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4400000009

第9章

从南昌回来几天了,满街的积雪开始在阳光下渐渐消融,陶振江拿了一卷报纸走进店里,对正在抹桌的振海说:“大哥,你们看,报纸寄过来了,我们的薄胎瓷广告登出来了!”陶振江把报纸摊开,上面登着各种瓷器的照片。

陶振海和小喜子,还有店员,都围过来抢着看,七嘴八舌道:

“这是卫小姐照的那些相片吗?真神了,它就怎么能放到纸上去呢?”

“看,这上面还有我们盛昌陶瓷店的地址呢。”

“大哥,你现在相信照相机是个好东西了吧?当初卫小姐给我们拍照时,你差点没把它给砸了。”陶振江坐下来,望着哥哥说。

陶振海憨憨地笑笑,不吱声。

正说话间,几辆马车突然在门口停下来,随后从车上跳下几个商人,他们在店外探头看了看,一会便走进来,一个商人说:“请问,这是盛昌陶瓷店吗?”

“正是,你们是……”陶振海疑惑地望着他们。

“我们是看了洪都日报上的广告,专门从南昌来买薄胎瓷的。”另一个商人说。

“请进,小喜子,泡茶。”陶振海和陶振江交换了一下欣喜的眼神,陶振江忙说。

中午时分,陶府院子里,那两口青花大缸很醒目地摆放在院两侧,客厅里,摆好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陶夫人和振溪,振洋正坐在桌子旁等振江他们回来吃饭,小喜子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道:“夫人,大少爷和二少爷说,他们不回来吃饭了。”

“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吃饭呀!他们在忙些什么?”陶夫人不高兴地说。“夫人,你不知道,自从二少爷在南昌登报以后……”小喜子话没说完,振溪就打断他说:“不是二哥登报,是我们家的薄胎瓷登报。”

“卫小姐真聪明。薄胎瓷上报以后,来买货的人太多了。夫人,你没看见,店同口的马车呀,排成了长队,武汉、长沙、广东的客商都来了……”“是吗?有这么好的生意吗?家里有报纸吗?拿过来给我看看。”陶夫喜悦地笑道。

“有。我去拿。”振溪说。

过了一会,振溪拿着一张洪都日报过来。陶夫人接过来,仔细地看着,笑容满面地说:“嘿,这真是我们家的薄胎瓷呀,瞧这大缸,照得真清楚,这照相机还真是个好东西呀。”

“母亲,那口缸上面的女子,好象卫小姐呢。”振溪指着院内的那两口大缸,兴奋地说。

陶夫人把目光投向院子里那两口大缸,仔细端详了一会,说:“是,有点象。这口缸上的几个女子是什么人?”

“不知道。”振溪说。小喜子在一边偷笑,不吱声。

“开饭吧,不等他们了。李妈,给大少爷和二少爷留点菜。”陶夫人收回目光。

“好的,夫人。”

昔日热热闹闹的恒顺陶瓷店显得冷冷清清的萧条起来,店员们都涌到门口朝对面张望,只见盛昌陶瓷店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不时地有人不停地往马车上搬运瓷器。店员们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这么多人来买货,陶家这下子大发了。”

“是啊。自从陶振江烧成了薄胎瓷以后,盛昌的生意就好起来了。”

这时,赵孚生走过来,看到几个店员站在门口看热闹,立刻不高兴地呵斥道:“你们站在这干什么?不做生意了?都给我进去!”店员们止住话,乖乖进了店里。

赵孚生阴郁地看着对面,既妒忌又恼恨,他想,姓陶的,别高兴得太早,会有你哭的日子!他收回目光,转身返回店里。

一连好几天,各地商家络绎不绝地涌到景德镇来,陶家窑场忙得不可开交。

这会儿,成品房里,工人们正在把瓷器一件件打包搬上马车,拉出窑场。刘大有忙得满头大汗。

这时,小喜子跑过来高声道:“刘师傅,二少爷要你把那批人像瓷赶快打包拉过去。客人等着要。”

“什么?那批人像瓷也有人要了?是什么人要买啊?”刘大有愕然道,那批打入冷宫夸张的人像瓷居然也有人要了?刘大有暗暗吃惊。

“是一个从福州来的客商,他说全要了,给的价还很高呢。”

“这种陶瓷,福建能卖出去吗?”

“他说不在福建卖,他要卖到九洲外国去。”

“是吗?卖到外国去?洋人也要这玩艺?”

“那个客商说了,洋人就喜欢这种变形夸张的东西……我走了,二少爷还等着我呢。”小喜子说完,匆匆走了出去。

“真是罗卜白菜,各喜各爱呀!”刘大有自言自语道。

晓雅诊所里,好不容易陆陆续续来了几个想看病的人,但只要一看到那张手术台和手术刀便赶紧夺门而出,卫秋禾感到很沮丧。一会,巧儿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小姐,哎呀不了得啦!”

“什么事情呀,大惊小怪的。”卫秋禾抹抹手。

“陶家的店里来了好多客商,都排成长龙了呢。他们都是看了报纸,来买薄胎瓷的。”巧儿坐下来。

“是吗?这太好了。”卫秋禾欣喜地说。

“陶先生这回赚了大钱了,他应该好好感谢小姐才是。”

“不要了,他已经给我买礼物了。”卫秋禾低头看着自已胸前戴着的珍珠项链,喜滋滋地说。

“那些客商哪儿的都有,看来这回陶先生是发大财,出大名了……哎,对了,小姐,现在陶先生可以找老爷提亲了吧?”

卫秋禾笑而不语。

黄昏渐渐垂落下来,整个镇子被一种阴冷的气息所笼罩,街人行人稀少,一些店铺开始打洋,陶振江朝最后一辆马车挥挥手,然后走进店里,疲惫地坐下。

柜台上堆了一摞高高的银票,还有许多银子,陶振海兴奋地拨拉着算盘数钱。

“二少爷,这一天没歇着,累坏了吧”小喜子端了杯茶走过来。

“真是累了,不过,高兴。大哥,点完了吗?”陶振江看看陶振海。

“还没呢。”

“别点了,回家吃饭吧。”

“你先回吧,我不点完,不踏实。”

陶振江拔脚走出店里,径直往家走去,他踏着脚下的积雪,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的心里升腾起一种幸福和自豪。

乌纱灯下,陶家一家人正乐融融地吃着晚饭,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

陶夫人给陶振江夹了块肉,疼爱地说:“振江,今天你累了,多吃点。”

“谢谢母亲。”陶振江望望母亲。

一时沉寂下来,各自往碗里扒着饭。一会,陶夫人说:“振江,今天卖了多少货?”

“这个月烧的薄胎瓷全卖光了,而且,还把去年年初烧的人像瓷也卖出去了。”陶振江边吃边说。

“是吗?一共赚了多少银子?”陶夫人又高兴地问道。

“薄胎瓷赚了二十万两,人像瓷赚得多一些,有三十万两。”

“有这么多吗?”陶夫人讶异地盯着他,有些疑虑。

“是的母亲。这是我刨掉所有了人工,材料费以后,纯赚的钱。”

“我跟你父亲成亲以来,三十年里摸爬滚打,还从来没有在几天之内赚过这么多的银子,振江,你给陶家争气了!李妈,拿酒来!”陶夫人的眼睛忽然潮湿起来。

“夫人,你从不喝酒的。”李妈担忧地看着她。

“今天我要喝!当初,老爷去世时,我真不想活了,想跟老爷一起去,现在,振江给陶家长了脸,给老娘争了光,我觉得活着有劲,有盼头了,我要痛痛快快地喝一杯!”陶夫人说罢,喜悦的泪水溢涌出来,她放下筷子,用手帕擦了擦眼泪。

“母亲,孩儿今天能小有所成,不全是孩儿一个人的功劳,吴先生,柴师傅,还有卫小姐,他们都出了不少力。”

“这些人日后再去致谢。喝水不忘挖井人,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来,都拿起杯子!”大家都举起杯子,碰了碰杯,一会,又埋头吃起来。

清早,一个瘦骨伶仃、衣衫褴褛的乞丐柱着一根木棍艰难地在街上走着,突然,他颤动着瘦削的肩膀,在刺骨的寒风中蹒跚而行,忽然,他趔趄了一下,咚的一声,摔在雪地上。

路人纷纷掩鼻而过,这时,巧儿出来倒水,突然看见一个人影扑在门口,立刻吓得尖叫起来。

“巧儿,怎么回事?”卫秋禾从诊所走出来。

“小姐,你看,这人晕倒了。”

卫秋禾走上前,低头看了看乞丐,只见他脸色通红,呼吸急促,卫秋禾蹲下身来,握住乞丐又脏又臭的手把了把脉,惊道:“他在发烧。巧儿,把他扶进去。”

“小姐,这人是个要饭的。”巧儿愣愣地看着蓬头逅面的乞丐,不悦地说。

“要饭的怎么啦?他也是一条命……来,帮帮我。”卫秋禾瞪了她一眼。

卫秋禾和巧儿用力扶起乞丐,艰难地把乞丐扶进诊所,一个面皮白净的中年男子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好奇地跟着进了诊所。

卫秋禾和巧儿让乞丐躺在手术台上,卫秋禾拿出听诊器放在乞丐身上听了一会,说:“他在发烧,肺病还有痰音,可能发炎了,要打针。”一旁的中年男子默然地看着。

卫秋禾赶紧在水池洗手,急忙拿出针具上药,并把乞丐的裤子扒下来,消毒注射。

中年男人见状,露出惊骇之色,脸色青青地拨脚就走,他径直往仁和诊所跑去。

仁康诊所里,长长的柜台从房间一侧隔开来,墙壁柜上的小药柜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药,诊所简陋却不失整洁。王中医正在柜台配药,中年男人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师傅,我来吧。”

“老七,你跑哪去了,病人还等着抓药呢。”王中医拉下脸,不满地盯着他说。

“师傅,我刚才看见晓雅诊所的那个女大夫,给一个要饭的打屁股针。”

“给要饭的打屁股针?”王中医一惊。

“嗯,她说那个要饭的发烧了,要打什么消炎针。”

王中医默然了一下;不行,我不能让她抢我的饭碗,我要把她出景德镇。他眼珠一转,对老七说:“西医就这样,动不动就打针,老七,你别抓药了,去把广济诊所的刘医生,还有普安诊所的伍大夫请过来。”

“请他们过来干嘛?”老七疑惑地望着他。

“你别问了,快去吧。”王中医不耐烦地说。

“好。”老七转身离去。

“这几个月晓雅医院没人去看病,是景德镇的人不相信西医,如果这个要饭的被她治好了,大家都会到她到里治病了……我不能让她跟我们抢饭吃!王中医看着老七的背影。”王中医眼神茫然地注视着门外,自言自语道。

不多时,王中医就带着十几个人,气势汹汹地朝诊所这边走来。他们二话没说,推开门,一下全部涌进去,乞丐气息奄奄地躺在手术台上,紧闭双眼。卫秋禾见来者不善,个个黑着脸,忙惊诧地站起来,说“你们……”

王中医对老七呶呶嘴,老七把桌子一拍,怒眼一瞪,大声喝道:“女大夫,你不要脸!”

“你说什么?不要脸?”卫秋禾莫明奇妙地看着老七。

“你这人……说话放尊重点!”巧儿也生气地瞪着老七说。

“就是不要脸!你们把这人脱了裤子打针!”老七脸红脖子粗地说。

“打针怎么了?他发烧了,要消炎啊!”卫秋禾望着他们,镇定地说。

“女人把男人的裤子脱了,太有伤风化了!”刘中医摇头说。

“是啊。这事在景德镇从来没听说过,这么治病象什么话!”伍中医咐合道。

这时,诊所周围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人们纷纷往诊所里面挤去。一会,便议论起来:

“这女人胆子也太大了!”

“她仗着是知县大人的女儿,就目中无人。”

“知县大人怎么了,他就可以让女儿胡来呀!”

“她这么搞,把景德镇的民风就败坏了……”

突然,有人用石头朝诊所掷去,人群里有人大声谩骂指责卫秋禾。看着群情激动的人们,王中医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这时,老七高喊起来:“这种女人是祸水,不能让她呆在景德镇,把她赶出去!”

老七说完,抓起药瓶就往外扔,人们一哄而上,把诊所的药品桌子等全部扔在街上。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堪,一地狼藉。

“病人还没醒呢,你们别这样……”卫秋禾几乎用哀求的口吻对大伙说,可是仍然也阻止不了他们疯狂的行为。

“我们小姐在救人,你们太不讲道理了”巧儿急了,忙向陶家窑场跑去。

巧儿拐过酱油巷,迎面看见小喜子走过来,忙叫住他,说诊所出事了,要他马上叫陶振江到诊所来。小喜子飞快地朝窑场奔去,他跑到窑前,慌慌张张地对陶振江说:“二少爷,不好了。卫小姐的诊所有人闹事。”

“谁在闹事?”陶振江一惊。

“是镇上的那帮老中医,他们说卫小姐给一个要饭的打屁股针,有伤风化,要把她赶出景德镇呢……”

陶振江二话没说,急忙朝外面跑去。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晓雅诊所,突然,一个针盒从屋内飞出来,他急忙避闪,针筒从他头顶飞过。他恼火地看了看扔在街上的桌椅,慌忙扒开人群走进去,只见屋内己乱成一团,药柜倒在地上,药丸散了一地。

“卫小姐,发生什么事了?”陶振江急切地问。

“振江,我也不知道……我在救这个人,他们过来就这样……”卫秋禾委屈地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是啊。我们小姐看见这个要饭的晕倒在门口,好心好意给他诊治,他们跑过来就砸东西。”巧儿插嘴道。

王中医领来的那班人还在砸东西,陶振江气愤地大喝一声:“住手!你们再不住手,我就到衙门叫人了!”

屋子里的叫嚷声嘎然而止,仿佛有一种威慑的力量迅速在人群里弥漫,闹事的这伙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东西。

“你们这是在干嘛?人家免费在救人,你们还来胡闹,还有没有天理啊!”陶振江怒斥道。

“二少爷,这事你就别管了,她们脱男人的裤子打针,太不象话”。王中医凑上前来。

“王中医,原来你老也在这……这打针,不脱裤子能打吗?这本来就是西医的诊治方法,有什么不象话?我在南昌念书时,就见过许多医生这么打什的。”陶振江直视着他。

王中医一时语塞。

沉默了一会,头发花白的伍中医摇头晃脑地地说:“自古以来,哪有女人行医的道理?这么诊治,太没有羞耻了!”

“这个要饭的本来好好的,被她们打了针,一直没醒,快要死了。”老七说。

“我早说过,这西医是治表不治本的,她这针伤人精血,会打死人的。”王中医又挑起事端说。

原本己平息下来的人群又骚动起来,大伙又开始起哄了。

“这人只是暂时晕过去了,他可能有几天没吃东西,身体太虚弱了。”卫秋禾急忙向大家解释。

“他还会醒过来吧?”陶振江小声对卫秋禾说。

“当然会醒过来。我给他打的是消炎针。”卫秋禾满有把握地说。

“好。大家伙听着,我们就等在这,如果这个要饭的醒过来,就证明卫小姐的针药没问题。如果他没醒过来……”陶振江说。

“他没醒过来,我这医院从此关门,我本人也离开景德镇……”卫秋禾负气地说。

“好!王中医,伍中医,你们都听见了吧?”

王中医见势不妙,转身想溜,慌忙说:“二少爷,我诊所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伍中医见状,也想从人群中溜出去,陶振江忙拉住他们两人,平静地说:“哎,你们两位别走,你们不是说,她这针伤人精血吗?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过了一会,乞丐苏醒过来了。他摸索着坐起来,惊诧地说“哎,我怎么睡在这里?”

“你在外面晕倒了,是我们小姐把你救起来的,给你打针治病……”巧儿说。

“给我治病?我几天没吃饭了,可没银子付诊费。”乞丐一听吓坏了,拨脚就往外走。

见乞丐苍白的脸上有了些红润,烧已退下来,卫秋禾心头掠过一阵惊喜。现在,只有这个乞丐能证明西医的力量,也许他的话能平抑一些人们对西医的疑问。

“我不要你付诊费,你实话告诉我们,你现在好些了吗?”卫秋禾急迫地说。

“我好多了……本来头还晕晕的,现在清醒了……你们都围着我干什么?我还是要饭去吧。”乞丐说完,愣愣地看着大伙,一会便扒开人群跑了。

王中医和伍中医呆立在那里,陶振江望着他们俩说:“王中医,伍中医,你们几个看见了吧,卫大夫的针不会伤人精血,更不会打死人的。都是同行,要相互帮衬才好,不能拆台,你们年纪都比我大,这话本不该我来说的……你们走吧。”

王中医和伍中医这伙人尴尬地走出了诊所。

屋子里又恢复了宁静,寂静得出奇,街头微微撕鸣的北风掀动着满地翻滚的药品盒子,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卫秋禾木然地看着满地狼籍,突然失声痛哭起来。

“卫小姐,你……”陶振江疼惜地看着她,一时不知如何安慰才好。

“振江,我一片好心,为什么会这样?”卫秋禾哽咽道。

“秋禾,没什么大不了的。同行生嫉妒,当初我要烧薄胎瓷的那当口,想买洋颜料,赵孚生还故意不卖给我呢。”

这时,巧儿把散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件摆放好。愤愤地说:“哼!我恨不得告诉老爷,把那几个可恶的老东西抓起来才好!老是跟我们过不去。”

“我不许你说!要是父亲知道了,会把我赶回苏州的。本来他就说景德镇民风强悍,不同意我在这开诊所。”卫秋禾急忙盯住她说。

“秋禾,你不用怕,在景德镇,不管谁欺侮你,我都会出面帮你。”陶振江安慰道。

卫秋禾充满感激地看着陶振江,一股暖意袭上心尖。

陶家的生意出奇的好,不断有南昌那边的商人来店里购货,这使陶振江突然萌生了在南昌开分号的念头,这天早晨,振江和小喜子天微微放亮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完后便挎着包袱从屋内走出来,迎面碰到了陶夫人,陶夫人见他行色匆匆,停下来,忙问:“振江,你拿着包袱,准备上哪?”

“母亲,我准备去南昌。我以为母亲还没起床,就没敢惊动您老人家。”

“去南昌做什么,这要过年了,还往外跑?”陶夫人惊讶道。

“薄胎瓷销得这么好,这赚的银子放在家里,也不能生利,我想在南昌开一家分号。”

“在外地开号,你管得了吗?”

“管得了。只需派两个人管着,一个人当掌柜保,一个人当伙计,再在南昌请一个打杂的,货都从景德镇运过去。”

“小喜子,好好照顾二少爷。”陶夫人点点头。

“知道了,夫人。”

繁华的南昌街头,厚厚的雪层覆盖了了街道,也覆盖了那些玮丽奇特的屋顶,仿佛给城市穿了一件外衣,冬日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在温暖的浸润中,冰冷正慢慢消融。

这天上午,在城区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挂着盛昌牌匾的陶家陶瓷分号开张了,店铺规模不是很大,却一应俱全,装饰得颇有档次。

店门口高悬着红色的灯笼,鞭炮声不绝如缕地炸响。

陶振江和小喜子身着红袍,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口,看热闹和购货的人驿泽不绝,仔细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陶瓷,陶振江和小喜子满面笑容地迎送着客人。

几天后,陶振江回到了景德镇,又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瑶里,在陶振江的心里,吴荣道是指引他前进的灯塔,是他这一生中忘年的恩师和益友,这会,他把从南昌捎带给吴荣道的一些土特产放下,便和恩师坐在火炉边喝酒,寒喧了几句后,陶振江便说出了母亲想请恩师去卫县长那提亲的事。

火光照耀着吴荣道清癯的脸颊,门敞开着,户外是一片冷落荒凉的气氛,白雪覆盖了那片竹林,一切都宁静安息了。吴荣道看了看门外白茫茫的雪景,好一会才转回头,说:“振江,要我去卫府提亲,是陶夫人的意思吗?”

“母亲不同意,振江不敢跟吴先生开口。”两人默然了一会,吴荣道又说:“这回去南昌开分号,顺不顺利?”

“当天就卖了一百多两银子的货,看来,在南昌开分号这步棋走对了。将来,我还要把分号开到武汉、广州、上海去!”陶振江高兴地笑道。

“好,做生意要有这样的气魄!”

“吴先生,你在这山里教书已经有些日子了吧?”

“唔,二十多年了。”

陶振江低头看着燃烧的炭火,突然想起早年恩师对自己的呵护和鼓励,想起他对自己的点拨和帮助,这沉默无声的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益生长,并显现出它夺目的光辉。

“吴先生,没有你的教导,我做不出薄胎瓷,我要报答你。”陶振江动情地说。

“我要你什么报答?薄胎瓷不是普通的陶瓷,它是艺术品,每一件都值得珍藏。你能烧出来,能告慰我吴家先祖,我还要谢你呢。”吴荣道笑道。

“吴先生,我知道你对金钱看得很淡,我不会给你银子的,我想的是给先生盖一所学校。”

“盖学校?这个想法好!下雨天呀,下雪天呀,孩子们就不会误读了。你想把学校盖在哪里?”吴荣道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一丝喜悦的光晕。

“我正想征求先生的意见呢。盖在山里呢有山里的好处,空气好,安静,但在镇上也有它的好处,请教师呀,买学习用具呀,遇事方便……”

吴荣道欣慰地笑了,他定定地看着陶振江,突然觉得熟悉的那张脸变得冷静和成熟,他断定这张曾经稚嫩的脸里藏着魂灵,他在话语中感到一点知音的味道。吴荣道撩了撩袖子,兴奋地猛然喝下一大口酒,并随口咏出贾岛的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我这人爱清静,不想出山。”

吴荣道只想做一个隐士,“采篱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那就盖在山里,还盖在这,好吧吴先生。”陶振江幡然醒悟。

户外,雪片飘飞,松涛滚滚,在这一瞬间,师徒两人的心里蓦地漫过一阵异样的温暖。

入夜,镇子里许多人家的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街上不时有人放鞭炮,那光团发出噗噗的爆炸声,黄白色的光仿若一盏盏神秘的太阳灯在街头巷尾燃亮,这喜庆的一切预示着年关就要到了。

这时,卫县长坐在书房看书,他起身关了一扇窗户,一会,巧儿跑进来说:“老爷,瑶里吴先生来了。”

“吴先生来了,快请客厅就坐。”卫县长早有耳闻吴荣道高洁的人品和渊博的学识,一听说吴荣道来访,忙对巧儿说。

卫县长放下书,急忙来到客厅,吴荣道忙站起来施礼道:“吴某见过知县大人。”

“吴生生来见本县,不知有何贵干?”卫县长迷惑地望着他说。

吴荣道打开包袱,拿出一本生辰命帖,直截了当地说:“知县大人,吴某受陶夫人之托,做个媒人来贵府求亲。这是陶振江的生辰八字,请知县大人过目。”

这时,巧儿端了杯茶上来,朝吴荣道点头微笑便退出了客厅,径直走到卫秋禾的卧室,惊喜道“小姐,小姐,吴先生来了……”

“吴先生来做什么?”

“好象是给陶先生来提亲的……”

“真的?父亲同意了吗?”卫秋禾倏然站起来。

“哎呀,小姐,没这么快的,如果老爷同意,才可以交换生辰八字,还要请算命先生看合不合,只有合了八字,才能下聘礼定亲;定完亲以后,才能商量成亲的日子。”

“这么麻烦呀!我们去看看。”

两人走出厢房,悄悄来到客厅门外,偷偷向里面窥探。只听得卫县长说:“吴先生,我看八字是合的,不过,我卫某人是官家,而陶家是商家,这恐怕不是门当户对吧?”

听到这里,躲在门外的卫秋禾心猛地一沉。

“知县大人,自古以来,婚姻虽说要当门当户对,要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但大多是由天来注定。当年两江总督陶澍地位如何?”

“封疆大吏,显赫!”

“可他独识左宗棠之才,要跟他结儿女亲家,而左宗棠时为乡间一介布衣,普通农夫。”

吴荣道的话令卫县长陷入沉思。

“自然,陶澍之所以能跟左宗棠联婚,是他能看出左宗棠虽在乡间务农,而日后必成大器。知县大人,陶家二少爷为人聪慧,有学识懂孝道,将来在陶瓷业的前途不可限量。”

卫秋禾听了,不觉一喜。

卫县长的脸色逐渐明朗起来,心里开始有些松动:“吴先生,听你一言,陶家二少爷可做我的女婿了?”

“有女能嫁此等儿郎,父母之福也。”吴荣道的话掷地有声。

“好,卫某就听吴先生吉言,允了这门亲事吧。不过,成亲之日不可太仓促,眼下年关近了,诸事待办。等来年开春了,我把夫人从苏州接过来,选择良辰吉日再办。”卫县长终于允诺了这门亲事。

卫秋禾听完,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说的幸福,急忙和巧儿返回房里。

这会,陶振江在屋内走来走去,不安地对小喜子说:“小喜子,去看看吴先生回来没有。”

“二少爷,吴先生刚走,哪有这么快回来的。”

卫县长把吴荣道送出门,刚在床上躺下,突然听到有人在外敲门,一个清兵骑着马过来,不停地打门。

“找谁呀?”门丁打开门。

“找知县大人,鲁公公有请。”

“这么晚了了,找老爷有什么事呀?老爷睡了……”

“鲁公公说了,死了爹娘都要给他赶过去……”

十多分钟后,卫县长匆匆赶到鲁府,急忙走进客厅,只见鲁公公穿着内衣,神色焦虑地早已在客厅上等他了。

“鲁公公,什么事这么急呀?”

“卫知县,出大事了!”

卫县长茫然不解地看着鲁公公。

“我刚接到宫里的密报,袁世凯在逼宫……”

“袁世凯逼宫,他要干什么?”卫县长大惊。

“他要当什总统!去年10月,朝廷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接着,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可他负了皇太后一片苦心,竟然跟孙中山勾结起来了……”

“就是那个同盟会的孙中山吗?”

“正是,他就是革命军的总头目。今年年初,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袁世凯跟他勾结起来,袁世凯为了当总统,竟然逼我皇上退位!”

鲁公公说得声泪俱下,泪水沿着他苍白柔美的面颊流下来,接着,他似乎有些悲伤过度,身子摇晃了一下,卫县长急忙上前扶住他。拉了一把椅子让鲁公公坐下。

“这个老袁,真够狠的。皇太后能允许他这么做吗?”

鲁公公定了定神,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说:“大势已去啊。本来朝廷有些大臣,要带兵跟袁世凯以死相拼,可京城那些八旗子弟能打仗吗?整天就会喝酒嫖女……你看看,这是隆裕皇太后的懿旨……”鲁公公说完,把懿旨递给卫县长。

卫县长接过懿旨,手不停地抖动,他看了一会,忍不住念道:“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取其轻者……”

鲁公公无比悲恸地坐在椅子上,那声音好像带着死亡的光芒向他走来,他的胸口剧烈地疼痛着,他无法抑制地捶打着胸口,泪水涟涟。

这时,卫县长己满眼是泪,继续念下去:“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为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完了!我大清完了……”鲁公公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鲁公公,这皇帝退位,我们怎么办?”卫县长掏出手帕,试了试眼泪。

“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好日子过完了……过几天,我就收拾行李,回宫里去复命……”鲁公公哽咽道。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

这年的春天到来了,缱绻潮湿的气流在空气中漫舞,土地变得饱满。在瑶里林中一处空地上,两栋青砖房屋拔地而起。

“来,来,喝口茶,累了歇会。”吴荣道提着一壶茶放在方桌上。民工们放下手中的活计,急忙走过来喝茶。

这时,陶振江从小路那头跑过来,大声喊道:“吴先生,吴先生。”

“振江,什么事这么急?”

陶振江气喘吁吁地跑到吴荣道旁边,把文告递到他面前,说:“吴先生,你看看,皇太后懿旨,宣布皇帝退位……”

“去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接着又是武昌兵乱,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朝廷想平息政乱,可军队又掌握在袁世凯手里……从光绪到宣统,都是儿皇帝坐台,女人垂廉听政,这大清是该垮台了。”吴荣道接过文告看了看,冷冷道。

“我仔细看了文告,觉得隆裕皇太后还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女人,为了避免战祸,能率领皇族逊位,了不起!”

“大势所趋,不退也不行了。袁世凯不是给了她八条优待条件吗?兑不兑现就不知道了,袁世凯可不是曾国藩。”吴荣道平静地说。

“吴先生,这袁世凯组成临时共和政府,时局会有什么变化?”

吴荣道默然了一会,安慰道:“放心做你的陶瓷吧。皇帝轮流做,明年到谁家?不管谁坐庄,都要种田值桑,都要吃饭。你不是做官的,不要操这份心。”

这几天来,鲁公公一直神思恍惚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会儿,他走进卧房,翻箱倒柜,正收拾细软准奋走人,他小心把一堆金银珠宝放进木盒,然后又用布包好。

院子里显得混乱不堪。仆人正在打包箱笼,放在门口的马车上。这时,赵孚生匆匆走进院子,见仆人在收拾东西,吃惊地问:“哎,你们这是干什么?”

“不知道。鲁公公吩咐的。”

“鲁公公,鲁公公。”赵孚生一边向里走一边高喊道。

“赵老板,你喊什么?”鲁公公从卧室走出来,板着脸说。

“鲁公公,听说皇太后下了懿旨,宣布要退位……”

“进来坐吧。”两人在客厅坐下。赵孚生望着一脸忧郁的鲁公公说:“鲁公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太后怎么一下子就宣布退位呢?现在镇上都人心惶惶的……”

“这事早就传开了,你才知道啊!该死的袁世凯!”

“鲁公公,这皇帝退位,官窑还烧不烧了?”赵孚生忧心忡忡地说。

“皇帝都没了,改朝换代了,还烧什么官窑?”鲁公公没好气地说。

赵孚生一听,骤然色变,“官窑不烧了,我们赵家今后怎么办?”

鲁公公瞥了他一眼,揶揄道:“赵老板,你怕什么?这么多年,你跟着我,也发了大财了。你现在的地位和实力,景德镇谁能跟你比?宫里不要你的货了,百姓还会不要啊?”

赵孚生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眼睛一亮:“对啊。宫里不要,我可以卖给百姓,还可以卖给洋人嘛。前不久,听说陶振江在南昌开了一个盛昌分号,我也可以去开分号,把货卖到全国各地去……”

这天上午,卫县长闷闷不乐地坐在客厅喝闷酒,现实的迷惘,未卜的命运,官位是否保得住……这一切让他忧心如焚,他一边叹气一边喝酒,头发蓬乱,脸色疲惫。

这时,卫秋禾走进来,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心疼地急忙夺过父亲手里的杯子,把它放在一边。半响,卫秋禾才小声说“父亲,皇帝退了,您还当知县吗?”

“不知道。看袁世凯怎么处置吧。一朝皇帝,一朝臣子。我这个知县恐怕是当到头了。”卫县长眼神茫茫地看着地面。

“当不了……那怎么办?”卫秋禾担忧道。

“怎么办?回老家。”卫县长一脸沮丧。

“您回老家,我呢?我跟陶先生的婚事还没办呢。”卫秋禾焦虑道。

“世道都变了,还办什么婚事?跟我一起回苏州,等时局定了再说。”卫县长淡淡地说。

“不,我不能走。”

“不走也得走!我不能把你丢在这里……”

“我不是一个人,还有振江……”

“这时局一旦乱起来,他一个做陶瓷的,能保护得了你吗?”卫县长忧心忡忡道。

“我又不是小孩子,要别人保护什么?反正我不走!”卫秋禾不快地说。

“你不走?绑也要把你绑回去!”卫县长气咻咻地哼了一声。

卫秋禾不想再搭理父亲,转身气冲冲走出屋去,朝陶家窑场走去。

这会儿,陶振江和卫秋禾坐在离窑场不远的河边上,昌江水在缓缓地流动,岸边翠柳依依,一片春色笼罩着江面,远处不时传来几声沉闷的汽笛声。

卫秋禾静静地望着河水,忧郁地说:“振江,如果父亲的知县当不下去,我可能要回苏州去……”

“你要回苏州?”陶振江一惊,这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他有些慌乱地侧头看着她。

“是啊。我跟父亲都吵起来了,我说不回去,他说绑也要把我绑回去……”卫秋禾木然地望着前面高高耸立的烟囱。

“你回去了,我……我们的婚事还办不办了?”陶振江焦急地一把搂住她。

“父亲说,等时局定了再说。我如果回去,什么时侯能再回来就不知道了。”卫秋禾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

陶振江忧戚地凝视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猛地紧紧地把她揽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不,我不能让你走!我跟母亲说,我们马上把婚事办了……”

沉默了好一会,情急之下,陶振江又脱口而出:“卫小姐,你回去跟知县大人说说,就说我想尽快办婚事,看他怎么说。”

“振江,到这时侯,你还叫我卫小姐呀!”卫秋禾松开了他的怀抱。

陶振江深情地凝视着卫秋禾,轻轻唤道:“秋禾。”两个人相视而笑。

在县城一间高级酒楼里,鲁公公宴请华莱士和卫县长喝饯别酒,这会儿,他们聚在一间包房喝酒,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鲁公公那双均称而修长的手指上,温暖得令他感伤,他僵坐在那儿,努力表现得平静自如,眼睛里却盈满泪水。

“鲁公公,我看你也不必发愁了,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督陶官,财发了,福也享了”华莱士看着愁眉不展的鲁公公说。

“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这种人,如果皇上没了,还不如一条狗!”鲁公公放下酒杯,长叹一声。

“你可以学学那个李莲英,买一所大房子,娶一房夫人,过你的神仙日子嘛。”华莱士不以为然道。鲁公公不吱声。

“神父先生,我呢,有什么好的出路没有?”卫县长望着华莱士。

“你是朝廷命官,跟鲁公公就不同了。你还可以做官呀。”

“我是八股考上来的,袁世凯这种新式官员,做不来。”

“嗨!有什么做不来的?在你们中国,做官是最容易的事,文书有师爷写,办事有差役,打仗有武将……你只要坐在衙门里胡乱断案收银子就是了。”

“那是过去,现在不同罗。”

“有什么不同?很多东西只是走走过场。卫知县,袁世凯的内阁里,有我很好的朋友,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忙。”

“真的?如果神父先生能帮忙,我卫某一定重谢。”卫县长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当然是真的。这个月,袁世凯在南京组成第一任内阁,唐绍仪是内阁总理。他的高参就是我的朋友。我可以给他写封信,就可以保住你知县的乌纱帽。”华莱士轻松地说。

“那太好了!神父先生,你就帮我写这封信吧。”

“写信是要银子的,知县大人。我总不能不送点礼给他们吧。”华莱士直截了当地开口。

“这个自然。你放心,银子的事好商量。”卫县长连忙应道。

晚上,借着幽幽恍惚的灯光,卫县长拉出抽屉,拿出厚厚的一叠银票数了起来。

“父亲,您这是干什么?”卫秋禾走了进来,不解地说。

“我数数银票,赶紧给华莱士先生送过去。”

“华莱士先生,就是那个教堂的神父吗?为什么要给他银子?”

卫县长头也不抬地继续数钱,一边数一边心在滴着血,既心疼又无奈地说:“他在袁世凯的政府里有人,他答应帮我保住这顶乌纱帽,就是心太黑了,要一万两。”

“要这么多钱啊!这就是说,你还可以继续当知县?”

“唔。”卫县长不可置否地说。

“那我跟陶先生的婚事?”

“一切照旧。”

“真的吗?这太好了!”卫秋禾高兴在父亲脸上亲一口。

第二天上午,陶振江走进一间理发店,在椅子上坐下来,说:“师傅,给我把辫子剪了!”

“真剪了?”师傅看着他那头长长的秀发,给他系上围巾,犹疑地说。

“剪了!这条狗尾巴,我早就想剪掉了。”陶振江端详着镜中那个长辨子男人,厌恶地说。

师傅拿一把大剪刀过来,二话没说,“咔嚓”一声,顷间剪下了他头上那条黑油油的长辫子。

师傅给陶振江理了个分头,剪断辫子的陶振江看上去更清俊、白皙了,他兴奋地捋了捋粗黑油亮的头发,转身走出理发店。

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男孩举着一根长辫子,沿街跑来,一边跑一边喊:“大清朝垮台罗,辫子剪掉罗!”

同类推荐
  • 薛定谔之猫

    薛定谔之猫

    据资料显示,中日战争中是没有关中国战俘的战俘营的,中国战俘都是直接杀了或者送去做苦力。唯一的战俘营在沈阳,只关押欧美战俘。故事发生在1940年初,抗战爆发三年以后,正是中日抗战拉锯期,以雷子为首的八名战俘成功逃出日军战俘营,进入了战俘营旁巨大的原始森林山脉。战俘怀着喜悦和对未知前途的忐忑,在森林中不断深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诡异的遭遇:没有活物的环境;异常漫长的白昼与黑夜;沉满腐尸的水潭;潜伏在身边的吸血怪物;以及一个不应该出现在原始森林中,却又确实存在的神秘机构……战俘营伪军军官邵德带领几个日军士官和一个排的伪军紧随其后进入这片森林,所遭遇到的各种奇怪现象也接踵而来:与外界离奇地没了联系;士兵接二连三死亡并消失。而紧跟着战俘逃亡路线,越来越多不可以解释的疑团出现。在这追捕过程中,邵德发现整个战俘逃亡事件与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战俘营的另一起事件竟惊人般的雷同!并近乎绝望地察觉到自己和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自己与正被追捕的战俘雷子,和三年前同样逃出战俘营的战俘曹正等人正在慢慢重合……
  •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关注的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爱情,人性的挣扎和对自我的寻找。
  •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 鬼洞

    鬼洞

    云冒岭大山下青杨沟屯的林柱和他的奶牛一起失踪了,他的父母急得心头上火。找了两天也没有踪影,林柱的爸爸林树元只好向警方报案。县公安局接到林树元的报警后很重视,很快成立了专案组。专案组组长是有名的神探赵剑,他带领助手李建男、派出所所长冯忠及全组成员火速进驻青杨沟屯。他们不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和偌大的一头奶牛会消失得一点踪迹都不留。他们发动山民在山林仔细搜寻了两天两夜,但根本没发现一丝痕迹。
  • 丁香林里的秘密

    丁香林里的秘密

    《丁香林里的秘密》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包括《丁香林里的秘密》《402小江湖纪事》《流浪的日子》等21篇作品。这些作品以校园、家庭、社会为故事背景,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孩子们精彩纷呈的生活:调皮少年为逃避考试躲在丁香林里商量对策由此引发的啼笑皆非的搞笑故事;父母离婚后在老师帮助下,终于看到风雨后那束灿烂彩虹的温情故事;面临家庭突然变故,与父母同心协力走出黑暗的亲情故事;少不经事的少男少女误入歧途后悔过自新,迎来崭新生活的励志故事;还有少男少女间一点点微妙的感情故事。
热门推荐
  • 去菰村的经历

    去菰村的经历

    县里一定要用他们的车把我送回省城。我知道他们的意思,他们把我安全送出荒泽县,也就成功地阻止了我看菰村的选举,也就把我阻隔在了真相之外,他们也就松一口气了。走的时候,车的后备箱里塞满了各种当地的土特产,计有野菰米一盒、酒一件、冷冻小龙虾、冷冻鱼六盒、辣椒酱和臭豆腐二提,等等。老马一再交代我,一定要在八小时之内放进冰箱,否则就要坏掉。也就是说,我必须八小时内赶到省城的家。为了这六盒冷冻产品,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还会半途杀个回马枪,再去菰村?不会的。再者选举结束了,我还能看什么?另外车是他们的,说一定要送我回去,相当于押送。我当然只有回去了。
  • 网游之汉末风云

    网游之汉末风云

    汉末,风云将起,这是妖魔鬼怪存在的魔幻网游世界,妖魔横行占山为王!武侠、烽火并列,战争,军队冲锋,猛将呼啸风云,谋士指点江山。武者,三尺青锋,浪迹江湖,只会心中道义而战。魏蜀吴留在记忆之中,又有新的三国并立。三国非三国,又似三国。思想的冲击,文明的火花,在这里生根发芽,PS:介系哩从未体验过的船新版本,只需三分钟你就会和我一样爱上它。
  • 超品兵王在都市

    超品兵王在都市

    超级兵王回归都市,本想单纯的保护女老板,却意外陷入了血雨腥风。面对各类阴谋阳谋,且看他如何斩破荆棘,踏上巅峰。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天竺别集

    天竺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界风云

    五界风云

    万年的布局,只为等待开启之人,这一次大劫,是否能迎来最终的胜利。切看轮盘的推动者叶成,如何一步步开启天地大局,陪你一同成长!
  • 天荒仙庭

    天荒仙庭

    万域大世界,这里万族共存彼此血战争霸不休,这里天骄、妖孽、神女争鸣,这里世家、皇庭、学宫、圣地、神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且看秦横天携带造化仙庭系统召唤众多华夏古国的文臣武将、武侠小说之中的绝世武者,在这方宇宙中建立一个亘古不朽的神话仙庭,谱写一曲让诸天万族、亿万生灵永世传承的,属于华夏人的史诗传说。
  • 青春无用

    青春无用

    在《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中,丹尼尔的逃跑有400个理由。而在《青春无用》里,吴伟的空虚却没有任何借口。荒芜的街道,乏闷的课堂,四季更迭。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年代,但青春让他们重复同样残酷的轮回。海边定格的画面上,他们的眼睛里到底是控诉还是思索,很难分辨。我们无比羞赧以至于对不起这两个明媚的字眼。
  • 我前面桃花开放

    我前面桃花开放

    粉红粉红的桃花,无边无际地在我的周围蔓延开来。这是青川本土作家李先钺关于地震题材的最新长篇《我前面桃花开放》一书的引题,也是阅读者进入该书的一个切口。随着桃花的牵引,一道山梁上的两个村庄在我们眼前次第铺展,两个民间手艺人在不停地丈量着他们脚下的土地时,也活色生香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
  • 大家都可还好

    大家都可还好

    命运将我们所有人抛向了不同的方向,或反抗或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