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7200000003

第3章 家中爹是大将妈是帅

我爹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不善言词,不与人争辩,习惯于埋头做事,忠厚老实出了名,天生是个被领导者。我爹虽然比我妈大十岁,但心甘情愿接受我妈的“领导”,积极拥护我妈的主张,认真执行我妈的“指示”,我妈交给的任务,他不打折扣。我爹做生意,本钱由我妈付给,回到家连本带利一五一十全交给我妈,不出门不需要钱自己手上决不留钱。在男尊女卑的年代里,我爹能如此尊重我妈,实属不易。在生产队,我爹一直是个普普通通的社员,连作业组长都没有当过,我爹绝对服从生产队的指挥,队里安排给他做的事情,他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生产队的人都说我爹做事做得倚靠(靠得住的意思)。

我爹虽然老实忠厚,但记忆力非凡,脑子转得非常快,特别好用。我爹虽然目不识丁,但从不忘事认错人,虽然不爱多说话,但发言能一语中的,虽然不会打算盘,但心算口算又快又准,哪怕是十六两一斤的斤求两还是两求斤,哪怕是价格款项计算到元角分厘得数准确无误,即使碰上丈量土地也能很快精确算出几担几斗几升几厘几毫。我们兄弟虽然都能识字打算盘,但与爹心算口算比较,均摇头弗如,望尘莫及。

我爹接受知识掌握手艺的能力特别强,有些工艺只要看一遍或者听一次就学会了,还有些工艺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无师自通。在农村,我爹是个多面能手,不仅是个经商的老手、心算高手,在生意场上从未失过手,而且是个种田的里手,建屋修房立排栅的旗手,扳砖砌墙的强手,做衣染裳的巧手,煮酒熬糖的好手,碾米撑筛的妙手。

种田是农民的本分,“锹把立得稳,插田是根本”。我爹说:“人要吃要穿,吃的饭穿的衣从哪里来?要从田里地里长出来。”“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他明白一年四季,抢种抢收,把握季节是基础,田间管理是关键。我爹插田种地,年年不误农时,农历二十四个节气能顺溜倒背滚瓜烂熟。收成好不好,在于精耕细作,“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家田少地多,而且大多数地贫瘠缺肥,我爹在冬月腊月就开始准备第二年春末夏初的肥料,在山坡上锄草皮,收集屋前屋后的渣草,在大山上砍来杂茨烂枝,待这些材料场晒干燥后,再集中起来烧火土灰。别小看烧火土灰,那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在底层铺垫一层草皮,并勾成一条条波状,然后在草皮上面铺上厚厚一层干燥的杂茨乱枝,再压上一层草皮,草皮上再加上一层薄薄渣土,在铺码四周点上火,燃烧三天左右,待火熄灭后冷却,再在黑黑的火土灰上浇拌人屎尿或猪肥,拢堆拍紧,在堆上盖上稻草防止流失,以备下种时用。我是我爹的天然学徒,但悟性没有我爹好,单独操作烧出来的火土灰不是夹杂着没燃烧的杂草就是掺和着红土块,忙得满脸黑汗不说,心里总是埋怨自己,为什么制作的肥料硬是不如爹呢?我已经十二岁了,跟爹已经学了三年了,怎么还不能出师呢?

别看我爹是个业余裁缝,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爹做的。我特别喜欢看我爹做竖领便衣和长袍子,尤其是做便衣布扣,那公的布扣坯子,前面一个圆圆的小球球,又硬又结实,后面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真好看,说它像蝌蚪吧,但蝌蚪的头没它圆,像刚出生的小蘑菇吧,但小蘑菇的尾巴没它长。我爹做的衣服都是纯棉织品,穿在身上特暖和。我爹不仅会做衣裳,还会做蚊帐,我的两个姐姐出嫁时陪嫁的蚊帐就是他做的,既美观又舒适。我爹在家时每当下雨下雪,就把两条长凳一摆,把门板下下来往长凳上一放,再铺上一层土布,拿起剪刀、针线、锥子、竹尺、熨斗、布料就作业起来,从清早一直忙到打烊,那时农村还没有缝纫机,全靠手工操作。我曾请教我爹教做布扣,可是没那天份,学了好几次没学会,也就放弃了。还是我爹聪明,我没法赶上他。

我爹喜爱酒,不仅能喝酒,也会酿酒。

说我爹能喝酒,其实,酒量不大,三五天喝一次。他喜欢用饭碗装酒,一碗绝对不会醉,两碗就有醉意了,绝对不来第三碗。我妈也能喝一点儿,主要是陪我爹喝。每每逢年过节,爹妈都会给大家斟上一点儿,慢慢地慢慢地哥哥们染上了酒瘾,一天不喝就不舒服,毛哥、我和弟弟也不赖,半斤白酒不会醉,但谈不上酗酒。当然,在家里大家都喝自家酿的米酒或高粱酒。

爹是酿酒的老把式,妈也是做酒的高手,我们兄弟姐妹都跟着爹妈学会了酿酒。

做酒的工艺虽然不复杂,但必然依程序渐行。首先,把籼米或粳米或糯米或高粱浸泡一晚后上蒸笼蒸熟,再把熟料铺在竹制大篮盆里冷却,待完完全全冷却后拌上研好的酒药,把拌匀酒药的熟料倒入干净的大缸内,用手铲使力压紧,中间做上一个窝窝,然后用棉被之类的保温材料将其四周封实,让其自然发酵,一般冬季一个月左右,春秋二十天左右,夏天十天左右,待闻到酒香且见缸里熟料窝窝中充满槽液,即可把熟料倒入干净大锅内,掺水搅拌架上木制酒甑,尔后用一个底部干净的大铁锅让锅底与酒甑上的酒糟贴近,酒甑与锅沿周边的结合部用毛巾类的干净布料封得严严实实,酒糟外端处用酒缸接住,并用干净棉制物封着。灶内生火,在上面那口锅内放上冷水,冷水慢慢变成热水后即更换冷水,那从酒糟中流出来的蒸馏水即是需要的头道好酒。我儿时特喜欢把耳朵贴在酒缸上,听酒滴流的声音,闻到酒香,特好奇,加上经不住诱惑,掀开棉盖,用手指头点一下滴流,送进嘴里用舌头舔一舔,那酒辣味儿并不是我需要的,先皱皱眉,后眉飞色舞,当然勉不了遭受爹妈和嫂子的呵斥,急忙把棉盖捂上。当滴流出来的酒液味慢慢变淡后,即停火收工,小心翼翼地把酒缸密封储藏起来。那酒糟呢,是喂养生猪的上等饲料,一点儿也不会让它浪费。

我爹告诉我们,做酒的工艺虽然简单,但粮食材料和酒药,还有水是有讲究的,而且每道工艺要做到堂(到位之意),不能偷懒。

我爹是熬糖的好佬师傅。虽然熬糖的工艺比煮酒还简单,但劳作场面和劳动强度比煮酒大得多。原材料都是自家产的。一九五六年以前,我家连年种植两三亩甘蔗,既有矮秆也有高秆。高秆属于本地品种,褐红皮,细而矮,只比大拇指粗一点,高不超过一个半人身高秆是外地引进来的品种,浅绿皮,也有褐色皮的,连杆带尖叶约两人身高。清明前后下种,以一个节巴或两个节巴为一蔸入土,古历十月前后收获。我爹妈种植甘蔗经验老到,底肥打得足,面肥施得勤,开沟立水浇水灌溉把握得准,甘蔗年年大丰收。甘蔗收获的季节是我最快乐的季节,既可以在甘蔗林里与小伙伴捉迷藏,又可以随意把甘蔗砍成节节啃嚼解馋。我最喜欢观看榨甘蔗汁,在大片大片的甘蔗地里,砍倒一片甘蔗后腾挪出一块约一亩大的空地来,空地中心安装榨汁机,榨汁机全是木质,两个并排立着的比水桶粗比水桶长的厚实木圆柱像两兄弟戴枷一样被大大的粗板框架牢牢拴固着,框架下接地上朝天。两个木圆柱上方超出框架并各有木轮齿交错相咬,其中一个上方与一根斜着的又长又粗的圆木柱相接,长圆木柱的低斜的那一头被牛拉着,牛的双眼被蒙上了黑布,只要用牛鞭或树枝抽一下牛的屁股,那牛就会自动围着木榨机不停歇地不快也不慢地转圈行走,两个实木圆柱逆向旋转。有人在一边把去叶去泥的甘蔗秆送进旋转的两木圆柱夹缝内,另一边有人按拉被榨汁的蔗干皮,别看这活简单,务必专心致志,大胆谨慎。这活不能叫莽撞的人干,稍有分心就会把手和胳膊卷入夹缝内,后果不堪设想。两木圆柱下方有接汁槽和装汁缸。我妈围着围裙,亲自把一束束甘蔗秆送入夹缝内,随着甘蔗秆不间断地送入榨机圆柱夹缝内,那甘蔗像泉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沿着接汁槽流入装汁缸,有人从装汁缸内一瓢又一瓢地转到大木桶内,足够一担后立即被人送到熬糖的地方。熬糖设备很简陋,三方土砖架着一口大铁锅,下方燃烧着劈柴,锅内的甘蔗汁被一把长长的大大的锅铲不停地搅动着。烧火、搅拌、看似简单,实则有奥妙,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搅拌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停火快了不行,停火慢了也不行,掌握火候是关键,尤其端锅冷却务必恰到好处。火大了,端锅迟了,蔗糖易煳焦;火小了,端锅早了,蔗糖成稀糖。我爹都能准确把握火候和端锅时点,冷却出来的红糖既不老也不嫩,不硬不软不黑不结板,呈红褐色。

知我者,爹妈也。我儿时最喜欢吃稀糖,当甘蔗汁熬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会给我和弟弟各盛上一碗,降温恰到好处时才叫我们拿筷子搅上一坨,并把我们驱赶到禾场上去,我急不可耐地边跑边呷上一口,甜到了心里头,那真叫舒服。

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和糠是我爹的拿手好戏。1958年以前,加工稻谷是没有打米机之类的电动铁质机器可用的,完全依靠蕌子、碾槽或碓、竹筛等土机械,基本上由人操作,我爹会整修蕌子,能一个人先推蕌子再踩碓拨臼,然后使用大竹筛。

就拿大竹筛将半成品——米糠、谷粒分离开来说吧,既是力气活,又是技巧活,龚家屋场上没有几个角色能运用自如。如果加工量不大,我爹一般不会把大筛用长绳悬挂在屋梁上,而且直接用两只大手撑大筛,左手低右手高握着筛沿,两手协同动作,将筛中的半成品摇摆得团团转,只见筛中大米在四周跳跃,一些未成米的谷粒子自然而然汇集到了筛盘中央,糠和碎米从筛孔中流漏到底下板桶里,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竖起大拇指,我打心眼里佩服我爹。

我妈聪慧能干,会划算,调摆好。妈虽然比爹小十岁,但大小事情都是妈做主,家里的人事、财务、生产生活、接人待物都由妈说了算。我妈有主见但不独裁,家里有重要的事情都会征求我爹和哥哥姐姐的意见,有时还会在饭后片刻召开家庭讨论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非常民主,当然最后拍板还是我妈。

我妈的超前思维,让爹心服口服,让哥哥姐姐折服,让我终生佩服。每年春节前,我妈就把新一年的生产安排,家里需添置的大宗物品,我们兄弟姐妹的上学读书和婚姻大事考虑好了。对于全年的家庭计划,妈会提前告诉大家,要求我们修改补充,当然,不会有书面文字出现,全装在我妈心里,也让全家人心中有个谱。一般情况下,全家全年都会按年初的大体计划与安排执行,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也会出现变动,那也是我妈考虑的事情,她会根据变化临时决策。

我清清楚楚记得,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家里请了三位木匠师傅忙乎了半个月,打造了两架人工纺纱机,征得几位邻居同意后,放在上下堂屋里,中间是天井,自然隔开。我妈分配两个嫂子一人一台。那机子全是木料的,人坐在机子前面,用双脚一上一下踩着踏板,上面的轮子就转了起来,平面上装有二十多个装棉捻子的木盒子,木盒上面有牵线的机头和绕线的两饼轴的木锭子,一次能纺二十多支纱,无疑一台机子的功效是纺车的二十多倍,这是我妈的主意,想以此扩大再生产。

我妈是个聪明人,她预计到乡里会由互助组入股进入初级社、初级社转成高级社,家户人家的作坊肯定不会让持久下来。几个月后她叫两个嫂子停了下来,主动把两架人工纺纱机给废了。

我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要里里外外操心,又要身先士卒干活。春种下地秋收打场绝对少不了我妈,一年四季的家庭事务让我妈忙得不可开交。我妈能干是乡里出了名的。苦干加巧干,再繁杂的事务也能有条不紊。

一九五七年以前,我家一般年景要养一头牛三头猪三五只鸭十多只鸡和半塘鱼。我妈养猪养鸡养鸭的经验特别丰富。就拿养猪来说吧,我妈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栏干食饱。阳春三月至夏收五月妈会安排嫂子、姐姐和我到山间田野打猪草,她在整理菜园中收集菜叶,在家里准备潲糠。我们打来猪草,她会将猪草和菜叶清洗干净、剁碎、煮熟与潲糠混合一起装进大缸,每天定时四餐给猪喂食,薯藤萝卜菜,是秋冬季节的猪食最佳青饲料。到了给猪催膘的时节,妈会煮上一大锅豌豆喂养,那几头猪吃了豌豆平均每头每天长一斤左右,看着它们相互之间比丰满,我妈满脸堆笑。我妈养的猪听人话、懂人性,每次一边喂食一边叫唤,那猪听到熟悉的声音自动走到猪槽边。地上很干净,猪要拉屎拉尿了,会自动起来,自自然然地走到猪栏那个固定的角落里解决问题,不需要人叫唤拍打。有一次,有件晾干了的衣服被风吹落掉在了猪栏里,那猪用嘴轻轻地叼着走到门闩边,直叫唤,我妈拿起衣服一看,干干净净的,好高兴。我家在大集体以前,每年要宰两到三头肥猪,过年有鲜肉也有腊肉,那可是切切实实的土猪肉,环保食品啊!

我妈的烹饪技能在热水坑街头村尾小有名气,吃过我妈做的饭菜的客人和左邻右舍都说我妈的手艺好,我们兄弟姐妹有口福。妈常说,女人能不能干,茶饭是招牌。

平常,我妈总是给全家大小换着花样做吃货,在我的心目中,妈无所不能,妈做的坛子菜我特别喜欢吃,剁辣椒、杂辣椒、大蔸菜、榨菜、萝卜、盐菜、泡菜、凤尾菜、豆腐乳、红烧鱼、黄豆酱、蚕豆酱、麦酱等等。我妈根据不同季节做不同的粑粑给我们解馋,蒿子粑粑、桐子叶粑粑、棕叶粑粑、芭蕉叶粑粑、发粑粑、小麦粑粑、荞麦粑粑、粳米粑粑、糯米粑粑(糍粑)、高粱粑粑、粟米粑粑。古历五月初包粽子是雷打不动的,我妈和我姐我嫂包的粽子怎么煮也不会散,我特别爱吃我妈包的粽子,不软也不硬,香喷喷的,一餐吃五个六个没问题,吃饱了还想吃。我妈根据不同的收获给我们熬不同的糖给我们尝鲜:麦芽糖、谷芽糖、茨丁儿糖、红薯糖、甘蔗糖、米泡切糖、芝麻糖、打白糖。这些糖我特爱吃。还有我妈拍出来的糯米甜酒,只要开盖,在隔壁房都能闻到酒香,看一眼,好清爽好清爽,惹人眼馋,吃一碗美滋滋的原汁原味满嘴甜,根本不用放糖。

我妈做豆腐火候把握得恰以好处,根据需要按照老嫩干稀什么时候大火,什么时候中火,什么时候小火,什么时候放石膏,放生石膏还是熟石膏,放多少,都掌握得特别准。我妈带了不少徒弟,屋场上有些人家打豆腐,特地请我妈过去掌卓(指导之意),有好几次,我看见妈在装有豆腐的缸上面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着一根筷子的上端做自由落体实验,我慢慢明白了,那是妈在检验豆腐成功与否及老嫩程度。我妈不仅会做黄豆磨成的白豆腐,还会做枥橡子豆腐、米豆腐、霉豆腐和腊豆腐。好的年景,我家的几个青花瓷坛都装有炒货,蚕豆、北瓜子、葵花瓜子、花生、豌豆、米泡儿,那是我妈用油沙炒的,又脆又香,我喜欢把蚕豆放在兜兜和裤子口袋里,有事没事,掏出来剥壳后放进嘴里不停地嚼着,我太爱那粉粉的香味儿了。

我妈右手中指上常年戴着一个圆圆的铜制顶针,她还有一个宝贝竹制篮篮,里面装着大中小三种针及各种线与鞋绳,还有锥子、剪刀之类的工具,缝缝补补,做鞋、纳袜是我妈的又一项硬功夫,雨雪天或空隙时,都会抢时间做针线活。我妈五十岁以前视力特好,穿针引线一次到位,五十岁以后,视力下降,有时会叫姐姐或弟弟或我帮忙穿针,我妈做的针线细密均匀,袜底鞋底还纳有好看的花纹,既是用品又是艺术品,惹得左邻右舍的小媳妇和闺女们登门拜师,我妈常说:“男人的田边,女人的鞋边,功夫看似手上,实在心上。”我在十八岁以前,脚上都穿妈给做的鞋袜,既舒适美观又经久耐穿,比现在从市场上购买的布鞋质量强两至三倍,尤其是冬天穿的棉鞋,既暖和又通气,只要爱惜,穿七八个冬绝对没问题。

小时候,我天性顽皮,喜欢与我年龄相仿的龚仁丰、龚家炎、丰二佬等伙伴在一起,经常追追赶赶,打打闹闹,滚滚爬爬,踩泥钻缝,刚刚换上干干净净的衣裤鞋袜只要出门回来就变得脏兮兮的,我的穿戴,没过多少天,就被我“折磨”得少带、掉扣,甚至穿洞、破口,妈妈常常对我说:“你是个‘烂将皮’,像个孙悟空,给你缝皮的,也会磨穿,做铁的,也会磨熔。”可是说归说,做归做,她还是叫我脱下来,换上干干净净的没有显口露洞的衣裤鞋袜。长大以后我逐渐明白了,那都是我妈缝补浆洗,一针一线穿织缝补,一件一件双手揉搓漂洗出来的呀!

有爹妈的操劳,我们兄弟姐妹无忧无虑。

同类推荐
  • 消失的乡村

    消失的乡村

    在故乡,有人问我,你为何离开这土地,我脱口而出,是血液,那血液要从这泥土上夺路而出,谁也拦不住。他用心灵记录故乡,经历过沧桑,懂得了简单的美与张力,也懂了自己内心的安妥才是正道。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 金眼睛:看中国

    金眼睛:看中国

    秋天的华山是美丽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秀水,但是能像华山这样的山还不多见。他最具阳刚之气,那高耸入云犹如一排排天墙横在你面前的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又异常的壮丽,说其壮是因为那略带纹路的岩石,就像男人结实的背膀;说其丽是因为白色的巨石总会有葱葱绿色植被相伴,白绿相间,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折服。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我是因为你,爱上这世界

    我是因为你,爱上这世界

    二十篇故事,陪你走过春日的风,夏日的雨,秋日的落叶和冬日的雪。而最后这些故事会成为一片云,映出你心底的温柔。地球很大,在宇宙中也不过沧海一粟,而你们相爱的地方才是世界中央。
热门推荐
  • 田园娇宠:傻夫狠霸道

    田园娇宠:傻夫狠霸道

    我是傻瓜,只爱你的傻瓜。为了你,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傻子。
  •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穿之太子宠妃

    清穿之太子宠妃

    佟宛颜的一生,极为跌宕。生为庶女,充养嫡女。临出嫁时,却被打回原形,重为庶女。不过,一切戏谑从她替嫁入毓庆宫时,只剩扶摇直上。佟宛颜:爷,你心悦妾身吗?胤礽挑眉:独宠和天下,孤都给你!本文主旨只有一个,宠宠宠,甜甜甜!!!
  • 血枪击水

    血枪击水

    神枪现世天下荡,魍魉魑魅杀伐狂。少年百折雪止殇,仇消乱清万古王。
  • 都市原始人(上)

    都市原始人(上)

    甄启明到乙城司法局报到的第一天,就得了一个外号“都市原始人”。那天晚上,甄启明被局长弄到红阳海鲜馆接风,半夜三更回到局里停车场取车子,他不知道梁大爷守门的规矩,这也是整个城市住宅小区的守门规矩,过了零点,开一次门收一块钱。他把梁大爷敲起来,让老头在春寒料峭的铁门旁站了几分钟,也没交钱,气得梁大爷说他是什么都不懂的都市原始人。这个外号传开后,局里人都掩嘴窃窃私笑,说这个外号起得很形象,很贴切。他们发现这位新来的律师管理处处长,不抽烟,不喝酒,不懂麻将,不打扑克,更不会唱歌跳舞,总之,都市人应该具有的一些应酬技能,他一样都不会。
  • 书意芳华

    书意芳华

    颜如玉大四进入出版社,从一名初级的校对编辑,逐渐成长为在出版社独当一面的编辑主任。经历了传统出版的衰落与数字出版的崛起,颜如玉一心想为出版行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在经历了纸质出版卖书号不注重文化价值、出版社内部只重社会关系和背景、选题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等问题后,对出版社心灰意冷,辞职做起自由撰稿人,并通过几部作品声名鹊起,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经营文学作品的影视版权等衍生版权,培养了新一代的网络作家。出版行业整体整饬后,颜如玉被聘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主管对外宣传及合作。在与一知名文学网站合作的过程中,颜如玉终于遇见爱情,可当事业与爱情面临选择,她又该何去何从?
  • 凌霄之上

    凌霄之上

    王雄觉醒前世记忆,重掌人间权柄,携千军万马,发大杀机,重蹬仙界旧地,征伐四方仙神,斗转星移,天翻地覆!
  • 怦然心动:就想占有你

    怦然心动:就想占有你

    这是一个女版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当娱乐圈新晋女神喜欢上了刚刚崭露头角的相声演员,看女神如何抱得男人归。
  • 雪球专刊第023期:滚雪球的人

    雪球专刊第023期:滚雪球的人

    提到林园,A股的老股民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民间股神”的人,据说曾经创造了从1989年的8000元到2007年20亿元的“投资奇迹”。最近,我们拜访了林园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家”。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林园分享了他的投资理念,2008年股市低点之后的感悟以及对后市的看法。
  •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