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4000000002

第2章 不贪篇:非我之物,不取分文(1)

不贪,是任何朝代任何官员都必须遵行的为官之道,是最基本的官德要求。在当今社会,领导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的考验,其中金钱的诱惑是最“致命”的诱惑。如果在金钱面前稍一动心,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了进去,以致一步步地走向深渊。怎样抗拒“诱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守得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只有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才能视金钱如粪土,视党性原则值千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不仁义的方法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讲就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表现了对不义之财的鄙视和淡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切生命都是短暂的。不管人生的长短如何,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和财富,因为财富是维持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人们一边追求幸福,一边拼命敛财。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放弃人格和尊严,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圣经》说:“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可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的圣贤对于富贵的认识和见解,如出一辙。

在如何对待财富上,我们的古人也为我们树立了可以借鉴的榜样。下面是后人为一个叫曹鉴的前人写的对联,赞扬他守身如玉的美德——

终身行事慎独也;

隔世还金品格纯。

曹鉴何许人也?曹鉴,字无明,元代宛平人。他做官30年,曾任礼部尚书。在任期间,以清廉著称,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他在湖广省任员外郎时,掌管着湖广省官吏升迁任免的职权。在这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一位老朋友,叫顾渊白,时任麻阳县主簿。一天,顾渊白托人给他带来一只小包和书信。曹鉴拆开信一看,里面的话,都是老朋友之间的离别怀念之情,只是在信的末尾处交代了一句:听说老朋友患有失眠和心慌症,特托人捎上一点本地出产的朱砂,望老朋友试用一下,定有奇效。

曹鉴为顾渊白的情谊所感动。但是,由于他的病情已好转,所以也没有把小包打开,更没有想到老朋友的其他用意。不久后,曹鉴获知另一位朋友患有心脏病,久治不愈,便想起了顾渊白送来的那包朱砂,打算转送给这位朋友。他找到那只积满灰尘的小包,打开一看,意外地发现小包里除了朱砂,还有五两黄金。他这才明白当初顾渊白送礼的本意,除了“叙旧”,还有另一层意思,无非是托他为自己谋求升个一官半职。望着眼前的黄金,曹鉴叹息道:“老朋友呀老朋友,原来你也是一个俗人,也把我看扁了啊!”

曹鉴的儿子看到父亲很是为难,提议说:“父亲,您不可不必为黄金的事担忧。顾伯父不是刚刚去世了吗?这件事再也没有其他人知道了,我们收下黄金,不张扬就是了。”曹鉴一听,十分生气,他对儿子说:“这件事虽然没有其他人知道,但是对于来路不正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贪占它呢?一个人贵在自律,即使是独自一人,也要做到不说坏话,不做坏事,比在人前更要谨慎小心。”

曹鉴的儿子蒙听父教,深受启发,亲自前往顾家,把顾渊白的儿子请到曹府做官。曹鉴热情迎接,置酒款待。饭后,曹鉴对客人说:“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五两黄金,存在我处,现在还给你。”顾渊白的儿子信以为真,收下黄金,拜谢而去。

其实,中国历史上不乏像曹鉴这样清廉自守的高雅之士,一句“千金散去还复来”,道出诗仙李白的豁达与豪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名言,也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背“义”和“仁道”而获取的富贵,就是如过眼云不足取。因此,一个正人君子要想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首先要做到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义之财不取,不义富贵不取,宁愿在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堕落。

历史上,捞取不义之财,甚至视财如命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视财物重于“仁道”,以获取财富为乐而不择手段,结果落得身败名裂。周朝时,有个叫陶答子的人,他在陶城做了三年官,名声不怎么样,却积累了数倍的家产。他的妻子比他明白事理,就规劝他说:“我虽然文化不高,但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道昌盛,这是积灾。我听说南山有一种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目的就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达到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的目的;而猪却不选择食物的来源,大吃大喝,长得膘肥体壮,结果被人杀掉。而你没有做官的能力,却获得数倍的财富,真是太危险了。你赶紧收手吧!否则,你的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听了妻子的话,不思悔改,反而勃然大怒,愤而将妻子赶出家门,以落得清静。然而不久,东窗事发,陶答子锒铛入狱,被处以死刑了。

贪图财富的官吏古今都有,似乎杀不绝、赶不尽,但所有贪官的下场都是一样的。在当今中国,也有许许多多的贪官污吏,贪污腐败,巧取豪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虽然一时财富无数,到头来,自己该享受的还是那点;虽然花不完的财富可以留给后代,但在父母的荫庇下,这些孩子又能成为什么大气候呢?一旦东窗事发,一切都归于零,个人和家庭的下场令人悲叹!

有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富而无德的劣行祸乱社会、危害民众,坏事做尽者必遭天惩!贪污是大恶行,人人不齿,必将遗臭万年。有些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的人,居然信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的道理,把以权谋私看作本事,为了当大官,有的跑官买官,醉心当官;有的沉醉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正是由于他们贪权、贪财、贪色、贪享乐,最终使自己丧失立场、违纪违法,在犯罪的道理上越滑越远。对于官场上的人来说,万恶贪为源,一贪百病生。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一定要常思贪欲之害,经得起各种功名利禄的考验。做官要过得住清贫,不为不义之财所动,牢记“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这个道理,谨记“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教诲,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份外之财,坚决拒之门外,节欲自守,以廉为美,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这句话出自《汉书·郑崇传》,意思是,我的门前宾客很多,可是我的内心洁净如水。

《汉书》里记载,尚书郑崇这个人,敢于讲真话,汉哀帝非常器重他,听到他的脚步声,就高兴地对人说:“我知道是郑尚书的脚步声,他来了我就踏实了。”然而,由于郑崇不顾皇帝的面子,得罪了两个人,便和皇帝的关系搞得很僵。

这两个人是谁呢?一个是傅太后,一个是董贤,这两个都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也就是郑崇,换了他人谁敢呀。那位傅太后,仗着自己是汉哀帝的祖母,要求皇帝封她的堂弟为侯,皇帝本来想答应,不料却遭到郑崇的坚决反对。傅太后知道郑崇作梗,怒形于色,恨不能咬死他。于是他找皇帝数落说:“你身为天子,却受制于一个小小的臣子,你还有当皇帝的面子呢?”那那个董贤,哀帝的男宠,皇帝对他有“断袖”之爱,两个缠绵得死去活来,比夫妻还情深,史书里说,哀帝还差点就把皇位”禅让”给了他。就是这么两个人,让郑崇全得罪了,其他人心知肚明,这回郑崇是凶多吉少了。

于是,有待跟郑崇有往来的那些官吏,见他失了势,不仅不帮助,反而落井下石,纷纷趁机向哀帝告状,说郑崇家里可热闹了,每到逢年过节,他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多得不得了,那些人去干什么,肯定是有什么暗中交易呗。哀帝听了,正愁没招儿收拾郑崇呢,这回看他往哪里跑。随即命人把郑崇召进宫来,厉声喝问道:“郑爱卿,怎么我听说你家的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热闹得像集市。你平时不是把自己打扮得清官吗?一会儿让我这么做,一会儿让我那么做,而你自己呢?却私下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郑崇却毫无惧色,正气凛然地说:“皇上说的没错,我家门口是像集市一样热闹,但是,我的心却像流水一样清澈和平静。如果皇上不信,那就请派人暗中私访吧。”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这是郑崇留给后人的铮铮誓言!它彰显了清白为官的人生品格和清静如水的人生境界。一个人,在身处顺境时,表现乐观是容易的,然而,当他身处逆境时,仍能乐观如故,的确不容易。同样,一个人身处平静之境谈心静如水容易,身处是非之地、矛盾漩涡做到心静如水,又谈何容易!郑崇不论面对什么样的考验与诱惑,不向权势折腰,不为利害所动,不为私心所俘,心如古井,波澜不生,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做人为官的境界,实在值得我们击掌赞赏。

东晋人吴隐之被提升为广州刺史后,一身清廉。广州离东晋的国都建康(现为南京)有千里之遥。许多官员自恃天高皇帝远,常无法无天。负责此处军政大事的刺史就是地方一霸,终日胡作非为。加之广州盛产奇珍异宝,一个人只要能获得一箱宝物,就够子孙数代享用。广州历任刺史和其属下多是贪污受贿的不法之徒。可这些犯了贪贿罪的人不知省察自己的品德操守,而是为自己开脱罪责,说他们之所以会在广州犯罪,是因为在赴任的路上误饮了“贪泉”之水。“贪泉”是距广州20里的石门有一处泉水,于是,官员们为了表明自己是清官,无论多渴都不饮“贪泉”之水。

吴隐之上任广州刺史,路经此处时却偏偏要饮“贪泉”水。家里人劝他还是小心一点好。吴隐之不听,不仅喝了水,还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觉得只要心中无贪的欲念,无论喝多少都不会贪。

吴隐之在广州刺史任职后,屋里的陈设极其普通,平时吃的也是疏菜、干鱼之类东西。有人唆使厨师在烹鱼时把鱼骨剔除后再往上送,暗示广州地处偏远,贪污一些也不会骨梗在喉。吴隐之知其含意后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更加警惕。吴隐之任满返回建康时,连一点金银宝物也没有带上。他的夫人曾买了一斤沉香,吴隐之发现后扔到了河里,那条河因此被称为“沉香浦”。

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也是“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又一写照。

今天,像郑崇和吴隐之这样的一种为官之德和人生境界,理应是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只有拥有淡定如水的宁静心理和做官境界,工作才会不受到干扰,官德才不会被玷污。要修成这样一种为官境界,离不开一种从政的智慧。这种从政的智慧,表现为能够看透为官之本,悟明人生之要,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内省的修养方式。我们共产党人,做官就是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而不能捞取份外之财。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在做人上不能追求声色犬马,不能沉迷于腐朽的生活方式,不能在物质上贪得无厌。在个人生活上,建立一种内在自足幸福、宁静恬淡的人生模式。不能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处之泰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抛弃物欲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做到这一点,你能修炼一个有官德的领导干部。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这句话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意思是:我将自己的不贪婪视为珍宝,而你将自己的宝玉视为珍宝,如果你将宝玉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保存着自己的珍宝吧。形容高尚的品质比玉石更为宝贵。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载着下面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子罕在宋国担任司城一职,主管城市建筑和车辆器械的制造。按现在的说法,这是一个可以捞钱的肥差。事实也是这样,一些人为了承包工程,总想着用财物到子罕那里买个人情,子罕却品质高洁,不收任何人的任何礼物。

有一次,一个负责开荒石的石工,带着一块美玉来到子罕家,声称这块美玉是自己开采石头时采出来的,并说自己是庸俗之辈,不懂欣赏高雅之物,所以决定将这块美玉献给子罕。

子罕心知肚明,知道石工的用意是什么。但他拒不接受美玉。石工以为子罕不了解美玉的价值,就直接诉子罕:“您放心,我曾拿着这块美玉让玉器匠鉴别过,玉器匠经过仔细鉴别,都断定这块美玉是真正的宝物,价值连城啦。要不,我也敢冒昧地将它献给阁下。”子罕一听,哈哈大笑:“我不收你的美玉,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以廉洁不贪为宝,你则以玉石为宝。如果你把玉石献给了我,不仅我失去了廉洁,你也失去了心爱的玉石,这样一来,我们两人不就都把自己的宝物丢掉了吗?与其我们两人都有所失,还不如你将玉石拿回,我把廉洁保持下来。这样的话,我们就都拥有了自己的宝物,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石工听子罕这么一说,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拿着玉石灰溜溜地走了。

同类推荐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共产党人满怀激情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伐,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价值追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回应群众期盼。兰辉、菊美多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群众路线,把名字深深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 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热门推荐
  • 阿喜上学

    阿喜上学

    清末,金山(早年华侨对北美洛基山一带的统称)唐人街几乎清一色的男人群里,开始出现了少数几个年轻女子。她们漂洋过海来到金山,或为人妻,或为人婢,后来由于各样的因缘际遇,进入了当地的公立学堂,与白人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在大英帝国体制下的教育系统里,她们遭遇了另外一种窘迫——那是与她们生来就熟稔的贫穷不完全相似的窘迫。她们被众多的敌人包围,诸如肤色,诸如性别,诸如年龄。她们的故事,与同时代许多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她们就轻而易举地被人淡忘了。连她们的后代回忆起她们时,也是一脸茫然。我的主人公阿喜,便是那几个少女中的一个。
  • 修道凌云行

    修道凌云行

    如果你没有必死的觉悟,那劝你还是放弃吧~陆陵语录
  • 全球鬼武

    全球鬼武

    漂洋过海想回到陆地修仙成圣,却被一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死。做人这辈子是不可能做人了,余生只能做鬼。“前方发现不知名光粒!”“发现鬼灵石一颗!”“灵石矿一堆!”……灵气?鬼气?只要有“营养”的东西,都是修炼者的肥料,我吸……于是他奋发图强,成为地球的铲屎官!也开启了鬼怪世界的强者之路!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重生校园:超级女学生

    重生校园:超级女学生

    主脑在手,异能空间,热血励志,豪门权斗,门阀倾轧!前世,她被亲生父亲挖心至死!2118年的司沐夏重生到她的前世身上,时空逆转,改天逆命!弱小自卑被排挤?看她强势虐渣痛打小白莲!赌石?赌博?外挂让她赢到手软!创办公司,成为Z国经济领航者! 哼哼,媳妇这么强,怎么追?死缠烂打?你真OUT!且看爷的追妻108式,招招无耻狡诈!不虐身,不虐心,只有甜宠!如“亲爱的,要抱抱。”某男撅着小嘴,眨巴着眼瞅着她。司沐夏被他可怜兮兮的模样弄得暗笑不止,“嗯?抱抱之后是不是要亲亲?”点头如捣蒜,一双狭长的眸子正放着晶亮的光芒。“可是…我怀孕了。”某男脸色瞬间黑了
  • 中国地理全知道

    中国地理全知道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感受。说到中国地理,一定会想到中国的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中华名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国家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无不囊括其中。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中国人必知的120条养生老经验

    本书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之大威,荟萃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养生精华,凝聚了李时珍、孙思邈、华佗、朱丹溪等古代名医的养生智慧,是每一个中国人健身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身体调养宝典。
  • 托马斯·沃尔夫系列(套装共5册)(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

    托马斯·沃尔夫系列(套装共5册)(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

    本套装包括:《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共5本。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名利场,天才陨落后的璀璨回光;寻找人性沼泽里的救赎之路,一部悲喜交融的长篇遗作!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和我们的完美作品媲美。沃尔夫不仅对自然世界十分关注,而且还经常将人物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加渲染。沃尔夫对完美的小说艺术形式绝非漠然,但他深信浓烈的感情会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艺术形式。这种完全自我的表达方式,最终会自然成为完整的,充分的艺术表现手段。
  • 剑三:逍遥游

    剑三:逍遥游

    第一眼看到他,她就觉得他是有故事的人。静谧的苗疆清晨,有早起的鸟儿在林中嬉戏,震得山中树叶轻晃,洒落一地露珠,宛如下过一场夜雨。而他就躺在这渗人的凉意中,衣摆沾了血气,修长的指节握着不知什么物件,侧脸割开朦胧的雾气,清晰得映入她的心里。只一眼,便记了一辈子。万般执念,不过水月镜花。此去经年,能与谁共饮共醉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筋门

    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