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200000010

第10章 农业科技(2)

【肥料】

《荀子·国富》说到:“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肥料的重要性和草肥、粪肥的使用。此外,古人在那时也已知道落叶腐烂可以肥田,并且开始利用泥粪。泥粪是一种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包括淤泥、塘泥、河泥、湖泥,以及其他肥泥。稍晚至战国末期,人们认识到在高温多雨的夏季除草,可以利用像热汤一样的水,把杂草浸死,沤烂肥田。西汉时的《汜胜之书》记载有:用腐熟的人粪肥田,用蚕粪拌种,用兽骨汁作肥,以及种植稗和小豆喂猪,以猪粪肥田。

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利用的肥料已有畜粪、厩肥、蚕粪、缫蛹汁、兽骨、草木灰、旧墙土、食盐等许多种。这时土地利用面积大量增加,畜牧业又不发达,所以人们不但利用野生绿肥,而且有意识地栽培绿肥。这时的绿肥有苕子、绿豆、小豆、胡芝麻等。

隋唐宋元的700年间,已用麻饼、豆饼作肥料,并开始施用石灰、石膏、硫黄等无机肥料。这时新用的肥料还有鼠粪、蝙蝠粪、鸡粪、驴粪、槽水、鸡鹅毛、鱼骨头汁、洗鱼水、米泔水等。据统计,这时的肥料共有60多种。

明清两代,肥料种类更多,至少已有上百种。这时已较多地施用骨粉和骨灰,光是骨灰,就有鸡骨灰、兽骨灰、鱼骨灰等动物骨灰。施用的饼肥也扩大到了菜子饼、乌桕饼和棉子饼,豆渣、糖渣和酒糟之类也已用作肥料。绿肥种类更加广泛,有大麦、蚕豆、绿豆、大豆、胡麻、三叶草、油菜苗、萝卜苗等10多种。作为无机肥料利用的已有砒霜、黑矾、硫黄、盐卤水等。杂肥种类比宋元时期增加了3倍多,包括家畜、家禽毛、草木落叶、动物杂秽及各种脏水、死猫、死狗等。

我国解放以后,肥料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不但有含单一营养元素的氮、磷、钾肥,还有作物吸收量较少的微量元素肥料、含有多种肥分的复合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农药肥料等等。农家肥料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多。

【战国铁农具】

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最初是用石斧或砍伐器砍倒树木、放火烧掉,再用尖木棒等松土、播种。收获时,用石刀、蚌镰来掐穗。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在松土用的尖木棒下部绑上短横木,便于足踏,用来翻地,称为耒。后又对单齿木耒加以改进,变单齿为双齿。后又将耒齿改成板状刃,成为耜。冠最初是木质的,与柄是一体的,后来发展为石、骨或蚌质制成,其形状有长方形、桃形或舌形等,柄仍为木制,类似今天的锨。后来的锸、锨就是由此演变出来的。原始的收获工具石刀、蚌镰,起初是两侧打缺口,用绳子缠到手指间使用,后来发展成带孔的,进一步改装成柄。当时加工谷物的工具是石磨盘、石磨棒。

商、周时期仍以石、木、骨、蚌器为主要农具,青铜农具较少,但铜(左钅右矍)是当时重要农具之一,青铜农具的出现对促进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在耕作方法上,牛耕的发明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可能在商代就发明了牛耕。原始的犁应是木制的,有的则可能是木犁身、石犁铧。到春秋时,铁农具逐步普遍起来,用牛耕田已经很普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在生产上已占主导地位。牛耕大力推广。铁农具数量大,种类多。简易的铁犁铧,从战国到西汉一直广为使用。这时出现的齿耙和板锄,已为后代所沿用。而春秋晚期到西汉初,则是云南地区青铜文化鼎盛时期,青铜制农具大量出现。

汉代,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更加普遍而有所改进。据汉代刘熙《释名·释器》记载,汉代农具至少已有镰、锥、犁、锄、枷、锸、耙、耨、锹等12种。新型农具不断出现,不仅有了全体铁制的犁铧,而且铧上装置了犁镜(又名犁壁),增强了犁的掀土和翻土能力。欧洲直到1000年之后才有犁镜的记载。汉武帝时推广了二牛三人的耦犁;出现了二牛一人犁和一牛双辕犁。汉代还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又叫耧车),将开沟、下种、覆土的任务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和效率。

【耧车】

桔槔、辘轳是春秋战国以来普遍应用的灌溉工具。《后汉书》记载,到东汉时,发明了翻车。三国时,马钧加以改进,成为有效的戽水机械。在收获工具方面,打场用“连枷”,扬场用“扬扇”。西汉时出现的“扬扇”(木扇车),是一种用手摇带有片叶的转轮,将粮食中的杂草、泥土吹净的粮食加工机械,这是很科学的。这种扇车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用于平整土地的耙、耱(又叫耢)和打场的工具连枷、杈把,最早的形象见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的画像砖上。说明我国在不晚于魏晋时,在农业生产上已有了一整套精耕细作的方法。

谷物加工工具方面,汉代已有石磨。东汉时期,又发明了“水碓”和“水磨”;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连磨”和“水碾”等,利用畜力或水力带动轮轴与齿轮运转,进行各种谷物加工,碾米磨面。

隋唐时期,在农具方面有显著改进,突出的是发明了曲辕犁和水转筒车。曲辕犁的形制,在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有详细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构成。唐以前的犁是直辕的,犁架庞大、笨重,调节耕地深浅的设备不够完善。曲辕犁改直辕为曲辕,犁架变小,轻便灵活,能够调节深浅,从而改变了二牛抬杠的牵引方法,用一牛即可挽拉,这样不仅节省了畜力,还提高了耕地效率。我国耕犁到唐代基本定型。所以,辕犁的出现,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在我国犁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水转筒车是借水力发动的大型提水灌溉工具。还有一种高转筒车,利用水力推动,能提水到十丈多高的地方,灌溉农作物,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

【秧马】

北宋以前,我国已基本上具备深耕细作的农具。北宋还发明了用于水稻插秧的“秧马”,形状像只小木船,人坐在上面扯秧,可减少劳动强度,加快速度,这种工具现在在我国南方还在广泛地使用。当时在缺乏耕牛的地区,还创造了一种用人力拉的“踏犁”。

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上述主要农具,世代沿用,改进不大。

【地下水利用】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六七千年前就能利用地下水了。《周书》说“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的一口水井,就是明证。在河北邯郸地区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两口水井,其中一口可能是为制陶需要而挖掘。

据先秦文献《世本》记载:“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以灌田。”在陕西沣西张家坡西周遗址中,发现8口水井,有的深达9米以上,形状有长方形和椭圆形。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凿水井更为普遍。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陶井,井圈与井壁之间用土或碎陶片填实。施工方法与现代修建桥墩时采用的沉井法相似,这是施工技术的一个创造。此种水井除供饮用外,还供手工业用水。西汉以后,水井多为砖砌,井筒从下向上逐渐缩小,成梯形,井口较小,加盖,注意了安全卫生。

由于井的深度增加,提水用具也不断有所改进和发展。开始是用绳索或杆等绑上汲水器,从井中提水,后来发明了简单的器械桔槔,进而有了较先进的辘轳和滑车提水工具。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器械。这种器械在春秋时期由我国劳动人民发明。

在这一时期发明的提水工具还有辘轳和滑车,它们是利用轮轴制成的,比桔槔更为先进和省力。为了提高辘轳提水的效率,后来又发明了一个辘轳上装两个或三个汲水器。用辘轳提取井水,至今我国部分农村仍在沿用。用滑车汲水在汉代已很普遍。汉代的许多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滑车汲井水的图像。

至迟在唐代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提水工具“立井式”水车。唐代侯白《启颜录》中载有:“邓玄挺……诣园观植蔬,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这是关于立井式水车的最早记载。这种水车利用木轮、齿轮转动来带动一串水斗,连续把井水提上来倒进井口的簸箕里,流出井外。水车可用牲畜牵引,也可用人推拉。这种通过机械连续提取井水的装置,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重要创造。

有的地方还发明了一种“坎儿井”,使井和渠相结合,灌溉农田。因此又称其为“井渠”。“坎儿井”适合于干旱多沙、开渠容易坍塌的地区。

我国古代人民在寻找地下水和凿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出,要找到较好的井水,“凿井之法有五”:“第一择地”;“第二量深浅”;“第三避震气”;“第四察泉脉”;“第五澄水”。这些经验和做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利用温泉水是利用地下水的一个方面。温泉是指水温超过摄氏20度的泉水。我国温泉很多,《水经注》里就记载有十几处。后来各地方志记载的温泉更是不可胜数。温泉水多半来自地壳深处,含有多种矿物质,可以洗澡、治病和灌田等。温泉还能治病,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温汤”医疗作用作了介绍。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湖南郴县人民用温泉灌田,“十二月种,明年三月可熟”,一年可三熟。

【农田排灌系统】

辽宁省考古工作队1992年在辽西对一处墓葬群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个比较完整的青铜器时期农田排灌系统。

这个远古的农田排灌系统,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勿欢池镇的一片12万平方米的古人类遗址中,目前已挖掘出250平方米。沟渠纵横,并有闸门迹象。经国内以及世界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考察鉴定,这个排灌系统形成于距今3600年前的青铜器时期,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农田排灌系统。

据国内著名考古专家郭大顺介绍,这个排灌系统与古代稻作有关,反映了北方殷商时期农业的发达。

【“一亩三分地”】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用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三分地”?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宫中划出了一块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将它的含义推而广之,称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铁器牛耕】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在长达550余年的时间里,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史称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方面,实现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所以这一时期是传统农业的形成时期。

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各国为了增强实力,推行农战政策,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在生产工具方面,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更加广泛。大型水利工程兴修,灌溉面积增加;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持续发展;植保技术、园艺技术、育种技术都有所提高;耕作制度由轮荒制过渡到轮种制;耕作技术更趋于细致合理,从而为我国封建社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行,是传统农业阶段开始的标志,意味着农业生产力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但这一飞跃是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的结果。我们的祖先对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数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他们已经用红色的铁粉涂抹装饰品。在商代遗址中,人们发现的铁质器具,经考古学家证明,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用冶炼铁制作生产工具,始于春秋时期,但这时铁农具数量有限,同时还有木质、石质、青铜等农具并存,铁农具质量也不高,因为春秋前中期的冶铁叫块炼铁,是由铁矿石在1000℃以下用木炭还原得到的,铁块中含有大量杂质。到了春秋末期,发展了生铁冶铸技术,把炉温提高到1100℃至1200℃以上,使铁块质量大为提高。这时,还出现了民间炼铁作坊,因而春秋末期铁制农具的数量也有很大增加。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遍及每户农家,并且已经代替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而取得主导地位。当时战国七雄所控制的各个地区,近年来都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东起山东,西至陕西,北起辽宁,南到广东,都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制铁作坊遍布各地,铸造适于各种农业劳动的农具:用于垦耕的犁、钁;用于中耕的锄和铲;用于收获的镰与铚,此外还有斧、凿、夷、铫等。这些农具经过锻化退火,刃口锋利,坚硬耐磨。铁农具广泛使用,为开发山林、垦辟荒地、兴修水利、深耕细作提供了高效率的工具,对扩大垦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力起了巨大作用。特别是铁犁铧的出现,更具深远的意义。犁由耒耜演变而来,最初的犁铧是石制的,后来出现了铜铧,战功时期出现了铁犁铧。这时的犁尽管没有犁壁,形制原始,但由于铧刃锋利而耐磨,且利用耕牛的畜力来牵引,具有其他耕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耒耜发展为铁犁,耕垦方式也由人力耦耕发展成为铁犁牛耕,并迅速推广普及。使用畜力,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畜力代替人力,使生产力获得巨大解放。在农业发展史上,这是一次重大飞跃。当然,由于当时战国纷立,战乱频仍,在不同的地域,铁犁牛耕的推广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耦耕等人力垦耕方式并没有被完全排除,但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使铁器牛耕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成为传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精编1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热门推荐
  •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主要从压力释放、疲劳缓解、心理调节、科学用脑、常见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运动休闲、名人谈养生与健康等方面讲述健康的智慧,教你做自己的医生,呵护健康。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用性。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出发,语言精练,行文简洁,让你轻松阅读的同时,即可尝试。相信看重健康的你绝对不会错过与这样一本书的相遇。
  • 7-11之恋

    7-11之恋

    蔡某是个艺术工作者,平日作词作曲、写小说拍纪录片,昼伏夜出。每个早上睡前,他会到街角的7-11买罐牛奶配御饭团当早餐,生活平稳规律。生活的变化,从不经意打破扑满开始。成堆的硬币自行玩起了配对游戏。每个早餐32元,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天早晨的7-11之行,他可以游戏5个礼拜。和蔡某分享着早餐秘密的,是7-11的店员小凤。他的规律成了她的习惯,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个早晨的10∶30,2个人若有似无的亲密。
  •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樱花树下的咏叹调

    繁茂的法国梧桐树下,凌妖妖慵懒地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微微抬头,眯着眼,看着对面繁盛妖娆的樱花树,丰润的唇微扬着。洛无痕斜靠在她身旁的树干上,修长的双腿交叠,一手拿着打开的书,一手推推鼻梁上的眼镜。
  • 突破爱情生死线

    突破爱情生死线

    本书故事就发生在当今年轻人的身边:参加同学会的男人也许都在期待着初恋情人的久违重逢,江源却收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拥抱(《你为什么拥抱我?》);如果说世界上人的愿望不仅仅是金钱、权势和美色的话,你猜,还会有什么呢?(《欲望之塘》)“天上掉”馅饼的背后隐藏着天下父母的多少良苦用心?(《天上掉馅饼》)……
  • 最后一尊魔

    最后一尊魔

    他是天地间最后一尊魔!他的体内存在九个自己!他兼具着魔与神的力量!待他九世归一,便是终极魔神!他叫——魔生!
  • 超品修仙太监

    超品修仙太监

    开局一太监,造化长生仙!魂穿异世,惨遭太监,且看韩超如何力破乾坤,勇闯长生之路,成就玄天仙帝!永生不灭!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超神学院的旅途

    我在超神学院的旅途

    【我希望有个不一样的结局】凉冰能够复活,三王能够聚首,小伦的感情能有个结果,刘闯在守卫地球的路上能够有个伴侣,蕾娜与耀文已共同携手建立新的德诺,卡尔的毕生追求能够实现..........友情提示: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诸天流小说,第一个副本《诛仙》,准备写《神鬼八阵图》,《将夜》……略过了《魔剑生死棋》、《风云》。姑且算是无敌流吧!新人第一次写书,有什么不合理的多多包涵!用爱发电中,也不打算太监,请多多支持!目前第一卷的重写已经完毕,这完全可以证明作者用爱发电不太监的决心,所以请放心入坑!
  •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精选了一千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既有让我们拥有力量之源泉和精神驿站的亲情情感故事,也有让*生活弥漫幸福气息的爱情婚姻爱情,还有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们带给*点滴感每则故事后我们都总结出了精辟的人生哲理,让人们明白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请打开这《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吧,相信你会得到及时的指点、细心的呵护 温暖的心走进这个故事的世界,涓涓细流般的感动便会轻轻滑过*心房,帮我们洗涤心灵的尘埃,*人生将从此不同凡响。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