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4800000009

第9章 鼓书与评书(2)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为京、津、冀、鲁的曲艺艺人到东北献艺创造了条件。其中,西河大鼓艺人到东北献艺,已知较早的是从天津到沈阳、哈尔滨的张连瑞(艺名张英勋)。民国后,大批西河大鼓艺人陆续进入东北。以辽宁为例,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有在天津献艺的张士诚、张士德兄弟到沈阳沙沟子唱西河大鼓《杨家将》、《呼家将》,生意很好,又请来他们的师父程鹤岚。程鹤岚在沈阳边说唱西河大鼓,边传授门徒,收弟子有咸士章、田士杰、蔡士俊等人。其后程鹤岚的师弟杨世友(绰号“舍命杨”)也到了沈阳,20世纪30年代杨世友的门徒,号称西河大鼓“三杆大旗”的赵玉峰(又名赵福源)、程福田、黄福财也陆续从天津到了沈阳。全家到沈阳献艺的西河大鼓艺人,有张殿山和王福义两家。其中张殿山的二女张香亭与王福义的女儿王香桂,演唱技艺并驾齐驱。王香桂生来一副白面孔,人称“白丫头”,张香亭长的面孔略黑,人称“黑丫头”,二人被誉为西河大鼓“黑白二将”。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工业的发展,不断有从京、津、冀到东北三省主要城镇行艺的西河大鼓艺人,其中如郝英吉带着他的二子四女,到沈阳献艺,被称为“西河世家”。

西河大鼓在东北极受欢迎,是因闯关东的移民多是河北籍人,他们被亲切的乡音所吸引,且该曲种长篇大书纯朴的风格、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极易为广大听众所接受。西河大鼓艺人在东北演唱的书目以长篇为主,他们的演出场所多在各大中城市的书场茶社。如在黑龙江,西河大鼓艺人主要在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鹤岗、鸡西等地茶社流动演唱,并以能在哈尔滨北市场茶社演唱为荣。当时在哈尔滨北市场的萧家、黄家、于家、齐家、毛家等茶社,演唱的西河大鼓艺人有窦景琛、郝吉生、方兆瑞、范东亮、王福义、刘福轩等。他们演唱的书目有《斩将封神》、《前后七国》、《薛家将》、《月唐》、《三下南唐》、《南北宋》、《杨家将》、《呼家将》等。辽宁的西河大鼓艺人所演唱书目与黑龙江西河大鼓艺人所演唱书目大同小异,所异之处主要是沈阳多了一些武侠书,如《大五义》、《小五义》、《彭公案》、《于公案》、《施公案》等。

民国年间西河大鼓在东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唱语音从冀中方言向东北地方方言的发展。艺人长期在东北行艺,说唱时自然会带有东北口音;艺人为在演唱时更能吸引听众,说唱时便有意识地加进东北听众熟悉的方言土语,如东北话中的顺口溜、歇后语等,显得更加亲切。二是女性西河大鼓艺人的崛起。辽宁最著名的“黑白二将”之一王香桂,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在齐齐哈尔会有茶社说唱《吴越春秋》,三个月场场客满,听众还联名送她一面“鼓王”锦旗。在黑龙江境内演唱的西河大鼓女艺人还有白玉凤、王瑞兰、魏兰芬、赵秀琴等。三是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弦师的缺乏及女艺人的兴起等原因,有些西河大鼓男艺人,如在辽宁的李庆溪、朱连青、黄秉刚等都改业说评书。其所说评书,仍为西河大鼓书路,保留了西河大鼓的“赞”、“赋”、“贯口”,被称为“西河评书”,李庆溪则被称为沈阳的“西河评书”第一人。

(三)河南坠子的崛起。河南坠子兴起在民国初年,以女艺人的崛起,并走出河南为标志。民国年间在京津地区、山东、安徽乃至南京、上海、武汉等地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个由三弦书与道情合流产生的曲种,在京津地区受各种大鼓的影响,而成为北方鼓词的一种。

1.河南坠子女艺人在开封的崛起。从民国五年(1916)到民国八年(1919),谢大玉、李大玉、孙大玉以及杜婉君等颇具威望的梨花大鼓女艺人仍显赫一时。同时,河南坠子女艺人也开始在此献艺,如张三妮从民国三年(1914)就开始在相国寺献艺,艺缘极佳,开封听众亲切地称她为“三姑娘”,甚至说她就是在相国寺哭一场,听众也能满棚。民国十年(1921)前后,河南坠子女艺人队伍逐渐形成,在相国寺与梨花大鼓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当时知名者除张三妮外,还有尹凤宝、马治荣、张小兰、张改妞、宋花妞、张小流、乔清秀、范礼荣、范礼凤、董桂枝、程玉兰等人。关于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河南坠子女艺人的情况,在张履谦的《民众娱乐调查》中说:“最早相国寺中唱京奉大鼓、山东大鼓的很多,自河南坠子撞入之后,唱大鼓书的姑娘们便逃之夭夭了。这是河南坠子戏值得特书的事件。到了20世纪30年代,河南坠子,简直成了女子的专业。”[5]可见河南坠子垄断了在开封相国寺的曲艺市场。从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河南坠子在上海灌制双面唱片达93张之多,其中男艺人只有三人灌制,其余全是女艺人所灌制。女艺人出现之初,在书棚行艺,女唱小段,男唱大书。女艺人唱小段时,男艺人为其伴奏,而女艺人所唱的小段,仅是为男艺人唱大书前起垫场作用,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手段。随后发展为男女对口,亦称“鸳鸯档”,女艺人主唱,男艺人插科打诨,不仅唱小段,也唱小中篇,民国十二年(1923)张鸿喻、杨翠喜夫妇的“鸳鸯档”曾颇为轰动。不久便出现了专唱小段的女子书棚,终于显现了女艺人的实力。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河南坠子已不仅在开封流行,在郑州等地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新乡的刘明枝,中牟的刘桂芝,登封的刘宗琴等,她们齐聚郑州,以刘明枝的细腻、刘桂芝的妩媚、刘宗琴的豪放,被誉为“郑州三刘”。同时,在河南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河南坠子女艺人。

女艺人的出现,推动了河南坠子在曲目、唱腔音乐与表演等方面的发展。此前,男艺人多唱长篇,多“活口”,仅凭“书梁子”随机应变地说唱,以唱“三国”故事为主;女艺人出现后,短篇随之兴起。她们所唱短篇曲目的来源基本上出自梨花大鼓,如《黑驴段》、《葬花》、《焚稿》、《怨玉》、《拷红》、《李逵夺鱼》、《坐楼杀惜》、《宋江发配》、《战长沙》、《草船借箭》、《独占花魁》、《鸿雁捎书》、《昭君出塞》等,这些曲目均有固定的唱词。在唱腔音乐上,广泛吸收了梨花大鼓、河南梆子、河南曲子、越调、二夹弦的音调,并对各种唱腔板式加以规范。如〔十字韵〕有了〔巧十字〕、〔拙十字〕之分,又有了〔七字韵〕、〔五字坎〕、〔三字嘣〕、〔大寒韵〕、〔小寒韵〕、〔武板〕之别,使唱腔具有了极大的表现力。在表演上,增加了手眼身法步的技巧,并逐渐向女性化转变。

2.走出河南。民国初年,京津地区曲艺演出场所进入兴旺时期,除撂地的“明地”外,书茶棚、书茶馆、杂耍园子以及大型游乐场中的书场到处都有,吸引了各地曲艺艺人纷纷到京津地区卖艺谋生。20世纪20年代初,在天桥撂地演唱河南坠子的是男艺人,北京人称他们唱的是“河南土调”。女艺人进入京津地区则大多数被邀请在杂耍园子,最起码是在书茶社演唱。如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到天津献艺的有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被称为河南坠子北路三大流派。随后董桂枝、程玉兰又到北京演唱。在她们之后进入京津地区行艺的河南坠子女艺人还有苑礼凤、卢永爱、巩玉屏、巩玉荣、赵金兰、范宝珍、姚俊英、马忠翠及唱“鸳鸯档”的王宝霞、王元堂等,男艺人及著名琴师有王明福、任永泰、张永法、高连魁、范明言等。对于撂地演唱的河南坠子艺人而言,他们是以河南的土味儿来谋生;而对于进了杂耍园子的艺人来说,无论是语音、唱腔或表演,他们均须在艺术上进行适应城市听众欣赏趣味的革新与创造,那就是将“河南土调”的坠子,改变成京、津听众能接受并喜欣赏的新河南坠子。在此过程中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三人功不可没。

抗战爆发后,河南坠子又一次走出河南,其主要原因是迭遭“水旱蝗汤”四大害,即:黄河花园口决口;全省大旱;闹蝗灾;国民党军队的骚扰。灾民为糊口,以唱河南坠子谋生的人日益增加,并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奔波卖唱行艺,并以走向西安、兰州等城市为多,河南坠子因此在西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据统计,当时全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均有过河南坠子艺人的足迹,甚至有的艺人还经珠海去到香港演唱。

3.名家与流派。民国年间,河南坠子女艺人的兴起虽是潮流,但在河南本土仍有一批以唱大书闻名的男性艺人。如绰号“黄马褂”、善唱风情书的赵言祥;书路广、善用眼功的李明义;有“活张飞”之称,善唱《三国》段子的张治坤;商丘“四大名演”之一,取坐姿唱大书的李凤鸣等。但影响更大的仍属步入京津地区成名的河南坠子三大流派创始人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

乔清秀(1910—1944):河南内黄县人。幼时寄居河北大名府外祖父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民国十三年(1924)在大名、内黄等地演唱,民国十四年(1925)到邯郸、邢台附近献艺,民国十五年(1926)应邀在石家庄演唱,民国十七年(1928)经济南到天津献艺,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病故,主要行艺在天津。期间,她将师传的“大口”(在河南又称“北口”)唱法改造为“小口”(又称“俏口”),她吸收了部分普通话的吐字,在唱腔中融进了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北方大鼓的腔调,形成了节奏流畅、吐字俏丽、旋律悠扬、清新明快的独特风格,人称“乔派”。她的嗓音甜润、纯净,演唱时高、中、低音变换自如,被京津听众以及鼓曲界行内人士所推崇,故有“坠子皇后”之誉。她所创造的“乔派”唱法、唱腔影响了河南坠子几代人并流传到今天。她擅唱的曲目颇多,代表曲目有《王二姐思夫》、《玉堂春》、《蓝桥会》、《宝玉探病》、《黛玉焚稿》、《双锁山》、《凤仪亭》、《昭君出塞》、《游湖借伞》等二十余段;与乔利元唱“鸳鸯档”的代表曲目有《洛阳桥》、《马前泼水》、《吕蒙正赶斋》等。惜她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到沈阳演出期间,遭日伪警察的残害,丈夫乔利元惨死狱中,她惊慌万恐逃回天津。之后,她因受惊吓,又受失夫之痛而精神恍惚,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病死天津,时年仅35岁。

程玉兰(1895—1969):河南开封人。自幼学艺,民国初年开始在开封、郑州、石家庄等地演唱。20世纪30年代初,她到津、京两地演唱,用的是标准的中州韵,典型的河南话,说白及演唱时出字较重,与乔清秀相较更多地保留了河南坠子的原始风貌。其演唱以板眼规整,曲调明朗,韵味纯厚,朴实无华而独步曲坛。而她舞台风度的大气磅礴,则是河南坠子界无人可与相比的。她擅唱的曲目长篇有《打蛮船》等;短篇有《玉堂春》、《李三娘打水》、《小黑驴》、《小寡妇上坟》等。被称为“程派”,是河南坠子“大口”代表人物。

董桂枝(1915—2007):她的唱腔以含蓄深沉、板眼规整有致见长。擅唱曲目有《宝玉探病》、《游西湖》、《俞伯牙摔琴》、《徐母骂曹》、《哭祖庙》等。她在北京还常与程玉兰唱对口,常唱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银》、《玉堂春》等。被人称“老口”或“董派”。

(四)梨花大鼓的兴盛与衰落。从民国初年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20年间,梨花大鼓女艺人将其影响扩大到了京津地区、河南、南京、上海、汉口、重庆等地。有影响的艺人有“上半截”(佚名)、“下半截”(佚名)、“盖山东”(董连枝)、“白菜心”(杜婉君)、“响三省”(郭彩云)、傅金华、徐翠兰、徐翠红,以及被称为“四大玉”的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专唱“红楼”故事的杜大桂,和“鼓界皇后”鹿巧玲等等。20世纪30年代,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筱艳芳等在上海灌制了《黑驴段》、《剑阁闻铃》、《火烧成都》、《古城会》、《宝玉探病》等十几张唱片。由于艺人长期在城市行艺以及生意的兴隆,因此而产生了许多梨花大鼓班社。如济南杜增益、杜婉君的杜家班,李泰祥、李大玉的李家班,李金彪、孙大玉的李家班,姬兴居与其妻“上半截”的姬家班,傅金华的傅家班,还有济宁徐立和、徐凤卿的徐家班,郑佩标与其妻“电线杆”(佚名)的郑家班,郭立轩、郭凤霞的郭家班等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通过研究目连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价值,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目连文化,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入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目连戏与地方剧种、《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目莲救母与宝卷形成、《目莲救母》与弹词艺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目连戏与宗教戏剧、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对目连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为读者更全面认识目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热门推荐
  • 美术鬼才穿越记

    美术鬼才穿越记

    别人穿越冷酷王爷爱上我,不是解毒高手就是武打天才,到了夏星芙这里,就是个没什么用的废柴。王爷中毒,“对不起,不会解毒。”王爷生病,“对不起,不会医治。”王爷饿了,“对不起,不会下厨。”王爷斗敌,“哇王爷您这个姿态!来人,本王妃要练速写!”王爷:“……”美术鬼(废)才夏星芙穿越大梁国,皇帝以冲喜之名赐婚大梁国秦王殿下,靠坑蒙拐骗获得王爷芳心!最后秦王殿下脸一黑:“王妃你还是一边待着去吧。”
  • 这真不是动物园

    这真不是动物园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一家神奇的动物乐园。在这里猫和老鼠共餐,狮子和羚羊共舞,老虎被当做看门狗,滚滚在厨房里打扫卫生,恐龙在花园里漫步……就是这样神奇的店面,却没有被有关部门封杀,反而有着络绎不绝的贵人进进出出,天天在门口排出了长队,求一只动物而不得其入。并且在这里,每天都有一个凶巴巴的小萝莉站在门口,严防死守,挥舞着大棒道:“敢硬闯的,通通打死!”直到有一天一只雷公毛猴从天而降后,小萝莉才惊慌失措的丢下大棒,跑进屋道:“粑粑,粑粑,不好了,那只臭猴子又想来当宠物啦……”
  • 电影巨匠

    电影巨匠

    我想要好莱坞成为我想要的好莱坞——兰斯洛特-施特雷洛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桀骜不驯、才华横溢,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出色,左手握着亿万票房,右手揽着无数奖杯,即使是最挑剔的影评人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更不要说全世界有无数影迷将他顶礼膜拜,在这个时代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但,他是一个混蛋。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依赖好莱坞成名,却是好莱坞的叛逆者,令人深恶痛绝的个性使他成为整个好莱坞的公敌,他肆无忌惮地冲击每一个人的底线,他狂放不羁地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轻描淡写地挑战每一个人的权威,他的恃才放旷就像是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可是,却没有人能拒绝他。你只有彻底厌恶他,才能避免爱上他——“纽约时报”
  • 邪王娶妻,废材五小姐

    邪王娶妻,废材五小姐

    【新文已发布,点击其他作品!】她,金牌杀手,穿越到了紫家最废材最不受疼爱的痴傻五小姐身上,一双惑世红眸注定了她成为爹爹眼中“流动的绿帽子”!他,神秘莫测,颠倒众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唯独对她这个世人所不齿的草包死缠烂打!“霜儿,今日是我的寿辰,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给我?”他的眼神在她身上上下逡巡,恨不得将她拆骨入腹!她眸光一闪,随手将手边上的雨伞扔向他。“一把雨伞?”“你若不举,便是晴天!”
  • 凤独天下

    凤独天下

    早期作品,劣迹斑斑,建议别看。————————————————————凤砂——作为一名华夏大陆21世纪的医药学教授兼古武传人,身怀绝技的凤砂在荣获医学最高荣誉奖之时,意外得到得到空间令牌,从而与哥哥凤颜一起,魂穿异世。被空间令牌带到异世妖界之后,便与妖界即将死去的善良雀砂合为一体,而她从来都不是善类,该报仇报仇,该高傲高傲。
  • 飞雪蓝花

    飞雪蓝花

    这是一部系列小说,以姻缘为核心,以历史为背景。先头有个引子,叙述林雪飞与蓝冰儿的千年姻缘。一共十二部,每部都是一个小说,而且每部都是以一个朝代为背景,以一个历史事件为线索。按朝代分为战国,东汉,西晋,梁代,中唐,残唐五代,宋金之际,宋元之际,元代,南明。民国,现在。诉说了林雪飞和蓝冰儿的十二代悲欢离合的姻缘传奇。
  • 道之风云

    道之风云

    大道茫茫几多求,少年易凡多烦忧,血剑破解无情道,有情天地空悠悠;眼前飞鸟轻曼舞,怀中人儿荡悠悠,共赏落日繁华色,同度白首到九洲。
  • THE MILL ON THE FLOSS

    THE MILL ON THE FLO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守护之碧落天王

    守护之碧落天王

    吾纵横寰宇,喋血而生,武不输于人,文不显于世,试问天下英雄,谁敢与我争锋?敢问世间万道,谁敢与我论法?土鳖青年,梦魔缠身,千年守护,一朝回归
  • 沐浴情感

    沐浴情感

    现如今大学毕业还没有嫁人的女人就被成称为是大龄女人了,然而女主冉小白就是如此,还不到三十岁就整天被父母催促着结婚,相亲,艳遇,甚至联谊……无所不用其极,最终终于给爸妈选了一个好女婿。所谓金龟婿,不是有钱就好了。要多金,要善良,要孝顺,要对自己好,更多的是,绝对不能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