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想拥有妙语连珠的好口才,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人也一直在努力模仿、学习这种能力。但是大家会发现,学习口才最棘手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知道、明白、了解、懂得,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无法去表达。的确,好口才并非天生,而是练习出来的,可我们必须先改变心态,然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试和训练,才能掌握好口才的种种技巧。
Point1 饭不能乱吃,话不能乱讲
苏东坡曾经留下过这样一首诗:“高山石广金银少,世上人多君子稀。相交不必尽言语,恐落人间惹是非。”
“相交不必尽言语”,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讲过的话也一样收不回来,所以一句话在出口前,不能不慎思。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谈兴甚浓,于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画蛇添足,或是把一些完全不该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岂能不惹是非?
林丽不久前刚刚生了孩子。一天,她和另一个办公室的小杨迎面遇到了。小杨出于礼貌,打招呼说:“你来上班了?真辛苦啊!你生的小孩还可爱吧?”
说完之后,小杨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话语有些欠妥,因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可爱的,而你还要再去强调这个问题,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果然,林丽就说:“谢谢!你早点生孩子不就知道可爱不可爱了!?”而小杨是一个30多岁,还没有婚史的人。林丽也多说了后面这一句话,刺伤了小杨的自尊,就加深了两个人之间更多的误会。如果她们都能适可而止咽下后面的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了。
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吞下不该说的话,应该具备这样的心态:就算你是全世界最自我的人,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以为吞下自己最后一句话就没有自我,其实那才是真正懂得保护自己的人。适时地闭上你的嘴巴,你会看起来更加可爱。不要不顾别人的想法而肆意倾倒你的垃圾信息,更不要随便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卖弄你的小道消息和私人问题。
我们一定要记得,在社交场合中,话不能乱说是一条永恒的守则。侃侃而谈不见得给自己增添光彩,更不能说明自己有学问,相反却会带来言而不实、卖弄自己的恶名。自己的脑袋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说话一定要经过思考,这样才能长久地拥有名声。
大家都知道杜甫,但有人知道杜审言吗?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诗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和崔融、李峤、苏味道一起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世称“崔、李、苏、杜”。然而他狂妄不羁,傲气凌人。有一次,他对别人讲:“苏味道必死无疑!”弄得人家大吃一惊,赶紧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蛮有把握地说:“苏味道看了我的诗文,必将羞死。”
他经常夸口说:“我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我的书法胜过王羲之。”直到病危,快要死了,杜审言还对前来看望他的宋之问、武平一等人说:“我活在世上,长久地压着你们;如今我即将死去,使你们有了出头之日,固然感到很大的欣慰,只恨没有能够看到接替我的人!”
他的狂妄可谓登峰造极了。他在当时确实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现在,除了研究历史、文学的人,又有谁知道他呢?
不仅中国古代的文人这样,外国也同样如此。喜欢篮球的朋友们还记得皮蓬吗?
“蝙蝠侠”斯科特·皮蓬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谦逊、和蔼、比较低调,但是2006年5月,他在美国ABA电视台做嘉宾评论解说季后赛时,却突然口出狂言,声称:“我认为不仅仅是勒布朗(詹姆斯)比他(乔丹)优秀,我相信我同样要比迈克尔强!(I believe I was better than Michael)”顿时一片哗然,此言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给皮蓬送上了嘘声,事后ABA电视台立即中止了和皮蓬的转播合同,同时ESPN电视台也禁止播放有关皮蓬的电视节目。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讲话真的是一门艺术。饭可以乱吃,没关系,后果可以自己承担。但话不能乱说,它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涉及很多人,不是你可以承担得了的。那么,有哪些话是不能乱讲的呢?
1.负气的话不能讲
人在生气时,往往不自觉地讲出负气的话来,有时伤害别人,有时也伤害了自己。人在生气的时候,最好是保持冷静,不要随便发言,因为气头上所说的话,往往很难听,因此不能讲。
2.抱怨的话不能讲
人在不满意的时候,经常说出一些抱怨的话,怨恨主管,怨恨朋友,甚至怨恨家人。你经常讲抱怨的话,被别人听到以后借题发挥,搬弄是非,说你要对付这个人,要对付那个人,最后自己自食苦果,何苦来哉。
3.损人的话不能讲
有的人轻浮,对人不够尊重、包容,经常在言谈之间讲些损人的话,有时候是损人利己,有时是损人不利己。语言损人是一时的,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轻,所受的伤害是永久的。
4.自夸的话不能讲
有的人在言谈之间,喜欢宣传自己、自我标榜、自我夸大,别人听了必定不能认同,所以自我夸大并无实益,反而自我损伤。人要伟大,必须做出一些伟大的事业;伟大是要别人讲的,不能自我称大,自我还是谦卑为好。
5.隐私的话不能讲
每个人都有隐私,自己的隐私当然不希望被人知道,别人的隐私自然也不能讲。就算你揭发别人的隐私,没有引起对方反击,但已暴露了自己不厚道的性格。人住房子,不但为了遮阳挡雨,也为了安全,最主要的是为了保护隐私;人穿衣服,一方面是为了保暖,同时也是为了遮羞蔽体,掩藏自己的私密。所以人要互相尊重,不可以暴露别人的隐私。
除此以外,当然还有很多不当的话不能讲,如何判断这个“不当”,需要你用心根据自己的位置、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交往的对象等进行判断,这样才能避免祸从口出。
Point2 突破自我,别害怕说话
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沟通,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沟通,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沟通的。
本来他们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识,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沟通。并且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刘女士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讲,在学校学习乃至后来参加工作,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她生性胆怯,怕与陌生人打交道,开口讲话就脸红。有时不得不随同事或是丈夫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是她总是感到非常不自在。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在年初单位要搞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其中一关是“施政演说”,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最后只好放弃。
她的专业和资历绝不比人差,然而就是这个由“胆怯、害羞”组成的自卑拖了她的后腿!其实可以说她的“想法”拉了她的后腿。同时,心态的不开放、想法的单一性也是造成她自卑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毕业于北京某名牌高校国际金融学院的林然,在农历新年后就拿到了一家外资银行的offer(录用通知书)。经过6周的入职培训,7月份,林然进入该外资银行的营业部任客户经理。“在3个月的试用期里,我是早到晚走,多做少说,可以说是夹着尾巴做人,就怕有什么闪失。”然而,林然怎么也想不到,一场本该是“走过场”的入职谈话,会让他重回起点。
入职谈话是一场“群聊”,3个HR(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7个新人,面对别人的侃侃而谈,原本就性格内向、不易和人打成一片的林然在气势上就败下阵来。当HR问到“对自己的岗位是否适应,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时,坐在最边上的林然又被点名率先回答。“当时我就蒙了,想到刚才众人的谈吐我就没了自信,一个劲地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连说话也越来越小声。”
而就在谈话后的第3天,部门领导找林然谈话,认为他缺乏自信、不善言词,不适合客户经理的工作。此外,由于外企很讲究团队协作,林然在这方面表现不是很合群。因此,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希望林然自动离职,公司可以给他写推荐信,并且补偿1个月的工资。就这样,林然早早地结束了第一份工作。
当他再一次接到另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齐所有的材料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准备接受面试时,面对坐在自己面前西装革履、动不动就来几句英文的老外,林然的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接着老外开始玩起了专业的问题,让林然列出国际贸易中所有的报价方式。“天哪,本来我就担心英语说得不好,一紧张,都把这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
在自信心直线下降的情况下,稀奇古怪的问题又来了:“怎么计算一架飞机的质量?”“一箱苹果该如何分配?”......这些问题对于此刻脑子已经一团糨糊的林然而言,更是不能承受之重。事后他回忆,其实自己不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但就是不敢开口说了。最终这位面试官认为林然临场应变能力不强且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不予录用。
当被问起这几个月的求职经历中,他有什么收获时,林然说:“唯一的收获就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社会比我想象的复杂。我一直以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有成绩,就像我一路走来的求学过程,但现在我发现,光做不说是傻子。相比那些舌灿莲花只会耍嘴皮子的人,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
林然的经历,可能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经历。不仅仅是求职,日常工作、生活中,这一感悟都是适用的。也许你平时侃侃而谈,但领导一找谈话就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些人普遍表现为临场应变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不善于与社会打交道,缺乏自信。而这种心理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只有多与社会接触,平时在单位、同学聚会等各种场合锻炼说话,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有个稳定的心态。
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沟通的,而与之沟通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所以,你现在做的就是突破自我,不要害怕表达自己。
只有通过多与人沟通,才能增加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也才能有利于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当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表演出来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认知之上的。所谓的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看法和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长处、短处、人生目标等。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也会有详细的叙述。
Point3 提高你的表达自信心
假如一个人没有自信,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自己不信任,那么,在沟通中,别人在意识形态上对你会有种忽视,这样是不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公平的人际关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那么这个人的言语的影响力就弱,所要表达的想法就不会被有效地传达,也不利于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个人没有自信,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分数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和自信的人在一起的。有自信的老板不喜欢唯唯诺诺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同样,你的同事、朋友也这样认为,跟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交流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他们也不会非常在意你、尊重你。
在一次部门会议上,针对方案A与方案B,大家七嘴八舌,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张。负责执行方案的倩倩,心中迟迟拿不定主意,觉得两个方案似乎都有问题,但心中又怀疑:自己的想法真的正确吗?不断犹豫着该不该提出来。每当支持A方案的同事发表意见,倩倩就倾向采取A方案;当支持B方案的同事开始辩驳,倩倩就会跟着怀疑起另一方案的可行性。而且,她的声音明显底气不足。
终于,当她再一次鼓起勇气开口说:“我觉得,A方案可能有个问题,就是......不要比较好吧……”倩倩正在小声地发言,邻座的资深同事听到这里立刻笑了一声,这让倩倩越来越没有信心说出反对意见,她的话都还没说完,马上就被同事们打断了。
最后,资深同事说:“反正你两个方案都做做看好了。”“下星期就做好给大家看。”
愣住的倩倩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她连回嘴的余地都没有了。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可怜的倩倩用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还会是同样的结果吗?在与他人沟通时,你的自我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你心里都觉得自己“不行”,那么你让对方如何对你赏识,与你继续沟通下去呢?所以说,培养一种自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受益无穷。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敢于开口说话,更要在说出的话中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心。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许多沉默寡言、不肯开口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开口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越来越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生素”。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活动,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
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你一定能行的。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工作中,都大胆地开口,自信地表达你的想法吧。
1.别低估自己,你的想法很有价值
不管是社交场合的闲聊,还是头脑风暴开会讨论时,你经常发现自己的想法被别人说出口,并得到赞许和嘉奖。没错,你之所以被邀参加讨论,就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别人相信你!因此,你也要相信自己,下次讨论时,有想法就大胆说出来。
2.开口要趁早
跟一群人交谈时,你一直在找机会开口,却似乎总也找不到最合适的时机。那就在讨论的前10分钟开口吧,无论是对别人的想法表示赞同,还是简单的补充都可以。越早开口,越不会自我怀疑,而越是拖延就越难找到开口的机会。
3.找个话题,预先准备
在工作和社交活动中,找到一个对你最重要、你最擅长的话题,提前准备。当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你就可以轻松插入话题,有足够的话语权。克服开口障碍后,可以参与多个话题,但一开始锻炼自信,最好从一个话题开始。
4.提问题
刚开始尝试开口讲话,还可以从提问开始,对别人提出的让你感兴趣的观点提问,了解详情,不仅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显得更加积极,还能从别人的解释中学到一些重要的思考方式和知识。
5.坦然面对争议
争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争议也是非常有用的。即使争论中有错误的观点,但激烈的讨论更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思考,引出更多想法和讨论,对于创意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因此,别犹豫,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吧。
Point4 向说话高手学习
想要练习我们的口才,我们需要一个标杆、一个榜样、一个目标。这时候,说话高手会非常有帮助。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很多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之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他们有的劝阻战争,化干戈为玉帛;有的怒斥奸佞,以正气压倒歪风;有的巧设比喻,以柔克刚,争取盟友;有的反唇相讥,锦里裹针,瓦解敌阵。
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就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故事。还有古希腊的德摩西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这些名人,都为我们训练会讲话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离我们较近的绝顶讲话高手,要数美国总统奥巴马了。语言的真正魅力不在于用词或语法的华贵和复杂,而在于用最简单的句式和最精准的用词打动人心。奥巴马就深谙此道。他会用语言去表述史诗英雄般的气势和人格,那是一种瞬间的蔓延和征服,是强有力的感染,能唤起众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表达出语言的终极魅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奥巴马真正成为政治明星是在2004年7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那一次,奥巴马亲自起草了发言稿,并起名为《无畏的希望》。
他一讲成名。除了引用《独立宣言》的开篇外,奥巴马更是用宗教语言“I am my brother's keeper”(引自《圣经·创世纪》)打动了在场所有的民主党代表。
他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白人妈妈和来自肯尼亚的爸爸,以及自己如何在双重种族背景下长大并最终能荣幸地站在这个讲台上。他在演讲中说,“我的父母给我取了个意思为‘被赐福’的名字‘巴拉克’,因为他们深信,在这个宽容大度的合众国,一个奇怪的名字绝不会成为他未来成功的障碍。”
奥巴马动情地说:“在今天这个夜晚,我知道先辈们正在星空中骄傲地俯瞰着我。”这里的“先辈”更是指一种精神,一种在奥巴马身上也体现出来的“美国梦精神”。他成功地唤起了民众心中的美国梦、英雄梦。
他的演说慷慨激昂,他提出要消除党派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许多媒体更是把奥巴马的演讲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做比较,很多人因此认识并记住了这张年轻的黑色面孔。两个月后,奥巴马以70%的得票率当选为联邦参议员。
他的演讲风格恢宏流畅,雄辩口才催人奋进,他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竞选技巧,同时激发起年轻选民的热情。比如,他这样慷慨陈词:“这里不存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美国和一个保守主义的美国,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这里不存在黑人的美国、白人的美国、拉美裔的美国或亚裔的美国,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我们是同一个国家的子民,所有人都宣誓效忠星条旗!所有人都在捍卫美利坚合众国!”如此掷地有声、字字珠玑的铿锵豪言,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当时的奥巴马在美国政坛几乎无人知晓,但他的演讲却充满信心和希望,赢得在场民主党元老们起立鼓掌,为日后成功奠定了基础。那次演讲没能把克里送上总统宝座,却使奥巴马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在这样的超高人气下,奥巴马以历史性高票一举拿下伊利诺伊州的联邦参议员席位就不足为奇了。他也成为了美国参议院中唯一的非洲裔参议员,也是历史上的第五位。
2007年2月10日,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的奥巴马宣布参选2008年总统竞选。他借用林肯1858年在此地著名演讲《分裂的房子》的寓意称:“我们能打造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希望和梦想仍在延续。”从那时起,奥巴马一路自信,一路潇洒,一路春风,终于迎来了总统竞选的成功。
我们可以学习的说话高手,除了奥巴马这样的名人外,还可以是我们身边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不管向谁学习,我们都应该学到的语言技巧,至少要包含下面这些内容。
第一,要做到说话得体,收放自如。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知识涵养,但滔滔不绝、没有节制的说话就是缺乏教养了。因此,要掌握好说话的度,做到表情达意即可,切勿大发议论,让人生厌。要懂得沉默是金,适当的沉默是可以掩饰自己弱点的。
第二,动人的声音,是展现魅力的方式。我们通常会喜欢那些温润动人的声音,即使说的内容很普通,你也会感觉那是一种享受。语言专家曾经说过:“说话的声音越低越好听,也越吸引人。”因此,嗓音天生不那么完美的人,可以试着降低音量,一样会拥有动人的声音。
第三,沉稳的语调,自然会让人感觉亲切。嘈杂的小摊贩前,卖货的人一口一个“大妈”“阿姨”或者“美女”,为何他称谓礼貌,满面带笑,却无法让人感到亲切呢?很简单,太浮躁,毫无诚意。因此,说话的语调要尽可能沉稳,这样会让别人感觉亲切,认为你待人真诚。
第四,神态表情自然而丰富,也是魅力法则。在人与人的互相沟通中,表情是最有品质的交流,也是心有灵犀的交流境界。日常神态表情的单调、固定化,易给人呆板无趣之感。让表情自然生动地流露出你对生活每时每刻的感受,即使你相貌平平,也会由此而显得感性率真。
Point5 不放弃,坚持口才训练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显然,我们要努力“培养”的这种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它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口才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口才不好的人即使说很多次还是无法获得通过。
但幸运的是,会说话并不是一种天赋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古代希腊演说家德谟斯蒂尼斯从小口吃,讲话讲不清楚,也非常害怕当众讲话,但他立志成为一名演说家。为矫正口吃,使口齿清楚,他将小石头含在嘴里不断地练习说话。他曾经把自己关在一个黑屋子里练习,为了避免别人打搅,竟把头发剃去一半,成了阴阳头,硬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练习口才。经过12年刻苦磨炼,终于走上成功之路。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雇工、石匠、店员、舵手、伐木工人等,社会地位卑微,但是他从不放松口才的训练。17岁时他常徒步30多英里到镇上,听法院里律师慷慨陈词的辩护,听传教士高亢激昂的布道,听政界人士振振有词的演讲,回来后就精心模仿演练,终于口才日日进步。1830年,他为准备在伊利诺斯的一次集会上的演讲,面对光秃秃的树桩和成行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试讲。后来他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成为了世界盛名的演说家。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轻时却胆小木讷,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在门口徘徊20多分钟”怯于开口。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辩论学会”,不放过一切机会和对手争辩。他练胆量,练语言,练机智,千锤百炼终成演讲大师。他的演说,他的妙对,传诵至今。有人问他是怎么练习口才的,他这样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少年时曾患有口吃,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诵唐诗,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如果继续列举下去,这份名单会非常长。这些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
不过,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
1.朗读训练
每天20分钟朗读(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朗读的内容:古今中外的经典演说,尽量找点积极豪情的(当然这要根据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来定),比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乔治·巴顿的《战争造就英雄豪杰》等。每天训练自己“2分钟演讲”1次或“3分钟默讲”1次。每天练习10分钟的绕口令。
2.20分钟唠叨训练
走到街边见到什么说什么,比如见到一位老大妈提着篮子走过来,你立刻可以说我现在瞧见一位老大妈走来,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走路的姿势怎么样,还有高矮肥瘦、外貌特征以及心理等。
无限关联法或者口语接力训练。先指定没有联系的A物和B物,然后尽量拖时间从A物谈到B物,其中可以编故事,说道理,反正就是不能间断和犹疑。
3.交谈训练
不要只顾自己的口才训练成果,你要去留意他人在谈些什么,他人感兴趣什么。从他人的交谈中,找到与自己知道的有交集的切进去,开始你的谈论。这里要注意他们的唇,还有他的肩、手。如果他要发表意见,从他的肢体上有一些表现,你就要让出谈话权,引导他谈论。注意,真正的善谈者都是善听者。善听者即使只发一言,别人也会认为你是最好的谈论者,你可以到工作场所、朋友之中等进行训练。
4.幽默训练
每天找一条笑话,把笑话背熟,反复练习,尽可能讲得风趣幽默诙谐(笑话要求简短易背的,这样容易产生成就感)。
每天务必在工作或生活中找到一个东西或事物幽默一下。最好就是当众幽默,实在不行事后自己也可以自嘲幽默补一下。
5.辅助训练
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励志书籍或口才书籍,培养自己积极心态,学习一些技巧。学会检讨,每天总结得与失,写心得体会。每周要全面总结成效及不足,并确定下周的目标。
Point6 别抱怨,天生内向也无妨
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而有些人,天生外向。没有任何一种人格类型会天生就适合或不适合某份工作,或者适合不适合讲话。但显然,大家都认为,害羞内向的人可能会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上遇到麻烦。
于是,很多性格偏内向的人看到身边口才好的人侃侃而谈,在羡慕之余,也加深了自己的自卑情绪,认为别人口才好是天生的,于是自认为不行,就慢慢放弃了提升口才的愿望。
殊不知,口才不好的人观念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当有的人在有机会发言时认为“没什么说的,让他们去说吧”,老是逃避,老是不抓住这样能发言的机会,一次次地放弃,导致自己开始不适应表达,嘴皮子开始变得“懒惰”,进而真正要上场合的时候更变得不知所措。这是先天内向造成的吗?
再看口才好的人,一有发言机会,总是会抓住机会讲话,不管讲得好坏,讲得多了,至少让自己敢讲了,心得也会越来越多,也就慢慢讲得精彩了。可见,口才好的人也是经过不断地抓住机会练习、实战,吃了不少亏才达到现在的水平。
大卫·古德瑞奇是古德瑞奇公司董事长,他说:“我的一生,每到要说话时,没有一次不是惊恐万状的。可是我身为董事长不能不主持会议,我和董事们个个都已相识多年,大家围桌而坐时,我同他们对答如流,一点困难都没有。然而一旦起身说话,我就呆若木鸡,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种糟糕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所以我也不相信别人能够帮助我解决,我的问题太严重了,积重难返。”
然而有一天,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个口才培训班。他说:“我来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公司的会计师以前非常害羞内向,每次进我的办公室都是蹑手蹑脚,但最近进办公室时抬头挺胸,眼里放光,信心十足,神采奕奕,而且他还走到我的面前说:‘早安,古德瑞奇先生’,我惊讶于他的这种变化。”
后来,自认为非常内向的古德瑞奇在认真训练3个月后,就能够面对3000人自如地讲10分钟了。不认识他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他曾经在主持会议时的拙劣表现。
古德瑞奇现在依然是内向型的人,只是他不再为开口说话感到苦恼了,你也一样可以做到。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走出一些误区。你是如何认识内向与外向的?因为你不爱说话、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社交活动,所以你认为自己是内向型人?并且你认为内向的自己天生就必然应该沉默寡言?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内向者与外向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如果当你独处的时候,会获得更多正能量。而当你与人交往时,会消耗能量,感到疲惫。也就是说,你的心灵恢复、休养的途径,并非与外界互动而是安静独处,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你的性格是偏内向的。
我们可以看到,内向者一样可以跟一群陌生人谈笑风生,也可以显得热情开朗幽默好客,也可以表现得十分擅长与人沟通。这都完全没问题。
所以请不要再认为,内向者不喜欢说话。其实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讨厌闲谈,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而且,内向者没什么好害羞的,他们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
英国心理学家罗伊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朋友的女儿的故事,大家都认为,那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不喜欢说话。但是有一天,当朋友带着女儿来到他家里做客时,他发现事情也许不是那样的。
“我注意到你爱读书,”10岁的丽莎看着他的书架说,“你最喜欢哪一本?有你读过不止一遍的书吗?”“嗯,”他回答道,“它们当中的大多我都读过很多遍,我最喜欢的书有好多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我最喜欢的两本书是《哈姆雷特》和《雾都孤儿》。你读过吗?”“读过,而且我也很喜欢。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本书?”
于是,他和丽莎一边讨论着他们彼此最钟爱的书籍,一边也把谈话逐渐深入进去,而在平时,他与很多成人的交流在内容上都不会有这么丰富。
这也许是内向者所拥有的最出人意料的才赋。内向者虽然通常在聚会上羞怯不语,但他们极有可能是暗藏的谈话艺术大师,这一发现还是让人非常震撼的。内向者爱倾听,他们值得信赖,坦率而可靠;他们提问,但不插嘴;他们给予有见解性的评论;他们能保守秘密;他们对朋友说过的话很上心;他们善于领会他人的暗示。所有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交流的进行,这也正是内向者的优势。
而你需要做的,是渐渐提高谈话能力。培养自己倾听、提问题、记住别人讲话内容和参与互动式谈话的能力。了解社交性的闲聊和真正的谈话有什么区别,牢记坦率真诚的交谈是持久友谊的基础。当你明白,在谈话中表现兴趣和风趣是维持深层次友谊的一种优秀能力,也许你就愿意就某些话题进行更复杂的探讨。从而以此为开端,打开自己心中的话匣子,并渐渐爱上开口说话。
Point7 别让曾经的失言导致社交恐惧
在这个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群,他们不只是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和社交障碍,称作社交恐惧症。
谈起社交恐惧,苏珊有很多话要说。小学二年级的国庆节,学校举办了一次合唱比赛,她在班级的节目表演中作为领唱站上舞台的最前端。但是,在节目进行中,她出现了一处严重的演唱失误,致使班级在比赛中遭受惨败。
从此以后,上台表演成了苏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每当站在公众视线之中,那种害怕错误和害怕失败的紧张心情总会让她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心生绝望,尤其备在公众演讲或发言时,站在台上往往是头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信心备受打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也曾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看经典演讲视频,看相关书籍等,但她始终不敢再当众发言。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来到一家某外企企划部。但半年之后,在公司的年会上,她遭遇了另一件事。聚会上同事们在大谈“爵士乐”,虽然对这个话题并不了解,但为了加入大家,她绞尽脑汁想到了诺拉·琼斯。可是,几个铁杆儿爵士爱好者毫不留情地把她批得体无完肤:“她的流派根本不属于爵士乐,顶多是她的音乐中有爵士乐风格的部分体现,把她称之为爵士小天后都是以讹传讹,实际上她获得的格莱美所有奖项中没有一项是爵士乐奖的,她获得的是流行音乐最佳唱片奖,而格莱美大概有八个专门设给爵士乐的奖项,她一个都没得。”这些人口若悬河地驳斥着她的无知,最后他们之中始终一言不发的一位男士大声说:女人懂什么爵士精神。你们与一个不懂装懂的外行抗辩,也太愚蠢了吧。争论到此为止,苏珊恨不能有个地缝钻入。从那天开始,苏珊看到同事就害怕,她真的再也不想去上班了,正在考虑换一份工作。
曾经失言说错话、在众人面前丢人,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但那些经历是逼着你努力锻炼口才,还是让你在逃避心态下患上了社交恐惧?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惧症,你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做自我检测。
(1)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
(2)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
(3)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看起来很害羞吗?
如果以上三点情形中你有两点的话,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惧症;如果这些已经让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触,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咨询或治疗了。
幸运的是,很多人的社交恐惧都是轻微的,都是可以在自身努力下得到改善的。爱德华·威格恩是美国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他曾说过一段话,也许能给你带来鼓励。
他说:“我中学时对演讲无比恐惧。当演讲的日子靠近了,我真的病了,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往脑门冲。我的两边脸烧得难受,不得不到学校后边去,把脸贴在冰凉的墙砖上,以减少汹涌而来的潮红,读大学时也是这样。有一次演讲,我只说了一句话:亚当斯与杰弗斯已经过世,就大脑空白,灰溜溜地回到座位,引来了震耳欲聋的哄笑,我当时真想一死了之,之后病了数日。活在这世上,我最不敢奢望的,就是当一个大众演说家。后来我就不断练习,不断克服恐惧,结果数年以后,我是令全世界最感吃惊的人,我竟然会把当众演说当成自己吃饭的行业。”
凡斯也有过同样经历,他是世界最大保险公司之一衡平人寿保险的副总裁。多年前,有人请他去对衡平人寿2000余名员工代表进行演讲,因为当时他只花了2年时间就把保险做得相当成功,主办方专门为他安排了20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凡斯非常高兴,认为可以借此提高身价,他就将演讲稿写下来背,对着镜子演练了40回,每个词、每个手势、每个表情都恰到好处。他认为自己准备得已经天衣无缝十分完美了。可是,当他起身演讲时,忽然害怕起来,刚说了一句话脑中便是白茫茫一片。
慌乱之中,他后退了两步,可是脑子里还是一片迷茫;于是他又后退,想再重来,这番表演他共重复了3次。讲台高四尺,宽五尺,后面无栏杆。所以,他第四次朝后退时,便一个后空翻摔下讲台消失了。听众哄然大笑,这种滑稽表演,在衡平保险也是空前绝后的。
凡斯认为那是他一生当中最丢脸的一次经历,他羞愧难当,并为此写了辞呈。后来,在上司的努力劝说下,凡斯撕掉辞呈,重拾自信,再也不背演讲稿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次又一次不断练习,最终成为了公司中数一数二的演讲高手。
想要像威格恩和凡斯一样反败为胜吗?想要战胜曾经的“白痴级错误”引发的社交恐惧吗?你只需要从心开始。
容易因失利而被挫败感缠绕的人,多半存在自我评价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希望自己引领大部分话题,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另一方面,他又禁止自己犯任何错误,一受到争辩就倾向于对自己全盘否定。总之,他的自我评价,完全建立在他人的好恶之上,由此他的心总在自卑又自大的漩涡里煎熬。所以,只要跳出这一点,曾经的经历就不会再像梦魇般缠绕着你。
Point8 赶走当众讲话的紧张
你一直都在害怕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随着讲台下的听众一一坐定,窃窃私语声逐渐平息,人群开始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你身上。有些脸孔正在充满期许地微笑着,另一些人则在漠然地打量着你,静候好戏开场。你觉得如鲠在喉,心在胸膛中狂跳:你感到嘴唇发干、舌头发麻。
你竭力想笑一笑,然而面部的肌肉却像瘫痪了一样。曾经反复演练的开场白好像突然从记忆深处消失,你所能感受的,仍然是那种曾经多次完全控制你身心的恐慌感。
你一定要确信,你现在体验到的感受并非罕见,从面向公司股东发表演说的CEO,到面向满满一礼堂同学和教职员工讲话的学生,所有人都会遇到这种事。
大家如果对现代文学史有所了解,一定会知道沈从文。1929年,沈从文受邀讲学。当时的他虽然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讲课的经验却还欠缺。因此,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讲好一次公开课,就成了他的一大难题。课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料,一走上讲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一片,他立刻就乱了阵脚,一时不知从何讲起。僵持了片刻,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支支吾吾地讲了起来。整个过程,他的目光始终盯着黑板,不敢看下面的学生。准备了两个小时的内容,半个小时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他实在不知道还能再讲些什么,只好一个人在前面发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他继续讲下去。场面非常尴尬,终于,他扛不住了,抓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我见你们人多,怕了!写完,匆匆离去。
沈先生是享誉天下的文人,然而,他的第一堂公开课,竟然会讲得如此狼狈。看到沈从文的表现,你是不是会心里有所释然了呢?
明白这种情形很正常之后,你还要确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心中的紧张与恐惧。的确,有些场合会让你感到压力。然而,许多在职业生涯中必须以发言为己任的人,却能想方设法渡过难关;无论形势好坏,都能走出困境。也就是说,只要害怕发言而导致的恐惧感不占上风,我们都能恢复正常的发言水平。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享有男高音之王的美誉。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每次演出前都要面临紧张。一开始,他采用演出前海吃一顿的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虽然奏效,但也使他的体重急速增加,体形巨胖。
在医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之后,他又采用了另一种新奇的方法:每次演出前总要到舞台上找一枚生了锈的弯铁钉,如果找到了,他就会心安理得登台演唱,如果找不到,他就会罢唱(他的家乡流传着生锈的弯铁钉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说法)。知道了他这种奇特的心理安慰法之后,承接他演出的单位总要在舞台的某一个角落预先放上一枚钉子。
我们可以看到,名人和我们一样,在重要的场合、当众讲话时,有紧张的情绪也在所难免,但显然过分紧张就会影响到说话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消除紧张呢?你可以有很多方法选择,比如深呼吸、自我暗示、给自己准备幸运物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建议给你。
第一,礼貌的话大声地说。一般情况是,当人在紧张时大声说上几句话会缓解一下紧张情绪。比如,面对别人响亮地打声招呼:“你们好,我是××”。这就是一石二鸟,既表示了你的礼貌,又可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样心情会轻松很多。
第二,放慢讲话速度。不管是谁,一旦紧张起来,说话就会像打机关枪一样,速度极快,而且说得越快就越紧张,造成恶性循环。这时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速度,让字一个一个地从口中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每句话说得清楚明白。紧张时,容易使语尾含糊,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也有助于消除紧张。
第四,目光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假如你盯着别人的双眼,自然容易感到紧张,但低着头或东张西望,又给人一种不诚恳的感觉。最好的办法是脸对着众人的眼睛,但目光却落在他们的额头上,这样既可以给人良好印象,又会使自己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和消除。
总而言之,紧张情绪大都因为缺乏自信,所以,首先要突破自我,增强自己的表达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强行为训练,造成紧张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自己缺少这方面的锻炼。
据说,美国历届总统在发表国情咨文的记者招待会之前,都要进行“行为预演”,把他们的新闻助理、政策顾问找来,让他们向总统提出各种问题,总统试着回答,再由顾问们进行补充、校正,这样才能在记者招待会上给人留下对答如流、诙谐潇洒的良好印象。
由此可见,行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反复、持久的练习中,我们就可以消除脸红、心跳加速,甚至嘴唇打颤的症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紧张的心理控制在让人几乎看不出的境地。
突破训练1.朗读练习
运用时机:
当你觉得自己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时;
当你希望自己能够把话说得生动一些时。
训练内容:
在安静的时候自己读书,并且要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
你可以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或书籍,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2~3个月之后,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