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丁沙(陈永康),曾用笔名:剑峦、沙丁、尔东、陈健、陈雷、陈冲、周冲、艾雷等。
1929年出生于印尼,父亲是华侨工商业者,也是当地华侨领袖,并担任抗敌后援会副主席,是抗日爱国人士。1942年1月,被敌寇抓捕关入集中营,共计三年零八个月,财产全被没收。期间,我无学可上,无家可归,过着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从此埋下爱与恨的命运火种,毕生追求正义和真理。
1945年日寇投降,父亲恢复自由,我也考入了巴城中学,并开始参加演剧活动,计三年有余。同时在报刊发表影剧评论、小说创作等。可供记录者有《桃色梦》(万字小说,1947年),《沉沦》(万字小说,1948年)。1947—1948年参加印尼中华剧协演出《雷雨》(饰周冲),并担任剧协常务理事,直至1949年回国。
1949年高中毕业,随即由印尼经香港回归祖国,先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50年1月调入中央戏剧学院参加筹建工作。1951年师从张庚副院长,专职从事中国话剧史的教学研究工作。1980年转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参加话剧研究所的筹建工作,直至退休。1985年职称评定为正研究员。
同时,几十年来,仍然坚持艺术创作的多面发展。1956年,我与谷剑东等合作改编戏曲剧本《天仙配》,由我亲手交与魏喜奎排演曲剧。北京曲剧是50年代初由北京曲艺发展形成的年轻新剧种,她的第一个剧目《柳树井》,是由老舍先生编剧提供的,我当时曾写过演出评论,在《北京日报》副刊发表。此后,魏喜奎主演过不少其他剧目,我都多有评介文章发表。同时,我与戏曲界的若干演员也有交往,对他们的演出亦多有评介文章。如李忆兰(由京剧改演评剧)等。有一次,我看完戏到后台采访,李忆兰一边卸妆,一边接待我,我当时表示很想把《雷雨》改编为评剧交她排演,她立即表示欣赏和期待。后来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如愿,引为憾事。
此外,1963年,我还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柳倩春秋》,新歌剧《凤凰之歌》。1974年写过电影脚本《2000年与昨天》(用时空穿越的科幻手法,由70年代幻想数十年后的故事,可惜未能制作拍摄,否则它将成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片而载入史册)。1998—2002年,写作四十一集电视剧文学本《红楼天梦》曾在网上发表。
以上创作都不属于自选集范围,仅作简述,总计约六十多万字,也是我毕生的一部分心血劳动。
至于这部自选集的内容取舍,也颇为艰难。主要是,有不少文章已属过时,不宜选用,可以选用的又有不少散失难补。目前入选的,仍以精选为主,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都是标准,文章长短却非取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