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5200000009

第9章 佛陀的故事(8)

【鱼腹子重生】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里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于怀孕,十月足胎,生了一个健康、庄严的男婴。

长者夫妇喜获麟儿,于是就在江边举办盛大的喜宴,宴请亲朋好友。长者夫妇俩轮流抱着儿子向诸亲友夸示。谁知走到河边时,一不小心,失手让小婴儿掉进大河里,这时长者夫妇吓得面无血色,昏倒在地……

再说这个不幸落水的小婴儿,掉落到大河中,随着水流载浮载沉,居然毫发无伤;河中有一只大鱼,一张口就把小婴儿吞了进去,可是小婴儿在大鱼的肚子里,也没事!

下游村里住了一户富家长者。这位下游的长者也是没有子嗣,正到处祈求诸神保佑,希望能得到一个儿子。这天他正命令仆人在河边捕鱼,正巧捕到这条吞了小婴儿的大鱼,仆人心想:“我捕到这么一条大鱼,老爷看了一定会多给我许多赏金!”于是仆人手脚利落地把鱼杀了;谁知剖开鱼腹,居然发现一个可爱的小婴儿,于是抱给主人看。

长者看到这么一个庄严的小婴儿,心里想:“这一定是我平常很诚心,所以老天爷赏给我的孩子!真是谢天谢地!”于是就把小婴儿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

这时,小婴儿的亲生父母——也就是住在上游的长者夫妇,听说下游的长者,捕鱼得子的奇事,心想这必定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宝贝儿子,于是焦急地来到下游的长者家,希望长者能归还他们的心肝宝贝。

下游长者好不容易才盼到这么一个儿子,哪里肯轻易答应。于是两家争吵了起来,为了争夺小婴儿,便告到了国王那儿去。

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奇特的事,国王也不知该怎么判才公平……

“啊!有了!”国王灵机一动,自认为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于是国王告诉争论不已的两方:“不如这样,你们两家就合力把孩子养大,再给他安置田产,各娶一房老婆,将来,上游老婆生的孩子,就属上游长者的子嗣;下游老婆生的孩子,就属下游长者的子嗣。”因为这小婴儿有两对父母,所以大家都叫他“重生”,而“重生”就在两对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长大,两家也都为“他们的儿子”置产、娶妻。

长大之后的“重生”有一天十分认真地对他的“父母们”说:“我初出生以来,这些坎坷离奇的遭遇,使我体会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啊!今天我认真地考虑了我的将来,希望能够出家,也请求你们能够答应我!”

两对父母因为爱子心切,所以不忍心拒绝“重姓”的要求,只好万般不舍地答应了。

于是“重生”便辞别了父母,到佛陀那儿请求出家,很快证得阿罗汉,漏尽烦恼,神通自在。

这时,阿难尊者问佛陀说:“这位重姓比丘,累劫以来修了什么福报?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告阿难:“从前有一尊佛,名叫‘毗婆尸佛’,常常集众,开演妙法。有一次毗婆尸佛说法时,有一位长者发心受三皈依,受持不杀生戒,又拿了一钱至心供养佛。因为他至心供养佛的缘故,九十一劫中,生生世世都投生在大富大贵的家庭,没有经历贫穷困厄,巧至到了这一辈子,也是由两户殷富之家所抚养长大,生活上不虞匮乏。因为他受持不杀生戒的缘故,虽然出生不久,意外落水,还被大鱼所吞噬,却大难不死。因为他发心受三皈依的缘故,可以生值佛世,遇佛出家,闻佛说法,了生脱死,成阿罗汉。”

【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陀行脚弘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道场,它的由来也有一段殊胜的因缘。

波斯匿王统治的舍卫国,在城外几里的地方,有座美丽林园,是太子祇陀私人所拥有,也是太子流连忘返的地方。有一天,经常救济孤苦无依、贫穷困苦的舍卫国首富,给孤独长者来见衹陀太子。

“陀太子,我是您父王的大臣,名叫须达。因为我不久之前,我到王舍城去看望好友首罗长者,因此遇见了庄严又安详的佛陀。非常幸运的是我听到了佛陀的开示,佛陀所说的道理是人间无上的智慧,我听了以后,感受到人生充满光明与希望。为了让我国的百姓也能有机会听到这么难得的真理,所以,当时我就恳切的邀请佛陀来到我国,慈悲的佛陀已经应允。现在,我希望能在这美好的衹园中兴建精舍,请佛陀在此宣说无上的妙法;因为我在国内已经找寻很久,只有太子您这座园林最为理想。所以,为了我国的百姓将会得到心灵的利益,恳请太子将这座园林卖给我,无论多少钱,都随您的意思。”

可是,太子最钟爱的地方,怎么会舍得呢?于是太子回答:“长者!这么美妙的林园它的价值是极高的,除非你能用黄金铺满整个林园为代价,否则我是不会出让的。”太子心想,这个林园这么大,要非常非常多的黄金才能铺满,孤独长者听了应该知难而退吧!

但是,过了不久,一列壮观的大象队伍满载着黄金来到衹园,随即开始以黄金铺满园林的地面。因为,在须达长者的心中,任何有形的财宝都无法与佛陀所说的真理堪比拟,财宝毕竟无法永远相随,甚至会失去;而佛陀的教化,不仅能让国人解脱烦恼,更能提升国人的智慧,现世可以令国泰民安,智慧更是生生世世所相随的。

太子看见须达长者是这样的真诚,十分惊讶,心想,这位佛陀一定是非同凡响的了不起的大威德圣者,才能感动须达不惜以黄金布地这么诚心的供养。而且,须达这样的供养,全然是为国家的百姓的利益着想,更是令人感动,就对须达长者说:

“长者,您一心系念大众的广大心量,让我惭愧,比起您来,我应该更有责任照顾人民才对。好吧!这座园林就卖给您了,但是园中的所有树木不卖,并不是我要留着,而是我也要为这件事贡献我的心意,这些树就作为我对佛陀的供养好吗?”

于是就这样,太子供养祇园的树、给孤独长者供养园林,并且在园林建设了庄严的祇园精舍,这就是“祇树给孤独园”的由来。

见到佛陀的太子,真正发起了无上恭敬护持的心,并且发愿:“愿祇园内的树,生生不息,遮荫众生,助佛弘化,广度有情,若遭灾变,愿树重生,世世供养一切觉者,护持道场永不退转。”

太子深切的大愿,果然感召龙天的护持;衹园千百年来,虽曾遭遇多次火焚与摧毁,但却不断地抽芽、重生,为后世留下佛法流布的历史见证。

【劝友请佛】

须达长者有一亲友奉侍外道,平时不信佛法及诸医术。这时得了重病,宗亲至友皆来省问,并劝他请佛治病。而他却坚持不肯,答众人说:“我奉侍天地神衹多年,一旦改志,岂不让人笑话,说我没有气节。”须达对他说:“我们的老师号称为佛,神德广被,人天共钦,凡有缘见到佛的人,都能得福。你不妨试一试,把佛请来,听他说经咒愿,观他言行举止何如。你今又久病不愈,我是你的至亲好友,所以才这样殷勤劝你,无非也是期望你能蒙佛神力,赐福于你啊!”病人说:“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拜托你代我请佛及僧。”

须达立即请佛及僧来到这位病人家,佛放大光明,内外通彻。病人见到佛光,顿时感到心意欣然,身体轻安。佛就为病人开示说:“人生世间,有三种人不应死而死:一是有病不治;二是治而不慎;三是骄恣自用,不知进退,不识好歹,而又不听善友劝告。所以,当一个人有病时,先要明白病因病源,然后正确地采用医治方法,对症下药,就可保安然无恙了。例如,病由四大不调,寒热所致,当以医药治之。若是众邪恶鬼侵袭,当须诵经持戒,便可驱除。如果平时能侍事圣贤,矜寡济贫,德感神衹,福佑群生,以大智慧消去阴盖,能奉行如此,现世必得平安吉祥。”

病人听了佛的开示,如饮甘露,遍体清凉,身安意定,所有病患当下消除。从此,所有宗亲国人,无不敬奉佛法。

【须迖夫妇】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须达夫妇有一天在垃圾堆里,意外地捡到一块牛头旃檀。

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木,它所燃烧的香气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闻,世间上任何的香气都无法跟它相媲美。夫妇俩捡到这块珍贵的宝贝,非常的高兴,就用牛头旃檀,换来了三碗白米,因为他们这一生当中还不曾吃过米饭。时近中午,夫妇俩就决定把第一碗米下锅,一尝米饭的滋昧。

就在这个时候,佛对舍利弗说,须达夫妇已贫穷了七世,现在因缘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们,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于是舍利弗就到须达家化缘去了。须达夫妇见到舍利弗尊者来化缘,就将第一碗米煮成的饭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

供养了舍利弗后,夫妇俩又将第二碗米下锅,二人正准备要食用时,佛又叫迦叶尊者前去化缘。夫妇俩见是佛的首座弟子来化缘,又很恭敬地将第二碗米饭供养了迦叶尊者。

须达夫妇供养了两位尊者后,心里既欢喜又舒坦地将第三碗米下锅,准备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肴。饭刚煮熟,佛陀已出现在须达家,夫妇俩见佛亲自来化缘,这种旷劫难逢的机会,即使要挨饿一整天也值得,于是真诚恭敬地将第三碗米饭供养了佛陀。

佛见须达夫妇一片真诚,看着须达夫妇说:“一切罪灭尽,百宝从地生。”剎时须达所住的茅棚充满了金银财宝。此时,须达夫妇也心解意开,得了净法眼藏。夫妇俩看了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心想:“纵是华厦千间,夜眠还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话,恐怕连八尺都无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于是央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门,须达夫妇因而悟道、证果。

【安慰毗舍离】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为毗舍离的妇人,不仅智慧出众且具贤德,又十分敬信佛法,常恭请佛陀及其弟子来家中供养。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非常赏识她的贤明与智慧,因此以兄妹之名相称。毗舍离生了三十二个儿子,个个相貌端正庄严、挺拔勇健,超绝群伦,所娶妻子皆是国中豪门贤俊的女儿,全国人因此对他们非常敬畏。

一天,毗舍离的小儿子骑着大象出门游玩,在护城河的桥上,正巧遇到宰相的儿子从城外回来,两人互不相让。这时毗舍离的儿子瞋心大发,自恃豪健有力,即捉起宰相的儿子,连人带车地丢进护城河中,摔得头破血流,遍体鱗伤。宰相见到儿子被欺负,既生气又懊恼,但因为对方是皇亲国戚又身强力壮,所以敢怒不敢言,于是便暗自思考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毒计。

宰相知道毗舍离的儿子们,善于骑术,便用七宝做成三十二条上好的马鞭,并将纯钢制成的软剑暗藏在皮鞭中,然后亲自送到毗舍离家中,对三十二人说:你们英勇善战,身形威武,普通的皮鞭配不上你们。我特别为你们订做这些上好皮鞭,以匹配你们的身份。毗舍离的每一个儿子看了都爱不释手,从此鞭不离身。

当时国家法律规定,晋见国王时不可以携带武器。宰相见献鞭之计已得逗,就在国王面前进谗言:“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想要谋反!”但国王不相信。一天宰相又对国王说:“这三十二人真的想图谋造反,他们都随身携带武器并藏在皮鞭内,而且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比,一人可抵千人,如果谋反,后果不堪设想!”国王这次相信了宰相的谗言,于是对三十二子说:“你们的皮鞭非常庄严,可以借我欣赏吗?”不知情的三十二子献上皮鞭之后,就此惹上杀身之祸!国王一看,果然鞭内暗藏武器。于是一日,在宫中置妥了杀人力士,便一一地将三十二子召集人宫。可怜的三十二子,就这样含冤莫白地丧身失命。

三十二子被杀之后,国王将三十二子的头烦砍下并包裹好,派人送到毗舍离家中。当天,毗舍离正准备供养佛陀及其弟子们,并不知道儿子们已遇害的消息;使者走后,毗舍离以为是国王送来的供僧之礼,正准备开启,此时世尊却说:“毗舍离,你先不要打开,待供养完再看吧!”供养结束,佛陀便为毗舍离开示法要,说道:“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之物,本是无常、苦、空,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人生就像在火宅当中,受种种恩爱离别、烦恼无明层层纠葛之苦,世间的情爱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有智慧的人当急舍离。”毗舍离闻佛说法豁然开悟,即证得阿那含果。世尊离去以后,毗舍离打幵盒子,看见盒中竟是三十二个儿子的头颅,由于她心中已无爱欲的情念,所以并不悲恼,只是以平静的语气叹道:“人生有生就有死,只是人们不能觉悟无常的道理,所以恩爱不能断,始终沉沦于轮回中。其实何苦如此呢?”

但三十二人妻子的亲族听闻此事非常愤怒,于是集合军队欲讨伐暴虐无道的国王,为三十二子报仇,国王知道后,害怕地逃至精舍请求佛陀保护。阿难尊者得知此事,于是长跪合掌,请示世尊,以何因缘,国王会杀害毗舍离的三十二个儿子?世尊回答:“这不只是在今生才发生的事,久远劫以直都是如此,我现在为你说明缘由,你要铭记在心。”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热门推荐
  • 赤骨天梯

    赤骨天梯

    注:天才冒险脑洞流,绝非修炼秘境苦逼流 既无仙宝傍身,亦无圣贤指教,却不可一败。内有玩世不恭的心魔调戏,外有严肃刻板的仙友说教,却要坚守己道。穷得绳床瓦灶,遇事捉襟见肘,却不忘重振王名。仙神斥我狂放不羁,妖魔笑我嚣张逞能,那又如何?一身赤骨战天下,纵横无忌见吾心!
  • 黑色序列

    黑色序列

    欢迎来到黑色序列。 冰凉的女声在尹陌然耳边响起,预示着下一轮逃亡的开始。 无尽的游戏,死亡的危险,兴奋的战栗。 究竟她能否逃离这无限的轮回....................无限流,有cp
  • 爱由来已久

    爱由来已久

    她与他纠缠,她与他相爱,然,爱似乎总夹着喜嗔痴怨。她与他分离,然,笑语嫣然,赶着把自己嫁出去,心,却隐隐的似在等待,有那么一个人,已深深植入,无法拔除。原本不会再有期待,却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我家王妃能见鬼

    我家王妃能见鬼

    苏倾倾一绝醒来,就成为了不受宠的睿亲王妃……可这睿亲王是怎么回事?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王爷,你找错人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遗弃

    遗弃

    《遗弃》是薛忆沩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年轻人图林,图林是一个“自愿失业者”、“业余哲学家”,《遗弃》就由图林一年的日记构成。作为一个“例外”中的“例外”,他突然陷入了存在的困境,他好像诸事都失败了,也许只除了一件事:他在心灵的路上走了很远。而他走的路是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他进的是窄门。
  • 乱世丑颜之狂妃驾到

    乱世丑颜之狂妃驾到

    世人皆识相府三小姐,名声浩大,堪称国家之最,一副惊天丑顔,吓死多少人。世人皆传,宁这刻作鬼杰,也不愿下刻识丑顔。当一个国家的人都当作耻辱的时候,且看女子如何潇洒自在。一道求婚,吓死多少人,当最丑之顔配上心中神抵,这日子还怎么过?全民愤起,摇声抗议。却挡不住男人紫金凤冠霞帔献上,绫罗云绸作嫁,浩海明珠掌灯,百里红妆相迎,软玉楼兰轿亲置,更有血煞七军相随。呐喊依旧,慕容景灏眼光轻斜,众人急窜而散,哀戚连连,只可叹这丑女好命!软轿入府,瞧着那空空之处,男人紫眸暗闪,血煞军齐齐身颤。半响瞧着那消失的凤冠霞帔,男人倾城一笑,带走凤冠那可就算嫁了!南陵城郊。“小姐,你悔婚还带着这个不合适吧!”半香一脸无语的瞧着那巧夺天空的大红喜服。初夏瞧了瞧手中之物,眼里带上奸笑:“嘿嘿,这东西可能卖个好价钱。”风云变幻,烽火再起。当世人皆颤的‘暗黑十二骑士’显世,金刀飞舞,铁马金戈,“鬼魅魔音”尽展风华,十大乐器排开,战鼓敲响,琴瑟齐奏,十指飞分。一身银衣踏云而来,若见仙人痴,则见银衣醉。千世前你是金凤,我是那凤谷一石,只因沾染你的金辉,我才得已拥有金身,凤眼幽光散出仙力普泽,我有幸得你仙力一眼,便生了这天瞳想要观这天下星辰之行,却遗憾寻你千年,看尽天下事,却独不能寻到你的身。千年前你是金凤,我是那凤古一颗古身仙灵,只因沾染你的金辉,我便化身成形豪言游走天下,散尽药香,拯救天下,才发现离不了对你之念,回时,怎念金凤受尽天罚百劫,我穷尽一身却独独救不了送我金辉之人,这千年我只愿拖着我这残破之身寻找到金凤魂归!千年前你我同是金凤,本是同生同缘同情,却叹那云霄紫金池一游,紫霄金龙苍穹生出,落与你我眼前,从此,翻尽天海云霄,那人只为寻你,翻了天,灭了地,搅了海,更甚苍穹碎裂,却叹终是挡不住那天地石上的天罚百劫,你俩同受,坠落这无尽凡世,你可知,浩海中我依旧寻你千年,小凤……怎能放下……
  •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塑诸天万界

    重塑诸天万界

    原名《谁说我是植物人》。意外激活了自身的天赋异能的丛林,在一系列的事件中,接手了父母预留给他的祖地。触碰到父辈们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混乱的诸天,破碎的世界,残破的星球,哭泣的生灵……。种种经历,让丛林不断成长。父辈仍在拼搏,我辈当需奋起直追。一起,去拯救多灾多难的万界吧。
  • 画锦

    画锦

    他,乃大清第一才子。她,却家道中落。原本以为形同陌路,却只因过路道士一句话定了姻缘。洞房花烛夜,盖头挑开,她欣喜,原来是你。他却决然转身离去。一步一步,骄傲如她,卑微而不动声色的恋着,终于换的他回首,却为时已晚。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