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情比聪明更重要
所谓激情,就是要有一种面对困难,敢于克服;面对机遇,敢于挑战;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争先的勇气。激情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支柱。
马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他无与伦比的激情。激情对于成功者来说相当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就会觉得什么事都不想做,也什么事都做不好,导致越来越消极颓废,最终只能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走向失败。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曾有报道,一般人可能认为,成功只需要一个聪明的脑袋,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成功者来讲,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激情。
的确,激情常常能激发出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因为拥有激情,人的大脑便会保持长时间的兴奋,思想随意碰撞、交织、融会,创意便常常在其中诞生。并且,人拥有激情,便习惯从事物中发掘其本质,激发自己的灵感。激情还使人敢于谋事,善于做事,让创意践于实际,以务实的作为映衬空谈的懦弱。
马云无疑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见过马云的人,都会被他那种好像全身都充满着的激情所感染。事实上,马云也正是因为激情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99年,当阿里巴巴还并不被大多数人知道并接受的时候,马云就对同伴宣称:“我们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十名。”就在这时,曾在瑞典瓦伦堡家族主要投资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任副总裁的蔡崇信,到阿里巴巴来探讨投资。几次接触下来,蔡崇信被马云的思维和激情捕获了。他当即决定抛下75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加盟到阿里巴巴,领取每个月500元的薪水。马云的激情,不仅使自己突破重重困境,并且也吸引并感染着和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
后来,马云更是激情四溢地宣称:“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三名。”所有这些疯狂的想法,都是激情使然。
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当时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只用了短短6分钟时间,便毅然决然地选择和阿里巴巴合作,融资2000万美元。
孙正义的软银公司,每年要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但是大约只有10%,也就是只有70家左右的公司能够如愿以偿地得到投资资金,其中只有一家孙正义会亲自去谈判。而阿里巴巴却让孙正义在短短的6分钟时间内就做出了投资决定,他说正是马云的这种创业激情和领导气概吸引了他。孙正义见到马云经常会说:“马云,保持你独特的气质,这是我为你投资最重要的原因。”
激情让人相信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在于你的对策是否切实有效,具有针对性。激情促使人们想方设法找到问题症结,寻求对症下药的良方,让困难在自己面前低头。面对同样的问题,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设法化解、战胜;懦弱者,则想的是如何一停二看三逃避。一样的难题,一样的挑战,却有不同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且必然带来不同的发展局面和结果。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激情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有一天晚上,他工作了一整夜,因为太专注,使得这一夜仿佛只是1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之后,他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外,未曾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对工作充满激情,他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因此,激情是一种力量。
每次拿破仑·希尔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考虑他的能力才干之外,还非常看重他的激情,因为如果有了激情,就会有无限的精力。要是你没有能力,却有激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的身边。假如你没有资金或设备,若你有激情说服别人,还是有人会回应你的梦想的。很多时候,激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源泉,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激情越强烈,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我们留意身边的人,可以发现,有些人专业知识并不过硬,人也不是很聪明,但往往能取得令人咋舌的成就。这样的事实证明,有些人的成功,往往归结于他追求理想的激情。激情能够让人尝试平常人从未想过、自己也没有一点把握的事情,但内心的激情涌动,禁不住尝试前所未有的事情,人的潜能继而被激发。
现今,我们正置身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大时代,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候。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应该正确面对,勇于克服,敢于拼搏。只要始终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气,便会有着追赶、超越、必胜的信念,最终取得成功。
当然,激情也并不等于头脑发热、盲目决策、好高骛远,更不等于随心所欲、目中无人,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刻苦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2.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马云一路走来一直都在用实践证明的一件事。在许多人眼里,马云是个“疯子”“狂人”,他也笑说自己和阿里巴巴是“一路被人骂过来的”,这也许就是马云的偏执。
1999年,当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克隆美国模式时,马云却另辟蹊径。他颠覆了所谓的“二八原则”,提出了“八二原则”——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并语出惊人:“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2000年,当全世界的网络弄潮儿都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地从投资人口袋中圈钱时,马云又“发疯”了——他居然拒绝赫赫有名的全球“网络风向标”——日本软银公司的老板孙正义的3000万美元,而他的理由仅仅是“钱太多了,我不能要”。最后,这个“疯子”脑子一热,只收了2000万美元。
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易贝)收购国内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在线拍卖领域的老大易趣,实现了强强联合,准备独霸中国网拍市场。两“易”的合并,对国内企图继续在C2C领域分一杯羹的人来说,无疑是个令人绝望的信号。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年的5月,马云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C2C,准备向eBay易趣发起挑战。当马云将这个听起来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告诉当时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曾在雅虎美国工作过数年的吴炯时,对方吓呆了:“Jack(杰克,马云英文名),你疯了吗?你这样会害了公司,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这么多年,输得心服口服,那是个太可怕的家伙……”当时的马云固执己见,谁也不管。当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做出决定时,纵然有八匹马也拉不回。2003年7月,阿里巴巴就风风火火地在上海、杭州、北京同时宣布: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
此后,一场“蚂蚁对大象”的商业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结果,不到两年时间,淘宝网占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而那个强大的对手eBay选择“止损”出局。此时,马云狂言再起:“现在我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在总结战胜eBay易趣的经验时,马云说:“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大海里对抗,我肯定斗不过它。但如果我们在江河里较量,我们能赢!”
从马云的这些偏执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无处不在的激情。所有的偏执狂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旦他们认准了某个方向,就会拼尽全力向目标发起总攻。他们通常不会太在意外界的目光,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狂妄自大,相反,这些想法都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加上勇往直前的激情,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成功的到来。
有一句话叫“不疯魔不成活”,对一件事热爱到发疯,狂热到几乎倾尽生命,然后付出不求回报的努力,那么你就能将这件事做好,就能在你所钟爱的领域活出精彩。曾有位作家说:“做一件事成功的秘诀,跟追求人生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如工作、爱情、婚姻、幸福一样,就是你必须想要!非常非常想要!想要到想疯了!想要到为了得到它,可以付出别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大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命不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要到发疯!”
因为想要到发疯,所以这时候人的精神状态是最饱满的,也就能够做出最好的东西来。从这一点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大都具备近乎偏执的激情。
原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他认为坦诚是人类最可贵的优秀品质,于是他在通用电气讲了整整20年的“坦诚”,他偏执地认为企业只有消灭官僚主义,才能获得良性发展,于是坚决地同官僚主义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也承认自己是个偏执狂,他坦诚地说,自己总是生活在恐惧中,担心一些关键因素会发生变化,然后所有的事情比如客户、业务、产品等都发生变化,所以,他偏执地认为必须永远对这些因素保持警惕,不能松懈。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更是如此,少年时代的苦难记忆在他心底埋下了永恒的烙印,让他时刻对生存问题怀有严重的焦虑感,这种焦虑让他偏执于技术创新,而不愿涉足其他领域,因为技术创新门槛较高,抗风险能力强,存活的概率也就较大。
因为偏执,所以会在某个方面倾尽所有的热情,寻找一切方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偏执,所以他们才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生活之中,我们之所以常常抱怨自己做事效率低下,或者对工作产生厌倦,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无精打采、精神不振、消极沉郁,就是因为自己从没有那么疯狂地想做一件事,或者去得到一件东西。如果我们真的有那种想要到发疯的渴望,我们将不会变得郁郁寡欢、消极度日,因为对于心中有梦想的人来说,他的身上是会“发光”的,你能从他身上看到或感受到那种追逐希望的激情。
3.燃烧激情,也要注意策略
从创办海博翻译社,到中国黄页,再到阿里巴巴,马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马云并不是盲目地往前冲,而是始终在整理思路,在思考未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在创办海博翻译社时,让马云没有想到的是,翻译社第一个月的经营非常惨淡,全月收入只有700元,连房租都没有赚回来。后来马云通过去义乌贩卖礼品、鲜花、衣服等方式赚取了一些收入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贩卖小商品可以赚钱,那么是不是应该放弃翻译社呢?马云觉得,虽然赚钱的方式很多,但是当初的目标是什么呢?当初创办翻译社是为了给退休老师提供一个发挥余光余热的地方,这个目标让马云决定继续经营翻译社。
自始至终,马云都懂得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2010年11月3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组织部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阿里巴巴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整个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思考是“积极地休养生息发展”。我们这么多年奔波下来,需要进行休整,尤其是B2B(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关系),B2B从主力舰变成旗舰,又从旗舰变成潜水艇。我从中看到的是,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到快乐的方向,要有乐观主义精神。
等你看到很多人因为我们而生活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休养生息,不是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创业不要做最难的事情,最具战略的事情,而是做最快乐的事情,最容易的事情。B2B这个模式听起来有点tough(困难),但是说实在的,如果我们当年不把B2B打出水来,会有淘宝吗,会有支付宝吗,没有。很多人到沙漠上找水源,一看水太少了,就想再找一个大的,结果在路上就死掉了。有一口泉水,赶紧挖下去,喝好了,再找下一口,等到你们家七口泉都出水的时候,再找有战略意义的东西。
今天我们已经有淘宝这口泉,有阿里巴巴这口泉,有支付宝这口泉,我们要为社会做一个物流体系,完善整个社会化大发展,让更多人参与生态建设,这就是我们的导向。但是我们要稳着做,踏实着做,不要让我们的员工觉得疲惫,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可以稍微relax(放松)些。这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休养生息。
很多人觉得马云做事情充满激情,永远都在往前冲。其实不是这样的,马云也懂得适时休整的重要性,他会让团队休息,为下一次的突围积蓄力量。这种稳扎稳打、从不冒进的行事策略是马云在激情之外的一种清醒。
富有激情并不是一味地往前冲,而是富有策略,懂得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如果一个人不讲究策略,只是一味地向前冲的话,那么结局也一定不堪设想。
大海里有一种马嘉鱼,它不仅长得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而且肉质细腻鲜美,口感极佳,所以非常为渔民所喜爱。但是,马嘉鱼常年潜藏在深海之中,很难捕捉,让渔民很是头疼。还好,渔民摸清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到它们在春夏两季生产幼鱼,会随着潮水浮现于水面。因而春夏两季便是捕捉马嘉鱼的大好时节,渔民会布设帘网来捕捉它们。
马嘉鱼活力十足,行动敏捷。但它们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生性倔强,不知进退。渔民们将渔网沉入水底,马嘉鱼碰到渔网后不是立即撤退,而是朝着渔网继续前行,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往上撞,谁知越撞越被束缚,越陷越深。这时候马嘉鱼非常恼怒,于是鳃也张开了,鱼鳍也展开了,被钩在渔网上,不得脱身。
人虽然比马嘉鱼聪明得多,但也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仅凭一腔激情,拼命往前冲,而不去思考方向的话,不就像那些最后被烹煮的马嘉鱼一样吗?所以,在燃烧激情的同时,也要注意策略。
激情不是冲动,而是清醒意识中的动力。理性的激情对于我们处理事情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性的激情,有时可能就是冲动,当一个人处在冲动中时,他就会竭力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释放能量,但不幸的是,由于被情绪控制,人的分析能力下降,别人的劝告、之前的做事经验等都被掩盖了,这时候就很难正常地处理问题,甚至可能犯下大错。
4.不给梦想机会,你就永远没有机会
梦想,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小都有梦想,无论大小。梦想可以说是年幼的时候,上天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礼物。这份礼物每个人都有,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让它开花结果。
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美国西雅图。当时他登录了一个搜索网站,输入“Chinese(中国)”时搜索到的结果是“no data”(没有数据)。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接入互联网,所以浩瀚无比的互联网世界里偌大的中国空白一片。
马云对互联网感到神奇的同时也十分沮丧,于是他就叫朋友做了一个他创办的海博翻译社的网页,挂到网上。虽然网页十分简陋,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和一个临时注册的邮箱。但到了晚上,他居然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云特别激动,尽管他并不懂网络,但嗅觉灵敏的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马云意识到这是一口很深的井,底下有一座富矿。
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云与互联网擦出了火花。大多数人认识到马云是从阿里巴巴开始的,但准确来讲,马云最初并没有这样清晰的目标。从互联网到阿里巴巴,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马云第一次接触网络后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这个梦想促使马云开始下海创业,创办了“中国黄页”。
后来,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受对外经济贸易部邀请,加盟其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中心由马云组建、管理,他也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2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是梦想使人生更有意义,把很多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我们都要感谢人类中的梦想者!
在人类历史中,如果把梦想者的事迹删去,谁还愿意去读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呢?梦想者是人类的先锋,是前进的引路人。他们毕生劳碌,不辞艰辛,替人类开辟出平坦的大道。今天的一切,不过是过去各个时代梦想的实现。
假如没有梦想者到美洲西部去开辟领地,那么美国人至今还在大西洋的沿岸漂泊。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有胆量与魄力的梦想者。他们用智慧和知识造福人类,把那些目光短浅、不思进取而又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胆识的梦想者,还能把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毛姆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描写了一个追梦人:主人翁查理斯是一个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妻子温和优雅,还有两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查理斯的前半生一直过得平淡而温馨。
但是直到有一天,对艺术的追求让他离开了这个他曾经熟悉的家庭与城市。在人们的不解与谩骂声中查理斯离开了现实生活,进入了艺术的世界。为了画画,他去了巴黎,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画画,他甚至舍弃文明生活,来到了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最终,他终于创作出了许多艺术杰作。
俞敏洪说:“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比尔·盖茨的梦想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于是,他放弃大学生活,专心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世界上出现了微软,他收获了成功与满足。
一个人若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梦想,那么他的一生活得又有什么意思呢?给梦想一个机会,不管结果如何,那样到老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遗憾。
5.仰望星空做梦,脚踏实地追梦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阿姆斯特朗则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母亲说:“我要跳到月亮上去。”这些梦想有的是个人的梦想,有的是人类的梦想,但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我们志向远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追求。
康拉德·希尔顿曾经对他的母亲说:“我要集资100万美元,盖一座以我命名的旅馆。”然后他还指了指报纸上一大堆地名说:“我要在这些地方都建起旅馆,一年开一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20岁,也就在那一年,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镇一间堆满杂货的土坯房里,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家庭式旅馆。
希尔顿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梦想,从开第一家旅馆开始,他就一直在为梦想不懈地努力着。就这样过了20多年。1928年,希尔顿41岁生日这一天,他的所有梦想都一一实现了,并且速度大大超过预期。在达拉斯阿比林、韦科、马林、普莱恩维尤、圣安吉诺和拉伯克相继建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旅馆——希尔顿酒店。
马云说:“在中国我找不到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但很多人只是空想空谈。”许多人看过很多成功人士的书,听过许多成功人士的讲座,也看过他们的传记,但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其实成功人士告诉你的那些道理,你早就知道,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梦想不仅仅要构想,更要去行动。
2010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去北大看望大学生,书画社社长、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想到了温总理那首著名的诗歌《仰望星空》,随即为温总理书写了“仰望星空”四个大字,但温总理看完后,却挥毫写下了“脚踏实地”。
人应当懂得仰望星空,否则就会缺少梦想,变得目光短浅,同时我们也应当脚踏实地,不然就会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从而变得一无所有。
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
马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他说:“最早的时候我也以比尔·盖茨、巴菲特为榜样,但是以他们为榜样,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创业其实应该以隔壁卖馄饨、做理发的小李小王为榜样,只有那样你才知道怎么做,才有操作性。”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我们做不到脚踏实地,就如同是新生儿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一样,结果自然只能是跌倒。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从起点由近及远,要登得高必须从底层一步步往上攀登,要想自己高贵就必须先从低卑开始。
东汉太傅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不过到了陈蕃一辈,家道中落,不再威显乡里。在陈蕃十五岁的时候,他曾经独处在一个小院中读书习文。
有一天,他父亲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中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又脏又乱,于是就教育他说:“你这孩子,怎么接待客人的时候,也不把院子打扫一下呢?”陈蕃回答道:“大丈夫身处世间,应当以扫清天下为己任,怎么能把目光放在这么一间小小的院子里呢?”
这个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少年不一般,感悟之余,就劝陈蕃道:“你连身边的一间小院都打扫不干净,又有什么能力去扫清天下呢?”以此言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脚踏实地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只有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最终才能成就事业。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半瓶子水乱晃荡”,却不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伟大的事业,辉煌的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做起的,不愿干平凡工作的人,不仅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还会因此一事无成,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成功都是需要积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马云说:“真正着手去做的人很少,遇到困难就躲起来的人很多,埋怨社会的人很多,抱怨没钱的人很多。”在马云看来,创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赶紧着手去做,因为很多机会,不去踏踏实实做,是看不出来,也做不出来的。
6.做你最想做的事
马云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对的问题都很多,但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当代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威廉·孟宁吉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主持过陆军精神病治疗工作。他说:“在军队中,我发现了挑选和布置的重要性,即让适当的人去做适当的事的重要性,以及使人相信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会认为自己被安排在一个错误的职位上,他会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并由此导致情绪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患上精神病,也会留下精神病的隐患。”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喜欢某样事物,被逼着去做某件事,那么效率一定是极低的,即使他迫于压力,最终完成了这件事,也不一定做得好。而一个对事物感兴趣的人,他不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事情做到最好。而这,归根结底是源于激情。当一个人从事他所热爱的工作时,才最有激情,这种激情能够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马云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还不会高薪聘人。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世界,马云不仅没有倒下去,还创造了神话。这是为什么呢?一位IT(互联网技术)业的老总给出了答案:“马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而且坚持地去做了,所以,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看看马云的成功历程,我们会发现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创业之初,马云的教师生涯已经进入“辉煌期”,但这不是他的追求。虽然当时他还没有找到内心真正的发展方向,但他清楚,教学并不是他一辈子所追求的东西。后来通过创建“中国黄页”、北上在国家经贸委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和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的经历,马云才真正明白了,互联网是他一生所钟情的东西,所以他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经贸委。
从“中国黄页”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的两次撤离让马云懂得,自己最感兴趣的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人只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才有激情。此时此刻的马云对自身及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最终意识到,和其他互联网经营者不同,自己既没有丁磊那样的国内名校出身的背景,也没有杨致远的海外留学经历,他一直生活在草根阶层,所以这就注定了自己的构想和当时所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同——不去做20%大企业的生意,而应该去做80%中小企业的生意。当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方向后,马云开始了行动。
在2005年的亚布力会议上,马云这样说道:“有人说只有具备了许多条件才能成功。往往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说不出来的,分析出来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写书的人,而真正的实干家总是边说边做。北方企业家说: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而南方企业家说:我该怎么做?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面对的问题都很多,但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做你最想做的事情。”
“做你最想做的事情”,这不仅是马云给大家的建议,更是自己的肺腑之言。马云对自己有着透彻的了解,他常常说自己性格非常外向,活泼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比较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冒险,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马云还坦言,自己具有很强的沟通和演说能力,这一点从他活泼的教学风格和成功拉拢企业老总加入“中国黄页”的经历中都可一一洞悉。
马云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非常到位,他常常强调自己的技术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是9段。马云明白自身技术能力的缺陷,同时又极大地发挥着自己的管理实力,打造出一支超豪华的管理和技术团队。
正是源于对自己的全面剖析和了解,马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将所有的激情融入其中。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爱好与激情结合起来的时候,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7.傻坚持要比不坚持好
现代人在马云身上看到的大都是他的睿智,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经有很多人都给了他相同的评价,那就是“傻”。事实上,从马云选择创业开始,无数人都见证了马云是如何通过自身“傻坚持”的那股劲儿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992年,马云已经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年纪太轻,没有什么经验,还不适合做老师。
而此时,浙江一些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经常邀请马云做他们的专职翻译。请马云的人很多,有时他一天能接到很多“订单”。渐渐地,马云感觉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此时,他想到了学校里的一些退休老教师。他们整日赋闲在家,工资又很低,最重要的是退休后心理上的寂寞和失落整日困扰着他们。于是,马云开始考虑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如此一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那些老师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这种想法闪现在马云的脑海之后,他感到很兴奋,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马云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是一个喜欢空想的人,他习惯把自己每一个成熟的想法都付诸实践。
之后不久,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它不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却是马云试水商海迈出的第一步。
海博翻译社的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主要由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兼职来做。仍然是全职教师的马云平时要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只有在课余时间他才有空打理这个翻译社。于是,在课余时间,马云四处活动,尽可能地接更多的翻译业务。
然而,这个新成立的翻译机构并没有迅速为市场所接受。虽然很多场合都需要翻译,精通英语的人也确实有限,但这毕竟是杭州第一家翻译机构,精明的商人是不愿为不了解的公司埋单的。因此,成立之初的海博翻译社经营举步维艰。成立后的第一个月,海博的全部收入为700元,而当时仅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这时候,周围好心的同事、朋友都开始劝马云“回头是岸”了。有人说:“马云,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多好,瞎折腾什么啊?”也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更要命的是,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也开始动摇了,他们甚至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然而,马云却偏不信这个邪,他感到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在召唤他,那是一种无比强烈的内心呐喊:一定要继续做下去,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能熬过去,光明一定会来临的……
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大热天里,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出发,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发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混在一群小商贩中间,没人能看得出,眼前这个头发凌乱、瘦弱的年轻“小老板”竟然是一名大学教师。
就这样,在马云的一手操劳和打理下,原本以接翻译业务为主的海博翻译社,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海博杂货店”。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润的小商品,马云通通背回来卖。
此外,马云的“多元化”战线甚至一度拉到医疗领域,他还销售过一年有余的医药和医疗器材。而当时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为了能把货卖出去,他吃尽了闭门羹,遭尽了白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的“倒爷”生涯持续了整整三年,就这样靠他卖小商品、推销医药赚来的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才让这个原本早已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如今的海博翻译社,正如马云当年所愿,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马云那种不轻言放弃的顽强毅力,被如今的海博翻译社当成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现在登录海博翻译社的网站时,首页上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永不放弃。这四个字,是马云亲笔题写的。这种精神,马云在之后的事业中也一直坚持着,并对其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次,马云在香港出席“菁英论坛”时表示,他自己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平日只会收发邮件或浏览网页,成功之道全因坚持自己“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的创办可以说就是源于马云“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1995年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方案,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认识的外教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带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公司VBN参观。就是在这里,马云第一次见识到了网络的神奇,他和VBN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5月,“中国黄页”上线,马云的生意经是,先向客户描述互联网的好处,然后向他们要资料,再将资料寄到美国,VBN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客户看,并告诉客户这些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主页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元给美国公司。
1995年的时候,互联网没多少人知道,马云就开始搬出比尔·盖茨来“忽悠”,并且把Internet直接翻译成了一个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网。在一次外出游说时,有人问他:“你说的因特乃特跟《国际歌》里的英特纳雄耐尔有什么关系吗?”为了鼓动别人参与他的事业,马云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事儿,他说:“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
很多年后,马云承认这其实是他自己说的。因为他知道,当时的情况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事实上,比尔·盖茨那个时候甚至是反对Internet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向企业老板们推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网站”,那些企业老板们都认为马云是个大骗子,一见马云上门来推销,都唯恐避之不及。
马云决定先从身边的朋友做起。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时,为了贴补家用,还在一些夜大做兼职,教国际贸易。夜大里有一些学生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马云也借此机会认识了不少做企业的朋友。于是,他开始做起电话推销员来,每天都给那些做企业的朋友打电话,一遍一遍地打,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互联网的好处,结果弄到后来,那些朋友一听到是马云的电话,就叫苦不迭、胆战心惊。
有一次,马云为了拿下一家企业,一连去拜见了那个老板五次。这个老板根本不相信马云说的东西,把他当骗子。但马云不放弃,一遍一遍地跟他讲解互联网的神奇作用,后来为了让老板相信,他请美国的VBN公司给这个公司做了一个网站,叫老板亲眼看看他的公司网站在互联网上的样子。老板最后在马云的诚心感召下,终于把这个单给签了。
随后,马云又敲开了钱江律师事务所、杭州第二电视机厂等单位的大门。每一笔单子,都做得非常艰辛。但是,有付出就有回报,“中国黄页”在马云的努力下终于开始起飞了。
正是在那个做推销员的年月里锻炼出来的勇气、执着、能力和意志,才有了今天的马云;也正是秉持着“傻坚持要比不坚持好很多”的理念,马云才把那些“很傻很天真”的想法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阿里巴巴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坚强的毅力是人最可贵的财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它。在对手比你强的时候,坚持到底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但是你不坚持就注定会失败。
8.不要满足于一时的成就
许多人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梦想,并且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不辞辛苦,不断努力,奋发图强。然而,一旦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自我陶醉,不思进取。还有一些人,知道前方的路更加艰难,而自己手里又有了那么一点可以炫耀的资本,就止步不前。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为最初的梦想而努力。
马云说:“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创业时的梦想。”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不但会让自己失去成长的机会,有时候可能还会阻碍其他人前进的道路。因此,眼前的一点成就可以让你暂时地兴奋一下,但切不可为了它迷失自己,忘记自己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马云还在教书的时候,他的领导对他说:“马云,好好干。再过一年你就有煤气瓶可以发了,再过两三年你就可能有房子了,再过五年你就能评副教授了。”而马云并没有被这种许诺诱惑。相反,他却从领导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后的样子——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拿牛奶、买菜。
马云说:“我当然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只是希望换一种方式。等到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现实。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未必要很大,但一定要真实。”
马云一直强调,创业者要记住自己最初的梦想,而不要满足于一时的成就。
十年的时间,阿里巴巴从中国杭州最初仅有18名创业者开始成长为在三大洲20个办事处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的公司。但马云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说:“全世界最赚钱的机构是什么?是国家。我们的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巨大的经济体,虚拟的商业王国。我们是这个商业王国的建设者。”
马云要把阿里巴巴建成一个商业王国,而且还不止于此,他要做一个102年的大企业,到那时,阿里巴巴刚好经历了三个世纪。马云不仅要做一个商业王国,还要做一个屹立三个世纪不倒的大企业。
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当每天收入到100万元的时候,我觉得它是诱惑,它可以让你安逸下来,让你享受下来,让你能够成为一个土皇帝。但是我们只有30岁左右,急需要一个人在边上鞭策自己。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到了女儿国,有美女有财富,你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去西天取经?我们希望有人不断地在边上督促说:‘你应该继续往你取经的地方去,这才是你的理想。’”
作为一个创业者,常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困难,如何才能克服一切干扰,坚持追逐自己最初的梦想呢?这个时候,就要求创业者要仔细分析和掂量一下坚持梦想的诸多好处。
小小成就虽然也是一种成功,也是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之辈也会从后面追赶过去。相比起来,你的“小小成就”过一段时间后根本就不是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
如果创业者不满足于目前的小小成绩,他就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不满足于目前成就的人,就会积极向高峰攀登,就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那些永不停歇地追求自己梦想的人来说,他们总觉得自己身上还存在某些不完美的因素,因而总是渴望着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他们身上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不墨守成规,这使得他们总认为任何东西都有改进的余地。这些人是不会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的,他们想方设法达到更美好、更充实、更理想的境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当中,他们完善着自我,也完善着人生。
远大的理想就像《圣经》中的摩西一样,带领着人类走出蛮荒的沙漠,踏进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大陆,进入太平盛世。那些满足于现有的生活和被困难吓倒的人,往往就会停止前进,最终无法到达自己梦想的大陆。
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集体或组织,我们都不能指望那些满足于一时成就的人会有什么大作为,即使他们还有许多的潜能可以挖掘,但这些最终也只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白白浪费耗损。
面对一点点的小成就,他们就安之若素,永远只能被眼前的小小成就蒙蔽双眼,看不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不知道人生还有更伟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
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来说,安于现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逐渐荒废和消亡。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刻希望登上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
9.不忘初心,始得善终
从创建到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阿里巴巴也不是顺风顺水走过来的,它也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最终,阿里巴巴坚持住了,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
与那些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马云太普通了。他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他不懂电脑,不懂网络,对软件、硬件一窍不通;他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没有MBA学位。于是,很多人会疑惑:他为什么会成功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有梦想。他用自己的梦想吸引和团结了一帮有梦想的人,他们的共同梦想和实干又带来了资本的青睐,并在资本的支持下逐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远大的梦想。即使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动摇,勇往直前。
网络泡沫破灭之后,是无情的现实,但马云仍然觉得契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事业是主导未来的新网络经济体系。这种经营理念使马云敢于面对严峻的商业环境,也正是这种简约模式使阿里巴巴度过了特殊时期。2001年起,互联网遭受了人们的质疑和排斥,一改往昔狂热追捧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不规范运作。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大跌,加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整个市值蒸发了60%以上。
直到2002年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此时,阿里巴巴的用户已经超过400万家,而马云也正面临着新的诱惑。
马云回忆说,当时摆在自己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是发展短信业务,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都在这个聚宝盆里淘到了“黄金”,阿里巴巴完全有抢夺“蛋糕”的实力;第二是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家大型网络游戏公司,陈天桥的盛大才刚刚起步,如果阿里巴巴进入网络游戏,应当会大有作为;第三条是继续在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的“老路”上探索。
马云是一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原来的路线,拒绝了摆在面前的种种诱惑。他给阿里巴巴制订了一个“宏伟”目标:全年只赚一块钱!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赚到了第一个一块钱;到下一年年底,阿里巴巴的赢利便冲破了600万元。
今天,阿里巴巴没有成为另一家网易,马云也失去了被称为“中国首富”的机会。但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无人可比。马云曾这样说:
大家知道我的合作伙伴,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他跟我在1999年认识。2001年互联网冬天,也就是互联网的形势非常残酷的时候,我们在上海有一次会议,孙正义的日本软银公司投资的七八十家公司都来了,每家公司的负责人都要在上面做演讲。我是最后一个讲的,我上去讲了三句话:第一,孙正义你投资我的时候,我做电子商务;第二,今天我还是做电子商务;第三,今天和你投资的时候唯一的区别就是往前挺进了一步,我没有改变。我那时候发现,七八十家被投资的公司,有80%都把梦想换掉了,我没有换掉自己的梦想。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是没有换掉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去帮助自己的客户成功,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只要这个梦想不改变,你坚持地走下去,走十年,走二十年,你一定能走出去。那天孙正义听了以后说:‘初恋是最美好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把初恋忘掉了。’所以,创业者永远要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你为什么要做?你想做多久?你要做多久?用这些问题不断地反问自己。在成功的时候你要想这些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仍然要想这些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会成功。
马云不是网络的幸存者,他是一位坚守者。我们可以用“骑士”来形容马云,因为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是那位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而当一切好转的时候,马云便成了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