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总理段祺瑞平定战乱,拯救民国,中外人士大多数表示认同。只是国民党里的人仍然想扶持黎元洪,而黎总统已经辞去职务,于是唐绍仪、汪兆铭一起去上海动员海军总司令程璧光、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否认国会解散后的政府,并在七月二十一号宣告独立,并通电有三条要求:一是拥护黎总统;二是恢复国会;三是惩办倪嗣冲等要犯。
随后,他们便率领舰队开往广东。广东督军陈炳焜早就和中央脱离了关系,当然欢迎海军加入。段祺瑞听说海军独立,急忙致电冯国璋,请求剥夺程璧光的官职。冯国璋也同意,并派海军总长刘冠雄暂时兼任,同时安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饶怀文和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饶、曾通电中外,声明:“上海海军宣布独立,他们并不知情。海军第二队和练习队,一切行动都听命于冯大总统,以服从中央,保卫地方为职责。”
收到电报后,段祺瑞才稍微放心,心想海军的三条要求,除了惩办倪嗣冲之外都好办。倪嗣冲是安徽颍州人,和段祺瑞一个省,是穿一条裤子的。张勋得意的时候,倪嗣冲第一个和他联络,徐州会议上,也是他第一个表示赞同的,张勋兵败后,他又出卖张,帮助段祺瑞。但段本来就不恨张勋,自然也不会怪倪,要不是他们这场复辟,段也不能重新担任总理,况且他们是多年的同乡朋友,应该同心同德,互相帮助。倪嗣冲正好因此得到张勋的职位,十分感谢段氏,对他唯命是从。段祺瑞也正好收服倪,怎么可能严惩他呢?
至于第二条恢复国会。以前国会议员大部分都反对段,这次如果召集重组,必然和以前一样牵制段的行动,带来很多不方便。于是段祺瑞想出一个办法,说是:“国会已经解散,宪法还没有成立,现在应该依据《约法》。而《约法》上只存在参议院,所以应该召集从前的参议院,制定宪法后,再组织国会成立。”这番话分明是钻牛角尖,抓法律的漏洞。当下段祺瑞通电各省,听取意见。除了岭南反对之外,其他省份都表示赞同。段祺瑞又装作大度,没有责备两粤,只是任命刘承恩为广东省长,朱庆澜为广西省长,并说刘承恩上任之前,由陈炳焜暂时兼任。
现在,全国只有四川的兵乱还没有平定,所以段祺瑞特派周道刚代理四川督军,率兵平息祸乱。戴戡兼任四川督军后,刘存厚暂时退出成都。后来张勋复辟,戴戡的贵州军和刘存厚的四川军又闹矛盾了,冲突升级,连续好几天在成都激战,打得不可开交。前总统黎元洪主张和平处理,调停双方,静候中央查办。没过多久,黎元洪辞职,京城闹得一塌糊涂,也管不了那些破事儿了。
戴、刘相持不下,倒是苦了城里的百姓。等到段祺瑞稍微抽出功夫,才派人勒令刘存厚撤兵。后来,段祺瑞又罢免了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命令颂庄代理,另外派杜锡珪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同时撤去讨逆军总司令部,所有没有善后的事,全部归陆军部接办。段祺瑞还命令张敬尧督办苏州、安徽、山东、河南的匪患。一系列的政令,他都和冯总统商议后,共同决定。
转眼七月份快完了,段祺瑞多次催促冯国璋进京,冯国璋却迟迟不肯,这让段产生了许多疑虑。冯国璋是直隶人(河北人),段祺瑞是安徽人,两人各分门户,独树一帜,这次联手无非是想除去张勋这颗绊脚石。一个可以代任总统,一个可以复任总理,两人是因为利益联手的,并不是坦诚相待。冯国璋害怕段祺瑞独揽大权,一旦进京,担心他和黎总统一样重蹈覆辙,所以才思前想后,踌躇不定。
经过深思熟虑,冯国璋决定在进京之前做些安排,巩固权利。江西督军李纯,在辛亥革命时随同冯国璋一起攻打汉阳,两人志趣相投,现在不如调令他去苏州督军,这样长江下游都掌控在他的手里。同时他还能联络沿江各省,做自己的后盾。和李纯商量好后,冯国璋随即带领十五师,渡江乘车,于七月三十一号抵达京城。
城中的大小官员早就在车站恭候大驾了,冯国璋下车后,第一时间跑到黎总统的府里,虚情假意请求黎复职。黎元洪当然知道他的意思,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冯国璋到国务院后,和段祺瑞商量,言辞当中还在谦虚推让,段祺瑞倒是态度坚决,说他做总统当仁不让,总算让他勉强答应入住总统府。随后,国务院电告各省,声明冯大总统莅府就职。各省都发电赞同和祝贺,只有两广不肯同意,仍然独立,还有云南督军唐继尧也致电各省,拥护《约法》,不愿意服从段、冯政府。
冯国璋政府刚刚成立,大局刚稳定,也没有时间顾及西南省份,并且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处偏僻,对京城造成的威胁有限,政府决定暂时搁置,以后再解决。江西督军李纯和冯国璋约定,冯一进京,就提出江苏督军空缺,要求李纯补上。陈光远也是冯的老朋友,冯国璋拟定他为江西督军。段祺瑞也知道冯国璋在树立自己的势力,心里当然不赞成,但是冯刚出任总统,彼此联手,也不方便和他争执,只好勉强答应,自己也提出傅良佐担任湖南督军,希望冯总统批准。
良佐是段祺瑞的学生,曾经担任陆军次长,和徐树铮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互相称赞对方。段祺瑞既然信任徐树铮,当然也信任良佐,良佐经常夸口说:“征服西南各省,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才可以置他于死地。”徐树铮对此非常赞赏,所以经常在段祺瑞面前夸奖良佐。段祺瑞也是牢记心中,这次看冯国璋布置亲信,于是引荐良佐,让他做湖南督军,一是占据长江中游,并抵制李纯和陈光远;二是控制岭南一带,抵制云南和广西,真是一箭双雕。冯国璋也不好反对,同样批准了。三人的任命同一天颁发出来。
黎元洪当初和段祺瑞闹翻,都是因为对德国宣战这件事。段祺瑞这次上台,想要贯彻初衷,一定要对德国宣战。因此他特别召开国务会议,解决这件事。国务员都是段氏组织任命的,自然是拥护他的,哪个敢出来反对?每个人好像都在摩拳擦掌,表现出一副恨不得吞掉德国的样子,实在好笑。段祺瑞得到国务员的同意,以为大家众志成城,可以一战,于是转告冯总统,请求下令。
冯总统对宣战问题本来没有什么意见,前次进京调停,也没有反对段的主张。冯国璋心里明白,中德隔着汪洋大海,不可能针锋相对,段宣战的目的无非是虚张声势,所以也就随口答应了,免得伤感情,这点倒是比黎总统聪明。于是,政府命令外交部发照会(外交的文书)给驻京各国的公使,声明对德国宣战,同时对奥匈帝国宣战,并命令国内外的官署,按照国际公法惯例,妥善办理宣战事宜。德国大使早已经回去了,只有奥匈帝国大使还在京城,于是外交部递上照会:
为照会事。中国政府,前以中欧列强,施行潜水艇计划,违背国际公法,危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曾于本年二月九日,向德政府提出抗议,嗣以抗议无效,于三月十四日向德政府宣告断绝外交关系,并经照达贵公使在案。现因中欧列强此项违背公法伤害人道之计划,毫无变更,中国政府,为尊重公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起见,不能久置不顾。贵国现与德国既为同一之行动,则中国政府,对于德、奥两国,不能有所区分。兹向贵国政府声明,自中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本国与贵国入于战争之状态,所有中奥两国于一八六九年九月二日所订中奥条约,及现在有效之其他条约合同或协约,无论关于何种事项者,均一律废止。至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所订之条款,及其他同类之国际协议,有涉及中奥间之关系者,并从废止。又中国政府对于海牙和平会条约,及其他国际条约,一切关于战时文明行动之条款,仍遵守不渝,合并声明。除电本国驻奥公使转达贵政府,并请发给出境护照外,相应备具贵公使并贵馆馆员,暨各眷属,离去中国领土,所需沿途保护之护照一件,照送贵公使,请烦查收为荷。至贵国驻中国各领事,已由本部令知各交涉员,一律发给出境护照矣。须至照会者。
奥匈帝国使者接到照会后,也有公文回复外交部。大概说:
所来照会内容,本公使阅悉,应候本国政府训令。至公文所提宣战之各缘由,姑不具论,惟不得不声明此项宣战,本公使以为违背宪法,当视为无效,盖按前黎大总统之高明意见,此项宣战之举,应由国会两院,同意赞成,方可施行。特此照复。
外交部收到后,将原文退回,说中、奥已经是敌对国,还有什么好说的,因此奥匈帝国公使也卸旗回国了。广西、广东督军省长虽然宣告独立,但是对国际交涉,他们和政府采取同一种态度。粤省也抄录大总统布告,布告全省,并通知驻粤各国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