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4)吃冰激凌能代替喝奶吗?
冰激凌一般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脂肪、砂糖、香料及品质改良剂等经冻结而成的、具有较高膨胀率的冷冻制品。冰激凌的营养价值较高,易于消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夏季冷饮,而且由于一般冰激凌的脂肪及糖的含量较高,也是一种高能量食品。
冰激凌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普通冰激凌、果汁冰激凌和蛋黄冰激凌等,其配料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冰激凌并非人人都能长期食用,如肝病、糖尿病、胃炎、结肠炎等疾病患者就不适宜吃冰激凌,而肥胖者要选择那些低热量的品种。
(5)能以鲜奶煮后“结皮”的多少来判断奶的质量好坏吗?
新鲜的牛奶,乳香很淡,有少许黏度,颜色呈乳白或稍带微黄。当乳的香味非常浓郁、明显黏稠或发红发绿甚至有其他异味,组织状态不均匀,味道出现苦、涩、咸等均为不正常。
正常牛奶中含有3.1%以上的脂肪,当牛奶加热在80℃以上时,由于水分的蒸发和乳脂肪的上浮以及蛋白质的变性,其表现会形成“皮膜”。但现代的乳品加工引入“均质”处理,进一步打碎了脂肪球,使乳脂肪均匀分散在牛奶中,这样更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能够很好地避免“皮膜”的形成。所以仅从加热后表面“结皮”的多少来判断奶的质量好坏是不科学的。
(6)喝牛奶会导致高血脂和发胖吗?
喝牛奶不会引起高血脂和发胖。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高热量摄入、不良生活习惯及缺乏运动等是引起高血脂及发胖的主要原因。成年人一般每日需要10000千焦耳的热量,而一袋(250毫升)牛奶中含有720千焦耳,只为人体提供了7%左右的热量,其中只有50%的热量是由乳脂肪提供的,而乳脂肪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易消化分解,很难在体内沉积。另外,牛奶中还含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低分子化合物,牛奶中乳清酸可改善脂肪代谢,牛奶中丰富的钙质也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牛奶中这些成分的协调作用不仅不会使血脂升高,相反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同牛奶相比,酸奶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7)多吃奶片有利于健康吗?
新鲜牛奶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其中80%是水分,使人体摄取的营养达到平衡,是目前人们必选的大众化营养品。而奶片却不同,它是采用经过加工后的奶粉做原料,在脱水工艺下加入某些凝固剂加工而成,经过二次工艺加工后,食用者已经无法享受真正新鲜牛奶的风味和质地。而且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还破坏掉其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彻底改变了乳清蛋白。
所以奶片作为新鲜牛奶的补充,在人们没有条件及时食用新鲜牛奶的情况下,适当食用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千万不能过量,因为奶片在消化过程中,还需要体内的水分来促进融化,如果过量食用,体内的水分被融化过多,就会造成脱水现象,这反而对健康不利。
(8)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多已转化成了乳酸。
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患者:此类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减少,乳酸酶减少将导致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分解,乳糖集聚过多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发生腹胀。
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再饮用含乳糖的牛奶,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奶过敏者: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黏膜分泌黏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9)什么人宜多喝酸奶?
以下十类人群多喝酸奶可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经常性饮酒者、经常性吸烟者、经常从事电脑操作者、患有粉尘职业病者、接受化疗治疗患者、经常便秘患者、服用抗菌素病人、萎缩性胃炎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10)还原奶的营养价值如何?
还原奶实际是把奶粉还原成牛奶来做,在我们国家标准里面纯牛奶是不允许用还原奶来生产的,但是酸奶、调味奶是允许用还原奶的,因为它是用牛奶还原回来的,营养价值要经过两次的杀菌,所以有一点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微不足道,还原奶营养价值仍然是很好的。
(11)煮牛奶时先放糖还是后放糖?
由于牛奶中含有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赖氨酸,当糖加入牛奶煮沸后,赖氨酸与糖就会产生某种反应,影响人体健康。显然,煮牛奶时不能先放糖。正确的加糖方法应是牛奶煮好后,倒入碗中或杯中,当不烫时加入糖,使之溶解。加入量过多时,对牙齿不利,所以牛奶中加白糖应掌握量。
8.粮食及其制品
(1)“滥用面粉增白剂”的危害。
当前,我国的面粉抽查不容乐观,滥用面粉增白剂的现象较为严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最近几年在各地的面粉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产品存在增白剂超标或严重超标的问题。面粉增白剂是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益。
以下两种增白剂对人体危害最大。
过氧化苯甲酰:目前在面粉普通使用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仅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而且长期食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已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吊白块”:近年来,一些不法生产者把“吊白块”添加到面粉等食物中进行增白,从而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吊白块”不是食品添加剂,主要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拨染剂而使用。
“吊白块”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在高温下有极强的还原性,使其具有漂白作用,其水溶液在60℃以上就开始分解为有害物质,120℃以下分解为甲醛、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上述有毒气体可使人头疼、乏力、食欲差,严重时甚至可致鼻咽癌。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指出,长期接触甲醛者,鼻腔或鼻部发生肿瘤、癌变的机会明显增加。
有研究表明,口服甲醛10毫升~20毫升,吸入硫化氢气体几口,可导致人体不治而亡。
(2)大米不宜多淘久泡。
大米不宜多淘,因为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层,多淘或用力搓洗、过度搅拌会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大量随水流失掉。同时,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经淘洗,损失更大。
在淘米过程中,维生素B1损失率可达40%~60%,维生素B2和烟酸损失率可达23%~25%,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后还易粉碎。因此,淘米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淘米前后均不应浸泡,淘米后如果已经浸泡,应将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锅。
用凉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热水淘洗。
要尽量减少用水量、淘洗次数,以去除泥沙为度。
不要用力搓洗和过度搅拌。
(3)不吃主食(大米、小麦等五谷)有害吗?
不吃主食(大米、小麦等五谷),人的脾胃、肝肾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头发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搞,主要有赖于肾脏精气之充衰及肝脏血液的滋养,故“发为血之余”。青壮年时肝气血充盈,故头发长得快而光泽荣华,年老体衰则精血多虚弱,毛发亦变白而枯落,此乃新陈代谢之客观规律。但未老先衰,发脱早白,则主要是肝肾中精血不足所致,中医术语称肝肾阴虚,脾胃提供的主食营养不足是直接原因。从现代医学看,粮食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营养源,故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9.调味品
(1)如何食用和保存酱油?
酱油不经过加热也可以食用,但是最好不要生吃,由于酱油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常因卫生条件不良而造成污染,甚至还包括混入肠道传染的致病菌,人吃生酱油后,对健康很不利。据科学实验证实,伤寒杆菌在酱油中能生存20天,痢疾杆菌在酱油中可生存2天,有很多人用不经过加热的酱油拌凉菜,这就对发病造成了潜在的危险。酱类食用后易产酸,胃酸过多的胃病患者要慎食。
酱油长了白膜不能用。酱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人体所需的20种氨基酸中含有17种。夏天,酱油很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一种叫产膜性酸母菌污染了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后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食用长了白膜的酱油。
酱油防霉法。盛放酱油和醋的瓶子,切勿混入生水;把酱油烧煮后密封起来;在放酱油或醋的容器内,放入少许香油,使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油膜;或瓶内放一段葱白,或几个蒜瓣,或加一点烧酒,也可以防霉。也可以将酱油煮开晾凉后再装瓶。
(2)多吃酱油能抗癌吗?
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玉米,是一种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近来,医学工作者又发现,酱油有独特的防癌抗癌的功效。
研究表明,酱油的主要原料大豆内含植物雌激素,能有效地控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人体中的雌激素过高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生。而大豆中富含的雌激素,是一种很有用的必需物质。对于防癌,特别是预防乳腺癌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酱油中的异黄酮可使人体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还可减缓甚至阻止肿瘤的生长。而且,烹饪中常用的酱油能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它能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尤其令人惊讶的是,酱油能不断消灭自由基,不像维生素在消灭一定量自由基后就停止了。它能在消灭一定数量的自由基后,还能继续不停工作。
(3)香油的特殊功效在哪里?
香油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其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特殊功效。
保护血管:香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
延缓衰老:香油中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衰老的功能。
减轻咳嗽:睡前喝一口香油,第二天起床后再喝一口,咳嗽能明显减轻,坚持数天可治愈咳嗽。
润肠通便:习惯性便秘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香油,能润肠通便。
减轻烟酒毒害:有抽烟习惯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香油,可以减轻烟对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肺部烟斑的形成,同时对尼古丁的吸收也有相对的抑制作用。
治疗鼻炎: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于鼻腔患处,一次即可减轻病痛,两次见效。
(4)味精使用八不宜。
味精,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增鲜添味的特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逐渐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味精的食用在如下八个方面需注意。
炒菜时味精不宜放入过早:味精在温度超120℃时其中的谷氨酸钠就会焦化,焦化的谷氨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炒菜一般应在莱快出锅时放入味精,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油炸食物一般油温都超过了120℃,不夸张地说,此时放味精和放毒药没什么区别。
用量不宜过多:据有关资料透露,味精的摄入量按人的体重衡量,每人每天千克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因此,大人和小孩每天的摄入量不同,1岁以下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味精在烹调中起的作用只是增鲜不是调味,不能和调料混为一谈,只放一小点就能达到增鲜的作用,有的人在吃粉或吃面时放味精像放盐一样,这其实并不好,对健康不利。
做凉菜不宜又加酱油又放味精:因为那样鲜味会消失,而且凉菜里不宜直接放味精,因为味精要在70℃左右的温度才会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最好事先用少量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要好些。
在碱性强的食物中不宜放味精:谷氨酸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使味精失去了调味增鲜的作用,所以烹调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时不宜放味精。
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再多的味精也不会有多大的调味增鲜的作用。
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所食用的菜肴里不宜加入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的体内,会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婴儿肌体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锌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婴儿容易缺锌。
做馅料时不宜放味精:不论是蒸还是煮,味精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高温使味精变性,失去了味精的增鲜作用,放和不放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