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3700000001

第1章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序言——陶立璠

2012年的早春季节,亚军将她的新著《回族民间文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我并邀我作序,我愉快地答应了。这不仅因为她曾是我的学生,攻读过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课程,获得硕士学位,更因为她毕业之后回到宁夏,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宁夏大学,从事回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回族民间文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终于形成独立的民间文艺学学科。这一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和作家文学研究相对的,它所研究的对象,曾被认为是“下里巴人”的创作。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或“口承文学”、“口头传承”。这种民间的口头创作以往总认为是不识字的人群或农民的创作。其实不然,精英阶层中也有大量的口头文学创作。大凡只要是民间的、口头的创作,无论精英人物还是下里巴人,他们的此类创作都应归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历代文人的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作品。这种口头创作被文人记录下来,变成文本,成为历史学家和民间文学研究者喜闻乐见的资料。

按照现在学术界的观点,民间文学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作了明确的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如果将民间文学视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那么它所表现的许多特点,是和《公约》的定义完全吻合的。即首先民间文学的创作者属于社区、群体和个人,它的传承人无疑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和持有者;其次,民间文学是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人通过口头创作,表达观念,传授知识和技能;其三,这种非物质文化世代相传、不断再创造,得到传承社区和群体的认同并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如此看来,以往对民间文学创作者的理解,局限在不识字的群体和个人,影响了研究视野的扩展。实际上,民间文学的创作是不分阶级和阶层的,它是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口头创作和传承。

以非物质文化形态表现的民间文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和评审中,将民间文学放在首位,正是强调民间文学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因为在其他的类别中,比如民间手工艺、戏剧、舞蹈、民俗等,具体到每一种工艺、民俗活动,都有相应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以说民间文学创作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那些源流解释性故事更是如此。

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它的研究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出版了许多以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还关注到民间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如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文科恢复民间文学教学,建立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体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大量收集、整理、出版,不仅给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带来新鲜资料,而且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了民间文学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的少数民族神话、史诗和长篇叙事诗、抒情诗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而且给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带来勃勃生机。无论是神话学、史诗学(如玛纳斯学、格萨尔学、江格尔学等)和长诗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领域。

尽管如此,我们也看到,新时期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并不平衡,许多民族的民间文学研究还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就是如此。近几年来许多学者感叹,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民俗学恢复和发展以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似乎走入了低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间文学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另一方面却出现研究的缺失。面对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怠慢研究、何来保护?正当此时,《导论》的出版非常适时,它给沉寂的民间文学研究带来一缕清风。这部《导论》是一部族别民间文学的研究著作,以回族民间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回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大分散、小聚居,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回族民间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分丰富多彩,但它像散落的珍珠,遍布祖国大地。要想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捡拾起来,穿成光彩夺目的项链,谈何容易。而这恰恰是《导论》完成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作者的视野不仅在宁夏,而是关照了全国各地的回族民间文学。这是《导论》最大的特点;其次,在理论框架上,打破了以往《民间文学概论》的写法,将回族民间文学的知识、理论与当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系来。正如作者所说,“回族民间文学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人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缺少了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载体,回族民间文学也就不存在了,而缺少了回族民间文学,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缺少了阐释说明其功能的工具”。尽管到目前为止,回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作品进入国家级名录还是空白,但只要手心连着手背,总会进入国家名录体系;其三,《导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回族民间文学研究离不开本体论、题材论,但是《导论》在具体作品分析上,引入世界民间故事分类体系和理论,用“AT”分类法和普洛普分类,对回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类型做了探讨,体现出田野作业和实证研究的特点。特别是对神话和传说所作的类型分析很有新意,是前人尚未尝试过的。

改革开放以来,回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的研究虽有起色,曾经有《中国回族文学史》一类的著作出现,但大都是以回族作家文学研究为主,民间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导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即将出版之际,写了如上的话,表达一种欣喜之情。是为序。

陶立璠壬辰岁初夏于北京寓所

同类推荐
  • 香中别有韵

    香中别有韵

    本书稿是一位具有20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带领她的学生立足课本知识,深化阅读理解,读写结合的产物。分为三编,第一编文章为师生对书本中学过的名家、名篇的理解阐发;第二编文章为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体悟;第三编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研究心得。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徐天河,广西博自人,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学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广西先进文化促进会会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广西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热门推荐
  •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该结束了,就在今天。”矿工辛孟贵留恋地看了一眼井口的阳光,回过头,决绝地向井下走去。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下井,而且,再也不会上来了。走在巷道里,他再一次设计着自己的结局:工作面出现哑炮——他去排险——炮响了,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以他的技术,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以这家煤矿的管理,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只有这样,煤矿才会赔钱,弟弟辛孟林才会有一笔钱去上大学,父亲才会有一笔钱看病,母亲才会有一笔钱养老。弟弟很聪明,应该去上大学,而不是像他这样在井下挖煤。
  • 腹黑总裁迷糊妻

    腹黑总裁迷糊妻

    3个年前,一场车祸夺走了叶坤最爱的女人夏小希,三年后,一个无知的女人闯进了他的房间;“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云曦仔细的对比着床上两人的动作和那张贴在墙壁上的图画,最后云曦得出结论,即使人不同,但是她可以确定他们的姿态是一样的。而他也可以确定这个女人就是消失多年的夏小希!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末世之恶雾迷途

    末世之恶雾迷途

    要修仙?没有,要进化?没有,要霸图伟业?也没有。故事追求的就是真实,一场暗藏杀机的浓雾,将整个世界笼罩在死亡之中,一群侥幸活下来的普通人,没有超能力,没有进化,更没有黑科技。就是在真实的末日中挣扎着活下去,谁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只有到了明天才知道。
  • 决罪福经

    决罪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淮常有凤

    十淮常有凤

    自盘古开天地始,分出了天,人,十方,清鸣谷,魔界五界。群雄逐鹿,势不两立。而青鸣谷主之女,与魔界二殿下相恋,生有一女织纭。为天下人追杀,双双战死,少女被神秘生物救走,来到了十方……
  • 邵氏闻见前录

    邵氏闻见前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与灵为伴

    莫与灵为伴

    一场车祸重新开启了她被封印多年的阴阳眼。救下她性命的鬼魂开始痴缠,真的只是为了让她帮忙完成心愿?校草突然找上门,却是问她有没有见到鬼。身为一个道士,贴身保护也就算了,能不能不要一言不合就抱抱,动不动就想亲亲,说好的男女授受不亲呢?你以为这是一个鬼故事?不,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由许多鬼怪见证成长的爱情故事。
  • 崩坏:起源

    崩坏:起源

    【正统末世文,一部微观的成长史,一部宏观的兴亡史】【非套路,很黑,玻璃心慎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1.669753858(此群热闹,喜欢聊天的进)2.463481546(此群全员禁言,不说话的进)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你还在为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担忧吗?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而一个懂得对生活微笑的人,他的世界怎么会有阴雨天呢?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幸福一生,那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本书从营造氛围、快乐学习、愉快社交、享受自由、接受挫折、有效沟通、拉近关系和热爱生活等不同角度,借鉴法国父母的教子之道,通过案例、具体的解决办法等,看法国父母如何教孩子拥有这把“乐观的钥匙”,将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成功开启孩子的心灵,为孩子铺开一条乐观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