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3000000004

第4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3)

可是,曹公也说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到底不是悉达多,他是个抛不开丢不下的人,纵然被宝钗式的理性、冷静、智慧、通达所吸引,所带动,却仍然如从前一样,睡里梦里也忘不了爱过的那个女子,他的理智战胜不了自己的热情。

这才是宝玉,这也才是曹公,这亦是混迹于滚滚红尘中的我们、世间的大多数人。说到底,我们都不是悉达多王子,甚至也做不了弘一法师,我们时而在黛玉式的热情中醉生梦死,时而在宝钗的理性空间里寻找救赎。

6 热情:与生俱来的“毒”

其实,就连宝钗自己,又何尝真的能放下呢。再回到那些好年华里去,宝玉过生日,女孩子们为他庆贺,席间以花名占卜自己的命运,宝钗抽到的签上画了一枝牡丹,题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真是女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有情而动人,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辛苦苦赚来的,最多算安慰,不能算荣耀。无情而动人,足以证明自己多么迷人,眼皮子都不用抬一下,就能让全世界跪在自己膝前,这种范儿,实在是太那啥了。

可问题是,宝钗,真的像她标榜的那样无情吗?

宝钗曾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哪怕她跟宝玉多讲上几句话,黛玉都要做上一大篇文章,当然,黛玉在感情上,向来没有安全感,一度还险些殃及大大咧咧的湘云,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她对于宝钗的格外警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宝钗一向形象散淡,对人不远不近,自云藏愚守拙,就是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她也显得从容自若,不亢不卑。但是,这种世外高人的形象,在宝玉面前,总有点不彻底。第二十回,黛玉问宝玉刚才在哪里,宝玉说是在宝姐姐家里,黛玉便不高兴,两人两下里说岔了,黛玉掉头就走,宝玉追过去正在哄她,宝钗突然跑来,说,史大妹妹正等你呢,就把宝玉推走了。

我看到这里,总怀疑那会儿宝钗是故意的,她向来知道黛玉对自己不忿,更应该知道,自己这会儿横插一杠子,无异于火上浇油,别说是她没留心,以宝钗的头脑,完全能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似这样的情形,还有好几处,我不是说,这是宝钗有意的示威,而是,她在某种感情的左右下,下意识地想干点什么。

那么,宝钗是爱宝玉的了?也不是。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多层次,不是一下子就能升级为爱的,宝钗之于宝玉,更准确的说法,是一种淡淡的情愫,一个哪怕很聪明很看得开的女孩子,也避不开的青春情怀。

看昆曲《牡丹亭》,总觉得第一场就足够,后两场很多余。柳梦梅原本不是一个真实存在,而是杜丽娘心中生成的男子,寂寞青春里,她用一个女孩子念想中最旖旎的那一部分,创造出这样一个男子,她希望遇到他,总也等不到,所以她死了。《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侥幸摆脱了这危机,张生出现了,即使这个嬉皮笑脸的男子,对不上她心中的梦想,她也有办法自欺欺人,装作以为他就是心中的那个形象。

宝钗一直孜孜于追求一种理性精神,超脱的胸怀,可是就算是电脑设计出的程序,也有一个逐渐完美的过程,最初的宝钗,未必能戒除那一点与理性精神不能相符的热情。

尽管宝玉不“好”,无事忙,不上进,但宝钗和崔莺莺、杜丽娘们一样,没有机会遇见其他的男子,那一点热情,只能倾注于这唯一的人选,被他凝视时,她的脸红了,他挨打时,她慌慌地探望,并不由自主地哽咽。

热情,大概就是宝钗从胎里带出来的那一点“热毒”,她费了很大的工夫,来戒除她的“热毒”,比如,服用冷香丸。那个很饶舌的冷香丸,由这些材料制成: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再配上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这个海上方的关键是“合时宜”,一个女子的热情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被称之为“毒”,要戒去。

热情是个致命的东西,杜丽娘死于热情,林黛玉也死于热情——她确定了爱情的一刻,“浑身火热,面上作烧”,揽镜自照,面若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就算知道,她也不会在乎,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一次美丽的燃烧。而宝钗不在这个路数上,她与自己的热情作战,从最初的一点小暧昧,逐渐变得坦然,可以看出,宝钗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所以,不管喜不喜欢宝钗,我都不曾觉得宝钗要觊觎“宝二奶奶的宝座”,且不说,这个所谓的“宝座”对于宝钗是否构成诱惑,只说,一个在禅学思想里浸淫甚深的人,如何会不明白,苦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苦心经营也许是弄巧成拙,倒不如做一个从容坦然的人,命运出什么样的牌,就接什么样的招,随遇而安,随机应变,成就自己的风格与风范。

在将这份“热毒”戒除之后,她与失去了黛玉,失去了生命的避难所的宝玉走到了一起。

7 重建:我配得上我经历过的苦难

那些情节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只从前面的判词里,各种各样的暗示里可以推测,贾家败落了,黛玉死了。高鹗给我们提供的后四十回正是如此,可是,在这样一个结局下,那些活着的人,如何活着,依旧是个谜。

高鹗对宝玉可谓用心良苦,他像贾政那样让他放弃对生命的执着探讨,给他包办了一个最美好的前程。先是中举,再成高僧,还不忘留个遗腹子来续烟火,可谓想得周到。可是套用宝玉的话说,若是宝玉会成为这样的一个胖大和尚,我们也早就和他生分了,这是高鹗的宝玉,不是曹雪芹的。

好在曹雪芹早备下后着,虽然他没能让世人看到他的八十回后,却让晚年的宝玉在第一回里就出现。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在开头那个自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人,是书外的作者,也是书中的宝玉。对于他来说,生命是个不断被剥夺的过程,首先告诉他不可以成为一个任性的孩子,索要不属于你的一份,接着又把他以为属于他的一份也拿走,当他穷困潦倒,痛失至亲,一技无成,真实的苦楚和虚幻的孤独交缠在一起,“赤条条”很容易,可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全无挂碍?

所有的武器都被缴了械,力量要从自己的心里生出,用《霸王别姬》里那个老头的话说,就是得“自个成全自个”,也就是说,穿过丧失的虚无和泪水的迷障,自个儿赋予人生新的意义。

重建这样一种自我,不是容易的事儿,我相信,那力量来自于黛玉给他的爱,和宝钗给他的启悟。

他最终能够这样突围而出: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已成春梦了无痕,当挚爱也成心事终虚化,他没有任由自己沉溺于痛苦之中,他选择记载下那一切。当生命以文字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谁能说,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谁能说我和我爱的生命都如烟花般转瞬即逝?

好像是贝多芬说过,我真害怕自己配不上所经历的苦难,应该说,曹雪芹或者贾宝玉不曾辜负他无论在心灵上还是肉体上所有的游历,随着他写作的深入,随着他新的生存使命的越来越坚定,他会发现,没有人再能从他这儿剥夺什么了,他甚至要感激上天,将所有的假象层层剥离,就是要慢慢给他一个真理。不管宝玉有没有做了和尚,他的了悟都在空门之外。

鲁迅先生曾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张爱玲则说,她从前在《红楼梦》里看到的是一点热闹,后来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烦恼。而我自己呢,真说不好从前在里面看到的是什么,这两年倒是清楚了,我看到的是禅思,是一个人在波涛澎湃的生命中,一点一点修炼的过程,黛玉与宝钗,不只是宝玉的爱人,还是他生命深处的力量。

(二)黛玉与宝钗,你会爱上谁

1 宝钗:神仙姐姐无真气

张中行有文章里记述,某天,几个糟老头子闲来无事,投票选举他们心中的理想太太,湘云和宝钗位居榜首,黛玉和凤姐落第。理由是,后面这两位,一个不敢娶,一个惹不起。

老先生们玩得兴致盎然,其实也不算多有创意,历来的说法都是,黛玉适合谈恋爱,宝钗适合娶回家。本人有次亲耳聆听余秋雨先生的演讲,别的倒都还好——也许是我不大懂吧,后来听到他老人家语气坚定地说“红楼梦最大的悲剧是,黛玉和宝玉是没法进入一桩婚姻的”,由不得想起那个“且让小僧伸伸脚”的典故,当然,这典故也是从余先生的《夜航船》里看来的。

公认薛宝钗比林黛玉更适合做老婆,这是一个可悲的误解,要么是细看过《红楼梦》的人不多,要么是大家都太缺乏安全感,缺乏到因为害怕紊乱,一开始就选择寸草不生的枯索。

生得丰满莹润,宝钗却内心枯索,是那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枯索,是其中自有大美的枯索,但是,作为人妻,真如曹雪芹所形容的:“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如上一篇所言,豆蔻年华,宝钗对衣着打扮已经失去了兴趣,衣着素淡,半新不旧。探春喜欢“柳枝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是女孩儿皆有的情趣,宝钗房里却是“一色玩器全无”,连书也只有两部,整体“如雪洞一般”,仿佛告诉我们,她已然接近“四大皆空”的境界。

黛玉则住在竹影幽深处,窗上糊着软烟罗,案上是笔砚,书架上全是书。听上去也有点冷清,可是,某一回,黛玉和宝玉绊了嘴,生着气,还不忘回头提醒丫鬟:“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石狮子倚住。”看似闲淡的一笔,却有作者的用心良苦,可以想见林妹妹每天惦记檐下燕子来去的温存情致,而宝玉自己也是个爱跟天上的鸟地上的鱼说话的主。

恕我发散一下,是否跟现在的豆瓣小资标配是养一到数只猫狗一样,一个爱小动物的人,内心总是温润柔软的。

温柔亦是宝钗的标签,一进荣国府,她就赢得了上下老小一致的好感,连那些小丫头子,都喜欢到她那儿去玩。然而,我们细看她的言行举止,便会知晓,温柔于她,不过是应对世情的方式,假如林妹妹的心像张爱玲形容的,有“丝绵蘸胭脂,洇得一塌糊涂”的淹然百媚,那么宝姐姐的心,就像一张蜡纸,永远晕不开一朵云彩样的泪痕。

第三十二回,金钏被王夫人怒斥撵出后羞愤交加跳井自杀,王夫人心中负疚,坐在房中垂泪。宝钗前来探望,王夫人对她哭道:“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当此际,便是黛玉在此,也只能找点话头安慰王夫人,这一点没问题,可是,宝钗的安慰是这样从容不迫,入情入理,似乎金钏刚刚被捞起来的尸骨(纵然只是听到这消息)不曾给她一丝震撼,那种淡定,怕是须眉男子也望尘莫及。

若说她安慰王夫人这一节,还是不得已的敷衍,最能体现宝钗之清坚决绝的,是在柳湘莲远遁时候。

柳湘莲是薛宝钗哥哥薛蟠的结义兄弟,不久前还在路上赶走劫匪,救了薛蟠。尤三姐爱慕他,经贾琏介绍跟他订了婚。柳湘莲多方打探后,对尤三姐的贞节产生怀疑,上门退婚,尤三姐自刎而死,柳湘莲悔恨至深,随一道士不知所往。

薛姨娘跟宝钗讲起这大新闻,宝钗并不为意,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不必为他们伤感。倒是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伙去的伙伴辛辛苦苦的,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在薛宝钗眼里,尤三姐与柳湘莲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情事,还没请伙计吃饭重要,她甚至一丝好奇也无,这段话波澜不惊,却让人毛骨悚然。

不错,就算宝钗为之伤感,掬一捧同情之泪也不能怎么样,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各人也有各人的承担,她只负责她那一份,亦未尝不可。可是,宝钗的世界,感情的水分也太少点,连一点感触也不多起,老成得让人生畏。

所以她的诗作含蓄雄浑,她的学问连贾政都夸,她做人更是让人挑不出理来,完整得无懈可击。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无癖无疵的薛宝钗,如那个情商极高的神仙姐姐林志玲,永远望之俨然,你难以想象她的心也会动荡,会为你起一场兵荒马乱。

2 黛玉:人生有时美在缺失

黛玉则完全不同。与宝钗相比,她缺点多得简直像“镂空纱”(张爱玲自嘲语)。一会儿抢白周瑞家的,一会儿为湘云说她像小旦不痛快,这两回多少还算人家得罪她在先,还有时,是她的性格,使她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元春的省亲夜,黛玉存心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可惜元春压根没给她发挥余地。宝钗却无心插柳,不知怎的入了元春的法眼,端午节从宫中发放的赏赐,宝钗和宝玉一等,黛玉还要次一等。唉,早知如此,黛玉不如早做清高状,做澹泊状,此刻还可以傲然地鄙夷元春没眼光,都是那点虚荣心把她给害了。

同类推荐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是“倾城才女系列”丛 书中的一册。传主陆小曼,近代知名才女、画家。《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 改》全书以散文诗般的文字,讲述了陆小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艳压群 芳的青年时代,到终归寂寞的美人迟暮,陆小曼以她的特立独行获得了珍贵 的爱情,也招致了不少非议。《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将这些片段娓娓 道来,引人不胜唏嘘。
  • 一个人也要优雅前行

    一个人也要优雅前行

    记忆是难弃的影子、伴着生命前行,思绪从一片萌芽开始,走过岁月的春天。不问天涯路多远、光阴里的浅吟低唱在须弥间已经失声。结于内心的茧在柔软的心海浸泡多久才能破开,而一旦回忆融入内心的温度,眼前闪烁的还是一张明亮的天空。当你从岁月深处走来,谁也不会把天涯望断,我们聆听生命的回声,朱颜未改,青春已逝。缠绕在心尖的红线是染透的相思血,当岁尾的风迎着寒冬的叹息,命运的果核被无情敲开,再也看不到青春的暗记清风吹散离别,阳光铺满小径,或者TA一直刻在记忆,刻在攀望不到的悬崖。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延安记忆

    延安记忆

    作为散文集,《延安记忆》可以说是容量巨大。洋洋洒洒百多篇文章,基本上概括了人世间的全景:从官员到诗人,从普通百姓到亲人邻居,从中国内陆到世界各地,善与恶,爱与憎,理想与现实,梦幻与人生,生与死的感慨,灵与肉的较量,生活的厚重与追求的执著,都浓缩在他时而深刻朴素时而空灵清妙的文字中,让人在惊心、嗟叹、颔首、解颐之余,感到大气恢宏,气象万千。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由于忽培元从政的阅历和“为官”的视角,使得他的文字时常显现着一种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思想高度,我以为这是他散文的极为重要的特色。
热门推荐
  •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雷佳音饰演张小敬,易烊千玺饰演李泌。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 洛丽塔

    洛丽塔

    20世纪最受争议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却逾越道德范畴的欧洲移民,与一个可爱却又危险无情的青春期女孩的之间的疯狂恋情。
  • 冷情美男VS古代公主

    冷情美男VS古代公主

    紫萱,大明国七公主,一次意外的变故,灵魂居然穿越到了现代女演员林子晴的身上,而且还莫名其妙被送进了表演学校……天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米达为你讲述一个古代绝色公主穿越到现代遇见帅哥的故事,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支持,米达一定更加努力把更多精彩奉献给大家!
  • 终极罪恶

    终极罪恶

    本书在正义与邪恶斗争这一传统主题上,运用多年公安工作的经验和浓厚的文学功底,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白与黑、善与恶的斗争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真实可信,情节惊险曲折,人物鲜明生动,矛盾错综复杂,冲突紧张激烈,内涵丰富而深刻,形成了与其他公安题材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特色。
  • 追求爱情不只是少女的专利

    追求爱情不只是少女的专利

    我是一个爱听音乐和爱写小说的女人,我觉得爱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缺少的,婚后的爱情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当我的真命天子振彬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无论要我面临多大的困难和要我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愿意,但是要我伤害我最好的朋友和伤害爱我的人,我就犹豫了。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我该如何做决定呢?
  •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亲眼目睹男友背叛,她愤怒中陷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她赌气嫁了他,他笑了三天。要知道他用尽阴谋阳谋为的只是把这个小女人绑在身边。婚前婚后他发挥一惯作风,把她身边的花花草草全部斩杀。他以为可以这样宠她一辈子,可是当那些花边新闻出现时他才发现自己对她的爱还不够,于是禁门谢客好好教训……直到她的腹中有了他的孩子。在他大宴宾客的时候她却意外得知这个男人设计了自己整整十年。当甜蜜的爱情变成了算计,她拿着一份医院的诊断书甩在了他的身上,“亲爱的,你不行呀,医生误诊了,我没有怀孕,要不我换个男人试试。”“你敢换试试?”他二话不说丢下满室宾客把这个女人打包扛走……
  • 春戏

    春戏

    日子悠悠,不觉又二月天了,诗人笔下的江南怕是已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了吧?太遥远了,近乎一个梦境。对于黄土高原上的上红峪这个小山村来说,与那一切似乎毫不沾边,天地苍黄,一如既往,杨柳树瘦骨伶仃地立在土塄崖畔上,不见一丝生机。叶子是树的衣服,只有衣服穿在身上,人才像个人,树也才像个树,威威势势的,才活泛起来。现在它们只剩了裸露的四肢,风一吹,就咯咯吱吱呻吟一气。树也知道疼哩,树只是不会说么!唉——连麻雀也不那么机敏了,干瘪的老杨树上落下满满一层,喳喳喳,喳喳喳地叫了一个白天连了一个黑夜,它们在开全员大会,商讨解决肚子的问题,苦焦的日子还有几天呢!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逍遥派

    逍遥派

    一本《南华经》,一篇《逍遥游》,引出天下功法秘笈无数。一介秀才,得‘药王’指点,修炼返老还童之术,功法逆天。一朝神功大成,天下无敌,解封至尊魔刀,开启通天大阵。万年魔殿殿主之位空悬,万年江湖恩怨就此拉开。这是逍遥派老祖的传奇人生。
  •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