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的讷亲,在军机处排名于三朝老臣张廷玉之前,满朝文武自有非议,汉人官僚更是不平。讷亲也觉得乾隆厚爱的有些过分了,上疏称自己资历浅薄,不敢排名于张廷玉之前。乾隆想想也是,就弄了个折中办法。军机处奏事时,凡满文奏折,则讷亲排名在前,凡汉文奏折,则张廷玉在前。虽在排名上玩些花枪,讷亲掌握军机处已是不争事实。
但讷亲也面临着傅恒的崛起与挑战。
与讷亲相比,傅恒更年轻,更有背景,更有实力。傅恒的来历不一般,他是乾隆最钟爱的孝贤皇后的亲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孝贤皇后陪同乾隆南巡时,在德州感染风寒去世,年仅三十七岁。孝贤皇后容貌艳丽,贤淑节俭,做皇后十三年都未曾佩戴过珠翠首饰。去世后,乾隆哀恸至极,写诗云“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孝贤皇后去世后,对她的亲弟弟傅恒,乾隆自然是异常恩宠了。傅恒于乾隆七年担任御前侍卫,到了乾隆十年,二十四岁的傅恒就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升迁之快,为前所未有。在培养讷亲的同时,乾隆也在栽培傅恒。乾隆自己说道:“当大学士鄂尔泰在时,朕培养讷亲;讷亲在时,朕培养陶成傅恒。皆几经教导,几经历练。”
当傅恒崛起之时,讷亲急切地需要证明自己,此时机会来了。乾隆十二年,西南烽火燃起,大金川土司叛乱。讷亲亲往前线,指挥战事,结果却是久战无功。
金川战事,后日被乾隆列为十全武功之首。于正当壮年的乾隆而言,金川之战,是处于鼎盛国力的大清,以巨大战车去碾压一个小小蛮夷族群。然而,金川爆发出来的惊人战力,让乾隆损兵折将,指天骂地,却又无可奈何。
乾隆十三年六月,讷亲到了前线。屡遭败绩之后,讷亲知道仗是没法打了,高挂免战牌,每日里只是向乾隆请求多发援兵。讷亲甚至悲观地认为,就是增兵之后,官兵虽多,但能否攻下大金川,就是再过两三年也很难说。
前线战事拖延,胜利遥不可及,乾隆准备将讷亲调回京师。首席军机大臣坐镇中枢,任务繁重,自然不能在外久留。乾隆也知道讷亲身体不好,“即以身体而论,伊素日体虚气弱”,不宜常驻金川这样的苦寒之地。乾隆决定在来年春季调讷亲回京师,另从前线将领中选一人总领军务。
春天还未到,八月间,乾隆看到前方战事拖延,心中焦躁不安,想提前召讷亲回京,当面询问为何久攻不克。讷亲一看要调自己回京,心中大喜,竟然忘乎所以,上书乾隆,请让自己立刻回来。讷亲同时在奏折中称,朝廷中有人攻讦排挤自己。此时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地位不稳,傅恒崛起,急着回京巩固自己的地位。
乾隆一看讷亲急火火地要回来,自然是恼怒异常,指责讷亲“而乃一闻召入之旨,如获更生。”乾隆也指出,讷亲认为有人排挤自己,所以急着回京,实际上是为败绩寻找借口而已。乾隆讽刺道:“你如果有能耐取得大胜,有必要担心被排挤吗?你讷亲在军机处时暗中排挤过的人,朕没有察觉的肯定也有吧。”
讷亲仗没打胜,回京倒是积极。乾隆看在眼里,火在心里,下令将讷亲革职,暂留在军营中效力。到了九月,乾隆命新任首席军机大臣傅恒赴金川前线,接替讷亲指挥战事。
讷亲惹怒了乾隆,失去了恩宠,亲兄弟跟着都胆寒,于是纷纷上奏讨伐讷亲。哥哥两江总督策楞先奏称,讷亲在前线退缩乖张,辜负皇恩,请交刑部严惩。弟弟山西巡抚阿里衮上奏,请跟随傅恒前往金川前线,愿身先士卒,以弥补兄罪。乾隆看了极为满意,指示阿里衮,有此心就可以了,杀敌的事,你就不要去了。
十一月,傅恒从京师出发,前往金川。此月讷亲上了两个奏折,让乾隆大为不满。讷亲先是上了一个奏折,洋洋洒洒数万言,但却没有提及金川前线情况,而只是将失败归咎于张广泗。随后讷亲又上了一个奏折,大谈如何处理金川善后事宜。
乾隆看了奏折后大为震怒,金川前线战事毫无突破,你就想着善后了,“其与古人所谓何不食肉糜者,又奚异乎?”乾隆本来准备金川战事终了之后,将讷亲发配到北方充军赎罪。现在一看讷亲如此糊涂,用乾隆的话来说就是“顽钝无耻”,对他是彻底失望,遂命在金川前线的侍卫富成逮捕讷亲。
此时乾隆并未对讷亲动杀心,不想讷亲的一句话却断送了卿家性命。却说富成逮捕讷亲后,将与讷亲的谈话记录全部交给了乾隆,其中讷亲一句闲话:“金川事大难,不可轻举,此言不敢入奏”,刺激了乾隆。
在乾隆看来,这句话透露了讷亲对乾隆的真实看法,即明明不能攻下大金川,你乾隆却硬要出兵,这不是盲目决策,好大喜功么?此外,讷亲碰到前往大金川的八旗援兵时,曾牢骚道:“此皆我罪,令如许满洲兵受苦。”这又让乾隆恼羞不已。
满洲兵被调往大金川这种苦寒之地作战,自然是满腹牢骚。对此乾隆也心知肚明,但嘴巴上却硬要说:“满洲兵闻调,无不欢欣鼓舞。讷亲以为受苦,实是嫉妒他人成功,动摇众心,罪不可逭。”
讷亲私下的这几句闲话,刺痛了乾隆。讷亲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想私下如此说自己,失望之余,对他自然是恼恨至极,杀意已生。
此年十二月,乾隆亲自给讷亲定性,“讷亲乃阴柔之小人。”
恼恨于亲信的腹诽,乾隆赐出遏必隆宝刀,命尚书舒赫德带着到前线斩杀讷亲。乾隆赐刀此举用心颇是险恶,因为这把宝刀是讷亲爷爷遏必隆用过的,由是得名。用爷爷的宝刀来斩杀孙子,大概只有作诗十万,文采过人的乾隆想的出,做的出。讷亲在解送途中知道自己必死,开始绝食,以求速死。次年正月二十九日,押解队伍行至班拦山时遏必隆宝刀送到,讷亲被当场处决。
“上既诛讷亲,知大权之不可旁落。然国无重臣,势无所倚。”
此时张廷玉年迈失宠,乾隆可信任的重臣只有小舅子傅恒了。
傅恒出马,亲赴金川前线指挥作战。对傅恒,乾隆是恩宠有加。乾隆皇帝特派头等侍卫达清阿、户部尚书达勒党阿等随行,在金川前线照料傅恒的饮食起居,又并多次降谕令傅恒爱护身体。
第一次金川之役自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延续至十四年(1749)正月,前后历时三年,清自傅恒奔赴金川前线之后,乾隆发现军机处的效率开始下降,抱怨道:“经略大学士起身以后,军机处所办事件,多不能惬意。”乾隆开始思念起傅恒了:“今日召见军机大臣等,面降谕旨,伊等从清晨直办至黄昏,方行进呈。而词句中诸多不当之处,复烦朕修改至半夜。傅恒在前线主持战事时尚能操办事务,朕在此间,实在想念他。”
廷调动各省兵力八万余众,耗银千余万两,阵亡将官计参将买国良等二十六员、游击孟臣等二十二员、土兵计三千八百八十二员。
在金川取得名义上的胜利后,乾隆大喜,厚赏傅恒。但傅恒在首席军机大臣的任上,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骄横之态。从前任张廷玉、讷亲的际遇上,傅恒清晰地知道,皇帝如火般的恩宠,若不矜持点对待,瞬间会变成寒冰。但位极人臣之后,想要独善其身却也难了。
乾隆瀛台赐宴时,风传有两名学士为了讨好傅恒,竟然跑过来向他屈膝请安。傅恒的兄长去世后,操办丧事时,各部大小官员纷纷登门祭奠。由于车马轿舆拥挤,竟将道路堵塞,以致要步行才能入内。
乾隆重用傅恒,是因为他能干,会干,肯干,这有利于皇权,有利于统治。可看着傅恒的翅膀一天天硬了起来,乾隆也开始有点吃醋了。这吃醋,只是看着傅恒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在主持军机处时如鱼得水的姿态,在心理上产生出的失落感罢了。
忧虑傅恒的权势过重,乾隆开始旁敲侧击,提醒傅恒。在内廷时,傅恒偶有小错,乾隆严词训斥,美其名曰“防微杜渐”。一日上朝,傅恒因故迟到,跌跌撞撞地跑入时,气喘吁吁。御前侍卫笑道:“相公身肥,所以喘息”。乾隆顺势开玩笑道:“不但身肥,只怕心儿也肥了。”
“心肥”的潜台词就是胆壮、权重了。此言一出,傅恒“神气不宁者数日”。
皇贵妃慧哲的弟弟,两淮盐政使高恒,因为贪腐被判斩刑。行刑之日,傅恒帮高恒求情,请看在皇贵妃的面上,饶他一命。不想乾隆说了一句话:“若皇后弟兄犯法,当如之何?”皇后之弟兄即傅恒也。傅恒闻言之下,顿时“战栗失色”,不敢再言语,高恒也被斩首。
对于乾隆“乾纲独断”的性格,傅恒洞然于心。成为军机处首席大臣后,为避免以往首席军机大臣一人入内廷见皇帝,给人专擅之感,傅恒请所有军机大臣一同进见,此后所有军机大臣一起入见皇帝成为定制。对乾隆赏赐的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他再三推辞,不敢佩戴,直到乾隆以不戴不符合礼制规定,才小心翼翼地佩戴上。小心才能行的万年船,谨慎乃是保住富贵的不二秘诀,深谙此中奥义的傅恒,小心翼翼地帮乾隆打点着江山,如此才在首席军机大臣位置上一坐二十余年。
军机章京荣辱路
军机处设立之初并无军机章京。随着事务的增多,张廷玉与鄂尔泰在军机处办事时,开始携带得力助手来帮忙处理文书。雍正十年,张廷玉带内阁中书四人,鄂尔泰带内阁中书二人,帮助处理缮写等事宜。此时章京由军机大臣自己携带。随着事务的增多,军机章京也开始增多,并从内阁中书、笔帖式中挑选精干可靠人选作为章京。
“军机章京”亦称“小军机”或“司员”,他们虽不似军机大臣那样声名显赫,标榜于史册。但他们在当时职责重大,担任撰写谕旨,整理政令、档案工作,并因其职位之重要,而在官场中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据邓之诚统计,清代由汉军机章京升为军机大臣者有三十三名之多。又据刘绍春统计,嘉庆朝以前入直的二百七十五名满章京中,升为从二品以上官员者有七十五名,占百分之二十七。嘉庆朝以前入直的汉章京有二百一十五名,官至二品以上者五十三名,占百分之二十五。
军机章京也有着许多一般官员所没有的荣耀。七品的军机章京可以带朝珠、红帽罩,穿貂褂。带朝珠是军机章京所享有的特权,自雍正年间军机处创设起,就得享此殊荣。而依照礼制,只有五品以上文官才可以挂朝珠。乾隆三十五年,军机章京准戴全红帽罩,准用红雨帽,这是三品以上大员的待遇。乾隆三十七年,又准军机章京穿貂褂。而依照礼制,只有三品以上大员才可穿貂褂。
军机章京需要轮流值班,是为“上班”。上“班”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共八个小时。军机处白天有十几个章京办公,晚上轮流安排人值夜班到凌晨四点。由于五更上朝,此前会有大量奏折递到军机处,早上也比较繁忙,排了两人值早班,大致从凌晨四点值到七点,每班两天。
军机章京中资格较老的称为“老班公”,资格较浅者称“小班公”。老班公执掌拟定谕旨事务,小班公则负责“随手档”事务。随手档者,每日依照时间地点,扼要登记皇帝谕旨与大臣奏折,使前后经过一目了然。至春节值班,无事时则在当日“随手档”上书“太平无事”。有事则书“太平有象”,遇到皇帝万寿节则书“万寿无疆”。
本来拟定谕旨是军机大臣的任务。军机处初创时,皇帝只召见首席军机大臣,当面传达意思,再由首席军机大臣拟定谕旨。
雍正朝时,张廷玉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他精通满汉文,记忆力又好,拟定谕旨一气呵成,毫不吃力。到了乾隆朝,由讷亲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讷亲没有张廷玉那样的文学能力,但记忆力超强,每次乾隆单独召见后,均能将意思复述。讷亲转述意思给其他军机大臣之后,再由汪由敦来拟旨。对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汪由敦叫苦不迭,但又不好推却。
讷亲被杀后,傅恒任首席军机大臣,他的记忆力没有讷亲好,乾隆单独接见时,有些话记不住。傅恒感到头痛,就请乾隆接见所有军机大臣,大家一起来记,但仍由汪敦由拟旨。汪由敦为了偷懒,也为了避免自己专擅的嫌疑,就将拟旨的活儿转给了军机章京。此后拟定谕旨遂成了军机章京的任务。
将草拟谕旨的工作转给军机章京也是军机处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军机大臣每日例行公事,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如果军机大臣每天都要忙于处理技术性的文书工作,必然会削弱其事务工作上的效率。将草拟谕旨的工作转给军机章京,一方面,既有助于提高军机章京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发挥才华的机会,以向皇帝、向军机大臣们证明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有利军机大臣专一于军政事务,提高军机处的工作效能与质量。就皇帝而言,也乐于看到军机章京们起草谕旨,这样可以分权,避免军机大臣大权独揽的现象出现。
当军机大臣被皇帝召见,回到军机处后,将此次召见的主要内容向章京们转达,这就是“述旨”。然后章京们开始“批拟”,即拟定谕旨。一般情况下,军机大臣要根据皇帝口述的意思,于晚上将谕旨拟定,第二天进呈。一些军机章京由于善于缮写谕旨而飞黄腾达。如军机章京申甫,所起草的谕旨都能切中乾隆的意思,且明白流畅,洞彻机要,后来升任二品大员。军机章京孙永清,拟定谕旨,一气呵成,被刘统勋、于敏中等人所看重,后来也做到了广西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