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700000007

第7章 破产的乡村与失衡的现代中国(2)

1920年代末期,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衰败开始加剧,最终形成30年代较大规模的农村破产,农村凋敝。关于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就有不同的分析。山东省国民党人李天倪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谷贱伤农,粮价大跌,导致田地荒芜。他向全国经济委员会第二次委员会议提交的一份《关于救济农村破产提案》里讲到,各地农民虽有所不同,但“破产原因要皆以粮价太贱之故”,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以山东而论,每赋地一亩,佣工、种子、肥料、附捐、公益摊派等总计成本十五元左右,每亩所得精粮二百余斤,而最贵的小麦每百斤不过三元,杂粮价格更低,全数卖出,尚不及成本原额,这样,农民的衣食之资、婚丧费用、世事应酬的消耗将无从所出,开始是举债度日,最后举债而不能,“欲不破产不可得矣”。破产导致地价大跌,田地无人问津,他在《提案》慨叹道:“农民破产之普通、痛苦之深刻,实为近古以来所未有。”[5]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既有内部的原因,如“国内政治的不良,剥削太苛,搜括太苦,负担太重”(胡适语),同时也有外部的、国际性的因素,外国廉价商品的倾销、国货出口的滞销,中国农村经济在进入国际经济体系之后,因落后和薄弱而备受打击。同时,这也是中国现代经济转型的结果。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及产品一步步被推挤到新经济格局的边缘,正如茅盾的《春蚕》里所说:“自从镇里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农村破产的残酷现实首先引发了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关注,小说有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丰收》,戏剧有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与文学创作相呼应的是,《狂流》《春蚕》《铁板红泪录》成为电影界对当时农村危机的反映与解读。《狂流》洪水里的小船与傅柏仁等人乘坐的小汽轮,《春蚕》里的借贷养蚕、茧厂盘剥,《铁板红泪录》中的“枪捐”,《盐潮》中的豪绅大户霸占茅柴公地,《丰年》中外粮低价倾销,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和解释了农村危机的根源,而《春蚕》中“冲克”之说的失败更是暗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无力与无奈。

由于区域发展和工业——农业的失衡状态,农村在现代进程中受到强烈挤压,由此导致差异巨大的城乡二元化,在农村经济发生危机的情形下,这一差异和对立的程度愈加突显。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中,除了前述提及的几部农村题材电影之外,其他很多表现城市生活的电影,也经常从侧面表现出乡村的衰败,都市——乡村两个生活空间经常被用来表现贫富对比和阶级对立。《香草美人》中的王阿大因农村破产而来到上海寻找出路;《姊妹花》中,一对姐妹因分别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生活状态迥然有别,城里的二宝尽享荣华富贵,而留在农村的大宝,嫁给穷苦木匠桃哥,最后因天灾人祸不得不流落到城市里;《姊妹的悲剧》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从乡村进城做工;《小玩意》中的叶大嫂带女儿流落上海;《挣扎》里的小兰和根发不堪地主的逼迫逃往上海;《乡愁》中小学教师杨瑛流亡上海,《渔光曲》中小猫和小猴因为家乡渔业的破产到上海谋生……在谈到左翼电影创作时,李欧梵曾提到左翼剧作家的新叙事模式:“在这种新的叙事结构中,城市——影射上海——越来越染上灰暗的色调,成为反面形象;而同时乡村则日益成为电影自我指涉的城市模式的理想‘他者’。”[6]但实际上,作为理想“他者”的乡村应该是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国电影叙事的特征,是在左翼登台之前,恰恰是左翼电影人打破了对乡村的田园想象,乡村不再是一个理想“他者”,而是破产的、无从依靠的生活之地,他们描写的是农民被迫向城市流动,并给摩登的都市带来不愉快的灰色。或者说,左翼电影的城市之所以越来越灰暗,正是因为它们关注到了受现代化挤压的一方,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失衡和现代性的边缘。面对现代性这种令人不安的阴影,左翼电影人发出了自己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三、左翼电影的现代性何在?

在电影研究中,现代性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电影研究而言,尤其如此。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以及张真、包卫红对中国早期电影的重新思考,张英进对中国现代性五个面向的阐发等,都围绕现代性这个概念考察和理解电影,这种研究模式已经对国内中国电影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张英进从西方学术的方法论转向理解李欧梵和汉森的研究:“这些转向包括从总体的历史到部分的或片断的历史,从纪念碑式的历史到图表式的历史,从历史主义的历史到结构的历史,从档案的历史到推测的历史。”[7]具体到美国的历史学,就是从思想史向社会史再向文化史的转向。

都市空间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在李欧梵的笔下,上海的外滩、百货大楼、咖啡厅、舞厅、跑马场、亭子间成为摩登生活的舞台,演绎着“物质文化的‘符号学’”[8]。而都会语境,从建筑到出版物,从文人的笔端到普通观众的口味,都成为电影文化追索的对象。同样,在张英进的电影和文学研究中,也将城市文化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比如他对城市空间与文化消费、历史记忆的考察,对中国现代派笔下的城市形象的梳理。这些无疑扩展了电影研究的文本范围,在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下重新认识电影的接受过程及其影响。

除都市空间之外,这种文化史研究十分关注感觉层面的分析,这无疑给现代性的探讨加上了鲜活的感性色彩。李欧梵研究了上海的月份牌,娱乐杂志上的女明星照,并将她们与好莱坞明星对身体的展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女明星总是将身体藏在长长的旗袍里,而这种根本性的差别表达了不同的“女性美学”。他认为,这些明星照并不是或不单纯是父系社会里的男性的观照物,而是也帮助设计着中国女性的新形象,即拥有新品质的“现代”女性。[9]这样的研究,使感觉、感受方面的内容与现代性发生了关联。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则十分关注感觉机制的研究,通过白话或通俗(vernacular)这个概念,汉森给现代性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对身体、物质、通俗文化的关注。

不管是李欧梵的“摩登”研究还是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史研究都具有理论范式的意义,它们的引入使之前受到忽视或否定的方面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比如“鸳蝴”派小说,比如刘呐鸥等人的“新感觉派”,再比如张爱玲,从而有助于对中国电影历程给予更完整的描述和理解。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现代性框架也包含着很多的问题。正像张英进所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接受集体感官机制说”,因为“早期电影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描述感官表面,而忽略调查电影话语的意识形态内涵”。[10]就中国复杂的、多面的社会文化而言,无论是现代性还是集体感官机制概念,都必须经过历史的具体化才能起到真正有效的概括作用,否则现代性势必会变成一种新的抽象,使多层次的历史问题简单化。

如果把现代性与“鸳蝴”派相关联,那么,左翼电影的现代性何在?我们知道,作为通俗文艺的代表“鸳蝴”派在文化上远较左翼文艺保守,正如前述,左翼电影表现出对社会矛盾、阶级对立的高度关注,表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那么,它所包含的现代性诉求与沉醉于休闲和感官欢娱的“鸳蝴”派所提供的现代性到底有何分别?

关于左翼电影与现代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首先,左翼电影在文化精神上承继的是“五四”启蒙传统,因此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因此,左翼电影表达的是一种启蒙的现代性。《春蚕》中,村里人对“荷花”的忌讳,老通宝用涂泥的大蒜头祈祷,这些封建迷信行为都被年轻的多多头所冲破。影片通过揭示危机的真相来批判这种封建迷信,启蒙之意十分显豁。更重要的是,这几部左翼电影都是从一种整体的、世界性的视角,为中国农村的破产提供了理性的解释体系,十足地体现出科学认知的精神。正如《中国电影展》在评价《丰年》时所说:“影片有力地揭露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灾年成灾,丰年也成灾的真实根源。”[11]其中,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豪绅地方的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垄断抑价等都在电影中有所呈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这几部农村题材影片像社科教科书一般,对中国农村破产给予了全方位的阐释。

与左翼的这种文化精神相对应的是,《狂流》等几部农村题材影片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尤以《春蚕》具有代表性。关于《春蚕》的现实主义风格,学者多有论及,在此不再赘述,只想指出的是,这一风格突破了中国早期电影业的情节剧倾向,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左翼电影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它们通过农村经济的破产,揭示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区域、阶级、阶层之间有紧密的交叉关系。从左翼的这几部农村题材电影,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性不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总是与具体的阶级利益和立场相关联。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好现代性话语与阶级性、民族性的交叉,并在这种交叉关系中建立一种有具体历史支撑的现代性话语,从而解决白话现代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在今天用现代性理论框架重新梳理中国电影时,这是需要我们格外警醒的一点。

(原载陈犀禾等主编:《重写电影史:向前辈致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

注释:

[1]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203—214、226—227、241—242页。

[2]郑培为、刘桂清编选:《中国无声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202页。

[3]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3页。

[4]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第2卷第2期,2007年6月,第65—66页。

[5]李天倪:《关于救济农村破产提案》,《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四册(1931—1937)》。

[6]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119页。

[7]张英进:《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8]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9]同上,第110—111页。

[10]张英进:《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11]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242页。

同类推荐
  • 科克托戏剧选

    科克托戏剧选

    本书收录的科克托的戏剧代表作包括《人声》《艾菲尔铁塔上的新郎新娘》《俄耳甫斯》《双头鹰》《打字机》《在劫难逃》《克莱芙王妃》等。这些代表剧作包含科克托对爱情和死亡的剖析、对自由的追求,充分展现其非凡的才华、敏锐的观察和高度的自信,其中不可避免地打上的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先锋派思潮、回归古典主义等烙印,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20世纪法国风云际会的艺术风貌。科克托的剧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值得品读、鉴赏和收藏。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热门推荐
  • 舌尖上的毒

    舌尖上的毒

    孙焕平是江苏淮安楚州淮城镇闸口村的一个农民,从2009年4月7日至11月7日,他开着自己购买的小卡车,走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行程5万里,耗资10多万元,自费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有人说他“神经病”,妻子要跟他离婚,但他没有放弃。孙焕平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引起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150余家媒体对孙焕平的事迹予以报道,被人们称为中华之大挑毒者。2011年12月,孙焕平与“两弹元勋”朱光亚、“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一起,成为中央电视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 甜妞追爱记:误擒霸道总裁

    甜妞追爱记:误擒霸道总裁

    她沦落到无家可归时,遇到他,自此赖上他。一次舍友起哄,对电话那端的他大声喊,“大叔,你们很配!在一起、在一起……”他哼笑一声,问:“你觉得如何?”她窘迫至极,红着脸回他:“是很配啊,的确很配很配很配很配……”舍友逼问:“愿意成为她男朋友吗?三个答案,一愿意,二愿意,三愿意!”他拒绝的干脆:“不愿意!”短暂的静默后……他:“老公的话,我会很愿意!”死寂过后……“啊……”此起彼伏的尖叫!
  • 福建通志台湾府

    福建通志台湾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兰奇女传

    木兰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在工作或者竞争的场合,我们运用非言语行为判读人心,目的是看出对方“自在”还是“不安”,然后运用简单的问话技巧,使对方说出自己不想说的话,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操控人心的心理策略,对一个人的社交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书,教你从对方的外貌、姿态、表情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巧妙看透他人。不必等别人说出口,你就能通过相关的外在表象看透对方的心理,然后运用非语言行为,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自己的职场生存如鱼得水。办公室里的读心攻心操控术,可以帮你懂得如何运用非言语行为,改变别人对你的想法,为自己在职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让自己成为升级加薪的热门人选。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过渡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帮助自己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 毒医丑妃不下堂

    毒医丑妃不下堂

    21世纪最懒的特工穿越后又丑又傻,名气还不小,只因为她嫁给了当今大润朝最俊美妖孽的八王爷。招蜂引蝶还整天想要她死的男人有什么好留恋的?一封休夫书,一袭白纱拂面,潇洒离去。那一夜,她一舞倾天下,面具下的容颜,艳惊四座!阳春三月,京城第一花魁招夫大赛拉开帷幕。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宸界

    灵宸界

    灵宸界,灵物纵横,灵者为尊,混乱伊始,武以动天地,情系世间人。交流群:546812147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