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6600000007

第7章 释梦——无数奥妙尽其中(1)

中医文化与梦:《黄帝内经》论梦

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梦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探寻的领域。在我国古代,人们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梦境,中医学就是众多角度之一。在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之中,也有着对梦的相关论述。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和中医理论专著,其成书于战国时期,并且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起被称作中国著名的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研究的范畴涵盖了人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书中即用万物相联系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又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出了各种生理和病理的现象,是古代医家长期实践形成的重要医学文献。

《黄帝内经》中的梦之成因

《黄帝内经》曾经对诸多的人类生理现象进行了解析,这其中就包括了“梦”。现存的《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而在这两部分之中都曾经对梦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在《灵枢》部分当中,有一篇《淫邪发梦》,就是讨论梦的成因的,其第一次分析了梦的生理机制。篇题名称之中叫做“淫邪发梦”,原因是因为篇中的第一句就是黄帝问岐伯“愿闻淫邪泮衍、奈何”,黄帝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在上一篇的《病传》中,岐伯曾经使用过“淫邪泮衍”这四个字。在这一篇岐伯的话中,都是在讲正邪是如何发梦的,文中说道:“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外,与营卫俱行,而到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之中黄帝回答曰:“邪之中人,其病形如何?”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文中的“邪”字,在这里是专指“正邪”而言的。《黄帝内经》中曾就多次提到过“正邪”,其实中医把一切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正邪”是一个专门名词,指正常气候下轻微的“邪”。

在《黄帝内经》中把“邪”分为了两类:一类叫做“虚邪”,虚邪是明显的,强烈的致病因素;另一类就是“正邪”,指不明显的,微弱的致病因素。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发病原因“淫邪发梦”,则也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魂魄是人内在精气中的一种。由于人的身体在睡眠之时会受到正常或者非正常的自然变化的影响,这就会让魂魄以及保护身体内在运行机制的“气”随之产生躁动,并到处流动。人体内如精神、心意、至思、智虑、血气等不安定的情况之下,魂魄就会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飞出,这就出现了梦象。

在中医上,医学家们把梦看作一种生理病理现象,即便其在解说之上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但这种释梦的方式,与以往带有浓厚封禁迷信色彩的鬼神迷信与梦兆观念相比,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黄帝内经》对病态之梦的解析

中医学上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称为六淫,这也是导致生病的原因,而产生梦的邪气就包括了六淫和疫疬之气。这些致病因素侵入人体,能使人“洒淅动形”,并出现病态的反应。

关于虚邪,在《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之中说道:“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中我们能明白“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邪气。而当人出汗之时,汗液渗泄的通道就会打开,在这种情况之下虚风很容易趁虚而入侵袭人体,最后导致生病。

虽然正邪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其在不知不觉之间“从外袭内”的来到了体内,就会肆意的游动,并且“反淫于藏”。中医学里的“藏”,指的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之中说:“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因此当正邪侵淫入五脏以后,就“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而其中的“营卫”指的就是人体内的两种气。

关于营卫二气,在《灵枢·营卫生会》之中说道:“营卫者,精气也。”“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在中医学中认为营气能循经脉贯五藏、络六府,而卫气则不入经脉,循皮肤之中,散行于肌肉、膈膜、胸腹间。当正邪随着营气和卫气来到身体各部之后,就能使藏府之气失调。在《淫邪发梦》之中说道:正邪“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这种气的有余和不足,就会使人形成各种不同的梦象。

由此也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已经将梦象当作某种病理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来看。在《黄帝内经》认为,气盛和气不足,这些不仅是病态的表现,也都会引发不同的梦。如果人体气盛,则用泻气的方法,气不足用,用补的方法,就让身体恢复正常,梦象也会随之消失。

《黄帝内经》之中关于梦因的解释,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唯物性的,但是人类的梦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也各异,所以,使用同一种理论来解释梦是否科学,还需要讨论和验证。

《黄帝内经》之中梦与疾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主要是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的观念为基础的。在书中强调的理论系统之中,将人体视为了宇宙的缩影,而在人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被看作天地的雏形。因此,在《黄帝内经》之中,则从梦象的产生原因和诊断病兆的位置出发,将“梦”和“疾病”相联系了。书中还认为,梦并非是由大脑这一个器官所引起的,而是与人的整体有着关联。

受到人体组织结构与阴阳观念互相对应的影响,《黄帝内经》的《素问·方盛衰论》部分是讨论人体内阴阳气之盛衰的,“方”在古代是比较之意。在篇目之中也谈到了梦的成因:“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唐代的王冰在注释这句话之时也解释道:“气之少有厥逆,则令人妄为梦寐,其厥之盛极,则令人梦至迷乱。”而在这里提到的“厥”,根据《方盛衰论》之中“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的解释,王冰认为“厥为气逆”,意即无论气多气少,逆则都成为了厥。气虚而又会厥逆,这就会使人做妄乱之梦。

在《黄帝内经》之中有着把五藏和五行相比附的思想,其中心合火,肝合木,脾合土,肺合金,肾合水,因此当五藏处在气虚之时,梦象都会与五行相应。之后,又以五色为论,心属红色,肝属绿,脾属黄,肺属白,肾属黑。在《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之中说道:“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例如其中说道肺气虚时会使人梦见白物,又因为火克金,金虚则火盛,因此会梦见人被斩杀,王冰注解释说:“白物是象金之色也,斩者金之用也。”其中所说的“得其时”,又是把五行与四时相比附,木是春三月,之中夏三月,金是秋三月,水是冬三月,土则在各季中各得十八日。举例来说,肺气虚而又逢秋天,就叫“得其时”,这时做的梦和其它季节梦象不同,会梦见战争。

将五藏和五行、四时与人的梦象相比附,这在历史上是一件有创意的举动,它为梦与疾病甚至是整个自然界以及所有与人体互动的事物之间打开另一扇门。但是,如此机械和简单的联系也让人产生了怀疑,我们只能抱着怀疑和探索的目光去审视这种联系。

《黄帝内经》的历史地位

《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还是一部蕴含着生命哲学的典籍。在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不仅涉及了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科学成就。《黄帝内经》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这对今天的中医学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黄帝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现在,《黄帝内经》这部千古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的关注,其作用和价值也日益被世界所重视。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但是它的价值依然在当今社会显示出耀眼的光芒。

逍遥不羁的如梦人生:道家文化与释梦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扎根并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而道家其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念和宇宙观也影响了中国占梦文化的发展。

道家学派中的梦文化

道家文化与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古人在书中经常用“恍兮惚兮”指代梦状,其实这个词语就出自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老子·二十一章》认为:“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惶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从这段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着占梦方面的内容。我们都有切身的体验,梦以视觉形象为主。老子所描述的那种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状况,倒不如说是描绘出了一幅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梦境画面。

道家思想中,认为体道、证道是一种精神之上的醒悟和觉悟。当道家学派在讨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时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对梦的讨论。道家学派对梦的讨论,主要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进而也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形而上学的梦论。道家学派的梦论,始终是围绕着证道、体道这些人生的超越主题来建立的,这不仅使得梦文化在根本上成为了道论的一部分,也赋予了梦更加深刻的含义。

庄子与释梦

在道家发展史中,很多道家学派的著名人物也都对梦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庄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很多思想在历史上颇受古代封建君王的推崇,唐明皇还封其为南华真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之中的《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至今还被奉为经典之作。庄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的人生观,在我国古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庄子本人很善于做梦,也很推崇梦,在他的经典传世名作《庄子》之中讲述的梦故事,将梦引入了哲学的领域,这也让梦摆脱了之前占卜吉凶的宗教手段的束缚,使其成为了蕴含人生哲学、体现人生智慧的一种活动。庄子认为,在清醒的状态下,人的身体是运动的;在做梦之时,灵魂也是活跃着的。这些思想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道:“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这段话大致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梦中饮酒的人,天亮了以后在哭泣。梦中哭泣的人,天亮了以后去畋猎。梦之中又有梦,而且在梦中时并不自知是在做梦。愚笨的人梦醒之后自以为知道是做了一个梦,但却不知他仍然是在一个大梦之中。我和你都是梦,我告诉你我和你都是梦,也是一个梦!庄子是以梦中梦的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的状态,来说明人的现实生活也有可能只是一场浮华之梦。在他看来,人生就好像一场梦一样,是被当作醒来体验的一种梦境。只有聪明,并且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从梦境之中苏醒,超越这种梦境。虽然这段话中表达出来的“人生如梦”的观点有消极的思想,但从本质上来看,庄子借此观点表达出的却是一个哲人的担忧,一个超然于世的哲人对生命的关怀。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忧患

    忧患

    本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热门推荐
  • 废才狂妃:我家王爷太妖孽

    废才狂妃:我家王爷太妖孽

    一朝涅槃,枭雄重生,她是叶家二房痴傻废柴大小姐,强魂归来,要将算计她的人一一挑落马下。这个小傻子,还真是好运。妖孽王爷天天缠着,她想甩都甩不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刘东和马刚都爱李莉。李莉却只爱马刚,因为马刚的父亲是军区的副政委,而刘东的老家在农村。李莉本来是要嫁给马刚的,由于李莉当着马刚的面被三个男人强奸了,马刚就不娶李莉了,无奈之下,李莉只得嫁给刘东。然而刘东却并不幸福,李莉更不觉得幸福。虽然李莉现在已成为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而且风采依旧、魅力依然,可深刻在她情感深处的那道伤痕呢,是否也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销声匿迹?李莉回到四二三医院这一年,她才二十刚出头。四二三医院是部队医院的代号,在一座海滨小城里,附近的驻军有大病小伤的,都到这家医院来看病。
  • 神奇女巫

    神奇女巫

    《神奇的女巫》说的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女子,找了一个相貌堂堂的未婚夫,女子想考验她的未婚夫,她的未婚夫经过了数次考验,但最终还是在金钱面前露出了原型。故事的寓意是:金钱和财富是人世间最神奇的“女巫”,它们往往有着巨大的魔力,有时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切包括爱情、亲情乃至品行,它是检验一个人品行和真心与否最好的“照妖镜”,人在它面前,本性会暴露无遗。
  • 爱我就放我走

    爱我就放我走

    重生不是她能够的选择的,那么当二年的皇后命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由她来抛开皇家的束缚,选择自己的人生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百炼焚仙

    百炼焚仙

    天生万物,各有不同,其中神秘火、神秘水、神秘土、神秘木以及神秘金,均属于大道遁去的那一部分,从不以常态存在于天地之间,万难被修真人士认知和掌控。有关它们的传闻,可谓是少之又少!一个普通的外门弟子凌萧,机缘巧合得到了一种以鸟雀形态生存于体内,没有丝毫攻击能力的神秘火焰。该雀焰不但喜好啄食天地灵物,甚至还能将废宝废丹焚化还原为原始材料……漫漫仙途神焰相伴,以火为辅妙术无双!(起点内签作品,大纲完整,完本保证,求收藏)*******新书《量化天下》,书号:3184914求大家的支持~下方有链接。
  • 成交无限:有效客户沟通的55个技巧

    成交无限:有效客户沟通的55个技巧

    照亮客户的眼睛,第一印象决定沟通效果——提高印象分的6大技巧。摸清客户底牌,听懂弦外之音——有效倾听的7大技巧。重视语言技巧,沟通更流畅——完美表达的7大技巧。看懂边缘信息,身体语言暗藏沟通捷径——捕捉信息的5大技巧。锁定关键词,快速突破沟通障碍——找融合点的4大技巧。应对有术,对症下药成就高效沟通——多方应对的10大技巧。进退有度,迂回让沟通柳暗花明——玩转局势的6大技巧。法有定数,高效沟通有原则——原则性沟通的6大技巧。摆正位置,客户永远是沟通的主角——角色定位的4大技巧。
  • 太清金液神丹经

    太清金液神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醉成婚:老公总是上头条

    一醉成婚:老公总是上头条

    要不说酒是穿肠毒药呢,林沐雪生平头次喝醉,就跟迟维州领了结婚证。嗯,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大明星迟维州。这边两人才为自己的清白松口气,那边公司已经来了通知,亲,你们要继续假扮夫妻哟。年末,同学聚会。某路人甲:“你们还记得班上那个女胖子吗?叫林……林什么来着?”迟维州:“……林沐雪?”路人甲:“对对,就是她。她是不是还单着呢?”迟维州:“没有,她结婚了。嫁的挺好的,她先生很爱她。”路人甲:“骗人吧,她怎么可能。”迟维州:“是真的。因为我就是她先生。”
  • 昨夜星辰似佳期

    昨夜星辰似佳期

    【微虐,男女主双处】慕星沉:我很开心,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你,但是,我只能陪你到这里了。@傅夜司傅夜司: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能解除误会,重新开始。@慕星沉三年前,A市陆氏集团的千金陆安冉服药自杀,在这之前,她唯一见过的人便是慕星沉。然而唯一的证据是陆安冉临死前的一封遗书,遗书上虽然一字未提慕星沉,傅夜司却始终认为是她害死了陆安冉,于是费劲心思把慕星沉送进了监狱。入狱未到半月,慕星沉便被人保释出来,并洗脱嫌疑,从此在傅夜司的世界里消失。三年后,故人重逢。狭路相逢勇者胜,温柔只给意中人。在这场爱与恨的纠葛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陆安初内心os:作为全文的恶毒女配我居然连名字都没有???)
  • 青鸟

    青鸟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青鸟》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戏剧史上一部融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青鸟》写一对兄妹迪迪和麦迪去寻找一只青鸟的故事。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路,难以置信的青孩子的身世,以及幸福家园的见闻。而种种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兄妹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