规律
关于人的生长规律,有“女七男八”的说法,这该如何解释呢?
“女七男八”的意思是说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与八有关。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所以称为“女七男八”。
关于“女七男八”的生长节律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黄帝内经》养生经:“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的现象。那么,何谓七损八益呢?
(一)女人“七”的盛衰。
《黄帝内经》将女人的生理盛衰以七年分为一阶段,《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人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期,首先是月经初潮,古代人认为女子十四岁就会来月经,来了月经,就标志着女子成熟的开始,到了十四岁,女孩子的头发也就盘起来了,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生育期对女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那什么时候生育孩子好呢?中国古代规定:“女子二十而嫁”。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的时候,并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肾、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因此,女人最好在二十八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
还有一个关键的时期就是更年期,女子在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稀少,也就是更年期开始来临。此时,太冲脉衰少,而太冲脉就相当于阳气,所以阳气阴血虚了,这时“故形坏而无子”。
(二)男子“八”的盛衰。
《黄帝内经》将男人的生理盛衰以八年分为一阶段,《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的: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子刚开始时跟女子只差一岁,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差了十五岁。男子也跟女子一样,也是有更年期的,更年期的年龄是八八六十四岁。
到了六十四岁的时候“齿发去”,我们知道,牙齿代表肾脏,“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没有了,开始掉牙齿。六十四岁以后,关键就要靠养身体了,因为从这时开始,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更年期是男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性发育的开始,也就是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尽管此时已经有生育能力了,但是因为全身心各个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最好不宜在此时结婚。
那什么时候结婚比较合适呢?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此时男子的筋骨更加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二岁,在三十二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加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
贴心提醒: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人们的寿命可达到百岁,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到天年,人们不是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嘛,意思是说,尽管现代研究证明,人们的常态寿命,应该活到一百岁左右。但是由于人们的健康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寿命很难活到百岁,因此,人们应该注重养生,关注生命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少儿期养生
少儿时期的孩子总是喜欢蹦蹦跳跳的,一分钟也闲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天真、活泼好动是少儿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是与少儿的生理发育分不开的,大家知道七八岁的孩子,肾气较足,肾气足的孩子,精神状态就比较好,自然也就活泼好动,蹦蹦跳跳个不停了。
关于少儿时期孩子的生理特点,在《黄帝内经》中是有相关论述的:
《黄帝内经》养生经:“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少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与之生理特点分不开,所以此时的养生也应该围绕其生理特点展开。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少儿时期的范围,一般少儿是指从出生到十二岁这段时期。下面就此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保健要点等进行逐一的论述。
(一)生理、心理的特点。
少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就指出:少儿“和气如春,日渐滋长”,《温病条辨·解儿难》又说:小儿“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这说明少儿在生理上如同刚出土的小苗,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然而又有稚嫩的一面,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洗礼,因为此时孩子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另外,小儿的心理发育也不是很完善,其精神怯弱,胆子较小,容易受惊吓。
(二)少儿保健。
针对少儿时期的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健康保健呢?少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饮食、环境会发生变更,体格、心理发育会发生由量到质的飞跃。因此,少儿期的保健也应分不同的阶段进行。
1.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只从出生至满月,这段时期,孩子刚刚脱离母体,比较娇嫩,因此保健时,应以保温、合理喂养和预防感染为重点,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婴儿期。
从满月到周岁为婴儿期,大家都知道,此时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飞跃时期。此时期的保健应以合理喂养,注意防寒保暖,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接种为主,并注意加强孩子平时的锻炼,以提高抵抗力。
3.幼儿期。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期。此时期要重视早期教育,促进智力增长,以启蒙发萌。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培养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4.幼童期。
幼童期也称为学龄前期,是指三周岁到七周岁这个时间段,这段时期进行保健的关键是对幼童进行有特点的各种活动,加强医护与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并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5.儿童期。
儿童期也称做学龄儿童期,是指从七周岁到十二周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应重视德、智、体、美教育,使之全面发展,继续做好儿童保健,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变形,防止扁平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