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800000008

第8章 鼓书与评书(1)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有所不同,其表现为民主之风、反帝反封建的意识深入人心,曲艺艺术也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在北方,鼓曲与评书较之清代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形式繁多,题材广泛,颇能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社会面貌,从而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一 鼓书的新旧更迭

进入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鼓曲艺术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许多新的变化。

一是曲目的更新。有些曲种进入城市后,为适应“杂耍”园子演唱的需要,渐渐从唱长篇改为唱短篇。如铁片大鼓在清代男性艺人多唱长篇的《回杯记》、《少英烈传》等书目,民国女艺人兴起并进入“杂耍”园子演唱后,均改唱《妓女悲秋》、《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短篇曲目;而有的曲种为适应城市书茶社的演出,则将中篇敷衍成长篇。如西河大鼓,将在农村说唱的中篇书《包公案》、《刘公案》、《响马转》等均发展为长篇大书,以期适应书茶社的演出。同时,短段曲目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有善意地劝说人们抛弃封建陋习的作品,如京韵大鼓《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有讴歌反帝英雄、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马玉昆守天津》、《孙总理伦敦蒙难》、《十九路军》、《大战喜峰口》等等。这些曲目在演出时穿插于传统曲目之间,极受当时观众的欢迎。

二是艺术形式的新旧更迭,推进了鼓曲艺术的发展。民国时期,鼓曲在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地区最为繁荣。如济南、开封、北京、天津、沈阳以及南京等城市。不同的曲艺品种或各占一方,或同场竞技,并在此过程中共同发展。民国时期,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五方杂处的移民迅速增加,北方鼓曲也随之涌入,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坠子、乐亭大鼓等,南北曲种汇集于此,各路艺人纷纷到夫子庙以及茶楼、书场献艺,流派纷呈、争奇斗艳。艺人频繁的流动演出推进了各地曲艺的发展,也促成了北方大鼓艺术的繁荣。新旧更迭,是民国时期北方鼓曲艺术发展的总趋势。

三是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打破了长期禁锢女子的封建思想,女性艺人登上了曲艺舞台,争得一席之地。鼓书自清代形成起,从艺者均为男性。清末,山东的梨花大鼓开始有了女子演唱,如王小玉姐妹;入民国后又出现了风靡济南的“鼓界皇后”鹿巧玲;民国三年(1914)在开封相国寺有坠子女艺人张三妮、尹凤宝登场。由于女艺人的颇丰收入,促使许多穷人将自家的女孩送去学艺,至民国以后女子从艺者基本形成队伍,并出现了佼佼者。民国初年,北京也开始有了年少女子学艺;20世纪30年代以后,京韵大鼓有小黑姑娘、良小楼、骆玉笙、小岚云、孙书筠、阎秋霞;梅花大鼓有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铁片大鼓有王佩臣;河南坠子有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等女艺人先后成名。当时,女艺人承受着较男艺人更多的欺辱,但是其中有不少人为追求艺术洁身自好,努力进取,终于在曲艺舞台上取得了与男艺人同等的地位。女艺人也有她们的优势,她们更喜欢追求时尚。如20世纪30年代河南坠子女艺人姚俊英虽然唱的是河南土调,但在服装与装扮上却是紧跟当时北平社会仕女的潮流,令观众赏心悦目。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箴报》发起“鼓选”时,姚俊英与当红的女艺人郭小霞、方红宝一起被称为“华北三艳”。鼓曲艺术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大致如下:

(一)京韵大鼓的定型与发展。清末,刘宝全等名家在京韵大鼓的发展上,完成了从怯大鼓到京韵大鼓的过渡,于民国初基本定型,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①刘宝全以其京字京音以及从京剧表演、唱腔吸收创造的“刘派”演唱风格,确立了其在艺术上的“鼓王”地位;白云鹏则以行腔柔美的“白派”紧随其后;白凤鸣与其兄白凤岩则在刘宝全派基础上创立了“少白派”风格。②形成了滑稽大鼓分支。③女艺人陆续登上舞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1.名家与流派。入民国后,清末形成的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三派中,刘、白的艺术向更臻完美发展,张派的影响渐小,而刘宝全徒弟之一的白凤鸣在其兄著名弦师白凤岩的帮助下,在刘派基础上结合白凤鸣嗓音条件共同创造了少白派。

刘宝全(1869—1942):祖籍河北省深县。10岁随父到天津,进入民国以后,正值盛年的刘宝全,艺术渐入炉火纯青的境界。民国四年,他成立了“宝全堂”,往返于京津两地演出,并在两地的杂耍园子以京韵大鼓取代了一向由单弦牌子曲“攒底”的习惯,提高了京韵大鼓艺术的品位。民国九年(1920),他被誉为“鼓界大王”,誉满京津以及上海、武汉等地。

20世纪20年代初百代公司、高亭公司为他灌制了十余张唱片发行。30年代是他艺术上的最佳状态,从京字京音出发吸收融化京剧、梆子以及其他曲种的音乐而形成的唱腔曲调,借鉴京剧老生真假嗓兼用,胸、喉、鼻及脑后部位共鸣的发声方法,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将京剧表演吸收改造而成的“刀枪架”,及神形兼备重在神似的表演方法等等,均成为其后京韵大鼓演员所遵从的楷模,以至女艺人兴起后几乎皆宗刘派。他的艺术创造不仅影响了曲艺界,而且也为京剧界名士所推崇。

他一生演唱过的曲目有34段,其中灌制唱片27张,并有上海中华影业公司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他拍摄的《宁武关》舞台纪录片。他的曲目中有金戈铁马故事的《赵云截江》、《长坂坡》、《战长沙》等,有重在唱情的《子期听琴》、《刺汤勤》、《昭君出塞》、《双玉听琴》等,也有以风趣幽默为特征的《大西厢》,以及一些短小曲目《风雨归舟》、《丑末寅初》、《八爱》等等。他对待每个曲目的说、唱、表都一视同仁,每段均堪称精品。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后人视之为传统曲目并认真习唱。他正式收徒五人,即白凤鸣、谭凤元、常旭久、钟德海、韩德荣,其中有演员、有弦师,皆成为行内的大师。

白云鹏(1874—1952):河北省霸县人。早年曾唱竹板书,后拜史振林为师改唱怯大鼓(即京韵大鼓的前身),民国以后,白云鹏自称其演唱的曲目为“文明书词”,约有四十余段,以文段子居多。他尤擅《红楼梦》题材的曲目,将子弟书中与晴雯有关的作品如《晴雯补裘》、《晴雯撕扇》、《遣晴雯》、《探晴雯》、《祭晴雯》逐一演唱;此外还有《宝玉探病》、《宝玉娶亲》、《哭黛玉》、《宝玉出家》等。其中据子弟书《露泪缘》“神伤”、“焚稿”改编的《黛玉焚稿》为其代表作。其他曲目还有《凤仪亭》、《孟姜女》、《花木兰》、《霸王别姬》、《徐母骂曹》等。“五四”运动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自觉地以启迪民智为己任,先后演唱了《灯下劝夫》、《劝国民》、《提倡国货》、《孙总理伦敦蒙难》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文明新词”,表现了一位鼓书艺人的社会责任感。

白云鹏的演唱以嗓音宽厚苍劲有力,调门低而吐字清,行腔婉转而朴素自然为特征,其台风以温文尔雅独具一格。他善于用平中见奇、稳中有变的唱法来抒发故事中人物缠绵悱恻之情。20世纪40年代已年近古稀的他,组班往返于京津之间,每天早晚两场。其唱片有《黛玉焚稿》、《孟姜女》等十余种。弟子有富少舫、程树棠、方红宝、阎秋霞等人。

白凤鸣(1909—1980):北京人。14岁拜刘宝全为师,五年间掌握了师父的《长坂坡》、《单刀会》等二十多个曲目。他与一些京剧名家交好,在念字、运腔、表演上受益颇多,尤其是根据他的嗓音低厚的特点,著名京剧琴师王瑶卿曾建议他要像程砚秋学梅兰芳那样,据自己的条件发展。他得其兄著名弦师白凤岩的帮助,在继承刘派唱腔、表演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白派的演唱技巧,创制出一种以苍凉悲壮见长的“凡字”新腔。代表作为《击鼓骂曹》,他模拟祢衡击鼓,用单楗敲出双楗的鼓点,与弦师演奏的〔夜深沉〕相配合,独具一格。

白凤鸣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演出于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济南、武汉、沈阳、长春等地,常演唱的曲目有《单刀会》、《古城会》、《大西厢》、《闹江州》、《七星灯》、《红梅阁》等。20世纪40年代少白派艺术已得到听众的承认,他由兄白凤岩弹三弦,弟白凤霖拉四胡伴奏演唱,佳曲妙音,名动曲坛。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亲自向骆玉笙传授《击鼓骂曹》等曲目,对以后骆派京韵大鼓艺术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滑稽大鼓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刘派、白派京韵大鼓正盛之时,女性京韵大鼓艺人兴起,一些男性京韵大鼓艺人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时有旗籍京韵大鼓票友张云舫受白云鹏“文明书词”影响,另辟蹊径,将京韵大鼓改革成为“改良大鼓”。其特点是:曲目题材选编诙谐风趣的内容;音乐则是在原京韵唱腔的基础上加以夸张,旋律忽高忽低滑稽可笑;鼓板击节采取夸张的手法,时轻时重,时而用鼓楗直接敲击,时而用鼓楗在鼓面上画圆圈;艺人以“老倭瓜”、“大茄子”等风趣的称谓为艺名,被时人称为“滑稽大鼓”。常演曲目有《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著名艺人有崔子明(老倭瓜)、杜玉衡(大茄子)、富少舫(山药蛋)、叶德霖(架冬瓜)等。“九一八”事变后,富少舫随逃难人群南下,在武汉、桂林等处演唱了《东北痛史》、《义勇军》等新鼓词宣传抗日。作为京韵大鼓的一个分支,滑稽大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潮流大鼓”。

3.女艺人的兴起与京韵大鼓的发展。民国初,在北京有弦师王文瑞、王洪利等以专门教唱京韵大鼓为业,培养了一批女艺人。民国三年(1914),天桥开设了专供女性大鼓艺人演唱的坤书馆,又称“落子馆”,两年后发展为十余家。当时称演唱鼓曲的女艺人为“鼓姬”,她们都是十余岁的小女孩。初有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白银宝等,她们所唱曲目与刘宝全、白云鹏等有别。主要有《玉堂春》、《包公夸桑》、《红鸾禧》。文人易实甫对她们当中的出名者,在《天桥曲》中写道:“自见天桥冯凤喜,不辞日日走天桥。”[1]良小楼成名亦较早,她于10岁时,拜王洪利为师,11岁登台演唱,12岁获“童龄坤星”之美誉,随师父奔走于京津间。她上台时身着马褂,梳长辫子,一副男童装扮,擅唱“三国”题材曲目,有“小活赵云”之称。13岁又拜名弦师韩永禄学唱“刘派”大鼓,艺术大有长进。20世纪20年代有李炳卫等在《民社北平指南》评介说:“盖坤书界最享盛名者,只有一良小楼,在未出嫁之前,演唱堂会,每日价20元,老合界(江湖上的艺人行话)多谓为空前绝后之铮铮者也。”[2]惜她18岁正当红之时,养母逼她出嫁,被迫离开舞台。嗣后,20世纪30年代又一批出众的年轻女艺人登上京韵大鼓舞台,先后有小黑姑娘、骆玉笙、小岚云、小映霞、阎秋霞、孙书筠等。除阎秋霞习“白派”外,余均宗“刘派”。而后,骆玉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综合“刘”“白”“少白”三派的风格开始走自己的路,于30年代末取得了“金嗓歌王”的美誉,在杂耍园子里唱攒底,是为女艺人与男艺人在京韵大鼓舞台上分庭抗礼的标志。民国时期的女艺人由少到多,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竞争的群体,在实力上逐渐替代了男性从艺者。而她们的艺术黄金时期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并将京韵大鼓艺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二)西河大鼓自津京向东北的传播。民国时期,西河大鼓风靡冀中平原及河北全省。艺人们出入于庙会、灯棚、乡档子等场地卖艺。如每年为期一个月的鄚州庙会上,说书棚毗连对垒不下数十场;徐水灯棚曾多至百余档,其中的大多数是说唱西河大鼓的。[3]早在清末民初时,西河大鼓艺人沿着子牙河、大清河进入天津行艺,由天津入北京、下山东、出东北,并向西北部分地区发展。当时的代表艺人是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朱化麟(1866—1941)。

民国九年(1920),河北易县籍“北口”艺人王振山、王凤咏父女行艺于天津(时称所唱为“梅花调”),在四海升平戏园演出挂水牌时,与梅花大鼓名称相似,“为示区别,遂与同行商议,认为唱此调者多是冀中大清河、子牙河流域的人,天津习称大清、子牙两河为西河,故改用‘西河大鼓’挂牌演出,是为‘西河大鼓’定名之始”[4]。“北口”因唱腔细腻,节奏明快,表演以“巧、俏”见长而深受天津观众青睐。

西河大鼓艺人于民国初到北京卖艺者见多,他们主要在天桥及西城的书茶馆演出。知名者有久占天桥书场的王云起父子,主要说唱书目为《呼家将》、《杨家将》;还有马连登、赵玉峰、赵书祥、刘田利等,及王艳芬、王艳茹姐妹俩等;另有说唱《三下南唐》的孙呈海,他的演唱亲切动听,且加入大正琴(日本传入)伴奏,广播电台每天都要播出他的节目,因此而走红一时。

同类推荐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完美攻略计划

    重生之完美攻略计划

    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她死了,又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她重生了,明明只是在玩一次的旧游戏,可是因为一件事情的真相被扒开,让她的人生变得不同,她和前世以为伤害自己的男人在一起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 娇宠娘亲

    娇宠娘亲

    女主神经卖萌,暗地害人。嬉笑怒骂之间,步步高升。纠结一:夫君的书房门口,秀儿高兴的玩跳皮筋。“唔……咱们这次跳茅坑。”噢!侍卫痛苦的看着面前这疯子跳进跳出……反反复复,惨不忍睹。纠结二:秀儿给九儿子手里塞上三根香蕉。“拿着,娘吃不了”看着儿子要进书房,“唔,要不然给你爹一根。他老了,尝尝鲜就好。”结果儿子出来时,手上空空如也。纠结三:秀儿看着面前的老十和小十一,莫名其妙的开始美滋滋起来。小十一擦掉娘亲嘴边的口水:“娘亲,你……”秀儿用星星眼望着他。忠犬攻和腹黑受。嘻嘻,乖。秀儿——少妻老夫,相处起来是不是会像祖孙俩?众多少爷,后台相差,秉性错乱,性格迥异。咦?老皇上该死了?康王——老牛嫩草,要相处多久才不会轻易放手?他是夫君,是父亲,但更是康王。是要自私,还是要自伤?清冽——长子小娘,是否也能不动神思淡然相处?权威父亲,神经娘亲,他会因为谁送上一生。权衡两重,云淡风轻。曾经的玩伴,反目成仇;曾经的依赖,天人永隔。没有谁,可以不长大。
  • 赤颜

    赤颜

    赤,红色,是鲜血,是革命……进化的革命。我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活着终会明白;我也不知道我将去向何处,但我走过的地方是历史的轨迹。文明的更替,谁会成为历史的尘埃;百族争霸,谁能在尘埃里引吭高歌。我以明灯照亮诸位前行路!
  • 学霸的黑科技书屋

    学霸的黑科技书屋

    推书——《生活系大明星》美食文,轻松生活日常向,属性备注,赚钱,成名,种田文,系统文,诙谐————————————“主人!这就是你造的诸天万界抄书器械?!”绿巨怪兽变成抄书奴仆抄翻诸天万界,是智多星又是强力保镖。梅菲斯大学里表演特技飞车,心宽体胖木乃伊因为抄书做实验扭了腰,他改良了钢铁怪兽,钢铁侠都靠边站。科学怪人、狼人、透明人都将与怪兽合体……宋州的有座黑科技书屋,让超级怪兽的思想和科技助他,猛推现代都市向前冲!本书欢乐向,莫考究,谢谢。大一生宋州白天开挂刷书夜里进入高科技怪兽书屋,向怪兽学语言、思想和科技。平时宿舍里的卫生他一肩挑?后来被这个男人比下去而想跳楼的人越来越多。人的领域:这个叫宋州的男人不是人!非人的领域:这个叫宋州的男人来了,快跑啊!本书欢乐向,莫考究,谢谢。
  • 无尽血脉

    无尽血脉

    血液,人体之中最为玄妙不可或缺的东西。其本身便存在高低之分,野兽、妖兽、神祗,皆有自己的血脉等级。人类,如果能换上神祗、亦或是荒兽的血液,那么他将会是怎样的存在。凡间炼气士辰逸,被破丹田,却发现换血大法。各种强大的妖兽、荒兽,乃至漫天神魔,皆成他换血的对象。一步步,解开远古神话故事的面纱。山海经十二祖巫一一现世,且看辰逸,如何踏足青天,带领人类迎来辉煌,成就一代人皇!
  • 情似梦念若依

    情似梦念若依

    锦瑟无端五十弦是否他们有缘不然为何如此纠缠是否他们无缘不然为何分分合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约定还是玩笑人人都说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为何为何彼此相爱却要分开
  • 懂得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懂得装傻的女人最幸福

    面对这么多零乱繁杂待处理的事情和关系,只有适时的装傻,柔化掉过多的锋芒,大度的看待和化解,才能让自己在复杂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而装“傻”也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般简单。它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素养有关,与教育和阅历有关,更与心态有关。装傻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花些时间去好好钻研用心实验,谁让它与我们的幸福有关呢。
  • 网游之梦寻三国

    网游之梦寻三国

    雷大官人是80后的游戏巅峰人物,因为外国游戏大量充斥着中国的游戏市场而退隐江湖。直到国家开始重视游戏发展,开发出了《梦寻三国》才重新回到了游戏中。可是这个游戏已经不单单是游戏那么简单了,无数的阴谋隐藏在其中身边的内鬼接涌而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
  •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他是耀眼的明星,她是默默忠于他的粉丝。他是她成长的动力,是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她黑暗人生的一束光。她想待在他身边,无论用什么样的身份。费尽心思也只能远远的看着他。本以为这一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可上苍总是爱与人开玩笑。她在最落魄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有些事身不由己,有些人不舍却又必须割舍。她在追随他的脚步的途中遗漏了爱她的人。当昔日默默守护的青梅竹马倒在她的面前,她才明白,原来最爱的人一直在身边。原来她从来不是孤身一人。本文主线甜宠,小虐怡情。
  • 明朝大悲咒

    明朝大悲咒

    本书是熊召政研究明朝历史的感悟笔记,刻画了明朝的皇帝、大臣、读书人、大太监等,同时还叙述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在这部书中,作者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权臣不一定是奸臣,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者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剖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