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700000005

第5章 论艺术作品的层次(3)

如果回顾美学史上对艺术的这种深层意蕴的探索,我们也许会失望的。因为美学史上对艺术第三层次的深入研究极少,就更谈不上有什么现成的结论了,只有少数美学家有所论及。

柏拉图也许开了某些端倪。《理想国》指责艺术是真理的“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了三层”,因为客观事物是“理式”的摹本,艺术又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因此“他的作品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25)然而,即使是“影子的影子”,即使是与真理“隔了三层”,但如果艺术能够折射出某些本体界“理式”的光辉的话,也就可以被看作是含有某种深层意味了。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艺术都有着深湛的理解,而美学几乎无例外地成为他们庞大哲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德把审美判断力作为沟通现象界与本体界、自然因果与精神自由的桥梁之一。在这个广阔的背景下,艺术便获得了一种深刻巨大的意义。他认为艺术在有限的形象中展示无限的理念内容,理念不是一般的知性概念、范畴,而是灵魂(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统一体)、世界(一切自然现象的最高统一体)和上帝(灵魂与世界的统一)。这些理念在认识论中是只能设想而不可认识的,是信仰的对象。而艺术却能够表现这种人类认识所不能达到的本体界。谢林的同一哲学也认为艺术能够表现哲学的最高范畴——“绝对同一体”,“艺术作品唯独向我反映出其他任何产物都反映不出来的东西,即那种……绝对同一体”(26)并且据此指出艺术与哲学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也认为艺术表现巨大深刻的“理念”或“绝对精神”。“美是理念感性的显现”,“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去表现上文所说的那种和解了的矛盾。”(27)所谓“和解了的矛盾”即是指理念辩证发展的结果——人与自然的统一。他并且指出艺术与宗教、哲学有着同一的内容;而“这三个领域的分别只能从它们使对象,即绝对,呈现于意识的形式上见出”。(28)这些论述,虽然背景宏大,见解深刻,然而却并没有准确具体地把握到艺术的审美的深层意蕴。因而显得大而不当,宽泛空洞。在这一点上,孔德把它们斥为“形而上学”是有道理的。

丹纳曾感叹说,有些显赫一时的作品只能持续几年,甚至更为短促,“它们过时了,而我们还觉得奇怪,当年自己怎么会欣赏这一类无聊的东西”(29)。他认为艺术作品最表层反映的“是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下面是一层略为坚固的一些特征,可以持续二十年、三十年……”而一直向深处挖掘就可以依次得到“一个完全的历史时期,例如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时期,”得到一个“民族的特性”、“种族的特性”(30)。显然,丹纳这种把艺术理解为历史文献的客观主义道路在艺术层次的探索中是行不通的。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经验、综合、直观的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深层意蕴的理解也许要更为切当,更符合于美感的经验事实。

钟嵘对诗歌的要求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31)这里的“无极”,正是指韵味的微远深长。司空图认为理解“诗之难”的关键是“辨于味”。他以饮食喻诗说:“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之充饥而邃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32)强调在具体有限的“酸咸”之外,应有一种渊深的意味。强调“远而不尽”,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些言论为苏轼所赞赏和阐场,“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认为“美在酸咸之外,可以一唱三叹也”(33)。晚清的王国维更把这种“味”与中国古典艺术的基本范畴——意境联系起来,说:“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34)

严羽沿着钟嵘、司空图、苏轼等人的思路追寻着这种飘忽不定的诗“味”。他的《沧浪诗话》历代毁誉不一,而其中辩难不休的是被严羽自己称为“警世绝俗”、“至当归一”、以禅喻诗的《诗辩》。关于严羽的以禅喻诗,刘克庄说:“诗家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死不休;禅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35)王士缜却赞道:“严沧浪论诗,拈‘妙悟’二字……皆发前人未发之秘。”(36)严羽也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37)”以禅喻诗,是理解《诗辩》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从纵深的三个层次来阐明。

首先,是严羽对佛教禅宗(南宗)一套现成概念、术语和方法的比拟、借用。如所谓“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38)等。严羽前后以禅喻诗的许多人都止于这第一层,如苏轼、吴可、韩驹、屠隆等。其次,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反对外在地沉湎经卷义理的学院作风,在修持方法上,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严羽因此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甚远,而其诗独出手其上者,一味妙悟也。”(39)并反对苏黄的“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他以禅宗摆脱章句之累、直澈心源的“顿悟”来说明作为诗之“当行”、“本色”的审美特性。这里的“一味妙悟”也就是皎然的“但见情性,不睹文字”(40),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41),张戒的“诗人之意”(42),也正是严羽所说诗的“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荃。”(43)这一层次与第一层次的区别是严羽在此把握到了艺术的审美特性。

佛教论证现象世界(色)的虚幻不真,是为了说明法性本体(佛)的实有,而其根本目的,不是在禅林之内在经案木鱼环绕之下的思辨的游戏,而是为了解脱人生的苦海。因此究其根源,乃是一种人的哲学。“悟”正是一种对整体人生和历史的深邃而神秘的理性直观。落红本是无情物,但八指头陀敬安(44)却因偶然看到在篱间盛开的白桃花为风雨所摧落而湛然有所领悟,从此遁入空门。以情感、意志、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组成的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无论在心理形式上,还是在精神内容上都是相通的。大批导源于宗教或受宗教强烈影响的艺术构成中外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甚至能够成为数百年内艺术的主流(如欧洲中世纪艺术)。

禅与诗的这种内在联系,在严羽并未明确意识到,他毋宁是将第二层与第三层混为一谈。但他所着重强调的“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唱三叹”等等,仍然给人以第三层次的启示。

当然,无论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还是司空图、严羽都早已成为历史,重复古人与苛求古人是同样错误的,更何况他们有着许多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糟粕呢。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我们解决艺术层次问题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前提。

人们常以为艺术是感性的,其实,艺术包含着最抽象的意蕴。艺术的这种抽象性决定了它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仅此一点也可以使我们看到“层次”这一概念确有可能为我们思考艺术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的角度意味着新的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可能使我们得以解答某些至今仍然悬而未解的问题,从而丰富我们艺术本体论的研究。

艺术是万古常新的,这在欣赏是如此,在研究,同样如此。

(原载《文艺美学》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注释:

(1)[美]H.帕克:《美学原理》,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同上,第88页。

(3)同上,第39页。

(4)张戒:《岁寒堂诗话》。

(5)[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6)同上,第50页。

(7)[美]H.帕克:《美学原理》,第47页。

(8)杜甫:《绝句》。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

(10)[德]黑格尔:《小逻辑》§24,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78页。

(12)《姜斋诗话》。

(13)钟嵘:《诗品序》。

(14)《白石诗说》。

(15)《沧浪诗话》。

(16)《诗品》。

(17)苏轼诗。

(18)鲍桑葵:《美学三讲》,周煦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24—25页。

(19)《诗品序》。

(20)《荆谭唱和诗序》。

(21)《示子遹》。

(22)《题萧彦毓诗卷后》。

(23)《沧浪诗话》。

(24)[俄]别林斯基:《智慧的痛苦》,《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87、93页。

(25)《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7页。

(26)[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74页。

(27)[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5页。

(28)同上,第126页。

(29)[法]丹纳:《艺术哲学》第三编,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30)同上,第351—256页。

(31)《诗品序》。

(32)《与李生论诗书》。

(33)《书黄子思诗集后》。

(34)《人间词话》。

(35)《题何秀才诗禅方丈》。

(36)转引自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

(37)《谷吴景仙书》。

(38)《诗辩》。

(39)《诗辩》。

(40)《诗式》。

(41)《二十四诗品》。

(42)《岁寒堂诗话》。

(43)《诗辩》。

(44)敬安(1851—1912),清末高僧,能诗。曾燃二指供佛,因别号八指头陀。

同类推荐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热门推荐
  • 记忆体萌娘

    记忆体萌娘

    这是记忆脱离了人类,拥有了独立意识之后的世界,也是个魔法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人类与记忆体生命的关系,维系于一种被称为记忆使的特殊人类。原本生活在地球的主角,以成为记忆使为目标,进入了位于土卫三上的特提斯学院,在一次搭乘记忆列车往返于土星与地球之间的过程中,无意中遇到了两个奇怪的少女。而那两个少女,居然是没有人见到过具体形态的记忆体生命……自此之后,在说不清是偶然与必然的命运里,人类、记忆体、纸片人、各种奇怪的、软或不软的萌妹子纷纷登场,进入了主角小小的世界……
  •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围绕贺家湾村民贺瑞阳三次竞选村委会主任的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与几千年官场潜规则、宗族、房派、黑恶势力等的斗争中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热情讴歌了时代的进步和一代新人的成长,并揭示了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制度的痼疾,直言不讳地反映了当前村民自治下村委会与村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乡政府等的复杂关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和家庭的生动画卷,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反思和追问的广阔空间,对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 软绵绵想吃慕斯蛋糕

    软绵绵想吃慕斯蛋糕

    顾染绵本来以为,和她从小认识的慕斯阮,是她生命中很重要很重要的人,是她的全世界。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她也是慕斯的全世界。某天,顾染绵鼓着腮帮子,颐指气使地瞪着慕斯阮:“你是不是只会威胁我?”慕斯阮失笑,把养了那么多年的小青梅揽过来:“不是啊,我还会喜欢你。”他从不好奇,唯独想要知道她身上的所有秘密。他像蛰伏待机的兽,一直以来就等着一只狡猾的狐狸能够落网。然后,拆骨入腹。
  • 神骗妙警

    神骗妙警

    骗术,不是邪术,本无善恶之分,但因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正邪之别。.......新书《全民大英雄》已发布,请多多支持
  • 困兽法则

    困兽法则

    我就是一名传统刺青师,这些年来,我给客人们刺青遭遇诸多怪事,压抑着心里恐怖的秘密辗转难眠,现在给你娓娓道来我的亲身经历。
  • 重生婚然天成

    重生婚然天成

    人人皆知0366部队‘妻为先’的雷副团长有一位貌美如花、妙手‘仁心’的俏媳妇儿;有人眼红离间夫妻感情?不好意思,军婚不容拆,挑事的出门左转,请了!楚天意重生十八岁,渣兄当道逼嫁老鳏夫,秉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以雷霆之势拿下曾经让她遗憾一生的男人作为回报。从此,制药酒,上大学,办药厂,顺便扎扎针医医人妇唱夫随。
  • 绿墙边,花未眠

    绿墙边,花未眠

    一个小时留给自己一刻,这一刻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一个星期留给自己一天,这一天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拉开距离,审视内心,看见灵魂,记起自己是谁,想要做谁,好不迷失在忙碌与繁华里。?凝神专注,转移杂念,洞察美善,不再批判。一个人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在哪里看到的?”“我家门口。”树没变,它一直在那儿,春绿秋黄,是你的心变美丽了,于是,世界也变得美丽起来,树也成了最美丽的树。?本书精选的数十篇美文,文笔清丽美好,引着读者一起忘记人间烦恼,进入美好境界,那里万物现影,好比春来江水渌,枝上有桃红。
  • 红酒庄园

    红酒庄园

    圣特美隆也是一个名园辈出的产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本地区的酒品质普遍不佳,甚至有“车夫之酒”的讥讽!名列A等的只有两家:欧颂堡与白马堡。格拉芙地区的欧·布利昂堡与拉图堡、拉费堡、玛哥堡,木桐·罗吉德堡、欧·布利昂堡共享波尔多官方评鉴的一等顶级酒,也是波尔多地区的五大酒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因为你,与美好的世界不期而遇

    因为你,与美好的世界不期而遇

    单调的生活,苟且的爱情,远去的青春,消逝的梦想。而我们所期待的,也不过就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美好。幸好生命是一场奇迹,遇见了你,便是生命最好的事情。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情感故事合集,收录成长、梦想、乐观、放手、关爱、陪伴这六大主题文章。作者借助五十个暖心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每个人在面对失败、苦难、失恋、焦虑等问题时,该如何走出迷茫,收获幸福。希望和幸福从未离你远去。动人的故事,温暖的笔触,直抵你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为你驱散人生中挥之不去的迷雾。所有的温暖,只为与你相遇。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 帝少独宠之傲娇国民女神

    帝少独宠之傲娇国民女神

    她从小感情淡漠的怪病,就算是换了具身体也还是一样。他是娱乐圈里被人追捧的影帝,家世显赫,样貌精致,引无数人竞折腰!某一天她发现她的病好了,原因就是他。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你知道吗?你就是我的药,能治好我的药。”某人轻笑“这是喜欢我?和我表白?”她摇头“是想告诉你,你对我有多重要,想把你藏起来。”悄悄地,是我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