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1000000002

第2章 文化反思(2)

当然,知识分子中不乏关注现实、感时忧国、心系苍生的人,而许多知识分子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他们成为知识分子之前,本来就属于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譬如老三届一代出身的知识分子。但问题在于,当他们进入“话语圈”,以“话语”的方式来表达时——如前所述,非如此,他们就不能获得知识分子的印记,不能获得学术文化体制的承认。——话语所寄生的思想、主义、体系、知识、概念,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话语规则和表达策略,限制、改造甚至阉割了他们关注现实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在学术圈中不断掌握各种“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当代真实生活时,会感到那样困惑和匪夷所思。我们所拥有的话语既不能解释、说明社会的真实、真相,更不能改变社会的面貌。所谓“民间立场”“平民意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话语。因为在话语系统里,民间、平民“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马克思语)。而“话语圈”中知识分子的表述,与真实生活中的他们相距甚远!可叹的是,我们中许多人还自以为是启蒙的“精英”,是人民大众代言人,自以为自己的话语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呼声、要求、愿望呢!因此,我想给包括自己在内的“话语圈”中人提个醒:“话语”固然有其学术化价值,但在现实面前,在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面前实际上是十分苍白无力的,种种“精英”“启蒙”之类的自恋、自大都是非常可笑的。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民瘼苍生的知识分子,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发出来自生活和民间本身的声音,则需要走出“话语圈”的胆识。左拉说过:“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我也想说: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不需要“话语”。

拒绝遗忘“文革”

——我的一次课堂经历

这是一次平常的文学理论课,我给中文系学生们讲授的内容是“诗歌体裁的美学特征”。当我说到诗歌文体的精炼、简洁特征时,忽然想到安徽著名诗人韩翰的小诗《重量》:

她将带血的头颅放到了天平上,

使一切苟活者失去重量。

这首诗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当时众多的以张志新为题材的诗篇中,这是最短的一首,但却以最凝练的形式和丰厚的内涵的统一获得了全国诗歌奖,并广为传诵,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以该诗作诗歌文体精炼、简洁的例证,是非常恰当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我打算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张志新其人其事。在介绍前,我有意识地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张志新是什么人吗?”全班同学竟无一人作答。我还不死心,又抽问了几位同学,大家皆摇头,一脸茫然。有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发出窃笑,似乎是觉得我老是追问这个问题有点可笑。

我的心不禁一阵悲凉。站在讲台上,我想得很多,思绪再也无法集中到“诗歌体裁的美学特征”上。我想,就算是“跑题”,我也要给学生们说说张志新。于是,我说到张志新是一位在新中国成长的美丽、聪慧、善良、情感丰富,富有生活情趣的知识女性,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文革”时代,作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勇敢地公开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仅使天下男人汗颜,也使一切“做稳了奴隶”的中国的“苟活者”汗颜。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为独立思考、捍卫真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她被绑赴刑场时,刽子手们害怕她仍然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残忍地割断了她的喉管……

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全都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在聆听着我的介绍。有的女生,眼眶里含着泪珠。

“难道我们不知道和遗忘这样的人不是一种悲哀,甚至是一种耻辱吗?”我以这样的反问结束了自己的介绍。话虽说得有些重,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却十分肃然。

我又有些感动了。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们,并不如一些媒体和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都属于“嬉皮士”“雅皮士”“美眉”“另类”,他(她)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在言行上有时表现出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在内心深处仍然是追求理想、向往崇高、崇敬英雄的。所以,当他(她)们了解了张志新的事迹,便顿时产生出一种对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英雄的敬畏之情,如同他(她)们对屈原、文天祥、谭嗣同、鲁迅、闻一多等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的崇敬。然而,在此之前,他(她)们确实不知道张志新,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这难道仅仅是他(她)们的过错吗?

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商业文化的合谋。传媒、电视和图书里的历史,或是以清宫戏为代表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或是“红色经典”再现的历史,甚至“样板戏”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再次搬上舞台、银幕,唯独“文革”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难觅踪迹。因为这既符合意识形态淡化、消解“文革”历史的意愿,又投合商业文化娱乐消遣休闲的消费需要。无论是前者的“一切向前看”,还是后者的“一切向钱看”,都需要对“文革”的遗忘。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或大学生,你又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像熟悉慈禧太后、康熙大帝那样熟悉“文革”和张志新呢?因此,当问张志新是什么人,他们除了一脸茫然,又能怎样呢?

如此一来,不要太久,当亲历“文革”的人们故去之后,“文革”岂不真的要被一代人彻底遗忘?这意味着什么呢?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一书附录里记录了几位“非文革经历者的文革概念”,请听听其中的几段:

一位大学一年级男生说:“如果叫我回到文革,我不反对,甚至很有兴趣。一是我不觉得文革怎么可怕,二是可能会感觉很新鲜。”

另一位高二女生说:“我想多了解文革,不知从哪里去了解。”

一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说:“文革咱没见过,但比现在强!”

一位大一女生说:“那个时代有激情……现在无法生活得那样富于激情了。”

我想,如果他(她)们了解了张志新、遇罗克等人的故事,还会这样认为吗?

无论是作为“文革”亲历者,还是人文知识分子、学生们的老师,我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把“文革”的真相,“文革”的危害和影响告诉同学们,我都要对同学们说:不要忘记“文革”。拒绝遗忘“文革”,就是拒绝“文革”悲剧重演。

于是,我在课堂上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时代,向同学们简要地讲述了“文革”的来龙去脉,介绍了新时期文学中反映和表现“文革”的文学作品,介绍了巴金的“要建造一座文革博物馆”的庄严呼吁,介绍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片断……

教室外有人在唱着甜腻腻的流行歌曲,对面商业大楼上披挂的各种广告条幅赫然在目。说着说着,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仿佛有人在耳边对我说:你说这些,难道不觉得不合时宜吗?

下课了,一位女学生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从您那儿借《一百个人的十年》看看,图书馆里借不到这本书。”我欣然答允。我刚走出教室,听到一位男同学正在大声朗读我刚才介绍的北岛的诗《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质疑“实话实说”

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对孩子说: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不撒谎、讲真话、诚实。这几乎是所有儿童接受的启蒙教育。所以,才有了“童言无忌”,才有了《皇帝的新衣》里唯一从孩子口中发出的“皇帝没穿衣服”的声音。遗憾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由成人支配的社会,成人们为各种各样的利益、需要、欲望、目的所驱使,不断地制造着各种各样的谎言,欺人与自欺。更遗憾的是,儿童总要长大成人,而一旦融入成人社会,你和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讲假话。而当整个社会都在讲假话,譬如“文革”时期,除了《皇帝的新衣》里的孩子,作为成人,谁又敢站出来揭示事物的真相呢?凤毛麟角者有,如遇罗克、张志新、顾准等,但其命运,是大家早已知晓了的。

就这样,由成人支配的社会说假话,说假话的社会又造就了更多不讲真话的成人,如此循环不已。故鲁迅痛切地说中国是一个“瞒和骗的国度”。说假话的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文革”中走过来的“思考的一代”才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宣言。因此,打造“诚信社会”,成为今日重建信仰、信念、信任的第一要务,而具体的落实就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从大事到小事,都要讲真话。

正是出于上述这一切,一些年前,当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时,确实激动不已。我觉得它的出现本身是一种标志,标志着对曾经的“瞒和骗”的历史反思,对诚信社会、对讲真话的呼唤和倡导。虽说它只是电视的一个谈话类节目,但由于其所处的主流媒体位置,“实话实说”的旗帜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和人们行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这些年来,我始终是《实话实说》的最忠实观众,几乎一期不漏地收看。应该说,该栏目由于编导的精心策划,几位优秀主持人的主持,使它深受广大电视观众欢迎,已经成为央视收视率较高的一个品牌栏目。特别是在栏目创办初期,确实体现了“实话实说”的风貌,使国人为之一振,奔走相告。首先,那些期的选题都是“实话”,即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普通百姓关注、忧虑、困惑的,而又常常为有关方面回避、淡化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话题,如贪污腐败、社会治安、下岗工人、官僚主义、爱情与道德等。其次,针对这些“实话”,栏目确实做到了“实说”。这既体现在主持人的倾向、嘉宾的态度、现场观众的反应上,更体现在他(她)们谈话的方式和内容上:开门见山、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不回避问题、矛盾,谈事论人,一针见血,且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的要害,不怕犯忌。许多观众在观看中常常忍不住击节而起,他们觉得“过瘾”,因为栏目说出了他们或是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不敢说的真话,而这些真话又是上关国计民生、下关社会风气的“盛世危言”,决非阿猫阿狗、一地鸡毛的闲话。

然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何缘由,《实话实说》栏目渐渐变味了。初期的锋芒没有了,初期的严肃性日益被搞笑娱乐所代替,初期的人文关怀精神日益被游戏态度所消解,初期的对社会问题、矛盾的正视,对社会难点、热点、焦点的关注,越来越让位于四平八稳的、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的、开心一乐的话题和言说。尽管主持人仍然是优秀的,尽管我每期仍在收看(毕竟这个节目的独特性是其他节目所法替代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实话实说》背离它的初衷似乎越来越远,已经越来越像是一个综艺娱乐类节目了。

这当然也无妨,或许收视率会更高。但既然栏目冠之以“实话实说”,而出于主流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人们对讲真话的期盼,面对今日的《实话实说》栏目,我们就有理由质疑:首先,选择什么样的“实话”来作为言说、谈论的对象?是热衷于那些无关痛痒、无伤大雅、琐碎平庸的,甚至粉饰现实的所谓“实话”,还是关注和选择那些百姓普遍关心的而又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被掩饰、淡化的社会真相、问题、矛盾、热点、难点、焦点,作为真正的“实话”话题?其次,“实话”如何才能做到“实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描淡写、言不由衷地说一通,甚至以游戏方式来冲淡真实的严峻,以搞笑态度来稀释真话的锋芒,还是正视实话,说透实话,说得有些人坐不住,说得有些真相再也无法掩盖,说得有些假话再也无法欺人与自欺?总之,在我看来,优秀的、名符其实的“实话实说”节目,一是说的确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话”,二是“实话”确实“实说”。二者缺一不可。而现在的该栏目,在这两方面都有待反思、改进。观众对《实话实说》栏目的这种批评和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实话实说”,它一方面体现了广大电视观众对央视品牌栏目的热爱和呵护,更重要的,如前所述,人们对于这个栏目的特别关注,表达了大家对于“人人愿说、能说真话,真话真说”的一种期盼和呼唤。说到底,“没有有效的反对意见,民主制度便无法实现”(李普曼《不可缺少的反对派》)。

附记:当我这篇文章写后不久,央视《实话实说》,还有《读书时间》等栏目已被取消,栏目的几位主持人也开始主持收视率更高的娱乐类节目。这真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啊!

同类推荐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怒放的爱恋

    怒放的爱恋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为你抵挡世界的风雪

    为你抵挡世界的风雪

    这是一本国内爆红的百万粉丝大号“真实故事计划”精选的人气故事合集。书中选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气故事,涉及爱情、友情、亲情等,这些故事在发表之后几乎篇篇“十万加”,有些故事阅读量甚至过千万。而讲故事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发现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力量。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散文集,分为六十二篇,文言写就。写于其流寓重庆乡间时期,笔下描绘的都是乡间寻常风物、人家。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热门推荐
  • 奶爸无敌之魔教教主

    奶爸无敌之魔教教主

    重生回到二十年前的魔教教主杨恒,为了女儿,原本已生退隐江湖之意!但这嗜血的江湖却逼着他只能重拾魔刀,踏着尸山血海,在三界重掀滔天魔焰……“为何前世与今生,我都只能成魔?!”“那谁才是神?!”“是在这幕后操控一切的天命吗?”PS1:虽然父爱如山,但本书不是奶爸甜文!PS2:有多温馨!就有多血腥!!Q群:733310899
  • 幽闲鼓吹

    幽闲鼓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酷王爷俏福晋

    冷酷王爷俏福晋

    她,清朝大龄剩女佟婉儿,乐观、善良、迷糊又古灵精怪的女神医一枚。他,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凶残、嗜血、冷酷又至情的王爷一只。当他中了媚毒与她相遇后,会有怎样的荷尔蒙大碰撞?一夜温情的鱼水之欢,她换得这世间最专情又冷情的男人。他,为了她可以舍去性命,只要有人威胁到她的生命。他可以杀尽天下人,哪怕那人是他的主子。各位看官请端上一杯热茶,找个好位置坐下。听小狐慢慢讲诉冷王爷与俏福晋的爱情故事吧!片段一:某女生完孩子后,“佳娜,老爷子呢?”被点到名的佳娜,浑身一颤:“福晋,爷…爷…他…没有回来…”“什么?!好的很,为了他那个四哥的事,他竟然抛下我们母子,连儿子的面都来不及见?”某女嘴角噙着一抹伤心的笑容,狠狠的道。“福晋,爷也是太忙了!”不忍看到福晋伤心的佳雅出声道。“我知道,好了你们下去吧!”某女突然淡淡的道。“喳…奴才告退!”两侍女甩帕跪安后,退了出去。一个时辰后,刚生完孩子的某女抱着儿子,翘家出走了。一个月后,某只王爷高兴的带着礼物回到王府,家奴们都在门口迎接着,只是少了某个小女人,还在奇怪,不是月子都过了么?带着奇怪回到主屋的某只王爷,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招来躲躲藏藏的伊木:“说,福晋去哪了!”“福晋在生完孩子当天,因爷您没有回来,气愤的离家出走了,奴才们寻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福晋!”伊木越说越小声,也离得某只王爷越来越远,因为某只王爷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铁青来形容了,他怕被愤怒的某只一掌拍死。“该死的女人,刚生完孩子就给我翘家,等我抓到你要你好看。”说完刚回府的某只王爷,又策马离府不知去向了。
  • 锦衣卫创始人

    锦衣卫创始人

    (武侠新书,《盛世男儿歌》现已连载,请各位多多支持!仍旧是在明初的历史背景下勾画出的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却意外来到了这个遍地狼烟的元末乱世。这一年,蒙元朝廷与各路起义军火拼正猛,朱元璋在郭子兴的手下刚刚展露头角。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系统,还没有建成。而他凭借着自己一个后来人对历史的点滴了解,将要在这个时代下,亲手创立一个锦衣卫,成就万世功业……
  • 重生之误入星途

    重生之误入星途

    程书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在娱乐圈这个圈子里混……因为,她死之前,是一名女警。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圣道疯魔

    圣道疯魔

    天地法则适者生存,野兽法则弱肉强食,人族法则平等共生。
  •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烈焰狂兵

    烈焰狂兵

    他是兵中之王,坚守边疆沙场!他是黑暗之王,让人闻风丧胆!为国家,他可抛洒热血!为兄弟,他可两肋插刀!为红颜,他可怒发冲冠!一次任务的失利,沈飞用四年的时间重铸自身,接下新任务潜伏于都市,成为郎当小男人!然,龙欲飞天,无可抵挡!(建个群,群号:612630186)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本书从三言二拍中辑录了有关名士高人题材的短篇小说22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被后来戏曲改编流传下来很有影响的篇目,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灌园叟晚逢仙女》《大树坡义虎送亲》,还有描写济公和尚的《南屏醉迹》、描写苏东坡和佛印友谊的《明悟禅师赶五戒》。这些带有神灵传说的小说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可读性强,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