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2000000003

第3章 世间总有圣典[14]

文学中杰作的多样性和数量,比某些有意让好东西变得稀有的人所列举出来的小数字要多得多;或许也比造型艺术中杰作的数量更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空间问题。一所公寓恐怕装不下十件装置艺术的杰作,而一间图书室却可以装得下一千部杰作。

并非所有的文学杰作都被冒犯过,其实没被冒犯过的有很多。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奥维德的《哀怨集》,薄伽丘的《十日谈》,克里斯托弗·马洛[15]的《爱德华二世》,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詹姆斯·鲍斯威尔[16]的《约翰逊传》,拉辛的《费德尔》,司汤达的《红与黑》,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兰波的《地狱一季》和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亨利·亚当斯的《亨利·亚当斯的教育》,众所周知的那位的《追忆逝水年华》,契诃夫的《樱桃园》,费尔南多·佩索阿[17]的诗集《阿尔伯特·卡埃罗》,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18]的《诗人在纽约》,让·热内、兰佩杜萨、托马斯·伯恩哈德的《鲜花圣母》《豹》和《维特根斯坦的侄子》,总之,人们知道它们,更妙的是,人们不质疑它们。我们或许可以说,文学杰作是一部不再遭到反对的伟大之书。一部杰作常常是一位年纪很大,在人们对她的百般崇敬里昏昏欲睡的女士。她仿佛被罩在各种脚注所形成的僵硬的罗网里,被那些根本没看过她的人不断重复前人的引用因而形成的千篇一律的引文固定在原地,耳边又充斥着令人疲惫的溢美之辞,她觉得无聊极了。这时来了个淘气的孩子掀了掀她的裙子。于是她笑了,忽然间,她又恢复了活力。人们这才意识到她其实并没有那么老。是老家伙们让她长出了皱纹。我们或许可以把所有不假思索地重复老一套的人称为老家伙。有些人十三岁就是老家伙。老成得可以去做税务稽查,在工会里混上一辈子,或者去指控最高检察官。这位上年纪的女士才不管那么多,她从野孩子刚刚在罗网上制造的缝隙中抽身而出。老家伙们还在欣赏那张罗网,而杰作已经和淘气的孩子逃向了海滩。无论人们说它什么,它都能够抵御。它的读者们也是如此。他们决意不去理会人们为了打击他们对杰作的信心所使用的陈词滥调,坚持自己作出判断。好的读者是世界上最不具有宗教性的生命。为了获得更多乐趣或者说为了内心的成长,他自由地审视这个世界。

他甚至可以否定杰作。没人这么做过。嘿!别忘了这其实是否定他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因为其他人的许多书,他全都读过,那些书写得更好,思维更精妙,运用意象进行思考(或许就是我们说的想象力吧),每一本都有与众不同的步调。它们看起来很完美。于是他满怀热情地将“杰作”的地位赋予那些书。评论家们会毫不犹豫地用上这个字眼;在大学里人们则更加审慎,可这个词虽然几乎销声匿迹,却并不影响它继续被传授下去(学生们要看的书单跟我刚刚列出的那个也没多大出入,或许有一两本是最近才被删去的,而非过去就不存在)。世界上终究有一套标准(Canon),从来都是如此。“标准:名词、阳性。指规范、准则。古代时指被视为典范的作者名单。符合美学理想、用于确定雕像比例的固定规则的总和。”(《大罗贝尔词典》)

对于可能正在创造杰作的实践者,即作家们来说,我觉得否认杰作的存在将不仅是否定我所体验的,还是否定我在每一本书中所尝试的。我赞成冲动,赞成激情,以及所有这一切。当我们心怀冲动,有时会跌倒,可有时也会腾空起飞。无论如何,我们没让双脚都停留在泥泞里。

同类推荐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无垠的沙漠热烈地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死结

    死结

    时间上世纪70年代。地点中国西南某偏僻山村。人物王满堂,男,26—36岁,农民。王母,女,60—70岁,王满堂之母。李凤英,女,19—29岁,王满堂之妻。刘半仙,男,50—60岁,乡村游医,掐指算命,拉牵说媒,司仪支客,无所不通。孙婆婆,女,50多岁,农民,乡村接生婆。大丫,王满堂长女,出场时13岁。二丫,王满堂次女,出场时11岁。三丫,王满堂三女,出场时9岁,哑巴。计生员甲、乙,群众演员若干。
热门推荐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技:农苑总是新天地

    农技:农苑总是新天地

    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之一,其驯化和栽培的历史,至少已有7000年。我国古代在稻的栽培技术方面有很多经验,如火耕水耨、轮作和套种等,成为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并且推广至东亚近邻国家。此外,先民对稻资源的利用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 達海叢書·批注

    達海叢書·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纪小欢,你这辈子注定会是我的女人!你就不要再把多余的感情放在别人的身上,否则——我会你生不如死。”这个跟她有命定之缘的男人宠她至及也伤她至极。“你放心,哪怕是背叛整个家族,哪怕是牺牲天下人痛恨成为千古罪人,我都会让你好好的活着,只是,你可否做我一天的女人?就一天……”这个原本与她是天敌的男子却为她倾尽一生。
  • 笙笙璃歌月倾城

    笙笙璃歌月倾城

    六年心酸,一路拼杀,涅槃重生,没人理解,没人安慰,只有自己,到底得有多强大才能坚持下来?
  • The Passing of the Frontier

    The Passing of the Front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寻梦录

    江湖寻梦录

    白云苍狗不住催,风尘难解宫廷诡。开言若论兴亡事,但向西风剑自悲。
  • 火车,火车

    火车,火车

    于怀岸,1974年出生,做过农民、打工仔、报社记者、旅游类杂志和大型文学期刊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猫庄史》《青年结》,中短篇小说集《远祭》,短篇小说集《想去南方》等。赵小明看到闪亮的铁轨那天,是一个温暖的春末下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这样的好天气,站在鸡公山南麓能看到六十里外我们酉北县城玉屏峰项的六角塔。虽然我们从没去过县城,但那塔却是经常看到的,见怪不怪,它在我们眼里比“哪咤闹海”里李天王手心里托的那个也大不了多少,我们放牛时都懒得看了。
  • 0度终极幻想2

    0度终极幻想2

    历经磨难,蓝色归来,重新面对传说,她是否能再次站起来?————————————--————————————————0度超级群:50470055
  • 印在唇边的晚安

    印在唇边的晚安

    方琪玥前脚带着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好闺蜜后脚就带着她的男朋友到咖啡厅里玩亲亲,被当场抓包还反过来要揍她。“滚开,别碰我的老婆。”重天而降的男神霸气侧漏一下子震住了场面。啊咧?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什么时候成了眼前这个男人的老婆?她怎么不知道?“啊喂!虽然我很感激你半路英雄救美,但是结婚什么的还是算了吧。”然并卵,男人并不给她机会。婚后;“老婆,请沐浴~”“老婆,请更衣~”“老婆,请上……”喂喂,仲慕衡!我要跟你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