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00000004

第4章 环球档案 (1)

标:苏联曾密谋奇袭美国白宫

在某个漆黑的夜晚,美国东海岸海面上浮起一艘庞大的潜艇,并向海岸接近。潜艇两侧敞开黑洞洞的大口,坦克、装甲车以及大量士兵蜂拥而出。负责国内防务的美国国民警卫队根本无法阻挡这些有装甲车辆掩护的精锐部队。几小时内,美军在东海岸的有组织抵抗便宣告崩溃,这支装甲奇兵直取华盛顿,摧毁五角大楼、白宫和国会山。

上述情节出现在冷战时期苏联总参谋部策划的跨大西洋闪击计划中。为了实施该计划,苏联不仅全力研制超大型运输潜艇,还秘密训练可忍受水下长期潜航的特种部队。

花钱太多被强令下马

说起潜艇运兵,苏联海军早在“二战”的腥风血雨中体验过。1941年秋,德军冲破苏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北部设置的防线,约11万苏联军民被困在孤城塞瓦斯托波尔。由于德军掌握制空权,苏联黑海舰队不得不动用潜艇充当“水下班车”,把武器粮弹运进塞瓦斯托波尔。

根据塞城保卫战的经验,斯大林指示有关部门研制专门的运输潜艇。1942年底,一份名为“607工程”的运输潜艇方案摆到斯大林的办公桌上。不过,随着苏德战局发生转变,苏军不再需要这类水下运输工具。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发起“大海军”建设热潮,运输潜艇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1948年,第18中央设计局提出“621工程”,这个庞然大物可运载一个步兵营(745人),外加10辆中型坦克、12辆卡车或3架歼击机。抵达目的地后,步兵和车辆通过跳板卸载,而歼击机则通过弹射器升空。这项设计获得克里姆林宫的青睐,进入工程论证阶段。

1953年,斯大林去世,新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嫌“621工程”花钱太多,强令下马。

“664工程”夭折

苏联海军对运输潜艇的关注并未因“621工程”的下马而结束。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海军在同美国海军的对抗中处于全面下风,苏军水面舰队根本无法逼近美国沿岸。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提出研制更具颠覆性的“大型核动力运输登陆潜艇”,在需要时隐蔽接近美国海岸,突袭重要城市。

随后,苏联海军总司令部再度让第18中央设计局出马,研制项目代号为“648工程”。据当年参与过相关工作的什马科夫博士回忆,为了满足上级对潜艇运兵的最低标准,设计组不得不尽可能简化生活配套设施(厕所从16处缩减到4处,每张吊床睡2人)。什马科夫说:“设计方案完成后,我们都自嘲——谁肯坐这种潜艇去打仗,谁就是把自己当牲口。”

1960年10月,“648工程”拿出了全部图纸,但由于制造难度太大,苏联所有造船厂都拒绝建造,最终北方机械厂被强令承接该任务。当时北方机械厂只有2个船台可建造大吨位潜艇。1961年赫鲁晓夫视察该厂时,厂长沙波伊洛夫问赫鲁晓夫:“海军究竟是想要战略导弹核潜艇,还是想要水下登陆舰,我们只能完成一样,否则一事无成。”赫鲁晓夫最终看上了战略导弹核潜艇,于是“648工程”宣布下马。

但苏联谋求水下运输潜艇的努力并未停止,第18中央设计局又在1965年提出更大胆的“664工程”。当设计蓝图再次送到北方机械厂时,厂领导又犯愁地摇头,因为他们根本造不出这种潜艇。

虽然建造水下运输潜艇的努力受挫,但苏联组建奇袭部队方面的准备却从未停止。1961年,苏军决定成立跨洋突击的特种部队,挑选出550名官兵,成立第27特种营,专门送到波罗的海港口利耶帕亚进行潜艇突袭训练。挑选过程中有许多奇特标准,如士兵身高不得超过170厘米,适合在潜艇内钻来钻去,因此该部队被戏称为“老鼠营”。

“水下怪兽”难产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军事思想发生改变,水下运输潜艇计划又获新生。1967年,苏联启动新一代大型运输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项目代号“717工程”。这种核潜艇能运载10辆水陆两栖坦克和10辆轮式装甲车,搭载士兵最多可达800名。“717工程”的设计于1971年完成,次年3月得到认可,并被批准在北方机械厂建造5艘。眼看着几十年的辛苦就要结出硕果,但当时的国际环境还是容不得这些“水下怪兽”诞生。

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出可携带12个核弹头的三叉戟潜射导弹,每艘携带这种导弹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能让288座苏联城市变为废墟。苏联的回应就是建造“台风”级导弹核潜艇。当时只有北方机械厂能建造这种大型核潜艇,结果“717工程”只得让位于核军备竞赛。

(摘自《新民晚报》)

标:保卫斯大林内幕

世界各国领导人,通常都有一套组织严密的警卫工作机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工作机制和相关内幕始终属于高度机密,世人几乎无从知晓。

本文所介绍的内幕,是由曾做过斯大林8年贴身警卫的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多年来零星地、断断续续地透露给他的儿子安德烈·瓦西里耶夫的,安德烈又将这些内容披露给了俄罗斯媒体和世人。

贴身警卫九人小组

1945年5月,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与同伴一道被派往波茨坦,他们需要在那里做好接待战胜国会议参加者的准备工作。弗拉基米尔负责杜鲁门总统下榻的别墅的安全。很快,新的命令又下达了:他被调往斯大林的私人卫队。从这一刻起,弗拉基米尔就留在了斯大林身边,直至斯大林生命的最后一天。

弗拉基米尔的新身份是斯大林贴身警卫“九人小组”成员之一。所谓的“九人小组”,是指长期守在斯大林身边的9名贴身警卫。当然,斯大林私人卫队的人数要多得多,光贴身警卫就有35人;还应当算上负责外围工作的卫队,他们的人数也不少,共计约200人。“九人小组”的主要职责就是护卫斯大林,无论他到哪里去,哪怕斯大林在自家花园里散步,身后也总是跟着三四名贴身警卫。

戒备森严的斯大林别墅

斯大林的孔策沃别墅,就警卫的复杂性和精密性而言,也许只有希特勒的“狼窝”可与之媲美。通往别墅的唯一通道,被民警执勤队日夜监控着,这帮人身材魁伟高大,都是大尉或少校军衔——尽管佩戴的是准尉的肩章。环绕孔策沃别墅的森林,密布着无数的螺旋形迷宫,弗拉基米尔觉得,即便有人能成功地穿越这些迷宫,他也不会去羡慕这个人——因为还有一条条大狼狗在沿着一根根柱子之间拉紧着的铁丝网边来回奔跑,它们会扑向他。

下一道警戒线由德国运来的电子监测仪和录像摄影机构成,两道平行的光束给别墅的“边界地带”盖上了一个“顶盖”,哪怕有一只兔子穿过,值勤警卫监控台上的指示灯都会亮起来,并明确显示“入侵者”的具体位置。接下来是一道用厚木板建成的5米高的板墙,墙上开设了一个个瞭望窗口,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就在那里值勤。然后,是第二道用厚木板建成的板墙,比第一道板墙要稍矮一些。在两道板墙之间,安设了海军航海专用的信号探照灯。而在斯大林的房子周围值勤的正是他的贴身警卫“九人小组”。

弗拉基米尔觉得,虽然他们随时准备挺身而出为“领袖”献出生命、用自己的身体替“领袖”挡子弹,“领袖”本人却显然不拿贴身警卫当人看。他们被禁止跟斯大林交谈,甚至被要求立下字据:不会因私人事情去打搅斯大林。

斯大林的别墅戒备如此森严,当他离开别墅外出时,警卫工作又如何进行呢?一般而言,斯大林的外出路线是不变化的——从别墅到克里姆林宫,再从克里姆林宫回到别墅。沿着整个线路不间歇值勤的是负责外围警戒的民警和特工人员。在紧挨这条“政府通道”的地方散步可是一件不无危险的事情,在距离这条“政府通道”不远处约会的人们,往往会被带进警察局弄清楚个人身份,还要被跟踪监视一段时间。

在斯大林离开别墅外出时,贴身警卫会分乘两辆掩护车护送他。这两辆高级装甲轿车是美国生产的,贴身警卫们总是将车窗的玻璃放下来,以便可以随时向外射击。斯大林一进入办公室,贴身警卫们就立刻在门边站岗值勤。

宴会上贴身警卫扮成侍者

过去,有关斯大林喝酒的情况,曾有过不同的传说。有说斯大林滴酒不沾的,有说斯大林酗酒很厉害的。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基本上是喝格鲁吉亚的纯葡萄汁酒,却常常把共同进餐者灌得酩酊大醉。”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描述过斯大林确实喜欢把与他一道进餐的人灌醉。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拉科西到高加索疗养时,就曾被斯大林灌醉。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多处将斯大林描绘成一个“酗酒者”,而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极有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大、健康状况日渐走下坡路,遵照医嘱,原本善饮的斯大林对饮酒也有所节制了。

弗拉基米尔认为,当时采取特别防卫措施是很自然的,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们一直被培训如何辨识企图加害斯大林的形形色色的“破坏小组”,进而营造了一种怀疑和“间谍恐怖症”的气氛。贝利亚为这种气氛的营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时不时地出现在斯大林的别墅,组织各种检查,并下达一个个指示,结果使本可以正常开展的防卫措施竟演化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比如,在大剧院召开重大会议时,除了在会场周围、各出入口及后台布置了警卫人员外,会议大厅里也聚集了很多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每三名应邀参会者,都会有一名特工人员去“照料”。

这类情况也发生在举行政府宴会的时候,斯大林的贴身警卫受命装扮成来宾或者侍者,因此常常闹出不愉快的事情。一次,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米沙·克洛波夫少校装扮成“侍者”负责开启香槟酒,可他从未干过这活,结果一不小心将邮电部部长夫人从头到脚都浇湿了。

(施祥云荐自《扬子晚报》)

标:安理会五常否决权历史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中国和俄罗斯对决议草案投否决票,决议草案未通过。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争议,出现了一些对中国投反对票的不理解之声。

2011年3月17日,安理会就1973号决议进行表决,这一决议被西方视为武力干预利比亚局势的“法律依据”。中俄投下弃权票,令决议通过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疾风骤雨般的利比亚战事及卡扎菲政权倒台。

同类推荐
  • 京极家的野望

    京极家的野望

    京极家,作为三管四职之一,历来都是幕府栋梁、武家名门。但盛极必衰,此时已经沦为一条咸鱼。主角穿越而来,成为京极家嫡子,是否能够在这战国乱世,实现咸鱼翻身的梦想呢?
  • 失臣

    失臣

    君策制衡天下,臣策扶君天下,若无天下,何为君臣,哪有权谋
  • 温故(十五)

    温故(十五)

    本书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它以记述一个小人物生死与档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热门推荐
  • 让灵魂躲躲雨

    让灵魂躲躲雨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世傲歌

    霸世傲歌

    大汉中平六年,历时五年之久的黄巾之乱终于平靖,九月先帝棺入帝陵,新帝荣登大宝,改元初平,宇内齐贺。也就在这一年,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去世,享年四百三十九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时代落幕的开始;沛国谯县曹孟德刺董不中,逃归故里结党募兵;富春孙文台砺剑江东,以猛虎之名登上历史舞台;幽州涿县刘玄德寄在昔日同门公孙瓒篱下,潜龙于渊……也就在这一年,王允王子师官拜司徒,位列三公,显赫一时……也就在这一年,一个来自于异世界的灵魂,附在了王允收留的一个孤儿身上……
  •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像军队学习,把落实的种子植入成员的血液。并转化到日常工作的行动中,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落实型的企业,它拥有的员工就是落实型的员工,它也就成了长久屹立于优秀企业之林的“常青树”。
  • 虚无战法

    虚无战法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寻道难,成道难,证道难。难,难,难。破劫难,渡三灾,体人心,问天心。只为长生!
  • 故事会(2018年2月下)

    故事会(2018年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等一个人发疯需要多久

    等一个人发疯需要多久

    干什么都会上瘾,比如拍电影。准确点讲是拍短片。朋友墨波从北京打来电话时正好是元旦的前一天。他说,我马上就要坐车来太原了,我们一起到吕梁拍电影啊。当时我正在逛街,街上乱哄哄的,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以为像往常一样,只不过是瞎谝的闲传。记得几年前我们还在念书时,墨波就在和一帮人鼓捣什么DV短片,还叫我写过剧本,可惜我什么都不懂,写出来的东西文绉绉的,没法儿拍。但他们到底还是拍了几个的,据说《缺:第一次》、《索赔爱情》还在正大首映过。正大是一个录像厅的名字,当年我们曾在那里通宵看过足球,屏幕上运动员们来回奔走,而我们却瞪着昏昏欲睡的眼睛,心领神会着别人的激情。
  • 颠倒西游

    颠倒西游

    这是一篇关于西游记的严肃论文,非常复杂不说,还特别高智商和费脑子!就根据作者本人的不完全统计,不认识字的几乎都看不懂......
  • 穿越也疯狂:逃嫁狂妃

    穿越也疯狂:逃嫁狂妃

    我跆拳道黑带三段高手张小庭,竟然被一块砖头砸得穿越,这也太逊了吧!更逊的是,我竟然穿越成了一个富商不受宠的女儿,还被逼嫁给一个堡主做小妾!传闻那个堡主又老又丑,要本姑娘嫁他,还是当小妾,没门!本姑娘要逃婚!逃婚路上,本姑娘女扮男装,还装成满脸络腮胡子的狂野大汉张天帅,竟然都有帅哥看上俺,难道这年代流行BL?!更狂野的是,看上俺的帅哥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那本姑娘要咋选啊?唉,点兵点将点不出来,再说我对他们也不讨厌,索性,我就厚点脸皮对他们说了----帅哥们,俺天帅同志实在硬不下心肠来辜负各位对俺的一片深情,不如,你们就全从了本姑娘,怎样?众帅哥脚下一软,摔倒一片,哐当,哐当,溅起灰尘无数。
  • 自由主义的未来

    自由主义的未来

    《自由主义的未来》是对自由主义极为扣人心弦的探索与辩护,不仅回顾了自由主义传统建立以来的众多理论基石,还研究了那些挑战自由主义的理论。沃尔夫分析并赞赏自由主义所包含的广阔人性概念,但他也明确表示,在自由主义被成功应用到诸如移民、堕胎、宗教自由等问题之前,它需要被修复、理解、接纳,以最有益的方式融入我们复杂的现代世界。迄今为止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美国自由主义在守势和空想间摇摆不止。毋庸惊讶,美国公众难于辨识它所指何意。如今,艾伦·沃尔夫让自由与平等的原初理想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