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800000005

第5章 弹词与评话(1)

民国时期,流行于江浙地区的苏州弹词、苏州评话、扬州评话、浙江南词以及福建的福州评话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且以苏州弹词、苏州评话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最具代表性。

自上海开埠以后,江浙一带的富豪纷纷移居上海,至民国时期,上海已是全国工业、商业、金融业的中心,形成了“十里洋场”的繁华世界,吸引了各地各阶层的人们涌入上海谋生。上海逐渐成为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艺人的聚散中心,评弹艺人也视能进入上海书场演出为“跳龙门”,因为只有在上海书场的演出站住脚,他们到各地的演出才能得到认可。成名的艺人每天频繁出入书场,而一般艺人则难以进入上海演出。尤其是此时上海的社会大开民主之风,女子说书艺人大增。其中较早的有影响的女艺人,有评话、弹词兼能的王小红和专说评话的陶帼英,但当时她们上台说书,尚需着男装。众多前来上海求生存的弹词、评话艺人,促成苏州弹词和苏州评话艺术的激烈竞争,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已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局面,使苏州评弹又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与此同时苏州地区的评话、弹词亦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国前,苏州是评话、弹词演出最多的城市,但大多数艺人仅停留在人口不多的苏州城演出,则不够维持生计,因此他们还要到附近农村、集镇去行艺。由此评话、弹词的听众便从以市民、手工业者为主扩展到广大的农民听众。其时,弹词与评话虽是并行发展着,但评话的观众较弹词更多,发展也更快。民国后,弹词与评话在上海虽然都得到较快发展,但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上海听众,更喜欢音乐性强的弹词,为此在民国年间,弹词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评话。

一 苏州弹词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

苏州评话与弹词清末在上海主要流行于茶楼与书场,入民国后,苏州弹词在上海的风行又进一步促进了新式书场的建立,这就是旅馆、饭店、舞厅开设的书场。较早开办书场的旅馆,是民国九年(1920)福州路的长乐旅馆书场;较早开设书场的饭店是民国十七年(1928)开业的东方饭店书场;较早开设书场的舞厅是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新华舞厅书场。在它们之后开设书场的饭店,有中央、新世界、远东、南京、中南、大中、大中华、国际等30多家;开设书场的舞厅,有会乐宫、惠尔登、仙乐斯、维纳斯、高士满、纽约、米高美、维也纳、大都会等18家。同时,在上海兴起的游艺场也纷纷开设书场。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大罗天游艺场创办始,民国年间相继开办了楼外楼、天外天、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花花世界等20多家游艺场。游人听弹词是娱乐的重要项目之一。每个游艺场最少有一个书场,而大世界游艺场竟有七个书场,每天日夜演出,其中固定的演出书场有两三个。先施乐游艺场有5个书场演出评弹。这些书场设备都比较好,规模也比较大,座位从一二百个到五六百个不等,听众文化层次较高,并多有女听众,书场也特别注意聘女艺人说书。众多的书场,吸引了众多的艺人,也为评话与弹词艺人提供了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机会。在上海,苏州评话、弹词的书目、表演及艺人的服饰装扮等各方面,在这些演出场所开始发生了由俗趋雅的变化,而其演唱中心,也从民国年间起,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

(一)名家与流派。民国时期,苏州弹词在表演形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单档”外,又出现了“双档”,尤其是男女拼档。在音乐唱腔上,广泛吸收了民歌和戏曲的曲调,丰富了苏州弹词的唱腔。艺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继承前辈艺术流派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具独特风格的新流派。如刘天韵、杨振雄等是陈遇乾的继承人,同时又自成一派;俞秀山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等也各成一家;对后人影响最大的“马(如飞)调”,造就了“沈(俭安)调”“薛(俊卿)调”;而朱雪琴的“琴调”又是在“薛调”基础上派生出的新流派;“周(玉泉)调”是从“马调”发展出来的,而“蒋(月泉)调”又是出自“周调”;后来又有徐丽仙在“周调”与“蒋调”基础上形成的“丽调”。苏州弹词艺术就是在继承流派、发展流派的过程中,不断翻新而得到了延续。这一时期的著名艺人有蒋如庭、夏荷生、徐云志、蒋月泉、魏钰卿、刘天韵、周玉泉等。

杨筱亭(1855—1946):苏州人。原为苏州评话艺人。后从师沈友庭学唱弹词《双珠凤》、《白蛇传》。在不断演出实践中,他将《白蛇传》后半部的回目进行了加工,重点放在《断桥》、《合钵》等回目。他把白娘子描绘成一位心地善良的贤惠妇女形象,小青则是一位对主人忠心耿耿的奴婢。杨筱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书路细腻,自创“小杨调”唱腔,风格独具,深受听众欢迎。他将书艺传与养子杨仁麟。

杨仁麟(1906—1983):8岁开始从养父学弹唱《白蛇传》、《双珠凤》,9岁便登台唱开篇,12岁就给杨筱亭当下手,父子拼档说唱《白蛇传》。16岁就独自放单档演出,闯荡于江、浙、沪的中小码头,后终在上海立足成名,成为说唱《白蛇传》的大响档。通过多年的演唱,他对杨筱亭所改的《白蛇传》后段又进行了丰富、完善与提高,即从“游西湖”起至“白娘娘出塔”止,其演唱历久不衰。听众赞他把《白蛇传》的下半截接活了,誉其为“蛇王”。

蒋如庭(1898—1945):苏州人。师从金桂庭,早年曾与金耀荪、黄兆熊拼档。25岁到上海,与唐竹坪拼档演唱《三笑》,自31岁起与朱介生拼档,演唱过《描金凤》、《双金锭》、《三笑》、《玉蜻蜓》、《落霞孤鹜》、《落金扇》等书,其中尤以《落金扇》最为著名,享誉书坛。他的演唱以从容不迫、不煴不火、书路清晰为特征,擅长阴噱,起各路角色都极传神。尤以起旦角最佳,如以清脆的嗓音表现活泼的丫环红玉,多情的小姐陆庆云,均神情兼备、酷肖逼真,噱称“隔墙西施”。其唱腔较“俞调”的旋律更丰富,人称蒋派“俞调”。与朱介生拼档后,又称“蒋朱调”,在演唱中对“俞调”和“陈调”都有了发展和提高。

夏荷生(1899—1946):浙江嘉善人。少年时随伯父夏吟道学说《倭袍》,后又拜钱幼卿为师,学说《描金凤》、《三笑》。20世纪20年代初,参加苏州会书,以《描金凤》中的“俊巧戏主”脱颖而出,此后红遍各个码头,与王斌泉、陈瑞麟一起被称为“码头三巨头”。他善用真假声结合演唱,高亢、激越、挺拔,唱腔低回婉转,形成了高低强弱自如、节奏明快、运腔抑扬顿挫鲜明的风格,人称“夏调”。他善演单档,以演唱《描金凤》、《三笑》著名。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描金凤》有很多创造,故被誉为“描王”。

徐云志(1901—1978):原名徐燮贤,苏州人。14岁从艺夏莲生,16岁即登台说唱《三笑》,以善起丑角祝枝山等角色而蜚声书坛。他善于攫取民歌、戏曲乃至小贩的叫卖音调,糅进弹词的唱腔中,20岁时创出了介于“俞调”和“小杨调”之间、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的“徐调”唱腔。民国十五年(1926)他来到上海行艺,一举成名。他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创出了九种新腔,被上海听众称之为“糯米腔”、“迷魂调”。他把《三笑》中许多艺人删去不说的“大闹明伦堂”做了精心加工,久演不衰。

蒋月泉(1917—2001):苏州人。19岁师从张云庭学《玉蜻蜓》,24岁又师从周玉泉学习《文武香球》、《玉蜻蜓》,曾与周玉泉拼档演出。业内人士称赞他“说噱得云庭之妙,弹唱有玉泉之神”。他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在“俞调”和“周调”基础上创新,形成了韵律醇厚、寓铿锵于委婉、刚劲中见柔媚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蒋调”。20世纪40年代先后与钟月樵、王柏荫拼档,“蒋调”风靡一时,流传甚广。

刘天韵(1896—1965):山东人。自幼从师夏莲生学艺,10岁登台,艺名十龄童。他擅说表,注重塑造人物独特的性格,尤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见长,对《珍珠塔》一书的整理和改编做出了贡献。他宗“陈调”,但又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唱腔。他经常演唱的拿手书目除《落金扇》和《三笑》外,还有《玄都求雨》、《义责王魁》、《三约牡丹亭》、《老地保》等。

魏钰卿(1879—1946):苏州人。从艺较晚,26岁拜姚文卿(马如飞之徒)为师,学说《珍珠塔》。他自幼酷爱弹词艺术,天资聪颖,加之勤学苦练,艺业精进。三年出师后,在江、浙各地城镇放单档演唱,受到听众的欢迎。民国以后到上海献艺,名声大噪,有“书坛文状元”之美誉。《珍珠塔》是一部重唱工的书目,是“马调”的代表作。他苦心钻研书艺,成为他的看家书。观众称:“魏钰卿说的《珍珠塔》,不是魏钰卿在讲话,而是方卿在讲话。”[1]历代传唱该书的成名者,都创有新调,魏钰卿在继承前辈唱调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创造了“下呼”的拖腔,加强了过门中三弦弹奏的音乐性,发展了“马(如飞)调”的音乐唱腔,形成了“马派魏调”,对《珍珠塔》演唱的革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民国时期上海评弹界的大响档。

周玉泉(1896—1974):苏州人。原名天福。15岁从师张福田学唱《文武香球》。出师后,以单档说唱该书。几年以后又拜王子和为师,学唱《玉蜻蜓》,后还与师父拼档弹唱该书目。他集张、王书艺于一身,在说、噱、弹、唱等方面有很高造诣。他说表细腻,语言洗炼,冷隽诙谐,听众称其为“阴间秀才”。在唱腔上,他善于博采众长,在继承师传的基础上,创出了曲调朴直缓慢、节奏平稳、轻弹慢唱自成风格的“周调”。

薛筱卿(1901—1980):苏州人,幼年向魏钰卿习唱《珍珠塔》,宗“马调”。在多年从艺实践中,他刻苦钻研演唱艺术,在继承“马调”的基础上,创出了节奏更加明快、吐字清脆爽朗,连唱迭句铿锵刚劲的“薛调”。他与搭档沈俭安柔媚沧桑的“沈调”呼应,相得益彰。沈俭安三弦过门弹奏独特,薛筱卿的琵琶伴奏被誉为“薛调琵琶”,他们二人的创造,将苏州弹词伴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此,被人们称为“沈薛调”。薛筱卿为《珍珠塔》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他和沈俭安拼档演唱的《珍珠塔》很受欢迎,获“塔王”之称。

(二)作家与作品。民国时期,苏州弹词在江、浙、沪吴语地区的艺术活动很繁荣,尤其是一些名家都向上海汇集。上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城市,受当时环境影响,苏州弹词在新书目的创作和改编上,也曾有过一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书目,如《啼笑因缘》、《秋海棠》等,但数量不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显狭窄。当时最受听众欢迎的是《杨乃武》。另外,根据古典文学改编的《西厢记》和《长生殿》,也是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新书目。

1.李文斌与《杨乃武》。民国初年,苏州弹词艺人李文斌根据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余杭奇案”档案,以及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轶闻传说,编创成《杨乃武》,又名《奇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该书目通过杨乃武冤案平反引起官场斗争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清末朝廷政治的腐败与黑暗。重点回目有《屈打成招》、《大闹公堂》、《胡学澜殉情枉断》、《杨淑英告御状》、《密室相会》等。其中的《密室相会》最为脍炙人口。书中刻画的众多人物,如葛毕氏、杨乃武、刘子和等,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杨乃武》自李文斌编演以来,不乏有人学唱,其子李伯康便是其中之一,并对该书目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稍后于李伯康的严雪亭演唱此书自成一家,很有影响。

2.陆澹庵与《啼笑因缘》。1931年前后,陆澹庵根据张恨水长篇小说《啼笑因缘》改编,但内容与原小说有较大出入。作品写民国初期大学生樊家树与大鼓女艺人沈凤喜、侠女关秀姑、豪门小姐何丽娜之间的感情纠葛。由《游天桥》、《访关》、《别凤》、《逼凤》、《什刹海》、《何樊相会》等回目构成,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军阀混战时期北京社会的某些现实生活。全书可连演三个月。该书最早由朱耀祥、赵稼秋演出,后又经苏州弹词艺人姚荫梅根据原作重编演唱,曾在上海连唱二百回书,轰动了曲坛。

3.王宏荪与《秋海棠》。民国年间,苏州弹词艺人王洪荪根据秦瘦鸥的小说《秋海棠》改编为长篇弹词演唱。故事叙述京剧名伶秋海棠与罗湘绮相爱遭到军阀的破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及女艺人受压迫、受侮辱的悲惨命运。有《吴罗相会》、《毁容》等回目。

当然,弹词的其他传统书目如《三笑》、《珍珠塔》、《玉蜻蜓》、《文武香球》等,仍是当时常演曲目,也都出现许多名家。

同类推荐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书中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其内容包括了《拉斯科洞窟壁画》、《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的美术经典。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热门推荐
  •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包括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集如何读、如何写于一身,是叶圣陶、夏丏尊指导青年人如何欣赏经典文学、如何写出生动文章的书籍。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残倾向?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以面对人生?是什么使人脱离现实?很多人,要么本人、要么通过家人或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离我们关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慕黎校草是女生

    慕黎校草是女生

    【新书《有你的风微甜》上线!请大家多多指教!】她是曾经是雇佣兵,不幸被父母杀死;重生之后,女扮男装,是穆黎学院邪魅纵生的校草,她桀骜不驯,拽炸天,为了复仇而努力着,后来,她遇上了他,他帮她实现愿望,而她,只需要活在阳光下。
  • 邪王深深爱:毒妃,榻上见

    邪王深深爱:毒妃,榻上见

    推荐新书《青梅太呆萌:竹马,你被捕了》 “你喜欢吃肉?”某人看着桌上被吃的差不多的肉菜,邪魅一笑。“无肉不欢。”她依然随意夹住一块肉往嘴里送,并没有注意到那人坏笑。“……”“你干嘛!”她被抱起,难道一言不合就要打架?!当她被放到床上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察觉这个恶魔要干嘛!他还美其名曰:“给你肉吃。”
  •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他1972年入伍,军旅生涯长达30年。其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采用。著有中篇小说集《人们每天面临的河流》、诗集《无岸之河》、《幽蓝的柔波》等。曾获全国群星奖大奖、甘肃省政府优秀作品奖、《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 红颜风华录

    红颜风华录

    无论是前世或是今生,李遐玉的生命中似乎都充满了悲伤。然而,前世她只能郁郁而亡,今生却决不能让命运摆布自己。失去父母又如何?失去心爱的夫君又如何?她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
  • 文爱艺全集(全集)

    文爱艺全集(全集)

    这是一本青春流行诗。空灵、隽永、真纯、飘逸且有趣。它以忧郁、迷婉、清新、和谐的美学流动,在众多青年朋友中流行,它似乎是一座用诗建造的青春偶像,或是精神家园中与人共同呼吸的草坪,亲切而顽强地征服他人的心灵并被他人所接受。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君舞九霄

    君舞九霄

    那天心碎了,然后,我,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不可思议的多了两个红颜知己。我,鬼使神差的灭杀了仙人的大舅。我,扬眉吐气的成了传说中的仙人。我,猝不及防的站立在了苍穹之巅。我,君临天下后很久很久的又一个。那天,梦醒了,然后,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神棍皇妃

    神棍皇妃

    一朝穿越,夏盈喜没想到自己穿成了‘神’,就那么偏巧不巧的掉到了皇家的祭台上。‘老天爷!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做一名合格的神棍!’可偏偏有人不信神佛。‘夏盈喜,你能不能算算我什么时候娶你?’‘夏盈喜,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嫁我?’男女主双戏精搞笑超甜宠文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