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无处安放。这不是女人的错,是男人表错了情。
——美人联盟
《水浒传》确是一本好书,不过历来解读颇多,争议也颇多。许多人都好奇一件事,那就是梁山好汉基本不近女色。其实,这是历史使然,也是环境使然,更是人物使然。
《水浒传》写的是流民[1],那就要从流民身上找原因。流民最大的特点是动荡和贫穷,而动荡者是不可以有爱情的。贫穷从来都是爱情最大的敌人。
心理学家给广义的爱下过一个定义:爱是一种时间上的给予。爱情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贫穷的流民所缺少的恰恰是闲适的时间。这一点,《水浒传》的作者也通过王婆之口说了出来:“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五件,要闲工夫。”[2]
流民是没有闲工夫的,他们要为生存奔忙,一日不去寻钱,第二天便没了食粮。流民注定只能养活自己,无法负担起一个家庭。
遗憾的是,有些东西虽并不能人人拥有,却是人人所需要的。情欲便是其中之一,无法组建家庭的流民,满足情欲的唯一方式就是流连于勾栏瓦肆。
流民喜欢妓女,但流民也害怕妓女。喜欢的是能从她们那儿得到满足,害怕的是自己会爱上她们。流民的境况决定了,他们负担不起爱情。
人对于负担不起的东西,常有两种情绪:一是羡慕与渴望,二是诅咒与憎恨。流民选择了第二种,他们强迫自己从骨子里憎恨妓女。所谓的“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掺杂的多是此类情感。
人们觉得妓女无情是因为她们只认钱,有钱时她们对你千般好,无钱时她们便换了另一副嘴脸,直接将你扫地出门。这不是妓女的错,是男人表错了情。
妓女本身就是贩卖爱情的职业,爱情于她们来说不是情感,而是商品。
一个人总去一家饭店吃饭,时间久了跟老板相熟,便能成为朋友。但若觉得成了朋友后,就可以随便去吃而不给钱,那么多半会遭人唾骂。有人若常去嫖同一个妓女,待双方熟悉之后,发现那妓女竟不肯免费给予服务,人们就会骂那妓女无情。
不是妓女无情,而是男人太过自作多情。
流民自然也是自作多情,对于妓女便又爱又怕,不过囿于自身的窘境,怕多于爱。这类社会底层的人所能真正亲密接触的女性,也基本就是妓女一类了。这时,他们便会将这类情感放大,扩散到所有的女性。流民,是害怕女人的。
于流民来说,女人就是最大的祸水。任你手艺非凡,任你见多识广,一旦跟女人生了情,这个人就会由光鲜走向落魄。这种落魄不是妓女造成的,而是流民刻意追求自己所负担不起的生活导致的。但流民不会如此想,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替罪羊,帮他们摆脱失败者的认知,这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理由。对流民来说,妖魔化爱情是摆脱情欲困扰的最好方式。既然我无法拥有,那就干脆把爱情想象成这世上最丑陋的东西!
《水浒传》从来不是一个人所写,它来自说书人的集思广益,其成书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在《水浒传》成书的过程中,创作者是流民,底下坐着听的人,很大一部分是流民,书中写的,也多是流民。他们的意识决定了,这本书必然是排斥女人的。
《水浒传》中的女人,要么浪荡如潘金莲、潘巧云,要么邪恶如王婆,要么粗鄙、残暴如孙二娘和顾大嫂,只一个具有女性魅力的正面角色——扈三娘,但她被许配给了毫无本事、只一味好色的矬王英。
这是作者的潜意识反应,也是作者出于生存所必须秉持的观点,当然,也是当时很多听众所需要的。把女性妖魔化是他们的需要,也是他们麻痹自己的致幻剂。
《水浒传》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虽然立足于妖魔化女性,但依然能够从中解读出女性的某些魅力来。当然,更多的是,从这种视角出发对女性的刻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时女性的处境,方便我们去解读那时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选择与困境。真正走入其中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从未走远。《水浒传》中女人所面对的,依然是我们今天的女性需要去面对的。
这种解读,于《水浒传》,是想让那些“无面目”的女人变得清晰可见,给她们以生命;于读者,是通过刻画这些女人,来发现我们自己的生活。
注释:
[1]流民原指由于天灾人祸,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的底层百姓。后来泛指没有固定居所、家庭,不断迁移,四处讨生活的人。这里的“流民”取其引申义。
[2]引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317页。
唯太阳和人心不可直视
在爱情里,只享受权利而不负责任,与耍流氓何异?
——美人联盟
让我们先从命运谈起。
所有的一切都源自那炷香,如果不去烧那炷香,林冲的妻子怕是会幸福一生吧!
烧香原是为了还愿、礼佛,可佛却送来了高衙内[1]——一个十成纯度的恶魔。
那恶魔调戏了林娘子、亵渎了林娘子,却在她丈夫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安然离去。林娘子怕是伤透了心吧!这是命运跟她开的玩笑,这“玩笑”却也反映出她丈夫的怯懦与卑微。
原来,那所有的爱,并不纯粹。
如果林娘子足够聪明,她是可以发现自己丈夫本身存在问题的。但她似乎被爱情和生活蒙住了双眼,想当然地以为,丈夫是可信的,也是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
以林冲日常的表现,他确实当得起这个评价。林冲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地位。他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2],前途无量;他一身武艺,本事非凡。更重要的是,他竟然还肯为自己的娘子花费时间。
两千多年以后,遥远西方的一个资深心理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重复着一句话:“爱是一种时间上的给予。”
这是心理学家对爱的定义,却也是甄别爱的一个法门。一个男人嘴里说在意的,其实内心未必是真正在意的,但他愿意花心思去做的,一定是他所在意的。他说他爱你,愿跟你生生世世在一起,转头却将时间给了游戏、事业和他的兄弟,那么他一定没那么爱你。
林冲显然是愿意在林娘子身上花费时间的,否则他不会陪她去进香。这林冲,通过了第一重考验,也仅仅是第一重而已。然而,他却依靠这个骗过了自己的妻子。
这世上确有些这样的人,他只是愿意给你时间而已。不过,他愿意这么做不是因为他真正在意你,只不过他不想拒绝,准确地说,是他没有拒绝的习惯。你说什么,他就点头应了,但其实,他并不真想那么做,但他依然会答应。拒绝,对有些人来说,是世上最难的事情。这种人,内心多半儿怯懦。
果然,将林娘子送到庙里之后,林冲就独自离开了。他任妻子和侍女去进香,自己趁机遁走了事。这暴露了林冲的真正想法,他并不想陪妻子来,只不过是下意识地答应了而已。林娘子并没能甄别出林冲的真正心意。
林冲若不走,怕也不会有后来的事……那高衙内虽浑,但是若见林冲在旁边,肯定也不敢去调戏他的娘子。然而,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
就这样,一个巧合改变了林娘子的命运。
通常来讲,能让巧合真正起到坏作用的,还需要另外一个条件——当事人表现足够蠢,这往往是悲剧的另一个根源。而林娘子的依靠——她的丈夫林冲,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
其实,若是足够聪明的女人,是可以发现丈夫的懦弱的,但林娘子终究没有那么聪明,她没发现林冲不仅仅愿意在她的身上花费时间,更愿意在另外一件事上花费时间,甚至愿意为之牺牲尊严,那件事就是前程。林冲的这个性格,注定了林娘子最终会走向悲剧。
林娘子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甄别的能力。
《水浒传》里虽然对林娘子的家境着墨不多,却也能从中窥探一二。林娘子出身传统家庭,她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张提辖[3]。
这张提辖没什么大能力,却有自己的原则,更重要的是,他极容易相信自己身边的人。正是因为这点,当林冲要休妻的时候,张提辖没看出林冲的本意,却以为这女婿是一片好心。
林娘子完全继承了父亲这一秉性——老实、厚道、本分,尤其是会无条件相信自己身边的人。
她自身善良,便以为别人也善良;她对丈夫一片痴心,便以为丈夫对她也一片痴心;她以家庭为唯一,便以为丈夫也以家庭为唯一。
当一个人用这种思维去看待一切的时候,他必然能够得到最好的朋友,但同时他也更容易被人欺骗。
林冲便“欺骗”了林娘子。
在林娘子眼中,丈夫一心奔前程,定然是为了这个家,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幸福。
确实,林冲有了前程,一定会达到她的预期,让家变得更好,让林娘子过得更好。只是林娘子从未想过另外一个问题,当家和前程发生冲突的时候,丈夫会选择哪一个?
这时的选择,才能看透男人的本心本性。他选择家,那么他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个家;他选择前程,那么他通过努力给家带来的幸福,不过是一个额外之喜。
林冲选择的是前程。
林冲一向是奔前程的,也是有前程的。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还颇受领导高太尉高俅赏识。这一点,连高衙内的狗腿子富安都知道:“他见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4]许多人以为高俅是个恶棍,便自然觉得他对林冲本就不好,其实不然,高俅是重视林冲的,“大请大受”就是证明。只不过在林冲和他干儿子之间,高俅选择了自己的干儿子而已。
“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5]
这是高俅的原话。那时,他已经知道了高衙内因为思念林娘子而患病,狗腿子富安也给他出了主意,劝他干掉林冲。显然,高俅被说服了,已经决定放弃林冲了。但高俅言语之间依然有惋惜之意,而且他也并不想随意就将林冲处置了,只是苦于没有稳妥的办法。
“却怎生是好?”表露了高俅当时的心境,他需要一个能说服自己和众人的理由。当初打击报复王进的时候,高俅可是丝毫没有犹豫。那时,他决绝得多,也凶狠得多。
可见,林冲是有前程的。然而,因为那炷香,暴露了一个隐藏的问题,林冲眼里只有前程。
遇见高衙内的时候,可以想象林娘子的恐慌,那时候她最希望的肯定是自己那伟岸的丈夫从天而降,救出自己,惩治那恶徒。林冲确实来了,也救出了她,但并没有惩治那恶徒。当他认出那调戏他娘子的人是高衙内时,先自手软了。林冲没有打下去,他怕了。
不过,这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林冲自己也跟鲁智深说:“不怕官,只怕管。”[6]要生存就要学会妥协,这结果林冲可以接受,林娘子必然也能够接受。毕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安稳”要大过“使气”,即使惩治了那恶徒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惹来一身麻烦,平添许多烦恼。女人渴望的从来都是情感上的壮阔,于生活,自然平平安安最好。尤其是林娘子这种老实、本分的女人,她要的不过就是平安无事而已。
然而,林娘子终究没有发现,这次事件暴露了丈夫一个致命的弱点。林冲想要的太多了,可他偏偏又没有把握太多的能力。他既要家庭的安稳,又要事业上的顺遂。这自然不是什么毛病,但当两者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林冲竟突然没了主意,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终,林冲选择了最为无能的办法——忍。想依靠忍让去解决问题,从来都不会有效果,何况面对的还是魔鬼般的高衙内。
林冲最为缺乏的是担当。
这种人,只有无路可退的时候,才敢于反抗。林冲,正是这样一个人。
让人不安的是,高衙内手下的狗腿子富安发现了林冲这一点,他那句“敢恶了太尉”,实在是将林冲看到了骨子里。是的,林冲不敢“恶了”高太尉,即使是他的妻子受辱,他也不敢,甚至在高衙内和妻子之间,林冲的心里依然是偏向高衙内的。这一点,怕是林娘子到死都想象不到,更是不愿接受的吧!
高衙内敢于继续冒犯林娘子,是因为他断定林冲是不敢把自己怎样的!林冲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守好自己的妻子,让高衙内不能得手。至于惩治魔鬼、干掉高衙内,林冲是不敢的,甚至想都没想过。
不过,即使卑鄙如富安,却也看错了一点,他跟高衙内说:“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7]实在是小看了林娘子。林娘子虽老实、本分,但也有着老实人特有的优点——坚忍。这样的人,怎么是高衙内身边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所能比的呢?用那些见了高衙内的权势便自动委身于他的婆娘之心,来揣度林娘子,实在是“唐突佳人,不当人子”。
若论胆气和担当,林娘子强过丈夫千万倍。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林娘子的胆气与担当,并不能帮她解决问题。因为她的这份胆气和担当不是面向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
这是传统性格女人的共同特性。
林娘子有对内的坚忍,却没有向外的勇气。她所有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了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去解决自我与环境的冲突。她的毅力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用来对抗的。
当外界压力来临,想要强行改变一个人的境遇时,林娘子这类人,永远不会选择去跟环境对抗,更甭提去改变环境了,他们只会选择不去同流合污。
正因为此,林娘子没有反抗高衙内的胆气,她有的只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做一个“浪荡人”的胆气。
这种人身上也有一种“怯懦”,但并不可鄙,也不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可敬的。我们不能用要求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坚守自我,就已经很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