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800000005

第5章 弹词与评话(1)

民国时期,流行于江浙地区的苏州弹词、苏州评话、扬州评话、浙江南词以及福建的福州评话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且以苏州弹词、苏州评话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最具代表性。

自上海开埠以后,江浙一带的富豪纷纷移居上海,至民国时期,上海已是全国工业、商业、金融业的中心,形成了“十里洋场”的繁华世界,吸引了各地各阶层的人们涌入上海谋生。上海逐渐成为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艺人的聚散中心,评弹艺人也视能进入上海书场演出为“跳龙门”,因为只有在上海书场的演出站住脚,他们到各地的演出才能得到认可。成名的艺人每天频繁出入书场,而一般艺人则难以进入上海演出。尤其是此时上海的社会大开民主之风,女子说书艺人大增。其中较早的有影响的女艺人,有评话、弹词兼能的王小红和专说评话的陶帼英,但当时她们上台说书,尚需着男装。众多前来上海求生存的弹词、评话艺人,促成苏州弹词和苏州评话艺术的激烈竞争,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已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局面,使苏州评弹又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与此同时苏州地区的评话、弹词亦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国前,苏州是评话、弹词演出最多的城市,但大多数艺人仅停留在人口不多的苏州城演出,则不够维持生计,因此他们还要到附近农村、集镇去行艺。由此评话、弹词的听众便从以市民、手工业者为主扩展到广大的农民听众。其时,弹词与评话虽是并行发展着,但评话的观众较弹词更多,发展也更快。民国后,弹词与评话在上海虽然都得到较快发展,但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上海听众,更喜欢音乐性强的弹词,为此在民国年间,弹词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评话。

一 苏州弹词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

苏州评话与弹词清末在上海主要流行于茶楼与书场,入民国后,苏州弹词在上海的风行又进一步促进了新式书场的建立,这就是旅馆、饭店、舞厅开设的书场。较早开办书场的旅馆,是民国九年(1920)福州路的长乐旅馆书场;较早开设书场的饭店是民国十七年(1928)开业的东方饭店书场;较早开设书场的舞厅是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新华舞厅书场。在它们之后开设书场的饭店,有中央、新世界、远东、南京、中南、大中、大中华、国际等30多家;开设书场的舞厅,有会乐宫、惠尔登、仙乐斯、维纳斯、高士满、纽约、米高美、维也纳、大都会等18家。同时,在上海兴起的游艺场也纷纷开设书场。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大罗天游艺场创办始,民国年间相继开办了楼外楼、天外天、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花花世界等20多家游艺场。游人听弹词是娱乐的重要项目之一。每个游艺场最少有一个书场,而大世界游艺场竟有七个书场,每天日夜演出,其中固定的演出书场有两三个。先施乐游艺场有5个书场演出评弹。这些书场设备都比较好,规模也比较大,座位从一二百个到五六百个不等,听众文化层次较高,并多有女听众,书场也特别注意聘女艺人说书。众多的书场,吸引了众多的艺人,也为评话与弹词艺人提供了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机会。在上海,苏州评话、弹词的书目、表演及艺人的服饰装扮等各方面,在这些演出场所开始发生了由俗趋雅的变化,而其演唱中心,也从民国年间起,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

(一)名家与流派。民国时期,苏州弹词在表演形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单档”外,又出现了“双档”,尤其是男女拼档。在音乐唱腔上,广泛吸收了民歌和戏曲的曲调,丰富了苏州弹词的唱腔。艺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继承前辈艺术流派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具独特风格的新流派。如刘天韵、杨振雄等是陈遇乾的继承人,同时又自成一派;俞秀山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等也各成一家;对后人影响最大的“马(如飞)调”,造就了“沈(俭安)调”“薛(俊卿)调”;而朱雪琴的“琴调”又是在“薛调”基础上派生出的新流派;“周(玉泉)调”是从“马调”发展出来的,而“蒋(月泉)调”又是出自“周调”;后来又有徐丽仙在“周调”与“蒋调”基础上形成的“丽调”。苏州弹词艺术就是在继承流派、发展流派的过程中,不断翻新而得到了延续。这一时期的著名艺人有蒋如庭、夏荷生、徐云志、蒋月泉、魏钰卿、刘天韵、周玉泉等。

杨筱亭(1855—1946):苏州人。原为苏州评话艺人。后从师沈友庭学唱弹词《双珠凤》、《白蛇传》。在不断演出实践中,他将《白蛇传》后半部的回目进行了加工,重点放在《断桥》、《合钵》等回目。他把白娘子描绘成一位心地善良的贤惠妇女形象,小青则是一位对主人忠心耿耿的奴婢。杨筱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书路细腻,自创“小杨调”唱腔,风格独具,深受听众欢迎。他将书艺传与养子杨仁麟。

杨仁麟(1906—1983):8岁开始从养父学弹唱《白蛇传》、《双珠凤》,9岁便登台唱开篇,12岁就给杨筱亭当下手,父子拼档说唱《白蛇传》。16岁就独自放单档演出,闯荡于江、浙、沪的中小码头,后终在上海立足成名,成为说唱《白蛇传》的大响档。通过多年的演唱,他对杨筱亭所改的《白蛇传》后段又进行了丰富、完善与提高,即从“游西湖”起至“白娘娘出塔”止,其演唱历久不衰。听众赞他把《白蛇传》的下半截接活了,誉其为“蛇王”。

蒋如庭(1898—1945):苏州人。师从金桂庭,早年曾与金耀荪、黄兆熊拼档。25岁到上海,与唐竹坪拼档演唱《三笑》,自31岁起与朱介生拼档,演唱过《描金凤》、《双金锭》、《三笑》、《玉蜻蜓》、《落霞孤鹜》、《落金扇》等书,其中尤以《落金扇》最为著名,享誉书坛。他的演唱以从容不迫、不煴不火、书路清晰为特征,擅长阴噱,起各路角色都极传神。尤以起旦角最佳,如以清脆的嗓音表现活泼的丫环红玉,多情的小姐陆庆云,均神情兼备、酷肖逼真,噱称“隔墙西施”。其唱腔较“俞调”的旋律更丰富,人称蒋派“俞调”。与朱介生拼档后,又称“蒋朱调”,在演唱中对“俞调”和“陈调”都有了发展和提高。

夏荷生(1899—1946):浙江嘉善人。少年时随伯父夏吟道学说《倭袍》,后又拜钱幼卿为师,学说《描金凤》、《三笑》。20世纪20年代初,参加苏州会书,以《描金凤》中的“俊巧戏主”脱颖而出,此后红遍各个码头,与王斌泉、陈瑞麟一起被称为“码头三巨头”。他善用真假声结合演唱,高亢、激越、挺拔,唱腔低回婉转,形成了高低强弱自如、节奏明快、运腔抑扬顿挫鲜明的风格,人称“夏调”。他善演单档,以演唱《描金凤》、《三笑》著名。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描金凤》有很多创造,故被誉为“描王”。

徐云志(1901—1978):原名徐燮贤,苏州人。14岁从艺夏莲生,16岁即登台说唱《三笑》,以善起丑角祝枝山等角色而蜚声书坛。他善于攫取民歌、戏曲乃至小贩的叫卖音调,糅进弹词的唱腔中,20岁时创出了介于“俞调”和“小杨调”之间、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的“徐调”唱腔。民国十五年(1926)他来到上海行艺,一举成名。他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创出了九种新腔,被上海听众称之为“糯米腔”、“迷魂调”。他把《三笑》中许多艺人删去不说的“大闹明伦堂”做了精心加工,久演不衰。

蒋月泉(1917—2001):苏州人。19岁师从张云庭学《玉蜻蜓》,24岁又师从周玉泉学习《文武香球》、《玉蜻蜓》,曾与周玉泉拼档演出。业内人士称赞他“说噱得云庭之妙,弹唱有玉泉之神”。他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在“俞调”和“周调”基础上创新,形成了韵律醇厚、寓铿锵于委婉、刚劲中见柔媚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蒋调”。20世纪40年代先后与钟月樵、王柏荫拼档,“蒋调”风靡一时,流传甚广。

刘天韵(1896—1965):山东人。自幼从师夏莲生学艺,10岁登台,艺名十龄童。他擅说表,注重塑造人物独特的性格,尤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见长,对《珍珠塔》一书的整理和改编做出了贡献。他宗“陈调”,但又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唱腔。他经常演唱的拿手书目除《落金扇》和《三笑》外,还有《玄都求雨》、《义责王魁》、《三约牡丹亭》、《老地保》等。

魏钰卿(1879—1946):苏州人。从艺较晚,26岁拜姚文卿(马如飞之徒)为师,学说《珍珠塔》。他自幼酷爱弹词艺术,天资聪颖,加之勤学苦练,艺业精进。三年出师后,在江、浙各地城镇放单档演唱,受到听众的欢迎。民国以后到上海献艺,名声大噪,有“书坛文状元”之美誉。《珍珠塔》是一部重唱工的书目,是“马调”的代表作。他苦心钻研书艺,成为他的看家书。观众称:“魏钰卿说的《珍珠塔》,不是魏钰卿在讲话,而是方卿在讲话。”[1]历代传唱该书的成名者,都创有新调,魏钰卿在继承前辈唱调的基础上,不断钻研,创造了“下呼”的拖腔,加强了过门中三弦弹奏的音乐性,发展了“马(如飞)调”的音乐唱腔,形成了“马派魏调”,对《珍珠塔》演唱的革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民国时期上海评弹界的大响档。

周玉泉(1896—1974):苏州人。原名天福。15岁从师张福田学唱《文武香球》。出师后,以单档说唱该书。几年以后又拜王子和为师,学唱《玉蜻蜓》,后还与师父拼档弹唱该书目。他集张、王书艺于一身,在说、噱、弹、唱等方面有很高造诣。他说表细腻,语言洗炼,冷隽诙谐,听众称其为“阴间秀才”。在唱腔上,他善于博采众长,在继承师传的基础上,创出了曲调朴直缓慢、节奏平稳、轻弹慢唱自成风格的“周调”。

薛筱卿(1901—1980):苏州人,幼年向魏钰卿习唱《珍珠塔》,宗“马调”。在多年从艺实践中,他刻苦钻研演唱艺术,在继承“马调”的基础上,创出了节奏更加明快、吐字清脆爽朗,连唱迭句铿锵刚劲的“薛调”。他与搭档沈俭安柔媚沧桑的“沈调”呼应,相得益彰。沈俭安三弦过门弹奏独特,薛筱卿的琵琶伴奏被誉为“薛调琵琶”,他们二人的创造,将苏州弹词伴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此,被人们称为“沈薛调”。薛筱卿为《珍珠塔》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他和沈俭安拼档演唱的《珍珠塔》很受欢迎,获“塔王”之称。

(二)作家与作品。民国时期,苏州弹词在江、浙、沪吴语地区的艺术活动很繁荣,尤其是一些名家都向上海汇集。上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城市,受当时环境影响,苏州弹词在新书目的创作和改编上,也曾有过一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书目,如《啼笑因缘》、《秋海棠》等,但数量不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显狭窄。当时最受听众欢迎的是《杨乃武》。另外,根据古典文学改编的《西厢记》和《长生殿》,也是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新书目。

1.李文斌与《杨乃武》。民国初年,苏州弹词艺人李文斌根据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余杭奇案”档案,以及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轶闻传说,编创成《杨乃武》,又名《奇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该书目通过杨乃武冤案平反引起官场斗争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清末朝廷政治的腐败与黑暗。重点回目有《屈打成招》、《大闹公堂》、《胡学澜殉情枉断》、《杨淑英告御状》、《密室相会》等。其中的《密室相会》最为脍炙人口。书中刻画的众多人物,如葛毕氏、杨乃武、刘子和等,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杨乃武》自李文斌编演以来,不乏有人学唱,其子李伯康便是其中之一,并对该书目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稍后于李伯康的严雪亭演唱此书自成一家,很有影响。

2.陆澹庵与《啼笑因缘》。1931年前后,陆澹庵根据张恨水长篇小说《啼笑因缘》改编,但内容与原小说有较大出入。作品写民国初期大学生樊家树与大鼓女艺人沈凤喜、侠女关秀姑、豪门小姐何丽娜之间的感情纠葛。由《游天桥》、《访关》、《别凤》、《逼凤》、《什刹海》、《何樊相会》等回目构成,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军阀混战时期北京社会的某些现实生活。全书可连演三个月。该书最早由朱耀祥、赵稼秋演出,后又经苏州弹词艺人姚荫梅根据原作重编演唱,曾在上海连唱二百回书,轰动了曲坛。

3.王宏荪与《秋海棠》。民国年间,苏州弹词艺人王洪荪根据秦瘦鸥的小说《秋海棠》改编为长篇弹词演唱。故事叙述京剧名伶秋海棠与罗湘绮相爱遭到军阀的破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及女艺人受压迫、受侮辱的悲惨命运。有《吴罗相会》、《毁容》等回目。

当然,弹词的其他传统书目如《三笑》、《珍珠塔》、《玉蜻蜓》、《文武香球》等,仍是当时常演曲目,也都出现许多名家。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热门推荐
  • 蚍蜉(中篇小说)

    蚍蜉(中篇小说)

    小武练了十年的长跑这项运动在关键时刻救了他的命。那把西瓜刀裹挟着风声劈头砍来时,他下意识地歪了一下脑袋。他正庆幸保住了脑袋,第二刀落在他的肩上。他用手一摸,昏黄的路灯下,血呈黑色。小武转身就跑,惊恐的路人纷纷闪开,他像一个石头投入了水里,水花四溅,耳旁风声呼啸,身后的脚步声乱了节奏。小武跑过了三条街,终于甩掉了后面那个提刀追他的小贩。他像条夏天的狗,张着嘴,吐着舌头,累趴在了路边。肩上一阵剧痛,之前他以为是汗的东西,其实全是血。小武脱下衣服,缠住伤口,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马上给老子滚回来”刘队在电话里咆哮。
  • 韩非子

    韩非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狐妖之一越千年

    狐妖之一越千年

    来自异世的温烛(瘟猪),御妖国中与石宽共同成长,苦情树下与雅雅初识,在西西域见证土狗的爱情,圈外世界,龙湾,傲来国都会有瘟猪的足迹……
  • 凌玄同尊

    凌玄同尊

    一个眼瞎,一个肥胖,两少年从下仪界混到了上仪界,在成为强者之路上能擦出怎样的火花?(PS:我们不搞基,我们是最正经的搭档!)
  • 仙帝是一个女孩子

    仙帝是一个女孩子

    你可曾想过你看到的,听到的,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善意的谎言。真实的世界隐藏在谎言之下,残酷又真实,静静的等待着你去揭开那层虚假的面纱!
  • 解放生命

    解放生命

    国已经进入“银发时代”,这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平添了老龄化的新变量。养老问题涉及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本书从生命信托的理论创新和业务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当下中国养老的混沌现实出发,本书对信托与生命的契合性、生命的信托本质、养老信托存在的法理基础、发展的市场需求等进行了逻辑探微和客观分析,在深入研究中国现实国情和制度基础的前提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宏观的视野,在两大层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理论创新,深入探寻养老问题全新解决模式和发展路径。
  • 傲雪倾天下

    傲雪倾天下

    她是21世纪仅剩的魔法师。爱人的背叛,她以一人之力毁灭一座城。因此重生到异时空。天恒大陆,以武为尊的世界,召唤师,药师,战士。她是全能女王。魔兽,灵兽,神兽,统统征服。她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要狂,你能耐我何?
  • 迭梦

    迭梦

    描绘些少年意气,青梅爱恋,形形色色。蝶梦几场,说一段故事。
  • 绝色狂妃:第一厨娘

    绝色狂妃:第一厨娘

    25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食物都由机器生产,厨艺已经退步,甚至有些人从未下过厨。25世纪第一厨神叶萱,是国际著名美食权威大师。一次意外,她穿越到了以厨为尊的幻月大陆,成了月辰国叶丞相府嫡出的废物七小姐。同名同姓的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当她变成了她,废物?厨神可不是白当的,我一道菜就让人为之疯狂。命运的齿轮让他们相遇。他,月辰国辰王,月影楼楼主,传说冷漠冷血,无情无爱,却独独对一人付出真心,对她呵护备至。他说:女人,你,永远是我夜辰轩的!
  • 她的心动喜欢

    她的心动喜欢

    “是不是你天天偷看我啊”李轩昂弯着腰歪着头对王子沐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