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800000003

第3章 自序:为了报答周总理的恩情与期望(1)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老人的巧安排,亚得里亚海岸的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成了与我们最要好的兄弟友邦。随着中阿友谊迅猛蓬勃的发展,阿尔巴尼亚语翻译成了中央各部委非常紧缺的人才。

1969年8月,我完成了陪同中国专家在阿工作的任务回国以后,有5个中央部门抢着调我去工作,其中总参某部和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为调我争执起来,最后争到周总理那里,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报纸的国际宣传工作一直是在周总理领导下进行的。周总理对报社国际部负责人戴枫同志讲,不要争了,最近一个时期,他在报纸国际版上经常读到署名“红山鹰”的阿尔巴尼亚通讯,文章写得不错,看来作者是懂阿尔巴尼亚文的,为了加强报纸对阿尔巴尼亚的宣传,国际部是否可以考虑调这个“红山鹰”到报社工作?戴枫同志告诉周总理,“红山鹰”正是他们要调的郑恩波。周总理高兴地说,噢,是这样,那样的话,郑恩波还是到报社国际部工作合适。于是,总参某部便把事先准备好的调用干部必备的材料主动地转交给了人民日报社。报社以“特事特办”的办法给周总理打了调人报告,总理很快地作了批复。这样,报社国际部便很顺利地从我所属的已经人事冻结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即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把我调到了人民日报社。9月16日,我满怀一个贫寒的车夫之子彻底翻身并当了国家主人的幸福感、荣誉感和非同一般的责任感、使命感,兴冲冲地走进王府井大街277号虽不很高但却显得异常神圣、庄严的人民日报社大楼,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翻译、记者——以笔为武器的新闻战士。这件事乐得我几天合不拢嘴,我反复地想:一个刚到30岁的毛头小伙子,能得到驰名中外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武双全的一国总理周恩来的关注与重视,这不仅是我们郑氏家族多少代的莫大荣耀,而且也是故乡盖州乃至营口地区历史上头等大的喜事啊!

著名作家柳青在其代表作《创业史》里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极富人生哲理的千古不朽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46年前,在周总理亲自关心下,我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就是我一生中迈出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为我终生的事业定了位,铸就了我平生既从事新闻文学、文学翻译,又搞文艺评论的三栖文人的模样,并激励我为成为一个真正的阿尔巴尼亚文化行家拼搏不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周总理是塑造我这个文学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综合形象的设计者;这一步也让我避开了不久在学部发生的那场至今想起来都还要心惊肉跳的群众陷害群众的大灾难。周总理是救我逃出灾难的大救星。

到报社工作不到10天,领导就叫我做好陪同即将来华访问的阿尔巴尼亚新闻代表团的工作。10月16日,周总理要接见代表团,我既高兴,又有些紧张,心里想:两周前,周总理批准我调到报社工作,现在马上又要我给他老人家当翻译,我也太有运气了。但是,一旦译不好,译的过程中打嗑呗儿,怎么办?我知道周总理的法文很好,可用法语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交谈。阿文与法文比较接近,我怕有的词译不准,影响周总理的情绪和整个接见。而且,几天前周总理与苏联总理柯西金在首都机场会晤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果总理谈话中涉及此事,政治术语更要译得准确、无误,不能出丁点儿差错。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更不安了。陪同代表团的国际部第一把手、资深记者戴枫同志见我有些信心不足,惴惴不安的样子,便很体贴地给我打气:“要有信心,保持平静、沉稳的心态。总理特别慈祥可亲,很体谅翻译。你大胆地译,就像在一般场合一样,没问题……”戴枫同志亲如兄长般的关心与鼓励,让我紧张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下午4点整,在人民大会堂一个不太大的会客厅里,周总理面带笑容,精神矍铄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亲切地与每一个人握手、问好。戴枫同志指着我告诉总理:“这就是我们刚刚调进报社的阿尔巴尼亚语翻译郑恩波同志。”周总理像长者对待孩子那样亲热地看了看我,握着我的手用力地摇了两下。我注意到总理握我的手比握其他中国同志的手都更用力。这一握蕴含着他老人家对后生晚辈无限的关爱、信任和厚望,我顿时感到太阳穴的血管怦怦地跳得好厉害,腿脚和双手变得轻飘飘的。当年,农民诗人王老九曾写下了“毛主席握了我的手,我心变黄金永不锈”的千古绝唱,而这会儿,王老九的这一绝唱恰好表达了我对周总理这一握的真切感受,心里反复地吟诵道:“周总理握了我的手,我心变黄金永不锈!”

周总理接见外宾的讲话,向来都是书面体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那一天,他对阿尔巴尼亚新闻代表团的讲话,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他主要是对自己不久前与柯西金在首都机场会晤一事向阿尔巴尼亚记者朋友并通过他们向阿尔巴尼亚党和政府交了个底。口气极为真诚、亲切,是只有对真正的同志和朋友才能讲的体己话。措辞言简意赅,概念清晰精确,我越译信心越足,越流利,主宾双方的脸上都露出会心、满意的微笑。此刻,我再也不感到紧张,呼吸也平稳下来。突然,总理转过脸来,和蔼可亲地问我:“最近,报刊上发表了毛主席关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一切侵略战争的新语录,就是‘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的那一段,你会背了吗?”我难为情地回答总理:“还不会。”总理接着说:“这样吧,现在我一句句地说,你逐句译。”于是,总理便有板有眼、一字不差地把长长的一大段毛主席最新的语录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我也很准确地译了每一句,不重复,不打嗑呗儿。译的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总理惊人的记忆力和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与忠诚。71岁的老人了,每天国家有多少大事、要事需要他老人家去过问、去处理啊!可他还能把毛主席最新的长长的语录背得如此熟练,实在是令人钦佩、敬仰!实在是古今中外难寻的天才总理啊!我心里由衷地感叹道,同时也为自己对毛主席著作学习得不好而深感愧疚。

接见结束了,周总理要和阿尔巴尼亚记者朋友们一起照相,按惯例,我和参加接待的同志们都自动地闪在一边。周总理一边向我们招手,一边说:“都过来,大家一起照嘛!”然后对外宾继续解释说,“翻译和接待的同志很辛苦。从前,他们只是忙忙碌碌地工作,照相从来没有他们的份儿。现在,我们就要改变过去的做法。”总理的这几句话是我没想到的,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起来,我跟在戴枫和接待组的几个同志的后面,站到最后排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上。第二天,这张对我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的照片,便在《人民日报》上登了出来。这张照片是我一生中全部的照片中最珍贵、最富有光彩的一张!因为工作的关系,在此之前和以后,我有幸同中阿两国高层领导人和省(阿尔巴尼亚是区)市级高级官员、劳动模范以及战斗英雄照过许多像,但哪一位能像周总理这样享有如此高的世界性声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最富有人气呢?我认为,除了周总理之外,再无第二人。还有,“文革”期间,翻译参加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照相,我是第一人,在我之后才有王海容、唐闻生等译员的频频出场。这是我今生今世时时都要铭记在心的非常事件。它时刻提醒我:在人生与革命浩瀚迷漫的大海中,不管遇到怎样的难关与险阻,都要毫不动摇地沿着毛主席和周总理所指引的航道奋勇前进!

胜利地完成了周总理接见代表团的翻译任务,接待组的全体同志感到轻松了不少。晚上,戴枫同志与我聊了许多,这也是我调到报社后,他作为部领导与新人别具一格的谈心。“好不容易啊,这次我们调你来报社工作,惊动了总理,他老人家讲了话,不然你是调不来的。今后要好好干,可别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期望。我们国际部很幸运,多少年来,一直在总理直接领导、关怀下开展国际宣传工作。总理多次要求我们都成为自己负责的国家的研究专家,要精通一国或几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你很年轻,刚到30岁,要有信心,努力成为一个‘阿尔巴尼亚通’……”

永远铭记周总理的恩情,不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努力成为一个阿尔巴尼亚通!这是我调到人民日报社特别是听了戴枫同志转达的周总理对从事国际宣传的人员的要求和期望之后,在心里立下的誓言。

陪完了阿尔巴尼亚新闻代表团之后,领导又要我做好陪同以解力夫和戴枫为领队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赴阿尔巴尼亚访问的准备。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中阿关系第一次遇到了小小的波折。特别重视中阿关系的周总理,为了确保我党政代表团和新闻代表团访阿圆满成功,于出访前夕在人民大会堂特别接见了两个团的全体成员,我有幸听到了周总理的教诲与嘱咐。他老人家对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纯真的友情和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成为指导我一生做好中阿文化交流工作的指导思想。4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对做好这一工作的决心与信心都毫不动摇。之所以如此,那是与周总理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的。这辈子,是周总理那举世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的博大胸怀和对世界人民真切火炽的爱心主宰了我的灵魂。

那是阳光灿烂、前程似锦的大好之年,那是精力充沛、踌躇满志的而立之年,那是小鹰展翅,准备在辽阔的蓝天翱翔万里、大展宏图的兴旺之年。可是,有谁能想到,六月里竟然下了一场九月霜,正在红红火火向着宏伟的目标飞奔的红山鹰,突然挨了一闷棍,一夜间在有些人的心中竟然变成了面目可憎的黑乌鸦。

那是1970年5月4日,领导报社运动的几个头目找我,要我交代在学部外文所参加“×××”反革命组织反对周总理的罪行。真是荒唐可笑到了极点!一个把周总理看作比自己父亲还要亲的人,居然要参加“×××”反革命组织反对他老人家!难道我的良心被狗吃了?!真是岂有此理!我当然要据理辩驳,可是,那是毫无用途的,当天下午我就被停职反省靠边站了。

从这一天起,我一生中第一次经历的天寒地冻、风雨飘摇,长达两年零70天的“非同志式的”苦难之旅便开始了。我不愿意用凄婉的文字、低沉的语调讲述自己如何硬着头皮当泥水匠砌墙、挖防空洞,也不愿意提及顶着暴风雪,从马厩里起粪出汗着凉得了迄今都没治好的风湿性游走式关节炎,更不想描述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吃喝拉撒睡在闷罐车厢里,与骡子、老母猪为伴,从河南驻马店火车站到北京丰台站度过的两天两夜,因为我向来不喜欢更不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文字。现在,还是让我以昂奋、激扬的笔调,向读者朋友诚挚地倾诉:几十年来,为了实现对周总理立下的“成为一个阿尔巴尼亚通”的誓言,我都干了一些什么吧。

我心里明白,我的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不是来自领导报社运动的人,而是来自乱了套的学部。但我相信,共产党领导下的几千名秀才,决不会让中华最高学府(“翰林院”)永远无休止地乱下去。他们总有讲真话的一天,而一旦讲了真话,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到那时必然要还回红山鹰的真面目。但这需要时间,急躁一点用都没有。因此,我要马上静下来,聚精会神读书,搞翻译,一天也不能浪费,不然,把外语扔上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丢掉。反正对我并没有实行隔离审查,只是叫我靠边站,那我就学做黄花鱼溜边学习好喽!在办公室里,有计划地细心阅读10多种阿文报刊并作笔记,多方面了解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回到单身汉宿舍里,便贪婪地阅读阿尔巴尼亚古今文学名著。平时如此,周末、节日里更是这样打发时间。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东单公园成了读书的好去处。到了河南叶县干校,在劳动休息的短暂时间里,我也在稻子堆下、柳树荫凉处、去县城办事走在宽宽的水渠边笔直的小道上读阿文诗和小说。到了京郊小汤山,我当了饲养员,在温榆河畔和马坊、大柳树村边放骡子时,我还经常放声高唱阿尔巴尼亚革命歌曲。就这样,在那孤寂难熬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把阿尔巴尼亚民族复兴以来的文学名著几乎全部通读了一遍。

同类推荐
  • 少年书剑在津门

    少年书剑在津门

    故乡是一部读不厌的书,那页页行行,写着我和俦侣们的青春——它经历的路程,它焕发的风华,它遭受的苦难,它蕴含的情怀……《少年书剑在津门》是一部随笔集,也可看作是作者周汝昌的一部自传集。《少年书剑在津门》分为四大部分:沽水年华、津门忆旧、沽湾琐话及地杰人灵。
  • 飞鸟

    飞鸟

    《飞鸟》是周大新的电影剧本集,包括了《飞鸟》《古榆》《诬告》《JS卫星的发现》《重铸真情》《热与冷》等多个电影剧本。在创作小说和散文的同时,周大新创作了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的剧本。这些剧本多以他的故乡南阳和参军的部队为背景,也多与他的小说故事有关联。作家将落脚点放在普通小人物上,极富画面感地讲述了曲折的故事和人物的成长经历,融舞台性、画面感、紧凑度于一体。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刘心武自选集:散文随笔卷

    刘心武自选集:散文随笔卷

    刘心武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体现时代的脉动,意蕴深厚,充满人情美、人性美。本书精选和节选了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散文随笔《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建筑评论《城市望点》、《享受“灰空间”》,《红楼梦》研究心得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心语》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心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散文创作和《红楼梦》、《金瓶梅》研究方面的艺术成就。
  • 春风到处说柳青

    春风到处说柳青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刘蕴华(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直到1967年被强行“赶走”,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塬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十四年。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病娇王爷易推倒

    穿越之病娇王爷易推倒

    这是一个特种兵穿越成乡野丫头,碰上身娇体弱易推倒的王爷的故事。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本书详细记录了BOSS唐从1998年身无分文的惨状,到2003年身价数百万的历程。在BOSS唐的发财道路上,他几乎遇到了所有小本生意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与麻烦,书中,这些难题和麻烦被“义乌发财哥”逐个击破,逐一解决。
  • 我的诡异老婆

    我的诡异老婆

    为了给母亲筹钱治病,我成了上门女婿,婚后,我发现妻子许多诡异、恐怖的秘密……
  •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她只能用最纯洁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火树银花中的戎马倥偬,刀光剑影中的海枯石烂。他的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而他最爱的女人,是否能倾尽一切地爱他?是否能与他携手共度此生?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爱上了这个注定会被无数女人拥有的男人,她只能用最纯净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回首处,多少红颜老去,是否都只是黄粱一梦? 这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温情也有杀戮,一切都只是为一段人们已经熟悉的历史做出新的注解。
  • 守妻如玉

    守妻如玉

    认识一段时间后,他说:我们在一起吧。她:可是你的朋友都说跟我在一起是进火坑。他:我怕冷,宁愿烫死,不愿意冻死。别人都以为他救她于水火之中,只有他知道,她才是他的救赎。
  • 农门商业大亨

    农门商业大亨

    别人穿越,都穿越到王妃、格格这种有身份的人身上,偏她这么倒霉,穿越到一个农家女的身上,好吧,她自立自强还不行?她才高八斗,智慧非凡,她就不信,凭她的努力没法子成为世界首富,顺便拐个王爷来当相公!
  • 魔妃医手遮天

    魔妃医手遮天

    【先更完九尾猫】初暖语录:“我就是神中极品,神老大都要看我脸色行事。”她柳眉微挑,笑得春风得意。“别人害我三分,我杀那人三生。”她面容绝美,却神情淡淡,气质出尘。“空城犹如潮拍岸,一拍一打成两半。”纤指微抬,指了指前面荒芜的明月城。“我眉眼弯弯,笑得风情万种,我玉指勾勾,无数男子挣的头破血流。”她以袖拂面,故作娇羞可谓是红袖添香黯销魂。第一次相见,她误撞他怀,他神情淡淡,气质冰冷。后来他们都穿了,从此......仙子降临,锋芒毕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史海沉钩(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魔女轻狂拐只妖孽来

    魔女轻狂拐只妖孽来

    她不幸被自制炸药所伤,魂穿异世。她,是天族孤女,被同门排斥,天帝厌弃,一朝踢下诛仙台,魂魄俱灭。看她如何接替肉身,玩转异魔仙三界。魔女一路披荆斩棘,强悍归来,扰的天宫一片动荡不安。这是哪里来的妖孽,敢管姑奶奶的闲事?什么!天族太子?天尊修士又如何?正好修为卡在瓶颈处,通过双修提升一下也不错!“大胆妖女!你将天界扰的动荡不安,休要让本殿下委身于你!”,“委身?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姑奶奶貌美如花,你还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