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700000003

第3章 三线建设:新中国大战略(2)

发源于西部的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上游流域是西部血脉和精粹所在。寄情西部的毛泽东,还设想骑马考察黄河、长江上游。他规划的具体行程是:沿黄河往上一直走到昆仑山,到达通天河,再从那里翻过山到长江的发源地,然后沿金沙江而下到长江。立志考察这些地方,自然与经略和开发西部有关。长征的时候,毛泽东和红军从西南云贵川到西北陕甘宁的路上,度过了中国革命最困难的岁月,随后长期经营陕甘宁地区,打下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这样的经历,无疑使孕育两大母亲河的西部,给他留下特殊的印象,增益具体的认识。的确,毛泽东的一生,似乎像中国大地上一位没有终点的旅行者。地理意义上的游历,当然是以精神和社会层面的探索,以国家的改造和发展抱负为底蕴的。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比喻,黄河犹如凸起的弓背,长江恰似拉满的弓弦,这两大母亲河把中华民族编织在了一支蓄势待发的箭上。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相撞的西部,仿佛是一具坚韧的骨骼,往东延伸的无数河流,则像是条条充盈的血脉,这西高东低的地貌走势,恰如一个民族准备腾飞崛起的身姿。按这个比喻,毛泽东骑马考察黄河、长江上游的计划,或许是要细细扣问西部的地理、资源、气象、人文、风俗:西部如何得发展?西部梦想如何得实现?

1964年8月,毛泽东准备骑马出发了。不巧的是,8月5日越南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军队开始轰炸越南北方,还调集大批舰艇,云集越南北方沿海一带,径直北向的战火,威胁到中国。8月6日早晨,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9页。)直到晚年,他还为失去这次骑马考察黄河、长江上游的机会遗憾再三。不过,也正是1964年取消远行计划的时候,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挟带西部梦想的三线建设,遂正式登场。

三、三线建设:从两个战略目标看效果

毛泽东为什么会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实施这个战略与西部梦想有什么实质关联?事实上,早在1956年开始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略时,毛泽东就向西部内地投去长远的战略目光。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6页。)这个设想,可视为三线建设的思想源头。同时表明,毛泽东1964年决策三线建设,有两个鲜明的战略目标。

三线建设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在西部构筑备战基地。西部纵深地带,是保障国家安全天然的战略后方。一般认为,三线建设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始于1964年,但两年后“文革”爆发,有些停顿。1969年3月,中苏之间爆发珍宝岛战斗,三线建设再掀高潮。当时的备战氛围很浓,中央高层还有人提出一个“北顶南放”的应对方针,即如果苏联从北边打过来,我们需要顶一下;如果美国军队从南边打进来,就放进来再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日益加紧对中国的战争威胁,是部署三线建设的直接起因。所以,毛泽东推动三线建设,几次讲要“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他脑子里还常常浮现苏联在德国进攻面前准备不足的教训。1964年8月20日,他对搞计划工作的薄一波强调,要在新的战略方针下调整工业布局,“要好好地研究、吸取斯大林的经验教训,一不准备工事,二不准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这就是教训。”

当然,战争有打和不打两种可能,我们要争取不打的可能。备战恰恰是争取这种可能的必要策略。毛泽东当时就说:“世界上的事情总是那样,你准备不好,敌人就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7页。)这就是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的辩证法。在苏联和美国对中国都有战争威胁的情势下,搞三线建设这样的备战措施,等于是在西部纵深地带为国家安全购买了一份“保险”,不能因为后来没有出险,就轻松地指责花钱投保是浪费之举。中国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至今未曾使用并宣布将来也不会首先使用的原子弹,也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三线建设筑起了国家安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同超级大国周旋赢得了时间和砝码。

三线建设的第二个战略目标,是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得很明确,70%的工业在沿海,30%的工业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1964年,经过“大跃进”之后的几年调整,发展势头起来了,在“三五”计划中突出三线建设这个重大战略,实现沿海与内地的工业布局均衡发展这个既定方略,也是水到渠成之势。为此,在部署三线建设时,毛泽东强调不要只是某一方面单项突进,要综合配套,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要同时并举,备战和长期建设要统筹考虑。1965年1月2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三线只修铁路,只规划煤和钢?应当是机械、化工、军工什么都有才好,还有煤气,四川那个地方就没有石油?西南搞不搞汽车厂?一定要搞个汽车厂。打起来还可以继续建设,你打你的,我建设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0页。)这番话,事实上把三线建设看成了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国防战备的重任,一头挑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任。所以,邓小平1966年1月在军队政治工作会议上就说:“我们大小三线一抓,不仅国防意义很大,建设意义也是很大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1-1892页。)

在毛泽东看来,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利于打开对外经济交流的通道。早在1963年会见尼泊尔外宾时,毛泽东就谈到修建从西藏到尼泊尔的公路。他还说:我们现在还没有通往拉萨的铁路,等到铁路到了拉萨,和你们交流物资就方便了。一直到晚年,毛泽东还念兹在兹。1973年底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一行时又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修一条铁路到你们边境。修了一条公路也没有多少用处。你们跟我们的西藏做生意,很少,要跟我们北京做生意,就得要修一条铁路到你们边境才有可能。我就是想修铁路这件事。”谈话中,毛泽东建议让外国驻华大使到中国各地去看看,在专门点了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后,又说:“我这个提议还包括四川、贵州这些偏僻地方”,“世界上就有那么一块地方,名曰中国嘛!这个地方有的地方有些事办得好,有些事办得不好呢。”(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9页。)“偏僻”的西部,发展不快,大概就是萦绕在他脑际办得不那么好的事情之一。

当然,三线建设战略是在特殊国际背景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提出来,又是在“文革”严重干扰环境中实施的,难免挟带着时代的痕迹。诸如有的项目论证不充分,选址上过于强调靠山、分散和隐蔽,还有投入和产出比例问题,这些都不能说不是缺憾。但总体上讲,是瑕不掩瑜。说清难掩之“瑜”,则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第一,企业“搬家”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东部沿海的工业生产力?三线建设并不是把东部沿海的企业掏空。邓小平1964年10月13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谈到这个问题时,态度很明确:“是把一线地区重要的技术力量、设备样机搬到后方去,是利用一线的技术力量发展三线。沿海地区的企业还要继续发展生产,搞机械化、自动化。”实际操作也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三线建设固然影响了东部企业的强劲发展,但不至于伤筋动骨。以钢铁企业来说,“三五”计划就强调继续发展一二线的鞍钢、包钢、武钢、太钢等,并未因三线建设而伤了东部沿海基础工业的元气。

第二,三线企业效果到底怎么样?确有一些企业,存在先天不足,后来在发展中面临不少困难。不过,1984年,国务院三线办公室曾经开展全面调查,认为在所有1945个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建设成功的占48%,基本成功的占45%,没有发展前途的仅占7%。大体表明,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

第三,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如何?事实是,三线建设以前,虽然也讲要支援西部,但没有具体抓手,三线地区生产能力有限,靠自己发展始终较慢。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过去比较落后和闭塞的西南、西北及湘鄂豫三省西部地区,初步形成了能源、钢铁、机械、电子、化工、汽车、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建起了一批具有高度文化和科技含量的科研院所,造就了攀枝花、六盘水、德阳、十堰、金昌、酒泉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自贡、绵阳、遵义、宝鸡、汉中、襄樊等古老城镇焕发了青春,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太原、银川等西部的中心城市,经济和科技能力也因三线建设而显著增强。从1965年起,相继建成的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阳安、太焦、焦枝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等10条干线,基本上打通了西部发展的脉络。这些成就,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也使三线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西昌、攀枝花属于大凉山彝族地区,费孝通先生1991年到那里考察后,感慨地说: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这种进步,正是落实前人孜孜以求的西部梦想的一次比较集中的效果。

四、西部发展:从三线建设到“一带一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三线建设的战备意义自然下降,大部分三线企业随即进入调整改造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线企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对此,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1983年12月27日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中提出,三线企业“可以继续调整我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改变三线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朱元石主编:《共和国要事口述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页。)三线建设的企业本来就有“剑”有“犁”,既有军工企业,也有基础工业,更不用说大量能源交通企业了。在调整改造中,三线企业“化剑为犁”,实现军民融合或军转民的转型发展,虽然历经痛苦,但对西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说,毕竟是有了相应的积累,奠定了物质、管理、技术和人才基础。如今西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便是三线建设时打下底子,调动积累,通过转型和二次创业,得以成功的。

需要明确的是,调整改造三线企业,并不意味着对三线建设战略的否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李先念参加了三线建设及其以后的调整改造全过程,他曾对人说:“当时建设三线的气魄很大,速度很快,确实振奋人心。三线建设从战争的观点来看是必要的;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来看,也是应该的。”(采访李先念原秘书程振声记录,2009年7月29日。)江泽民1991年4月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三线重点工程后,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调整改造三线企业,并不意味动摇了几代人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改革开放兴起后,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这个构想中,虽然东西部发展的优先程度不同,但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没有变。邓小平说,“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江泽民1995年进一步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6页。)1999年6月正式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承接、发展了三线建设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西部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今天,伴随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协调区域发展,用更大精力发展西部的任务愈益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空间发展战略,都与西部有关,都为西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使经略西部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实了。

同类推荐
  • 联邦论:美国宪法评述

    联邦论:美国宪法评述

    众多支持和赞扬《联邦宪法》的文献中,有一本书脱颖而出,流传至今,成为代表作。这就是汉密尔顿策划并参与撰稿、麦迪逊和杰伊合作的《联邦论》。这本书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对联邦宪法基本观点的不厌其烦的反复弘扬。《联邦论》成为述评《美国宪法》的经典著作,声名与年俱增,在美国反复重印,累次畅销,至今不衰。华盛顿说:“危机消失、环境安定后,这本书将得到后世的瞩目。因为,这本书对自由的原理,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坦率精湛的讨论。凡有公民社会存在的地方,人们永远会对这些问题发生兴趣。”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我们从1981年至1989年先后分五辑印行了名著二百三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门推荐
  • 燕子李三正传

    燕子李三正传

    燕子李三是清末民初一位传奇式的侠义人物,他的故事在京津一带流传甚广。他侠肝义胆,从不曾被命运缚住手脚;他穷困而不沮丧,遭痛楚而能超脱,是一位善于在打拼中“自胜”的人物。本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将燕子李三的半生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燕子李三。
  • 熊孩子升级系统

    熊孩子升级系统

    一个高中生穿越,获得了系统后。熊孩子沈浪在这个大陆碾压各路强者,笑傲世间!
  • 修罗天帝诀

    修罗天帝诀

    【火热连载】九天界五帝之首修罗帝,自创修罗天帝诀,逆天而行,踏无尽枯骨,但却在证天帝之道时,被混沌雷劫击毁肉身,神魂穿过虚空,重新归来。这一世,他修逆天功法,誓要踏碎天地。
  • 佛说鬼问目连经

    佛说鬼问目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丫头拒爱:误吻恶魔校草

    疯丫头拒爱:误吻恶魔校草

    她,外表娇柔甜美,时而装纯装嫩,时而妖媚,时而小白兔般可怜兮兮,然却是古灵精怪。遇上了他,楠圣高中四大天王之一,外表温润如玉,实则邪恶如火。当她与他相遇,腹黑与邪恶的对抗,水与火的不容,慢慢的相遇,相知,他们是否会冰释前嫌??
  • 天上有间客栈

    天上有间客栈

    见过煮熟的鸭子会飞吗?见过馅饼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见过吃了喜菜,买彩票就会中大奖吗?见过吃了怒菜,还真会冒出三丈火吗?见过吃了武菜,就会隔山打牛、掌断山岳吗?见过吃了仙菜,就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吗?那,还见没见过,吃了财神菜真会成为财神?吃了雷电菜真会成为雷公?马总,你是全球首富啊,大家心目中的财神,这个神位也非你莫属,干嘛非要成为武神不可呢?你这小身板,不太适合这么凶残的武神…………
  •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作品为作者游历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冰岛、马其顿、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记,但它不仅仅是游记,还有作者以文字呈现的从自然风光和与各国普通百姓交谈中获得人生的感叹和感悟,给国人打开了一扇难得的观看异域风光的窗,让人开阔视野,在书中看无限风光。正如作者所言,旅行时一种思想不断自我茁壮的方式。相信读者能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获益良多。
  • 开卷书坊·文人

    开卷书坊·文人

    主要内容是写不同个性和命运的文人,透过他们的文字和言行,发掘当代人可以汲取的力量。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是“文人印象”,大部分写作对象都是与作者有过交往的文人,期望通过个人印象、文献资料和历史的关照等多方面,对写作对象予以概括和描述。下编是“文人剪影”,通过一鳞一爪的史料,来凸显文人的个性、情趣。
  • 最佳职工生存手册

    最佳职工生存手册

    企业职工的工作与生存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经济质量、安全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是企业质量的直接体现与有效保证。
  • 龙魂战纪

    龙魂战纪

    这是一个由龙族主掌的世界,分为三界,三个空间:天、地、海;时间、空间、异次元(冥界)。在这个世界内,其实除了有龙族,还有人类。龙族与人类不想发生战争,因此握手讲和。从此高科技属于人类,自然环境属于龙族。两个种族间很少有来往,除了极个别主动相互接近的。然而,恐怖的黑暗力量流入世界,引发了龙族战争······