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7200000006

第6章 藏区少数民族戏曲(4)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藏戏采取了积极保护措施。中共西藏工委主动看望觉木隆藏戏艺人,组织艺人学习,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并安排他们在一些重要场合演出。藏戏艺人从此获得新生,民间藏戏演出活动亦开始复苏,如曲松县日古曲德寺和措美县帽觉寺都恢复藏戏演出,戏师多吉顿珠举办香巴藏戏训练班,白面具戏扎西雪巴戏班和蓝面具戏乃东戏班联合排练演出了《文成公主》,尼木县台仲和伦珠岗两个白面具戏班将白、蓝面具两种藏戏风格糅合发展形成尼木藏戏等。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觉木隆艺人们为以陈毅为首的中央代表团演出了藏戏剧目。1957年觉木隆戏班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和全国戏曲调演,演出了传统藏戏《苏吉尼玛》、《卓娃桑姆》的片断,使古老的西藏藏戏第一次在北京展现在全国各族观众面前,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由拉萨市政府主管部门召集原觉木隆艺人成立了第一个专业藏戏演出队,他们赶排了藏戏《文成公主》,参加了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和国庆彩车游行。年底藏戏队划归西藏歌舞剧院,组建成西藏藏剧团。该团1963年独立建制至今,是西藏藏戏有史以来第一个隶属人民政府管辖的职业藏剧团。

60年代,在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曲松、琼结、贡嘎等地,恢复和新建了许多藏戏团(队),仅拉萨市的业余藏戏队就有雪巴藏戏队、八角街藏戏队、吉日藏戏队、哲蚌寺喇嘛藏戏队等。而这一时期的西藏藏剧团,不仅编排演出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如《文成公主》、《朗萨雯波》、《卓娃桑姆》、《诺桑与云卓》等,而且还创作了一批历史题材、民间传说题材和现代题材的新剧目,如《解放军的恩情》、《英雄占堆》、《农牧交换》、《渔夫班登》、《血肉情谊》、《炉火重生》、《幸福证》等,这些剧目在艺术质量上均有较大提高。自从藏戏进入剧场演出后,艺术上有了新发展。通过艺术改革,逐渐使古老的藏戏由广场演出发展成为现代的舞台艺术,改广场的粗犷表演为舞台的细腻表现,面具表演也逐渐为化妆艺术和人戏表演所替代,并从无到有地发展了布景、化妆、灯光、音响和弦管乐器的伴奏,使传统藏戏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

“文化大革命”期间,藏戏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雪顿节”被中断,各地藏戏演出班子被解散,许多藏戏艺人遭受批判。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也一度被解散,直到1972年才又恢复重建。后虽创编了《我是一个战士》、《麦场新歌》、《鹰嘴岩》,移植了《红灯记》等剧目,但已元气大伤、举步维艰;而在艺术发展方针上,更不时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

新时期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在西藏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古老的藏戏得以重见天日。各地停演多年的藏戏班社迅速恢复起来,不仅原有的藏戏班大都得以复出,而且还组建了一批新的藏戏演出团体。原参加雪顿节的6个白面具戏班、4个蓝面具戏班,大都恢复了演出活动。山南地区群众艺术馆还组织老艺人白玛顿珠为年轻演员传授技艺,使古老的扎西雪巴白面具藏戏艺术得以保留传世。1980年西藏自治区已建有业余藏戏团150多个,遍布广大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同年,西藏自治区举办首届业余藏戏会演,200多名不同风格流派的藏戏演员同台竞技,民间业余藏戏的创作演出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拉萨城关区雪巴藏戏队演出的《卓娃桑姆》、日喀则江孜县业余宣传队演出的大型历史剧《宗山激战》获演出一等奖;山南曲松县藏戏队演出的《苏吉尼玛》、日喀则昂仁县迥巴藏戏队演出的《诺桑法王》、日喀则仁布县江嘎尔藏戏队演出的《诺桑法王》、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藏戏队演出的《雪山小英雄》等获演出二等奖。在藏戏演出团(队)的建设中,一批有才华的藏、汉族知识分子参加到藏戏队伍中来,他们编导了一批新创剧目,促进了藏戏艺术的革新与发展,推动藏戏艺术迈向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也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自1978年始,他们就开展了藏戏的发掘、整理、抢救、研究工作,1980年记录了《卓娃桑姆》、《白玛文巴》、《文成公主》等觉木隆戏班的演出本,录制了一批藏戏传统演唱资料。同年,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该团演出了经加工提高的传统藏戏《朗萨雯波》,以活泼的演出形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首都专家、观众的肯定和赞扬,荣膺国家民委和文化部的奖励。1982年西藏自治区举行专业文艺小节目会演,该团演出的《诺桑法王》获演出荣誉奖,剧本于198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评选获银奖。1984年传统藏戏《卓娃桑姆》参加在昆明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剧种录像演出大会,获孔雀杯奖。2001年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传统藏戏《文成公主》,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精湛的表演技艺,再次征服了首都观众,荣获国家民委和文化部颁发的演出金奖。这一时期,自治区藏剧团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目和现代剧目,如《汤东杰布》、《八思巴》、《阿妈加巴》、《交换》、《因果》等,均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欢迎。不仅如此,西藏藏剧团还把古老的藏戏带往日本、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加拿大、瑞典、奥地利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进一步扩大了藏戏的国际影响,显示了西藏民族戏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

西藏藏戏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土壤中,它保存和代表了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藏族人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心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986年下发《全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纪要》,决定划拨专项经费,对藏戏各剧种、流派、剧目、剧团进行普查,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对一些著名民间戏班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同年西藏恢复了规模庞大的“雪顿节”藏戏会演,并成立了西北五省藏戏研究学会,使藏戏的研究和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同时,国家也将藏戏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开始编纂《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西藏卷》两部大型丛书,并先后于1993年和2004年出版发行。2002年文化部召开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昂仁县迥巴藏戏被列为工程的首批试点,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开始启动。昂仁县日吾齐乡亦被国家文化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西藏民间艺术之乡”,并获得资金支持建起了藏戏文化村。2003年全国藏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新时期藏戏艺术的继承、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对藏戏艺术的发展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两大流派

西藏藏戏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戏班所处地区自然条件、社会习俗和民间艺术传统等不尽相同,加之各班演员师承有别,致使藏戏分化成基本以戏班为中心的不同艺术流派,其中主要是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两大流派。

白面具戏因剧中的“温巴”(渔夫或猎人)戴白色山羊皮面具,故称“白面具戏”,又称“旧派”。早期的白温巴面具,“以原色白山羊皮毛制成,脸部呈平面,眼睛、嘴巴按形雕空,画上或嵌上白眉毛和上唇八字形白色胡子,鼻子以侧面剪影突起一块,用山羊毛制成下巴上的白

胡子和满头的白头发。面具上满头白发表示老年人长寿无恙,青壮年无过、广识、富足等。白色象征纯洁、温和、善良、慈悲、吉祥和毫无害人之心。额部涂(或镶嵌)日月徽记,一方面以为美饰,另一方面是佛学上福泽、智慧二‘资粮’的象征。白长虬髯则象征男性之美仪。螺制耳环本是圣者汤东杰布习常所戴,为纪念他,诸种白面具均饰以此种耳环”[2]。

白面具戏保留着西藏藏戏最原始、古朴、粗犷、稚拙的艺术风格。关于它的孕育萌芽时期和形成时期有多种说法,普遍认为孕育萌芽于公元8世纪,形成于公元14、15世纪。白面具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琼结·宾顿巴、盘纳·若捏嘎、雅隆·扎西雪巴、尼木·台仲巴、吞巴·伦珠岗和堆龙·朗孜娃6个著名的白面具藏戏班子,并被规定参加每年“哲蚌雪顿”的藏戏演出,所演剧目主要是《诺桑法王》及其片断。其中的琼结·宾顿巴戏班,民间传说是汤东杰布为营造铁索桥募捐而创建的第一个藏戏班,它的出现,标志着西藏藏戏漫长孕育期的结束和剧种的新生。因五世达赖的家乡在琼结,又因扎西宾顿巴是最古老的戏班,所以雪顿节进行藏戏表演时,它总被排在第一个领头表演,演出《诺桑法王》的开场仪式。而雅隆·扎西雪巴戏班,后还将白面具衍变为一种独特的黄面具。

蓝面具戏从白面具戏直接发展演变而来,又称“新派”。蓝温巴意指渔夫、猎人的脸被湖水映成蓝色,故称“蓝面具戏”。蓝面具品种较多、形制独特,其绘制、配色和装饰都比较精美,形象造型古朴、夸张。蓝面具比白面具略大,脸部以硬质布板或呢料制作,上贴裱蓝底花缎,缎上镶金缀花,装饰极为精致、优美。“头顶上有个箭头状的装饰物,画以财宝‘喷焰末尼’图案,下接两边沿头形到两耳前,有一半圆的装饰圈边,亦镶有金花缎,圈边缎带左右两头吊以红、蓝二色丝穗。额头上有一金色的圆日和银亮的月牙徽饰,下巴和两颊外沿装饰有白胡子。白胡子、白眉毛和头顶上的箭突装饰物,均按汤东杰布形象造型。另外,面具的蓝底色,也与汤东杰布兼有善和怒的两种面相,脸膛呈紫红、深棕色近于青蓝有关。面具整个装饰是象征八吉祥徽。如脸型象征宝瓶;嘴、眼、眉、唇、两颊和下颌处合起来为八瓣妙莲;两耳戴的是菱形孔格花纹的吉祥结‘巴扎’;头顶上日月徽饰具千福金法轮,也表示日为福德、月为智慧的二资粮;鼻尖上戴的螺贝流苏为右旋海螺;额头上分向两边的装饰金丝缎带弧形冠额,表示一对金鱼;喷焰末尼图案下边向上的狗鼻子花纹,表示右旋白伞盖;头顶箭突物上以宝贝堆成的冠髻及其后边的彩缎宽披带,象征胜利宝幢。”[3]

15世纪中叶,汤东杰布将白面具戏带回到自己的家乡主庙迥·日吾齐寺,创建了迥·日吾齐巴戏班(即迥巴藏戏班),他将白山羊皮面具加以装饰改为蓝面具,又在白面具戏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歌舞、杂技和古老瑜伽功术等编演了佛经故事《智美更登》,由此形成了蓝面具戏。汤东杰布带领迥巴戏班四处演出,用募捐得来的财物,在雪域高原的大江大河上兴建了百余座桥梁,蓝面具藏戏也从此流传到西藏各地。迥巴戏班上承白面具戏古老传统,下启蓝面具戏的江嘎尔、香巴和觉木隆三大藏戏班,形成四大蓝面具戏班共领藏戏剧坛风骚的局面。迥巴藏戏的表演,将宗教祭祀与古老杂技糅为一体,既保持了藏族最为古老的发声唱法,又开创了新颖华丽的蓝面具藏戏风格,在藏族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在蓝面具四大藏戏班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觉木隆戏班。它虽然建班较晚,但因善于吸收各流派之长进行艺术创新,逐步形成自己一套丰富的唱腔,以唱腔新颖丰富、韵调婉转动听、武功特技高超、善作世俗戏表演而称名。后来剧班发展很快,成为西藏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威望最高的一个藏戏艺术流派。蓝面具戏在长期流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人、神、鬼、灵(动物)同场合演,宗教剧、面具戏和广场戏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具有古老神奇的韵致风采。所演剧目也大大超出白面具戏只演一个《诺桑王子》且多数只演其片断的范围,发展为可演出多个大型戏剧目。又由于藏汉民族有密切交往的历史,因而蓝面具戏在艺术形式上同汉族戏曲艺术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歌、舞、剧、技的有机结合,唱、诵、表、做的程式化表演,特殊的舞台时空概念和虚拟写意的表演手法等。

同类推荐
  •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1919年1月28日,何泽涌出生在苏州的“两渡书屋”。“两渡书屋”是何泽涌父亲何澄“灵石何寓”院内最早盖起的一幢房屋。“灵石何寓”为何澄亲书,由工匠镌刻烧制成一个长方形的搪瓷匾镶嵌在大门旁边的院墙。当时的门牌号码是苏州十全街一四三号(后改为151号)。“灵石何寓”门匾,不仅开宗明义地标明了何澄是灵石移居到苏州的山西人,而且在“灵石何寓”的界地十全街和五龙堂小巷的拐角处,何澄还立有一块不同寻常的界碑——“灵石共和堂何”。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美文作品90篇,分为“闲语:走错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情语:幸福家庭的姿态”;“世语:成为美好的一部分”;“物语:一只拟人化的狗”等四辑。有感人亲情,也有生命感悟;有人生哲理,也有借物抒怀。文字朴实,而意境深远。
热门推荐
  •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重生最强男神:叶少,很高冷

    【女扮男装】【女强】【爽甜宠~】仙界第一冷仙玉竹上仙一朝重生,成了现代女扮男装小少爷。姓名:叶玉竹,天界第一冷仙,性别女,煞神体质,一个眼神可以召唤天雷。因为一次机遇,她设计重生,成了现代修仙世家书呆子,修炼废物“小少爷”。她只知道,她从来就不是别人惹得起的人!—本来以为会单身一辈子,到头来……或许对的人也不难遇到—‘少年,我对你有兴趣。‘叶玉竹看着这个把自己扑倒的美少年,淡然一笑,一个翻身,反压。(本书QQ读者群1:850946121)【本书远古巨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or套路】
  • 蜀汉之庄稼汉

    蜀汉之庄稼汉

    这里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苦逼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 每个人都有秘密

    每个人都有秘密

    本书讲述了一桩意外死亡案件。李响意外死于家中,在警方走访寻找线索的同时,李响的一众“好友”个个心惊胆战,阵脚大乱。有李响最好的哥们儿夫妻俩,有李响的现任女友以及女友的前夫,有前同事,有朋友的朋友……每个人似乎都有下毒的动机,但每个人都不在场的证据。凶手就在其中吗?还是说是他们集体毒杀了李响?整个故事围绕着李响的朋友们展开,有时候你认为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不见得是真心对你,而对你恨之入骨的人却不见得真心想害你。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处理不善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一切看似都是偶然的发生,其实都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蝴蝶效应。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龟裂土

    龟裂土

    夜色早已浓稠,一支四十来骑的队伍,沿着河流方向,悄然行进在菲留扎谷地。这条凉幽幽的山谷——蜿蜒于波斯与土库曼人肆意驰骋的广阔平原间,四面为科佩特山脉环绕,山峦起伏,依稀连绵,森严地守卫在峡谷两侧。这条千年沧桑的伊朗古道,无尽的岁月中,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人们的心灵,有过欢腾和喜悦,有过悲伤和流泪,也有过死亡和别离。长夜漫漫,已深入越发漆黑的后半夜,一线绵长的马队旁,有十四个身影,拖着步子蹒跚而行,一根绳索将他们前后相连。内中,有九名年轻女子和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那女孩倒没用绳子拴着,疲惫不堪地落在队伍后面。
  • 至正直记

    至正直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下第一王

    天下第一王

    朝代更迭,谁能笑傲?王侯将相,有谁屹立不倒?得千年记忆,笑傲大正。
  • 愤怒之乡

    愤怒之乡

    那年秋天,我们五仓村成了一个愤怒的村庄,这都是由于我的姐姐杨小凤。我姐姐是个腼腆而不爱说话的姑娘,她和村子里其他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她们都在杨子彪的轴承厂上班。她身上有一股混合了香水和机油的味道,那股味道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冒出来,直扑我的鼻子,为此,我没少和她吵嘴。吵归吵,我姐姐,仍然要在身上洒很多很多的劣质香水,以便把轴承厂的机油味掩盖住。我姐姐长得很白,稍微有一点情绪激动,她就爱脸红。但是那个秋天,她的脸始终是阴沉着的。我的姐姐,她年轻的生命在寒冷到来之前,提前进入了冬天。
  • 等待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等待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等待不是永远,恋人只要许愿。就在一起,我们相遇,以后的你让我永远相依
  • 我曾以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

    我曾以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

    寂静阑珊处,听一首老情歌。年华似水,信仰的圣光依然照耀着我,让我眼睛湿润,心静如水,只是在水中埋葬了思念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