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1300000002

第2章 总指挥眼中的北川

多方援助

绵阳历史文化悠久,大禹故里、李白故居,虽有异议,绵阳人也有着充足论据。其实更多的还是受三国文化的影响。刘备进川,看到这里险要富饶,大为感慨,“富哉,今日之乐乎”,在绵阳与刘璋演义出许多故事。《方舆览胜》载,富乐山之名便由此而得。

简单的介绍,觉出他的谈吐不像个纯文人,尽管白净脸,戴眼镜。同去北川的路上,他坐在最前面,拿着话筒,不断说给大家。

绵阳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中国的科技城。这里有物理研究院,又称九院;有中国动力研究中心,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有高空试验台,试验飞机涡轮发动机。地位很重要,中央领导人都多次来过这里。大地震时,断裂带从绵阳市边经过,非常危险,震坏哪一项都不得了。

越听越印证了我的猜测。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表达,更像行政官员。问同行作家才知,他是绵阳市人大书记、副主任,地震时任常务副市长,北川的抗震救灾现场总指挥,对灾情最为熟悉,视角也最为独特。

“5·12”大地震,绵阳损失重大,约有2600个亿,全国支持有2200个亿。这次灾后援建,起点高,具有超前意识,总体能让绵阳前进二三十年,有些文化设施,如学校、医院、敬老院等还要超前,比大城市不差。援建对于绵阳来说,是质的飞跃、量的扩张。

变化体现在农民住房。安全指数上升了,能抗7至9级以上的地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原来是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的形式,重建后为几口之家的小院,甚至还有小区式的,居住环境与城里差距缩小了;住房功能有了变化,以前有猪圈羊圈,现在不养殖,要搞旅游或加工了;基础设施改变了,地震前交通条件落后,现在穿山架桥,增加了路网密度,等级也提高了,老县城是三级公路,现在双向二车道,与城市的连接大为缩短;电力通迅水利有了极大提升,通讯设备有两套,再有这么大的灾也不会终断联系。一切翻天覆地。

援助来自多个方面,有中央的好政策;有各省的支援,仅绵阳就有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有特殊党费,如北川七一中学就是这样援建的;有社会各方面,如红十字会、香港、澳门等;还有四川省内,有4个市在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了几千万;还有农民自己想办法,每户贷款几万元等;当然还有党组织和精神方面的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与人之间的心是相通的,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四川地震灾区,北川是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离开地震带,只有那块儿地方开阔,再无大片平地。各种条件都好,只是到县城办事远点儿。

重建后还有很重的工作,道路改变了,产业结构、生活结构都要随之改变。北川人以前靠山吃山,有采药、林业、牧业、矿业,今后要靠旅游、手工业。每家的房子都盖成两三层小楼,可以搞餐饮、住宿接待。村民也可以到工业园区里工作。农耕、林业只占很少一部分。

新县城社区化、文化设施现代化了,今后如何使用、管理,配套措施如何跟上,学校的教师、医院的医护人员,会不会用那些电子设备;今后的管理成本上升了,绿地、电灯谁来支付,经费从何而出;政府面对新的资源,水、电、通讯等如何使用好;长于牛、羊、林业方面管理的干部,今后面对着旅游、服务业,如何实现转变?一系列的变化都是重建后的新课题,需要继续解决。

灾后北川

左代富曾是新闻人物。“5·12”傍晚最先赶到北川。余震肆虐,山体滑坡,路震坏了,车不能走,人也走不过去,有的路段只能爬。旧县城一片瓦砾,他与北川县领导立即在广场召开干部大会、群众大会,着手安排转移群众,救治伤员。13日凌晨2时,没有电,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左代富在前线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5时,左代富等领导与北川两名干部来到北川县城中心,实地查看灾情,奔走在碎石瓦砾间,废墟随时可能再次垮塌。在曲山小学附近,左代富组织北川幸存下来的党员干部救援,在瓦砾中,他们发现了一名幸存者。一支专业救援分队也赶到现场。左代富等配合营救人员,把周围的石头、砖头一块一块用手搬开,共同努力,把被埋人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连续8天,左代富最后倒在地上,在病床上输着液,还在指挥救灾抢险。身在其位,责无旁贷。

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北川中学更为世人关注,指挥长还要解答社会关心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身处这样的特殊位置,闲话要听,曲解要受。地震后,北川下起了大雨,300多毫米,建起的木板房冲塌了,所有的人都很着急,没到过这里的人急得质问:为什么不把木板房建在平地?殊不知,在北川这个如刀砍斧剁一样的地方,哪儿还有建房之地呀!擂鼓镇猫儿石村受灾最重,71户震坏了69户。后重建成吉娜羌寨,经费超出了预想。有人质问: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谁能想到,吉娜羌寨所在的山坡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是空洞,要盖房先要填洞。外人谁知!

要承担各种压力。温家宝总理刚震过就要来北川。知道消息后,左代富急了,首长千万不能来,太危险,随时都可能有余震和滑坡,出了问题谁也负不起责任。谁又能拦得住总理呢!车队来时,果然遇到滑坡,砸到了前头的车,多危险……

回首往事,许多经历过北川现场的干部感同身受,已经过去两年多,如同昨日,惨烈的现场、无形的压力,一位北川人大副主任,五十多岁的人了,立刻泣不成声,仿佛是个孩子,从没倾诉过一肚子的苦衷,看着让人心动。

北川的日日夜夜,身在其中,全身心扑在抗震救灾上,多大的压力、困难也不觉得,从一线回来后,压得紧紧的精神一放松,反而要崩溃了。左代富眼前总闪现出压在楼板下还在求救的一双双手,耳畔时时回响着各种呼唤的声音,想起死伤遇难的群众,想起残缺的家庭,便热泪盈眶,吃不下,睡不着,走路无底气,总也摆脱不了这种状态。他时常出现幻觉,也许死了才会完全解脱,有时开着车在想,如果直接开到河里去,一定会很舒服。清醒过来,又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出现问题,你不是个人,代表着政府形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再不敢自驾了。

同行的四川作协周主任地震后来过北川,述说当时的现场惨不忍睹,虽只有两天,回去后,好几天不想吃东西。还有人说半年之后来到北川,空气里还迷漫着死人的气味。

真不知左代富们在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的感觉,不能想象他如何在现场指挥了那一场触目惊心的战斗,更不能想象他如何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党在群众中

左代富是诗人,兼任绵阳市文联主席,诗作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出版过诗集,有诗:《琐窗寒·环卫工人》、《鹊桥仙·交警》……其中《虞美人·出租车司机》:“来来去去无穷道,载客知多少?月出走到日残时,倦眼途中掠影看人迟。饥渴冷暖寻常事,只为人相聚。一生不论几车程,总是一车缘分一车情。”真有古典诗词的范儿。内容上有人评论:平民化。

抗震救灾,国家受到极大损失,村民付出极大代价,解放军官兵和社会各方面作出极大贡献,广大的干部群众也作出极大的努力。地震中,北川的干部五分之一遇难。幸存下来的也是家家都有罹难者。北川的干部没顾自家,而是就地援救。每个人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做着援救工作,他们把援救的人当成自家亲人。

左代富赶到北川后四处指挥救灾,跟随的干部刚离开工作岗位,即刻转入救人,手脚磨破,衣衫狼狈,赤手空拳,形同逃难,一直忙到深夜,还没吃上饭,谁都身无分文。左代富一摸兜儿,幸好有钱,在路边求人做了点儿饭,算是让随行的干部充了饥。

前线指挥部只有几十平方米大,所有的人挤在一起工作、生活,最初,无食、无冷热水、无床铺,连厕所也没有,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而这些干部沉默无言,坚守在岗位上:物资分配、遗体处理、卫生防疫、受灾群众安置……每一项任务都极其繁重,而一切又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连续战斗,撑不住的就在地上躺一会儿,爬起来就是工作。两名年轻女干部也在其中,尽管还是姑娘,没任何特殊。白天人如走马灯,晚上人少了,夜也静下来,空气中迷漫着死人的味道儿,两个女干部睡不着,想起家人和惨烈的现状,止不住哭,泪水不自觉地冒,劝不住,连着几天睡不着,白天还依旧工作,依旧到现场参加救灾。

抗震救灾款下来了,中央发给灾民基本生活费,每人每天4元钱一斤粮。那时道路不通,网络又坏,根本无法存取款。如何尽快发到群众手里?北川的干部职工背着钱粮,走了多少里山路,挨家挨户,把党中央的温暖送到灾区群众手中。巨大的数额,没差一斤,没少一分。

邻里间的援助也让人感动。震后两天,没吃没喝,余生的村民默默地把粮食做熟放在自家门口,路过的人吃拿自取,真如一家。大灾之中,死难者都如自家亲人,谁都愿意多伸一把手去抚慰心灵。一切都在无言中,情景感人。

之后,来自祖国各地的救灾物品来了,各路人马也到了,没有仓库、没有停车场,不大的川里到处是人与车,到处堆放着饮食与救灾物品。那些日子,这里的群众没抢劫、没偷盗、没发国难财的,秩序井然。

老北川居民还住在临时建的板房,听说要建地震博物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次巨大的灾难时,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家的物品。这一切真让人感动。

多好的人民!

在地震各类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现场总指挥深深记住了这些细节,这些让他最感欣慰,也让他最为感动。他感觉到了人间的真爱、群众的可爱与伟大。一个人是块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大难当头,干部、群众的品德最为高尚。领导没在党员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他的心颤抖了,发自肺腑地说出:党在哪里?党就在群众中!

同类推荐
  • 辽海文坛漫步·白长青文集

    辽海文坛漫步·白长青文集

    该书是作者的文艺评论集。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作者是我省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地从事东北现代文学的学者之一,尤侧重于对“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学术研究。在美学研究方面,对于文学创作的审美本质,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此外,对辽宁当代作家的创作,也给予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较早地开展了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的研究,出版了专门的学术著作。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是作者近年来新发表的,还有一些是过去已经发表却没有被收入集子的文章。
  •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本书内容包括“艰辛的崛起——民办教育面面观”、“丰饶的苦难——于果的成长”、“美丽的诠释——成洁的故事”、“无声的啸聚——群英荟萃”、“人生的砥砺——学子情怀”五卷。
  • 他国的你我

    他国的你我

    2013年夏天我来到旧金山留学,开始把自己在美帝的各种见闻写成一封封小信。长长短短的信里,我记录了两年来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经历:有初入美国时的胆小局促,有课堂上的提心吊胆,有在酒吧里的不知所措,有体育场上的放肆疯狂,也有和师长们掏心掏肺的洗脑对话……这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留学申请攻略和出国指导丛书,我只是记录和书写自己与同龄人的成长故事,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缺点,有迷茫,有无助,有迟疑,有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但一直努力、勤奋、有趣、坚韧,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尽量活得有意义——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脑子里飞来飞去的想法一一落在了纸上,最后就变成了这本留学亲历手记。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阎连科散文

    阎连科散文

    本书收作品65篇,分为“新笔近言”、“亲人与家”、“乡村与土地”、“出行与社会”四辑。
热门推荐
  • 处囊诀

    处囊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鱼(中国好小说)

    大鱼(中国好小说)

    小说通过叙写乡村对“大鱼”的传言,串联若干个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自私但善良,本分却略有贪婪,为了好的生活去挣钱,但是误入旁门左道导致一桩意外的杀人案,最终天理难逃,犯人落网,回到“大鱼”传说的保佑当中。
  • 那个青梅不靠谱

    那个青梅不靠谱

    大学毕业一回家,就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他,原本以为只要帮助他拿到他想要的,她就能全身而退,没想到却越陷越深,根本就离不开他。所有人都知道,明家不受宠的大少爷有个从小爱慕的小青梅,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她做。他这辈子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护她。
  • 陈鹏小说二题

    陈鹏小说二题

    匪军来了,他们人手不够,撑不过冬天。这是大研山的深秋,翻过它就是冬天了。他们说再不补充人手就死路一条——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官军人数多过他们二十六倍。他们要让我们李村的精壮男人跟他们走,好歹一二十个跟他们走,每人补发三十个金元,日后月饷也有三个。我的天,三十个金元!可谁敢跟他们走?谁心甘情愿跟他们走?他们是土匪。五个匪首画像就贴在县城城楼,来来往往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说只要逮住其中一个,县衙赏二十个金元。瞧瞧,二十个。比他们给的少十个但不必担一辈子土匪的恶名。我看这生意,划算。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挡回去了。
  • Volume Five

    Volume F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琪森林电视公司

    花琪森林电视公司

    脱衣舞秀配音员为何当上锁码频道的黄色大帝?!白天在电视公司上班族,入夜后摇身一变为红牌「男公关」?!一个误打误撞的乡下青年、来到台北这个大都会中,经由目前炙手可热的电视台主播堂弟,进入了花琪电视公司工作,几番因缘际会下与大人物有精采交手情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间、谁是谁答案呼之欲出?而谁又会是狗仔队下一个跟监的对象呢?
  • 噢!王子殿下们

    噢!王子殿下们

    一开始,因为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女生,他讨厌她,想尽办法将她驱逐。后来,因为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誓言,他将她锁在自己身边,即使不喜欢也无奈。渐渐,他将她笼进心中,原以为向全世界宣布她属于他就是永远。可是,她决然离开,理由就是:玩腻了。他悲愤交加之时,却看不到她转身后的眼泪。她被人秘密送出国外,却遭逢意外,毁容,右手神经损坏。一年后,她回国,容颜已改,原以为缘分已尽,却再一次沦陷在痛苦中。
  • 重生之嫡女二小姐

    重生之嫡女二小姐

    相府小姐空有倾城之貌,却无女子之德。嫉妒长姐,暗害姨娘,对祖母不慈。胸无点墨,粗俗不堪,无半点才情。一朝偶遇欧阳世子,芳心暗许屡屡纠缠。却被世子红颜知己陷害,落入水中身亡。还落下一个不知羞耻陷害他人的名声。醒后惊艳睁眼,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灵魂。本想安安静静混吃等死。却总有人不想她好过,既然她不舒服别人就休想过的安心。姨娘陷害没关系,送她去见阎王。庶姐为难很好,庶妹个个刁钻,她的理想是做一只米虫,没想到却被一个妖孽的腹黑男看上。内容片断:“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谁看上你,我必定会让他血染三尺。”谁理你,正准备收拾包袱逃之夭夭,一出门却看见某妖孽靠在门上。笑颜如画“今天月色真美,是要和我一起出去赏月么”无语抬头看天,有你妹的月亮。穿越重生相府二小姐,看她如何玩转古代。在异世绽放出属于她的光环。简介无能,第一次写书,多多支持,偶会努力的。
  • 科技前沿(走进科学)

    科技前沿(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这才是最好中层

    这才是最好中层

    企业中层往往处于一个“上挤下压”的位置,承受着各方的压力。通常中层经理面临着这样几个难题:第一,无法管好自己,不能以工作状态投入到事业中;第二,难以管好部门,无法让下属员工飞速进步;第三,部门无法高效执行,得不到部门上级和老板的赏识;第四,晋升瓶颈,很难在中层位置上更上一层楼。因为这些难题无法解决,很多中层似乎总是停滞不前,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本书针对这几大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还是期待中层提升的高层,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