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3000000007

第7章 迷离夜(3)

据说,这位裴大娘子自小聪慧绝顶,对人对事观察细致入微,屡有超乎常人的奇妙发现。裴昇老爷在县令任上多年,每每遇到悬疑案件,困顿难解时,竟多次由女儿玄静一针见血,一语点醒梦中人,才得以勘破隐秘内情,还公道于天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裴玄静头一次显露出这类特殊才能时,刚才髫年。此后若干年中,裴玄静多谋善断的才华多次得到证明,年方十四五时便已声名鹊起,“女神探”的美誉传遍整个蒲州,甚至连蒲州刺史大人都听说了。裴昇老爷更是将这位长女视若掌上明珠。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多前的某一天,裴昇老爷正在府衙内好好地办着公,突然大叫一声倒地,未及郎中赶到便咽了气。死因据说乃中风导致的猝亡。

隆重的丧仪之后,裴家人便搬离县衙,去城南的老宅居住。“女神探”裴玄静也从此销声匿迹了。

甄氏夫人对外声称:裴玄静自幼好道,父亲猝然离世,玄静伤心之余,自愿舍身入道修行为亡父追福。裴玄静天赋异常,从小备受裴昇的宠爱。其亲生母亲,也就是裴昇的原配发妻王夫人在玄静五岁时便亡故了,所以她与父亲的感情特别深厚,因父亲离世而有此举动,尚属情理之中。

然而在永乐县的闲人口中,对此事还有些不一样的闲话。

说法之一:甄氏夫人是裴老爷的续弦,嫁给裴昇后为他连添两子,但裴昇始终最偏心长女玄静。对此甄氏一直心怀不满,忧心将来裴玄静以嫡长女身份继承最大份的家产。裴昇为官清正廉洁,家底并不丰厚。甄氏所育的儿子尚且年幼,还得靠祖荫度日,可想而知,甄氏对裴玄静这个嫡女是相当忌惮的。裴昇老爷死得突然,未能留下只言片语。甄氏便想乘机拔除裴玄静这颗眼中钉,将她往道观内一送了事。

在这个说法中,甄氏扮演了恶继母的角色。

说法之二:裴玄静天赋异秉,多年来帮助其父惩治了不少恶人,也必然招来颇多怨恨。于是就有仇人设法向裴氏父女实施报复。他们使用了何种手段不得而知,可是威力却相当显著。裴昇老爷毫无先兆地中风猝死,恐怕就是仇人托鬼神所为。而裴玄静在父亲死后隐入道观,一则是为父亲之死感到内疚伤痛;二则也很可能是为了避祸,唯恐仇人再找到自己头上,指望着向道家诸神寻求庇护吧。

在第二种说法中,鬼神成了幕后元凶。

当事人保持缄默。所以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得不到证明,终归只是以讹传讹。

渐渐地,曾经小有名气的裴大娘子被人们淡忘了。

三年很快过去。突然间永乐县的百姓听说,裴大娘子离开了道观,而且马上就要出嫁了。

很多人这才重新记起裴玄静的名字。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当初裴玄静入道观,只是为了替父亲服丧。如今三年的斩衰期已过,裴玄静当然要重返俗世人生。还有人恍惚记得,三年前裴大娘子入道观时,芳龄正值十九,那么说今年该有二十二岁了。

瞧瞧,这个岁数真不算小,确实得赶紧嫁人了。

不过大伙儿东打听西打听,就是没人能说出裴玄静所订亲事的详情。本来裴大娘子身上就有种种特殊之处,再加上进出道观的一番折腾,以及闻所未闻的神秘亲事,更使人对她生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来。

于是,元和十年五月的一天,当裴玄静在县衙门前登上墨车时,满大街都是顶着烈日来观摩的路人。县令老爷亲自率队送行,甄氏夫人又夸张地当街洒泪话别,硬生生地在大夏天里营造出“昭君出塞”般的氛围来。

在众人的瞩目中,裴玄静的墨车晃悠悠向城外驶去。骄阳似火,车顶上仿佛升起丝丝缕缕的紫色烟雾。晒得头昏脑涨的人们在恍惚中发现某些异常——没有送亲者,也没有迎新人。连陪嫁婢女和装嫁妆的箱笼一概全无。仅仅是一辆孤单单的马车,由一名车者赶着就上路了。

这也能算是出嫁吗?

其实,谁都不如裴玄静本人对这起不伦不类的出嫁体会更深,感触更多。

就算一再命令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在登上墨车的一刹那,她还是注意到车篷顶未干透的油漆,互不相配的车轮,车帘上积久未除的灰尘。高头骊马一走起来竟然东倒西歪的,也不知是马掌没钉妥当,还是它根本就徒有其表,实际是一匹未经训练的劣马。至于那名车者,赶车的经验还不及裴玄静,也根本不怎么识路。

没花多少力气,裴玄静就套出了车者的话。甄氏想把事情办得体面,又不肯多花一文钱,才找来这么一套廉价的车马,稍作装扮冒充如今婚嫁最时兴的骊马墨车。

甄氏倒是省了开销,裴玄静却吃足苦头。一上路车马就开始出各种状况,加之这几日酷热异常,每天太阳升起后不久,官道的路面就被晒得滚烫了。经过训练的马匹尚能忍耐,他们这匹马干脆就赖在树荫下不动了。

就这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第七天傍晚才像乌龟一样爬到了长安城外。本以为胜利在望了,偏偏暮鼓响起来,裴玄静这辈子头一次见识到京城宵禁的规矩,眼睁睁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通化门徐徐合拢。

紧接着便是一声霹雳在头顶炸开。

裴玄静回想到这里,真心觉得此刻能安然无恙地坐在叔父家中,实属侥幸了。

但她不会因此怨恨庶母。就算甄氏的做法苛刻,她还是给了裴玄静一个隆重的出嫁仪式。甄氏这么做是为了向所有人宣布,裴昇家的嫡长女玄静将一去不复返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此裴玄静失去“在室女”的身份,再没有资格和弟弟们争家产了。

在这一点上,裴玄静和甄氏的想法完全一致。

裴玄静也不再想回蒲州永乐县,那里已经没有她所眷恋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她出嫁了,从此只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生生死死,永不分离。

“玄静……”

裴玄静的思绪被打断。她抬起头,看见杨氏颇为复杂的表情。

杨氏欲言又止:“侄女啊,你叔父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回到府中,有些话婶娘想先对你说一说。”

“婶娘请讲。”

杨氏又叹了口气,道:“你在昏迷中不住口地唤着一个名字……长吉。”

裴玄静的双手不由自主地揪住裙带。他对她实在太珍贵了。哪怕仅仅是一个名字,只要听人提起,她的心便会在痛苦和甜蜜的双重裹挟中缩成一团。

杨氏端详着这个才刚认识的侄女。旅途劳顿、惊吓和寒热,使她看起来苍白娇弱,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小一些。而那副清秀五官中透出的聪明和倔强,倒是和她的叔父裴度有几分神似。

杨氏对裴玄静油然而生出几分亲切感来。她更留意到自己提到“长吉”二字时,裴玄静那掩饰不住的激动神情。唉,杨氏心想,老听裴度讲这个侄女多么有能耐,原来也只是一个痴情的小女子。

后面的话更加难以启齿了,可又不得不说。

杨氏狠了狠心,道:“玄静,你的亲事怕是不成了。”

长安城中居住着胡汉混杂的近一百万人口。这座城市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系统。

之前将裴玄静堵在城门外的“晨钟暮鼓”宵禁制度,是为了维护天子脚下的京城治安特别设计的。夜晚宵禁期间,不仅十二座城门全部关闭,城内共一百零九座里坊外加东、西两个市场的坊门,以及皇城和宫城的城门也同时关闭。宵禁期间人们只允许在坊内活动,未经许可出坊的话,被巡夜的金吾卫发现是要遭到鞭笞的。

宵禁制度大大增加了刺客们的行动难度。要想在长安城内实施暗杀,事后的逃跑路线必须有精心的策划,否则根本不可能逃得出长安。即使出了城,城外密布的驿站也都有大量驻兵,仍然是一张极难突破的天罗地网。

安史之乱后,大唐天子及其臣下们为了能睡个好觉,真是费尽了心机。

当然,长安城内也有许多便民利民的制度与设计。比如城中所有主干道两侧所挖的排水沟渠,坊市间则在地下布暗沟,与主路旁的明沟相连,构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排水体系。既确保了城市不会发生内涝,也便于及时疏导生活污水,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主路旁的明渠又宽又深,所以要在两旁栽种槐树遮挡。长安城里的儿童们从会走路起就被大人教育,要小心路旁的水沟,万一跌进去的话可就爬不出来了。

就在这天的掌灯时分,御史中丞裴度却犯了无知小儿的错,一头栽进兴化坊中十字街东南隅的排水沟里。

侄女玄静进京的过程颇多周折,今天仆人王义总算把她接回来,所以裴度赶紧回府探望。谁知到了兴化坊的裴府门外,他如常在路边的树荫下落马,却一脚踩空,整个人向路边的沟渠倒了下去。

王义惊呼着冲上前,险险把主人从沟边扯住,御史中丞才算没在家门口的阴沟里“翻船”。可是裴度的右脚崴了,当即痛得沾不了地。王义只得把裴度负在背上,一径背回府中。

裴府还真是流年不利。侄女刚刚能下地,叔父又走不了路了。

杨氏见此情景,气得责问王义:“你是怎么回事?竟将马牵到沟渠旁边,这不是成心害人吗?”

王义低头不语,裴度叹道:“算了,也不能全怪王义,是我心中有事,未曾看清路边状况。”说罢,向杨氏使了个眼色。

杨氏不吭声了。毕竟王义刚救回裴玄静,立下大功一件,况且一直以来服侍主人任劳任怨,算是位不可多得的忠仆,偶一小错,怎忍严加苛责。

王义沉闷地告退。

杨氏见裴度的脚腕肿起来老高,心疼道:“请个郎中来瞧瞧吧。”

裴度摇头,“不必。你拿块凉的湿手巾来给我敷着。”心中却在想杨氏方才冲口而出的一句话——这不是成心害人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裴度的心中也有一丝困惑。王义为自己牵马坠镫很长时间了,一向都很小心。裴度政务繁忙,要操心的事太多,即使骑马上路脑子也不空闲,所以常会心不在焉。为此,王义总是选择在最安全方便的地方让主人上下马,确保裴度的安全,从未有过闪失。

今天发生的事情确实太不寻常了,不由让人怀疑起王义的动机来。更奇怪的是,当杨氏脱口而出那句伤人的指责时,王义丝毫没有为自己辩解……

杨氏张罗了湿手巾来,裴度决定暂时搁下心中的疑问。他宁愿相信今天的事故纯属意外。所谓用人不疑,如无充分的证据,对下属的忠诚不可妄加怀疑。王义是值得信任的仆从,要不是他,侄女裴玄静至今还不知流落在何处呢。

裴度问杨氏:“玄静怎么样了?”

“身子基本恢复了,到底年轻嘛。”杨氏回答,“至于那件事……”

“你都对她说了?”

杨氏点点头。

“她如何反应?”

杨氏摇摇头,又点点头。

裴度叹息一声,“请侄女过来见面吧。”

裴度上一次见到玄静时,她才刚满七岁,就因为勘破一桩杀人案而名声大噪。裴度至今还记得其中的细节。

死的是一名烟花女子,被人用铁锤击破头颅而亡。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名与她有私情的书生。书生为她散尽钱财,还荒废了学业,耽搁了科考,被其父赶出家门,流落街头。烟花女子对书生本来就是逢场作戏,见他穷困潦倒了就将其一脚踢开,从此再也不让他进门了。书生怀恨在心,乘夜摸进女子房内,手起锤落要了她的性命。

案子告到了县令裴昇的案头。恰好当时裴度接到调令,将去西川节度使府任职,上任前告假来永乐县看望兄长裴昇,目睹了整个破案的经过。裴度记得,此案各项物证齐备,关于动机和作案过程的分析也很充分,所有人都认定书生是凶手,可他就是不肯认罪,裴昇不得已动了刑,书生仍然抵死不招。

因书生抗罪,裴昇出于人命关天的责任心,不肯轻率定案。那天他又去勘查现场,恰好仆人带着裴玄静玩耍路过,玄静认出爹爹的车驾和随从,吵嚷着要找爹爹。仆人也没多想,就带着裴玄静找过去了。

当时裴昇正对着院墙一筹莫展呢。本来据推断,案发时书生在烟花女子的院墙外窥伺房内动静,直等到下半夜,屋内人睡熟后才翻墙进去作案的。墙上有攀爬的脚印,铁证如山。书生也承认那夜他的确在墙下窥伺过,但没多久就离开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更与他无关。

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竟是小女童裴玄静发现了一条关键线索。她拉着爹爹看沿墙根爬出的一大队蚂蚁。那些蚂蚁全都聚集在几片枯叶周围。翻开枯叶,下面一股子臊臭,像是积聚了不少人的残溺。根据周围其他痕迹和时间推断,应该就是案发当天晚上留下的,像是书生等在墙下内急时所为。

可是蚂蚁为什么会聚集在残渍旁?

这个问题启发了裴昇的思路。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是得消渴症而死的,所以知道患消渴症病人的尿液中有甜味,确实会引来蚂蚁。书生并未患此病,但是案件却找到了突破口。

裴昇收集来永乐县内最近因消渴症求医的病人名单。一番排摸后,很顺利地就锁定了烟花女子的一个恩客。此人乃一富商,多年来也在该女身上挥金如土,年老患病后遭她嫌弃,便欲杀人泄愤。恰好书生与该女反目,富商就设了个局,将杀人嫌疑转嫁到了书生身上。富商被捕到案后,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裴度不久去了西川任上,该案中的诸多内情和曲折,他都是从兄长的书信中获知的。七岁女童裴玄静的发现,当初看来仅仅是个偶然。毕竟孩童的天性就喜欢和蚂蚁玩耍。但此事却成了一个开端。之后裴昇再遇上疑案时,有意无意地都会让玄静参与其中。而裴玄静的表现实在令人称奇,几乎每次都能见他人所未见,想他人所不想,终于成就“女神探”的美名。

现在再回想当年,裴度莫名地感觉到,或许大家都把七岁的裴玄静想简单了。母亲去世时她是还小,但未必对母亲的病症一无所知。换句话说,裴玄静能从小小的蚂蚁身上发现线索,很可能并不完全是无意识的。

同类推荐
  • 我的生活与冒险

    我的生活与冒险

    本书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遗失165年后,最新被发现的一部小说作品。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惠特曼甚少有小说创作留世,而此次本书的发现可谓意义重大,震惊文学界。作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孤儿白手起家曲折离奇的故事,有点象典型的狄更斯式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惠特曼似乎融入了自己人生的印记。本书也让我们看到,惠特曼的小说写作与诗歌写作以一种我们从未知道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其小说创作的高度与他的诗歌一样展现了无限的广度和深度。
  • 老弟的盛宴

    老弟的盛宴

    “平瞎子”从生下来一直在接受着极限考验,现实生存的极限考验,个人意志力的极限考验。当他过了生存这一关后,依然要面对亲情的极度冷漠和个人的深度孤独。老弟的盛宴,就此成了老哥见证人情温度、人性深度和人生自我调试能力的考场。平师傅正在给“大块头”作按摩,突然房门被推开了:“平师傅,电话!”这声音在连呼吸声都能听见的小小的按摩室里惊起,像鞭子一样,抽得“大块头”浑身一震。平师傅的手陡然停了下来,然后他听到一声骂:搞什么鬼!老子的瞌睡虫刚刚上来,现在又被吵没了!“大块头”翻个身,扯掉自己身上的白毛巾,坐起来。
  • 幻想先生

    幻想先生

    有时,会感到手头的现金有点紧张,也就是说,这个月又到注意收支平衡的时候了。我的太太于是感叹赚钱怎么这么不容易,又问我怎么有些人会赚到那么多钱,而且很容易。这时候,我常常露出诡谲的笑容,尽量抑制住调侃的声调,以无比遗憾的表情道:“可惜呀,当时你要随便嫁给台江地面上一位批发商,钱这种东西你不就流水似地花,至少不会捉襟见肘。有什么办法呢?你嫁给一位教书郎,认命吧。上帝呀,宽恕我们吧,其实我们不是太穷,就是有点贪婪,有点想不劳而获,希望自己成为赚钱容易的人。这都是被坏人教出来。什么时候我们都变成财迷了不是?”
  • 温柔的淡定

    温柔的淡定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有主之物

    有主之物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不让我进入后院,直到我18岁的那年……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乡村小宗师

    乡村小宗师

    乡村小郎中陈楷,一身本事惊鬼神。闲来种种田,救救人,画画符,引来无数达官贵人纷至杳来,竞相拜见。陈宗师当道,华夏再无宗师!
  • 腹黑皇妃

    腹黑皇妃

    在现代,她是冰冷无情的优秀特工,穿越之后,从青楼卖身在将军府,亦是不改霜寒清冷。他是凤翎王朝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冷酷无情,生平厌恶骄纵的女人,而她不但心机毒辣的攀上将军府,更是认不清事实,一个将军府的奴婢,却自恃骄傲,简直是不知死活。她没有性趣爬上他的床,更没有兴趣陷害他深爱的女人,让她被强暴,生下野种,可是这一笔笔的帐却还是算到了她的头上。冷酷无情的折磨,权当是重新回到组织接受训练,不离开,是为了查清楚,她可以骄傲的走,但绝对要清清白白。他轻视她,看贱她,那她就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骄傲,铁血军营,血腥疆场,她从来不是任人欺凌的小奴,即使是狂傲如他,她亦可举手之间夺他性命,一切不过是她愿意和不愿意而已。!!!!!!!!!!推荐飘雪的文文《总裁叔叔的小新娘》
  • 高音

    高音

    我要对你说的是我的朋友左敬棠的故事。他已经死了,三十刚出头就死了。短命死去的人总是有故事的,是不?左敬棠死之前在我们襄南市寂寂无名。他死之后却出了大名。左敬棠的死作为一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段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传于襄南市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既丰富了市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让人听了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其实,左敬棠临死前不过是在唱歌。稍微有点特别的是当时已是夜深人静。这歌唱的不是时候。这不奇怪,在南郊的市精神病医院,各类刁钻古怪的疯狂多了去了。疯人集中的地方嘛。 既然有异于常态,就一定要被制止。
  • 许你一世无伤

    许你一世无伤

    双胞胎姐姐在结婚的前一天失踪,南栀不得不代替姐姐嫁给陆离。她卑微的说着:“陆离,我是爱你的。”陆离却冷冷对她说:“我要你生不如死,因为,你害死了我最爱的人。”一场代嫁,却因姐姐扑朔迷离的死因而将她卷入无底深渊,她忍受着最爱男人无情的羞辱。就在她以为她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却忽然搂住了她,说,“南栀,余生,我许你一世无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门小秀娘

    农门小秀娘

    孤儿林秀意外穿越到贫寒农家,亲爹早逝,亲娘懦弱,幼弟还小,爷奶偏心,连唯一的福报亲事都被抢了,林秀怎么办?先分家再致富,打脸的都给打回去!对!就这样,走起!
  •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将军轻狂,不得不防

    将军轻狂,不得不防

    相府嫡女,受庶妹威胁,将年轻有为的未婚夫让出,自己嫁给了一个傻子。归宁之日,却背上夺人姻缘的罪名,被迫跪下向庶妹道歉。爹爹打,娘亲骂,傻子看着不说话……在琳琅最狼狈的时候,有一只手伸向了她。相公痴傻,小叔倒厉害。琳琅为了活命,拿出看家本领请求小叔做靠山。可这个靠山,竟对她另怀心思!重获自由,他许她十里红妆,却奉上三尺白绫。还体贴的问一句:“我帮你?”琳琅淡淡回以笑容:“算了,别脏了您的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本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传记。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是唐朝行将灭亡时的一位诗歌巨星,他给唐朝诗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他的诗以细腻严谨、意境灵妙为长,千百年来深受后人追捧喜爱。本书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经纬,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李商隐沉郁多情的一生。作传者的文字十分精巧,富有韵律感,读来清风拂面,近于吟哦。本书成功地将纪实文体的严谨和诗歌的优雅结合为一体,能引人进入绝妙的美学佳处。
  • 梅子情缘

    梅子情缘

    书生徐渭于梅雨季节偶遇梅妖小梅,并与之相恋,但人妖殊途,家庭阻隔,两人无奈分离。岁月悠悠,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宦海沉浮半生的徐渭最终遭同僚算计,落魄返乡,心灰意冷,本以为人生从此云淡风轻,谁知梅山风云再起,他终难割舍和小梅的情缘而身陷其中,看一段人妖情如何穿越时空荡涤二十载,感一份真情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